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案例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案例集》
综合案例分析部分
税务代理人员于2002年1月20日受托为B市宏大公司钢帘线股份2001年度企业所得税代理纳税申报,通过审查,获得如下资料:
一、企业有关情形
宏大公司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样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生产经营情形良好。
2001年12月31日股本总额40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000万元(其中机器设备1000万元,房屋、建筑物600万元、其他固定资产400万元),在职人员610人(其中生产人员500人),要紧生产不锈钢丝帘线。
其他有关情形及说明
1、本例中涉及的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运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2、核定该企业销售税金一个月为一个纳税期,增值税核算按现行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
各月“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科目均为贷方余额,并按规定结转至“应缴税金——未缴增值税”,2002年1月20日,“应缴税金”各明细科目及“其他应缴款——应交教育费附加”科目无余额。
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企业2001年帐已结,损益表中全年利润总额为3763万元。
因上年度亏损,税务机关同意本年度不预缴所得税,于年末终了后45日内一次申报缴纳,然后由税务机关统一汇算清缴。
结帐时,企业仍未提取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有关数据如下表
项目金额项目金额
主营业务收入18000 营业利润3577.98
主营业务成本12000 投资收益180.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50 补贴收入15
主营业务利润5850 营业外收入80
其他业务利润500 营业外支出90
营业费用740 利润总额3763
治理费用870 所得税0
财务费用1162.02 净利润3763
4、都市爱护建设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适用3%的征收率
5、审核企业有关帐册资料,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差错和纳税调整项目除下列提供的资料外,其他均无问题,视为全部正确。
6、实行限额计税工资标准,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计税工资标准为960元/人.月
7、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与现行税收政策。
二、有关资料
1、审查“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等明细帐户,年初“短期投资——国债投资”借方余额20万元,该国债为2000年8月份购入,期限一年,年利率为3%,2001年4月出售国债40%,售价10万元,剩余60%于2001年8月份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12.36万元。
“短期投资——金融债券”期初余额15万元,2001年9月份收回本金及利息18万元。
企业帐务处理为:
出售国债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短期投资——国债投资80000(20000*40%)投资收益——处置国债收益20000
到期收回国债:
借:银行存款123600
贷:短期投资——国债投资120000(200000*60%)投资收益——国债利息3600
收回金融债券:
借:银行存款180000
贷:短期投资——金融债券150000
投资收益——金融债券利息30000
[解析]
帐务处理正确,无须调帐,但国债处置收益和金融债券利息应征税,到期收回国债取得的利益免征所得税,应调减纳税所得0.36万元
2、“长期股权投资”明细帐反映企业对乙、丙两企业有投资业务,其中对丙企业投资占丙企业实收资本的10%,该项投资系宏大公司于1999年投入,丙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15%,企业采纳成本法核算丙企业投资。
2001年4月5日,丙企业宣告分派2000年度利润80万元。
4月5日
借:应收股利80000
贷:投资收益80000
对乙企业投资情形如下:2001年3月1日,宏大公司以一幢生产厂房投资于乙企业,占被投资单位实收资本的30%。
房产原值30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评估确认价290万元,未发生相关税费。
企业按权益法核算该项投资,投资时乙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1533.07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1年乙企业实现税后利润6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
3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投资成本)2600000
累计折旧4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投资成本)1999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1999200(15330700*30%-2600000)
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损益调整1500000(6000000*30%*10/12)贷:投资收益15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166600(1999200/10/12*10)
贷:投资收益166600
[解析]
对丙企业的投资,应于企业宣告分派时,即被投资企业帐务上实际作利润分配处理时,确认股息所得。
这部分所得应单独运算补缴税款,第一应调减分回所得8万元,然后运算补缴税款:
应补税款=8/(1-15%)*(33%-15%)=1.69(万元)
对乙企业投资,当年度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收益,不计入投资所得,这部分所得应予次年乙企业宣告分派时再确认。
因此,本年度应调减所得额166.66万元
3、审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坏帐预备”等帐户,“应收帐款”期初余额3200万元,期末余额4500万元,“应收票据”期初余额200万元,期末余额150万元,“坏帐预备”期初余额90万元,本期发生坏帐10万元(差不多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本期收回前期已冲销的坏帐20万元,企业按帐龄分析法提取坏帐预备,提取的范畴包括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经运算期末应保留坏帐预备200万元,本期提取100万元。
[解析]
税收规定的坏帐预备扣除限额=[(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0.5%-本期实际发生的坏帐+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帐=[(4500+150)-(3200+200)]*0.5%-10+20=16.25万元
本期实际增提的坏帐预备100万元,应调增所得额=100-16.25=83.75万元
4、6月30日,公司库存滞销产成品——X 数量500件,帐面单位成本0.5万元/件,估量可回收金额0.4万元,提取存货跌价预备50万元。
10月5日,销售产成品——X 200件,每件不含税售价0.6万元,增值税税率17% 6月30日
借:治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预备500000
贷:存货跌价预备500000
10月5日
借:银行存款1404000
贷:产成品100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其他应对款200000
[解析]
6月30日计提存货跌价预备帐务处理正确。
10月5日销售产成品X帐务处理有错误。
当存货处置时应同时结转存货跌价预备,
借:存货跌价预备
营业成本
贷:存货
帐务调整如下:
借:其他应对款200000
存货跌价预备200000
贷:往常年度损益调整400000
会计上提取的存货跌价预备不得扣除,应调增所得50万元,当存货处置时应按结转数调减20万元。
本例,在填制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调增收入120万元,调减营业成本80万元。
同时,对存货跌价预备调增所得额30万元。
5、6月20日,公司以产成品与另一企业产成品相交换,换入的产成品作为原材料使用,换出产成品帐面成本50万元,计税价60万元,换入的原材料原帐面成本40万元,计税价50万元,计税价等于公允价,收到补价10万元。
双方互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于收到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公司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帐务处理
非货币性交易收益=10-10/60*50=1.67万元
借:银行存款100000
原材料4337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500000*17%)
贷:产成品50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0(600000*17%)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16700
6月25日,公司又将换入的原材料全部对外转让,不含税售价65万元,价税合计76.05万元
借:银行存款760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65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10500 借:其他业务支出433700
贷:原材料433700
[解析]
宏大公司应按产成品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同时对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不再确认所得,以免重复征税。
换入原材料的计税成本应按公允价值50万元确定。
出售原材料应转让所得额=65-50=15万元,会计上确认的其他业务利润=65-43.37=21.63万元,差额部分应调减应纳税所得
本例合计调增所得额=60-50-1.67+15-21.63=1.7万元
5、公司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于4月1日向乙企业借款2500万元,借款期限三个月,年利率按10%运算。
6月30日公司一次性还本付息2562.5万元,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税务机关规定,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按8%确定.
[解析]
宏大公司与乙企业存在关联方关系,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方法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承诺税前扣除的利息=4000/2*50%*8%*3/12=20万元
应调增所得额=62.5-20=42.5
6、4月25日销售一批产品给丁公司,应收帐款120万元,10月31日该笔应收帐款尚未收回,随与丁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丁公司支付100万元银行存款给宏大公司,其余款项不再支付。
借:银行存款100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缺失200000
贷:应收帐款1200000
[解析]
帐务处理正确。
发生的债务重组缺失不得扣除。
公司应于该项债权满三年向税务机关申请确认坏帐,然后申报扣除。
本例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8、12月31日,一台设备因遭受毁损,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该项资产原值30万元,已提折旧4万元,按资产帐面价值全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值预备26万元
借:累计折旧40000
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预备26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解析]
固定资产减值预备不得在税前扣除,公司能够与该项资产残值处置时,将处置净缺失向税务机关申报财产缺失获得扣除。
本例应调增所得额26万元。
9、“营业外支出”帐户列支税收罚款及滞纳金5.5万元
[解析]
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缴纳的罚款及滞纳金不得扣除,应调增所得额5.5万元
10、“销售费用”帐户反映广告费支出350万元、业务宣传费支出20万元。
2001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18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600万元。
广告费扣除比例2%。
[解析]
广告费扣除限额=(18000+600+120)*2%=374.4万元,本期广告费支出可全额扣除,不做纳税调整;
宣传费扣除限额=(18000+600+120)*0.5%=93.6万元,本期发生的业务宣传费支出未超过扣除限额,能够全额扣除,不做纳税调整。
11、“治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205万元,审查“预提费用”帐户,发觉企业本年度提取业务招待费40万元
借:治理费用——业务招待费400000
贷:预提费用——业务招待费400000
[解析]
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应按实列支,不得提取。
调帐分录
借:预提费用——业务招待费400000
贷:往常年度损益调整400000
公司本期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205-40=165万元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1500*0.5%+(18000+600+120-1500)*0.3%
=7.5+51.66=59.16万元
应调增所得额=165-59.16=105.84万元
申报所得税时,应调减治理费用40万元,同时在纳税调整项目表中的”业务招待费超支”项目调增105.84万元
12、12月份出口产品一批,应收出口贴息15万元,尚未收到
借:应收补贴款150000
贷:补贴收入150000
[解析]
依照财税[2001]120号文件规定,对2001年出口商品贴息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应纳税所得15万元。
13、公司聘请某高等院校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于10月26日支付服务费3万元,协议规定,该科研人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由宏大公司负担代付个人所得税额=30000*(1-20%)*30%-2000=5200(元)
借:营业外支出5200
贷:应缴税金——应缴个人所得税5200
[解析]
公司运算个人所得税有误,应将支付的3万元视为不含税收入进行运算
令应纳个人所得税为X,则有:
(30000+X)*(1-20%)*30%-2000=X
解之得:X=6842.11万元;经检验20000<36842.11*(1-20%)<50000,说明上述答案正确
应补缴个人所得税=6842.11-5200=1642.11元
调帐分录如下:
借:往常年度损益1642.11
贷:应缴税金——应缴个人所得税1642.11
企业代付的个人所得税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调增所得额0.68万元(6842.11元)
14、审查“应对工资”帐户,期初余额40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760万元,借方发生额750万元,期末贷方余额50万元。
其中企业福利人员10人,提取工资12万元,并全额发放。
[解析]
由于福利人职员资从“应对福利费”中提取,不阻碍成本费用,因此,计税工资人数总额不包括企业福利人员,在考察本期提取工资和实发工资时应将福利人职员资剔除。
计税工资扣除限额=(610-10)*960*12=6912000(元)
提取工资数按748万元运算,发放数按738万元运算,应调增所得额=748-691.2=56.8万元。
15、公司分别按14%、2%、1.5%提取职工福利费106.4万元(福利部门人员福利费计入治理费用)、工会经费15.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1.4万元。
审查“其他应对款——应对工会经费”帐户,无借方发生额。
[解析]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691.2*14%=96.77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691.2*1.5%=10.37万元
工会经费由于未划拨至工会,不得扣除
应调增所得额=106.4+15.2+11.4-96.77-10.37=25.86万元
16、两笔应对款项合计金额30万元,因债权人的缘故无法支付,于期末转入至营业外收入
借:应对帐款300000
贷:营业外收入300000
[解析]
运用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有误。
依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无法支付的
款项应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借:往常年度损益调整300000
贷:资本公积300000
按现行税法规定,无法支付的款项应作为所得税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项目。
在调减当期营业外收入的同时,还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17、2001年1月4日,征用土地一块,支付土地出让金120万元,企业作无形资产治理,按10年摊销,3月份开始在该土地上建筑办公用房,先后共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600万元,9月30日达到估量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由于未办理竣工结算,至2001年12月31日,新建办公房仍未结转“固定资产”科目。
公司对新建房屋,既未提取折旧,也未申报缴纳房产税,假设房屋折旧年限按20年运算,估量净残值为5%
1月4日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200000
贷:银行存款1200000
全年摊销无形资产的综合分录
借:治理费用120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20000
借:在建工程60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0
[解析]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该公司应于3月份将土地使用权摊余价值一次性转入在建工程。
对新建的房屋应于交付使用的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应转入在建工程的土地使用权金额为:120-120/10/12*2=118万元
应补缴房产税=(600+118)*(1-30%)*1.2%*3/12=1.51万元
应补提折旧=(600+118)*(1-5%)/20/12*3=8.53万元
调帐分录为:
补计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1180000
贷:无形资产1080000
往常年度损益100000
补提折旧、补提房产税
借:往常年度损益调整100400
贷:应缴税金——应缴房产税15100
累计折旧85300
18、5月份购入一条生产线,在试运行时期共生产产品2吨,发生成本8万元,销售后共得价款11。
7万元
借:在建工程8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
借:银行存款117000
贷:在建工程10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解析]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试运转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
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取得的,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实际销售收入或按估量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因此,上述帐务处理正确。
税法规定,企业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收入总额征税,本例应按在建工程试运行净收益确认当期所得,应调增应纳税所得2万元。
19、3月份被税务机关检查,对2000年度应计未计收益以及应补各项税费,均通过“往常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将该科目金额13万元,结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
[解析]
帐务处理正确,不阻碍本期应纳税所得,不做纳税调整
20、12月1日为全厂生产工人订做工作服两套,共发生金额120万元,税务机关核定的劳保费税前扣除标准为1000元/人.年
[解析]
劳保费扣除限额=500*1000=500000(元),劳保费超支70万元。
对此类情形,一样不按比例分摊运算已销产品应调增金额,否则还须调整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的计税成本,这将会给纳税调整带来困难。
从另一个角度,会计上按120万元计入制造费用,最终将全部阻碍所得。
这一点与计税工资调整的方法相同。
本例应调增所得额70万元。
21、宏大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发生经济纠纷,被该公司起诉,并要求赔偿40万元,12月31日,依照法律诉讼的进展情形和律师的意见,认为对原告予以赔偿的可能性在50%以上,最有可能发生赔偿的是35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诉讼赔偿350000
贷:估量负债350000
[解析]
企业发生的或有缺失不得扣除,只有将以后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税前扣除。
本年度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5万元。
22、宏大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1日,发生开办费用120万元,公司按5年摊销,截止2000年12月31日,已摊销开办费64万元,剩余部分于2001年元月份一次摊销
借:治理费用——开办费摊销560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560000
[解析]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发生的开办费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上述帐务处理正确,但按税法规定,开办费应从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
本年度承诺扣除的开办费应为24万元,应调增所得额32万元。
23、5月份因自然灾难造成原材料净缺失32万元,企业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淌资产损益”,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已于8月31日全部转入营业外支出
[解析]
财产缺失的税前扣除须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企业应予年末终了后45天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获得批准后,可直截了当扣除,无须再作纳税调整。
24、公司自制设备一台,成本价25万元,无同类售价
借:固定资产250000
贷:生产成本250000
[解析]
企业以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视同销售处理
应补缴增值税=25*(1+10%)*17%=4.68万元
应补缴都市爱护建设税=4。
68*7%=0.34万元
应补缴教育费附加=4。
68*3%=0.14万元
应调增所得额=25*10%-0.34-0.14=2.02万元
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所得税费用=2.02*33%=0.67万元
调帐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58300
贷: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46800
——应缴城建税3400
——应缴所得税6700
其他应缴款——应缴教育费附加1400
25、12月10日因开发新产品,购入一台8万元的测试仪器,已获得税务
机关的批准承诺在运算本年度所得税时一次性扣除。
由因此12月份购入,企业尚未提取折旧。
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8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
[解析]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承诺在税前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资产,应予一次性提足折旧。
调帐分录为:
借:往常年度损益80000
贷:累计折旧80000
企业在申报所得税时,应调增治理费用8万元,对所得额不再调整。
26、公司开业以来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如下:1998年为-52万元;1999年为48万元;2000年为-100万元
[解析]
1998年度的亏损能够用1999年度的所得补偿,剩余4万元,以及2000年的亏损额100万元,合计104万元,能够用2001年度的所得补偿。
依照2001年赢利情形可初步确信调减所得额104万元。
27、“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本年度通过民政部门向农村小学捐赠30万元
[解析]
企业通过政府、民政部门或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承诺在运算所得税时全额扣除,不作纳税调整。
28、审查“治理费用——技术开发费”帐户,本期归集的技术开发费60万元,上年度发生的技术开发费40万元,该科研项目已得到税务机关确认[解析]
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比例=(60-40)/40=50%>10%,承诺再扣除本期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的50%,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通过上述帐务调整,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2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增加80万元,治理费用减少31.96万元,营业外收入减少30万元,营业外支出增加0.16万元,其中,治理费用=-40-10+10.4+8=-31.96万元
综上:本年度税前会计利润总额应为:3763+120-80+31.96-30-0.16=3804.8万元纳税调增金额
=83.75+30+1.7+42.5+20+26+5.5+105.84+0.68+56.8+25.86+30+2+70+35+32+2.04 =569.67万元
纳税调减项目金额=0.36+8+166.66+104+30+15=324.02万元
本年度企业内部经营(不含股息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3804.8+569.67-324.02
=4050.45万元
内部经营应纳企业所得税额=4050.45*33%=1336.65万元
合计应纳所得额=1336.65+1.69(股息所得应补税额)=1338.34万元
29、公司于2000年4月,投资兴建“年产1000吨子午线轮胎用钢丝帘线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差不多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符合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优待政策条件。
投资期两年,2000年购置国产设备1000万元,2001年购置国产设备800万元,均取得设备发票。
[解析]
分年度购置的国产设备按照先购入先抵免的顺序进行.
2000年度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小于零,故2000年度购置的国产设备只能在2001年至2004年抵免
2001年先运算2000年购置的国产设备的抵免额:新增税额=1338.34-0(1999年应纳所得税额)=1338.34万元,大于400万元(1000*40%),能够抵免400万元再运算本年度购置国产设备的抵免额:新增税额=1338.34-0(2000年应纳所得税额)=1338.34万元,大于320万元(800*40%),能够抵免320万元
抵免后,实际应纳所得税额=1338.34-400-320=618.34万元
三、要求
1、扼要提出存在的阻碍纳税的问题
2、针对企业错误的会计分录,作出跨年度的帐务调整分录
3、运算2001年应补缴的各税税额(增值税、都市爱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并作出补税的相关会计分录
4、代理填制2001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
补缴税款分录
1、补提所得税
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618.34-0.67=617.67万元
借:往常年度损益调整6176700
贷:应缴税金——应缴所得税6176700
2、结转往常年度损益调整
往常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120-80+31.96-30-0.16-617.67=-575.87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758700
贷:往常年度损益调整5758700
3、结转增值税
借: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转出未缴增值税)46800
贷:应缴税金——未缴增值税46800
4、补缴各项税费
借:应缴税金——未缴增值税46800
——应缴房产税15100
——应缴城建税3400
——应缴所得税6183400
其他应缴款——应缴教育费附加1400 贷:银行存款6250100
【所得税处理会计与税法差异】理论部分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运算收益、费用或缺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可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
时刻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缺失时的时刻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时刻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能够转回
——应纳税时刻性差异是指以后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刻性差异
——可抵减时刻性差异是指以后能够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刻性差异企业所得税核算要紧有应对税款法和纳税阻碍会计法。
企业应当依照自身
的实际情形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选择采纳其中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一经采纳,不得随意变更。
——应对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刻性差异对所得税的阻碍金额,按照当期运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企业依照当期运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纳税阻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刻性差异对所得税的阻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刻性差异对所得税阻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时刻性差异对所得税的阻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因此,在采纳纳税阻碍会计法时,企业第一应当合理划分时刻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
依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纳纳税阻碍会计法的企业,能够选择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核算。
在采纳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刻性差异的所得税阻碍金额进行调整,然而,在转回时刻性差异的所得税阻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税率运算转回;采纳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刻性差异的所得税阻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刻性差异的所得税阻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运算转回。
【案例分析与讲解】
假设某企业2001年会计利润为18万元,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为2万元(不含税法承诺扣除的部分),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若采纳应对税款法
借:所得税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0(180000+20000)*33%
若采纳纳税阻碍会计法
设:2002年度该企业会计利润为22万元,上年计提资产减值预备的不利因素消逝,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2万元全部转回,且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
税前利润时刻性差异应纳税所得应交所得税
18(2001年) 2 20 6.6
22 -2 20 6.6
40 0 40 13.2
2001年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59400(180000*33%)
递延税款6600(20000*33%)(可抵减时刻性差异)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0
2002年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72600(220000*33%)
贷:递延税款6600(20000*33%)
应交税金——所得税66000[(220000-20000)*33%]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核算的差异分析
股权投资补税的范畴与运算
1、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包括股息、红利),假如投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