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素养评价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单元)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

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
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解析】1选A,2选A。

第1题,生态安全维护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

第2题,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的安全保障功能将持续得到强化并处于首位。

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4.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解析】3选D ,4选A。

第3题,耕地变化率最大的地区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地区都是东部地区;东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速度在减慢,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速度在加快;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

第4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宜农
荒地的开发;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对于土地的开垦,甚至是林地的破坏;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不是因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且粮食作物的面积并没有下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材料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6.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解析】5选C,6选D。

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可利用量小,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为华某某河流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第6题,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海河流域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

如图是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

完成7~9题。

7.关于目前稀土资源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仍然是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8.四十年前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85%,目前只占36%,主要原因
是( )
9.下列叙述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措施是( )
【解析】7选B,8选C,9选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都是最大的国家;美国稀土产量为零,消费量占13%左右,产量和消费量不平衡;日本稀土产量基本为零,消费量较大,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稀土产量在世界所占比重最大,但消费量所占比重远远
小于产量所占比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第8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36%,产量占97%,消费量占41%,说明我国稀土的开采量过大,而且不是本国完全消费,是大量出口;而美国和日本的产量占0%,消费量分别占13%和26%,说明需进口稀土。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下降,过度开采是其主要原因。

第9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最合理的措施是减少稀土初级矿产品的出口,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结合所学的知识,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禁止开发和大力开采稀土资源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势必加大开采,易导致资源快速减少,进而短缺。

如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11.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解析】10选D,11选D。

第10题,根据图例,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增长不同步,消费量增
长快;图示阶段,我国消费的石油长期以来以自主生产为主;1990-1994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为工业净出口国;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以进口为主,自给有余。

第11题,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减少石油消耗;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会阻碍经济增长;世界能源结构中,主要是石油,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目前是不现实的;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比例逐年上升。

读我国“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12、13题。

12.图中a、b、c三根折线依次表示( )
A.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
B.人口总量、人均粮食、人均耕地
C.人均耕地、人口总量、人均粮食
D.人均粮食、人口总量、人均耕地
13.人均粮食产量呈现上述这样变化,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解析】12选B,13选A。

第12题,根据我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长,我国的人口总数突破13亿判断a线表示人口总量;而由于我国人口总量不断上升,故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故c线表示人均耕地。

第13题,结合上图可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人均粮食产量却在增加,究其原因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进而增加了粮食总量,导
致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而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特殊交接地带。

在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用地压力陡增的情况下,人类的各种经济开发利用活动使海岸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表为1990-2014年我国某某港海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据统计,据此完成14、15题。

注:除蚀退表示海域面积增加外,其他利用类型均表示海域面积减少
14.某某港海域土地利用状况是( )
15.某某港海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岸带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解析】14选A,15选C。

第14题,据表可知,在海岸带的土地利用中,未利用土地和待利用水面比例合计超过50%,意味着新开发的陆地面积近一半没有充分利用,故土地利用率低。

第15题,某某港海域由于经济发展,大量围海造陆,加剧了海岸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滨海湿地面积缩小;防灾减灾能力下降;加剧了海岸的侵蚀。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
(1)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一般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五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

(2)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本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

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解析】第(1)题,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

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资源的开发潜力小。

第(2)题,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相同之处是森林覆盖面积过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恶化。

B国应是印度,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
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突出。

第(3)题,日本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特点是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

第(4)题,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2)相同之处:森林覆盖面积过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环境恶化。

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

(3)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

(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17.(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

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

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

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

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

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

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约1厘米,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休闲城至国际机场约2厘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与两地距离较近,图中有高速公路连接,邻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速度快,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第(2)题,该国锡矿资源枯竭,周边矿场废置,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第(3)题,消费人群主要来自国内和国外,分别从两方面进行说明。

马来西亚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为该国的经济中心,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了更多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第(4)题,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于一体,满足需求的多样化;休闲城服务档次高,接待能力强。

从上述方面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吸引作用。

答案:(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

与两地距离较近,邻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了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全国将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1)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甲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

第(2)题,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方面分析。

第(3)题,粮食问题的解决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

答案:(1)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属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3)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
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2008年6月19日,中日达成开发东海共识,划定共同开发区。

中日双方已在东海划定一片区域为共同开发区块。

中日双方经过联合勘探,将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

(1)中日两国都认为自己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在什么样的海域?
(2)试分析东海油气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开发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简要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中日在东海之所以存在纷争,原因在于划分海洋依据不同,中国依据“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日本则遵循“等距离中线”原则。

第(2)题,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油气资源依赖性越来越大,而东海又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东海油田势在必行。

第(3)题,海洋国土不仅具有获取资源、生存空间的经济意义,还是科研、军事、环保涉及的重要领域。

答案:(1)中国: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日本:遵循陆地间“等距离中线”的原则来划分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

有多国相临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

(2)重要性: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与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东海油气田储量巨大,不仅能为我国提供重要的能源,也能提供重要的化工原料;②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关系到中国的国家主
权。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①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大、风险高、技术难度大;②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海洋环境保护。

(3)①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

②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

③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④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