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旁和双人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人旁和双人旁教案
第一篇:单人旁和双人旁教案
1、单人旁和双人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单人旁、双人旁的书写方法。
2.掌握带有单人旁、双人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3.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
4.激发学生写好毛笔字的信心和对写字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带有单人旁、双人旁字的书写规律,并写好例字。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单人旁、双人旁书空笔画。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带有这两种笔画的部首——单人旁、双人旁,以及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的写法。
(板书课题:单人旁、双人旁)
二、教学新课。
(一)读帖。
1.打开课本,仔细观察单人旁、双人旁这两个部首的写法,想想怎样书写更漂亮。
2.交流这两个部首的写法。
单人旁和双人旁都是由竖和撇组成的左偏旁,关键是写好竖画。
凡竖画为主笔的左偏旁,其竖都要正直,用垂露竖,回锋内收。
3.拿起毛笔,把这两个部首认真写五遍。
(二)学写单人旁的字。
过渡:大家已经会写这两个部首了,那么带有这些部首的字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看带有单人旁的字。
1.课件出示“ 信”,仔细观察,想一想:在书写这个字时应注意
什么?
2.师生交流注意点。
3.教师范写“信”,并指导写法。
“亻”形状较窄,姿态宜收敛,撇画斜直,不宜过长其中第一竖应为垂露竖,竖画起笔多在撇画的中间部位,一定要写得挺直有力。
“信”字左窄右宽,“言”的第一横写的长,并于单人旁行成穿插。
4.学生临摹试写一遍。
5.反馈。
展示1——2生的字,根据书写要点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练习写。
(三)学写双人旁的字。
1.出示“伯”。
2.学生看范字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伯”,并指导写法。
“彳”比“亻”多了一撇,第一撇短而重,第二撇稍轻、舒展一些,走向基本平行。
下撇顶上撇腰部起笔,垂露竖短而直。
“伯”左窄右宽,右部稍偏上。
横细竖粗。
“白”中短横靠左。
4.学生临摹试写一遍。
5.反馈。
展示1——2生的字,根据书写要点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练习写。
(四)碑帖欣赏
1、读课本第四页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介绍。
2、欣赏碑帖了解虞世南书法特点。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并学会了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的写法。
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根据书写要点完成今天的课堂作业。
三、作业。
练习写带有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字。
第二篇:书法课教案单人旁和双人旁
单人旁和双人旁
长葛一中:燕鹏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求。
2、了解带这两个偏旁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练习写好例字,要求书写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练习书法时,指力腕力欠缺,耐心有限,容易坐不住,审美能力有限,需要引导。
学具准备:
钢笔、练习本、书法作业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作品,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培养其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
)要想练就一手好字,就得从简单的笔画和偏旁入手,今天我们来练习两个简单的偏旁——单人旁和双人旁。
(也叫单立人和双立人)
二、提示书写姿势
(老师展示幻灯片,提出要求)
坐姿:安足稳坐
背直肩平
挺胸微俯
头端纸正执笔:三个执笔手指的位置提示
在标准的姿势下,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单人旁和双人旁。
三、播放视频《单人旁的书写》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总结:
要注意撇的长短和方向;竖为垂露竖,竖起笔于撇的重心处,一般为三分之二处。
四、教师板书示范讲解:落笔稍重,向左下行笔,随后,回锋翻笔,再顺势落笔写竖,先轻后重,最后顿笔,收笔往右上回锋。
学生练习单人旁偏旁。
五、展示单人旁例字,学生练习。
位
仁
仗
做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七、播放双人旁的教学视频,学生观察总结。
两撇长短有别,指向不一;竖为垂露竖。
第二撇起笔于第一撇的中间。
一撇短而轻,单人腰下站。
八、学生练习书写双人旁偏旁,同桌互相讲评指正。
九、练习双人旁例字,教师巡视指导:街
征
行
待
十、布置课堂作业。
十一、板书设计:
单人旁
亻
位
仁
仗
做
又人旁
彳
街
征
行
待
第三篇:1.单人旁与双人旁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单人旁与双人旁
连云港市新城实验小学
陈会玲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单人旁”与
“双人旁”的书写要领。
2.通过描红、仿影练习,深入体会“单人旁”和“双人旁”在字中的形态位置以及撇与撇、撇与竖之间的关系,感悟带有“单人旁”或“双人旁”的字的具体写法。
3.养成仔细观察、揣摩比较形近偏旁部首特征的习惯,巩固已经养成的良好书写习惯。
4.初步感知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书法家及其经典作品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升自己的书法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
2.观察和体会“单人旁”和“双人旁”中首撇的斜度和长度。
三、教学准备
1.带有“单人旁”“双人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信”“伯”“徒”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单人旁”是由“人”字演变而来的,“单人旁”的字大多跟人有关。
说到“单人旁”,我们自然就想到了和它相似的一个偏旁——“双人旁”。
第 1 页,共 4 页(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单人旁和双人旁”。
这两个偏旁多出现在合体字的左侧,形态窄长。
(二)学习“单人旁”的书写
(1)同学们,“单人旁”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朋友,如果你们能说出它的特点,它就会感到你们是一位信得过的知心朋友。
(2)课件出示“单人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是由哪两个笔画组成的。
(3)复习“斜撇”“垂露竖”的写法。
师生一起书写,教师口述要领:确定位置写“斜撇”,逆锋起笔后调整笔锋向左下行笔,渐行渐轻,行至撇尖收笔。
“垂露竖”逆锋起笔后中锋向下行笔,至笔画末端略一提按,回锋收笔。
(4)想一想:这两个笔画组合在一起时,书写需要注意什么?(撇画斜直,竖在撇中起笔;笔画之间的呼应)
(5)刚刚我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单人旁”的书写和用笔,就叫读帖。
读完帖后我们就要认真临帖,临帖之前要做到意在笔先,字居心中,先看老师写一个。
(教师边示范边口述要领)
(6)摆好姿势,学生临写(描红1个,仿影1个),出示简单的儿歌帮助记忆:单人旁,形窄长,撇斜直,垂露竖从撇中起。
(7)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并点评。
(8)集体评议。
请大家看一看同学临摹的作业,对照老师的评改标准,你来做一回书法小医生,看看他写得怎么样。
先来夸夸他,再给点中肯的建议。
(9)我们来看看专家老师的书写,看看对你有什么帮助。
综合大家的建议再次临写。
(仿影2个)
(10)小结收获:你看,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为我们接下来的书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次同学们仿影的笔画更加流畅了。
(三)比较发现
第 2 页,共 4 页(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课件出示“信”“何”“伯”“使”,这4个字中都带有左偏旁“单人旁”,擦亮你的眼睛仔细观察,它们的写法都相同吗?
(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单人旁”在不同的字中也是有变化的,因此我们要因字塑形,富有变化。
(四)比较发现,领悟“双人旁”的书写特点
(1)课件出示“单人旁”和“双人旁”。
仔细观察,与“单人旁”相比,书写“双人旁”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我们可以借助辅助线来
读帖。
(引导从笔画的起笔位置,行笔方向、笔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说。
)
(2)读读书中的提示。
(3)练习书写“双人旁”(描红1个,仿影1个),同桌互评,觉得不错画个圈圈,如有建议小声告诉他,然后再仿影2个。
自己对照要领评改,觉得不错画个圈圈奖励一下。
(五)学习“信”字的书写
学习了“单人旁”的写法,现在我们来看如何写好带有“单人旁”的字。
(1)合体字的读帖,我们可以从把握字形、分析字形、认清笔画、找准位置四个方面来进行。
结合“一点通”简要说说如何写好“信”。
(右部横画较多,注意横的长短变化和间距相等,长横起笔在撇竖交叉处。
)
(2)播放专家书写视频。
我们来看看专家老师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又是怎样书写的。
(3)学生描红2个,仿影1个,教师指导评议。
强调描红要做到描红盖红不漏红,粗细恰好不外溢。
仿影时要做到仿影重影不出影。
一气呵成不涂描。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用红笔圈出优秀的作业。
(5)集体评议,二次临帖。
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的作品,也做一回书法小医生,说说他写得怎么样,先说哪个地方好,再说哪个地方需要改进。
同桌互评,写得好的画个圈,写得不好的地方给他指出来,这也是比较评改的一个好方法,共同进步,吸取同桌的建议再来写1个。
第 3 页,共 4 页(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6)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议。
(六)写字练习,自己尝试描仿“伯”“徒”
(1)认真读读书中的“一点通”,再看看专家老师的书写视频,自己练习描红仿影“伯”“徒”这两个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音乐。
(3)展示作业,对照书写提示进行评议。
(七)碑帖欣赏,课堂小结
书法小故事《虞世南练字“写”破被面》。
同学们,练习书法需要仔细地揣摩。
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永和尚练字着了迷,每晚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琢磨一些字的写法、气势、结构,边想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给划破了。
正是他这样的痴迷和用功,他六十九岁时所写的《孔子庙堂碑》,用笔俊朗圆润,笔势舒展,字形稍显狭长而尤显秀丽,给人一种平和润雅之感,有着“天下第一楷书”的美誉。
此碑35行,每行64字,记载了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候及修缮孔庙之事。
北宋黄庭坚有诗赞道:“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哪购得。
”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还学习了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写法。
今后,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虞世南那样认真读贴,仔细揣摩,多多比较,坚持练习,你们就是未来的书法家。
第 4 页,共 4 页
第四篇:第一课单人旁、双人旁
第一课单人旁、双人旁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写单人旁双人旁和带单人旁双人旁的字,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按笔顺正确书写带单人旁的字。
教学难点:双人旁的书写指导。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字谜,是打一个便旁部首,老师要看谁猜的最准最快.教师说出字谜“有个汉字真奇妙,大家都很熟悉它;单个出现叫撇捺,成为部首称撇竖.”猜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回答谜底:“是人,是单人旁”,单人旁再加上一撇就变成双人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二、合作研究:
(一)、教学单人旁
1、观察单人旁由哪两个笔画组成?
2、再观察单人旁由什么撇和什么竖组成?
3、想想单人旁该怎么写漂亮呢?先观察撇,再观察竖的起笔。
指名说说。
(教师归纳出示:撇要写写直,竖从撇中出)
4、拿出练习纸,分别描两个,写三个
5、师生共议。
三、示范研究:(一)、教“佑”
1、学生观察,这是什么结构的字?这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2、再看右边的第二横写时要注意什么?(二横起笔不过竖)
3、看老师来给大家写一个试试。
指导写“佑”:(单人旁占左半格,第一横从交界处起笔往右行笔,第二横起笔不能超过竖的收笔)
4、学生描两个,写两个
5、师生共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字,这是什么字?
1、出示“付”,出示一条辅助线,你发现了什么?(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
3、师生评议,主要挑好的上来评,夸夸优点,打上五角星。
(二)、教学双人旁
1、仔细观察这个偏旁,想想他的写法,想好后自己动笔先写两个试试。
2、重点观察这两撇,从长短上来看有什么区别?
(二)、教“行”
1、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字,这个字该怎么写才漂亮呢?
2、根据老师的提示,你们想提醒老师马上在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4、展台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对好的夸一夸,对有毛病的进行“会诊”,教师随机用红笔纠正,学生再次练习写。
自练“往”
1、想想,这个字该怎么写才漂亮呢?
2、师巡视,把写的好的拿上展示台,表扬。
打上五角星
四、总结
第二课两点水三点水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二教学过程
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两点水: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
这个偏旁在字中占位较小,左右比例差异明显,书写时更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与呼应。
三点水: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2.描描写写。
两点水不宜写得太开,提要指向右边撇折的起笔处,形成呼应。
三点水要注意笔势的连贯,三个点的位置要恰当,注意呼应。
3、自己练练三例字指导
冲,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宜紧凑。
冰,左右结构,两点水不宜写得松散。
汉,左中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捺画要舒展。
江,左右结构,下横要比上横长。
四.总结全文
第三课竖心旁提手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提手旁和竖心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二教学过程
1.写写偏旁。
初步掌握提手旁和木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提手旁:短横稍斜;竖钩直挺,略长,穿过横中点稍偏右处;提与竖钩相交,左边长,右边短。
竖心旁:书写时应先写两点,再写竖。
左点较长,形如短竖,在
竖的中部偏上一些;右点靠上,呈俯视中间是垂露竖。
2.描描写写。
三例字指导
拄,左窄右宽。
提手旁第一笔横要略向右上斜,要写得短些,第二笔竖钩要写得直挺。
拱,左窄右宽。
书写右上部份要注意正确的笔顺,右下的撇要收敛捺要舒展。
性,左窄右宽。
竖心旁左点低右点偏高,右边三横长短有区别。
怡,左窄右宽,左长右短,右边上下大小差不多,要写的紧凑些。
四.总结全文
第四课山字旁立刀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
山字旁: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置偏上。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峡划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山字旁的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置偏上。
⑵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山字旁:① “山”部过长。
② “山”部过低。
⑵ 立刀旁:① 短竖与竖钩较远。
② 距离太近。
三.练习
1.描红.临写。
2.完成“想一想”。
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其书写要领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例来?四.总结全文
第五课食字旁春字头
教学目标
1、掌握食字旁春字头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食字旁春字头的字。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指导
出示小黑板。
饲、饥秦、泰
学生观察字形。
讨论交流
食字旁:字形较窄长,竖钩在撇与横钩中间起笔,钩锋对准字的中心。
略高右边。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
春字头的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
分析常见病因。
(1)食字旁①字左太小。
②字形歪斜。
(2)春字头①三横长短错误。
②撇、捺不开张。
三、练习。
1、描红、临写。
2、完成“想一想”。
春字头的三横为什么不能写成“三”字。
第六课草字头竹字头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草字头和竹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教学过程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草字头和竹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短竖与短撇指向中间,短竖与短撇在横的上部露出较多,下部较少。
竹字头:写竹字头时,字头要写正,字头左右两边要匀称。
2.描描写写。
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进行范写。
花,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书写草字头时,字头要写正,短竖与短撇之间的形态呈上开下合之势笔,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3.自己练练三例字指导
英,草字头下的人,撇、捺应舒展;撇、捺可以舒展些。
花,上
窄下宽。
草字头短竖与短撇不宜写得太长。
笑,上下结构。
竹字头的左边部分略小,右边部分略大。
笔,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竹字头要写得紧凑。
四.总结全文
第七课足字旁月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月字旁和足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写好“跑、跳、肌、腰”,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乘坐”胜利号”航天飞机去汉字王国遨游。
瞧,汉字王国已经到了,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里的汉字朋友吧!出示:跑、跳、肌、腰
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领悟偏旁的表意功能。
(二)观察例字,领悟偏旁的要领
1、教学“肌”
(1)出示:月—肌
小朋友,你仔细地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
(2)、教师小结,“月”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瘦长一些。
(3)、学生书写例字:肌
教师挑选典型的字样,通过比较,发现问题。
(4)、教师范写,边板书偏旁边讲解:“月”字旁第一笔为竖撇,第二笔横折钩与竖撇底部基本齐平。
框内两横要稍偏上些,第一横写在横中线的上面,第二横的位置大约在横中线的下缘。
横画间布白均匀。
(5)、学生试写,大家评价。
2、教学“跑”
(1)学生观察例字
(2)学生口述,教师范写(3)、学生试写,大家评价。
3、练习书写“跳、腰”。
四、小结评价。
第八课厂字头病字头
教学目标 :
1、认识日厂字头病字头的形体结构及书写方法。
2、按照偏旁的书写方法及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 , 写好课文例字教学重点 : 认识厂字头病字头的形体结构 , 掌握三个偏旁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
二、检查复习: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 : 厂字头病字头 2.偏旁教学
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厂字头病字头的笔画、笔势及组合笔位。
② 根据笔画组合 , 归纳厂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
③组织学生齐读书写方法。
3.例字教学。
①观察分析厂字头病字头③明确结构特点
④老师示范讲解,学生书写。
⑤组织学生练习, 老师巡堂辅导。
展示学生习作, 组织学生讲评。
4.略讲偏旁:组织学生齐读厂字头病字头的书写说明。
5.例字提示
①明确搭配关系②明确结构特点
③老师示范讲解, 组织学生书空。
④组织学生练习, 老师巡堂辅导。
(6)提示自学
第九课建之底走之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走之底和建之底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傍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并能在书写的过程中尝试应用。
3、会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评价习字和范字的不同,以此评价自己的字形之优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走之底的教学。
1.教师出示走之底卡片。
学生想:走之底一共有几笔?分别是什么笔画?2.小结。
走之底共有三笔:点,横折折撇,捺。
(着重提示第二笔)
观察,想:你觉得第二笔横折折撇像什么?(数字中的“3”)教师示范书写第二笔,讲明要领。
学生书空第二笔——横折折撇。
3.具体学习走之底的写法。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
要领如下:第一笔为斜点,位置不应过低。
第二笔是横折折撇,势应向左倾斜,连接下笔的第三笔是一平捺,轻按入笔,然后略向右斜,由轻到重至捺脚处稍停,平拖出锋。
平捺是走之底中最美的一笔,很潇洒。
4.学生在书写纸上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反馈。
出示课前准备的对比卡片三张。
学生观察,这些走之底,都有什么问题?然后指名修改。
一号:第二笔太正,应稍斜。
二号:平捺太斜,应稍平一些。
(提示,有多少角度?10度左右)三号:横折折撇不规范。
(提示应如何写好?)6.再次书写练习。
(鼓励学生一次比次写得好。
)
三、走之底范字教学。
1.出示三个字,比较学习。
一号为正确的“连”字;
二号的“连”力字太大,使整个字很挤;三号的“连”太小,使整个字很松。
学生比较找出他们的问题。
2.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写好有走之底的字?(学生讨论回答)3.小结:主要是走之底和上面的字大小关系,应当适中。
(出示走之底上面的字方框)一般来说,走之底上的字应是长方的,不适写成偏方,处于平捺的正中。
4.书写“连”字。
教师范书,学生观察并书写第一行。
5.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指正不足之处。
出示学生的字,比较范字,比较能力的训练。
6.教师再次范书,指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学生书写第二行的字。
四、建之底的教学。
1.出示走之底和建之底两个偏旁,学生发现,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然后回答。
2.小结,教师示范书写建之底。
3.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五、教学建之底的范字
1.学生自己感受书写第一行字,想:你觉得写建之底的字和写走之底的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反馈回答。
相同之处在于,都应当把平捺上面的字写得大小适中,不应太扁方。
3.教师示范书写“建”字,提示书写要领。
“聿”字的横画间距要均匀,第二笔横稍长,但不能太长,其他的横画稍短,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稍长,以承上部的笔画。
4.学生书写第二行中的“建”字。
5.反馈,小结。
第十课包字头国字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包字头、国字框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句、匈、国、团”,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二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
(1)先让学生写“时”、“肌”两个字,写后评价,让学生说说写好“时”和“肌”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然而再矫正书写。
(2)这两个左偏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新课指导。
让学生在黑板上直接书写包字头和国字框。
针对学生书写现状,师生共同探究,找出不足。
后教师黑板上再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3.书写指导。
(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包字头:这个偏旁分两笔写成。
包字头:包字头先写短撇,再写横钩。
注意横要短,弯钩较长,弯钩上部较直,到起钩处弯稍大。
国字框:这个偏旁分三笔写成。
首笔作垂露竖。
横折钩起笔与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