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步吴江松陵的东门老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步吴江松陵的东门老街
吴江是苏州的一个县级市,去年改为苏州的吴江区了,离苏州中心市区仅十几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对那里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名胜古迹,却是一条平凡的沿河老街。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们夫妻俩因文革十年没有加过工资,一共只有七十多元的收入,上有八十多岁的老祖母要照料,下有两个儿子要抚养,一家五口,日子总是紧巴巴的。

当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生财之道,只能把一个小钱分成两瓣花。

老人时日不多了,需要尽量照料好一点;孩子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也马虎不得,这就使得我这个当家人非常为难。

那时候市区农副产品的物价是很稳定的,但离城区较远的小镇却能便宜许多,而且还比较新鲜。

每逢厂休,总会邀上厂里的同事或邻居一起骑了自行车去郊县转转,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吴江松陵的东门老街。

因为经常去,也对农民的心态比较了解,要想压低一点价钱,最有效的是“一则倒”——就是把他的东西全部买下来,这样他们早早卖掉,也可以早早回去料理田里、家里的农活;还有要买些不入眼的东西,例如山芋、洋芋艿要略小一点(其实这样的最好)。

先是上去嫌弃他的东西不好,再开一个价钱(要是他的山芋讨价6分钱一斤,就回价4分钱),这个价钱他们是不肯卖的,这时候再提出,这个价钱“一则倒”,这样一般使农民很动心,往往会在4分半一斤成交,好在个体农民,带出来的农副产品也不多,两三个人分分也正好。

(现在想起来好生惭愧,好似奸商一般去盘剥那些可怜巴巴的农民);
记得每次都会买的是新鲜的鸭蛋,一般是讨价1角钱一个,一则倒往往是8分半一个,很大的鸭蛋,一斤最多6个,合到5角钱左右一斤,市里却要8角2分一斤。

就这样处处抠一点,就能把生活尽量过得好一点。

送别了老祖母,
把儿子抚养长大,紧紧巴巴的就过来了。

现在虽然社会有诸多不公,但总是衣食无忧,也不必为了这几个小钱而绞尽心思了。

抚今忆昔,常常很感慨。

这次和博友重游吴江的松陵镇,也很想去看看当年常去的那条沿河的老街。

好在老街和垂虹桥交汇,在垂虹桥东端即可进入老街。

虽然整个吴江松陵已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走进老街还是有着很熟悉的记忆,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

以前这里一清早就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河岸上排着各色的农副产品小摊子,经营者大多是周边的农民。

河边码头边则是横七竖八的停靠着农家的小船。

虽然是那样的杂乱无章,那样的嘈杂,但这样的市井文化现在只能存留在回忆中了。

现在这里再也没有为了1、2分钱相持不下了,人们心态也平和许多,虽在等待着改造,但还是把居所周围打理得丰富多彩的。

河水悠悠,人们在这里也悠悠的生活着。

那些以前经常走过,但一点也不会在意的石拱桥、石板桥,今天成为出游时寻觅、发现的目标。

古桥边上三位老哥在家门口凉棚下面小酌,好不自在。

女主人端出一盆刚蒸好的茄子,赶紧打个招呼,拍下这新鲜的美味。

和三位老哥们闲聊了几句,看看桌上的几色菜肴:自制的香肠、毛豆子炒香萝卜干丁、长豇豆、拌黄瓜、清蒸茄子,都是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加上一瓶绍兴酒,或是把酒话桑麻,或是谈古论今,悠闲自在的,看了真的很羡慕哦。

看到这时,觉得有点饥肠辘辘了,爱莎说在网上看见有人介绍老街上“顾腊梅饮食店”的馄饨很有名气,也想在这里品尝尝。

谁知女主人说不做了,太累,还赚不到钱,只是等待老街改造后有更多的人气。

转了几圈,终于在松陵公园那边找到了一家名为“德盛源”的面店,很相似无锡的风味。

一行四人,点了四碗面(爆鱼面9元),一客无锡小龙(10只20元),四份饮料(3~5元不等),每人约20元左右。

面很好,小龙也很正宗(爱莎她们说比无锡的王兴记小笼好吃)。

吃饱了继续寻访、闲逛,这有待于下次和朋友们汇报交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