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笔试备考策略2A古汉语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多音字
• 1.为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 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 :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 :~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 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wèi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2. 表目的 :~了。~何。3. 对,向:不足~外人道。4. 帮助,卫护 。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读“wéi” ) •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读“wèi”) • ③若属皆为所虏 (读“wéi”) • ④夫子何命焉为? (读“wéi”)
• 假借字 • 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 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古人写成的别字。假借是“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成的。由于语言中某些词有 音无字,假借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它,这就叫“依声 托事”。 如“蚤”通“早”,“直”通“值”。如“ 求”的原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以后又另 造“裘”字)。这就是假借。 • 古今字 • 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古字所表示的几个 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一个或几个今字,让 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叫做古今字 。 如:莫——暮,益——谥。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文言文读音
• • • • • • 一、古书读音的原则 古书读音的总原则 用普通话的语音读文言文 1、用古音读古文的观点 2、用方音来读古文的观点 3、用“叶音法”来读古诗文 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谓有些韵 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 以协调声韵,故称。
• 2.观 • guān 1.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 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 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 。~察。~感。参~。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 .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 瞻望)。大~。奇~。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 ~念。主~。客~。世界~。 • guàn 1.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2. 古代宫门前 的双阙。3. 楼台:楼~。台~。4. 姓。
• 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读 “guàn”)
• ②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读“guān”)
三、异读字
• 文言文中有一些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法,即异读字。 • 1.通假异读 通假字和本字起初读音一致,后来由于 读音的演变,二字有的读音不同了。现在通假字一律读本字的读 音。 • (1)《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 (2)《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2.破音异读 前人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 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方法。 • “如“王”字,它本是个名词,读“wáng”,表示的是当君王 的人,要表示“当君王”这个意思,则改变它的读音,读 “wàng”。《五蠹》:“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 乘:破读 音为“shèng”。 《阎典史传》:“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 骑:破读音为“jì ”骑兵。 • 规律 破读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即都是读去声。
• 如“叶公好龙”的“叶”读“shè”;“土蕃”的“蕃 ”读“bō”而不读“fān”,“阿房宫”的“阿”、“ 房”分别读“ē”、“páng”,而不读“ā”、 “fáng”。左右仆射pú yè,给事中jǐshìzhōng ,姓盖 ①樊於期偏袒扼腕曰(人名异读) •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地名异读) • ③天姥连天向天横(地名异读) • ④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官名异读)kèhán不读 “kěhàn”。 • ⑤噌吰chēng hóng,声音壮阔的样子,多以形容钟鼓 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器物名异读)yì • ⑥《童区寄传》:“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区: 音“ōu”。
文言文基础知识
实词
第一章 实词
•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讲 第四节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节 第八节 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文言文读音 文言文字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词语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第一节 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 1.《古代汉语》 王力 (1086个) • 2.《中学文言常用词词典》 800个左右 • 3.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用“逐层切 割”和“数频统计”法对中学语文课本全部文言诗 文共68657个语料进行分析。高频和次高频实词 489个 • 4.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 • 5.常考 120
• 3、特读问题(古音异读) • 有些专有名词,如国名、部族名、地名、 器物名、人名、姓氏、官名等。因为专有 ,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这类字, 要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去读 音,凡已明令废读古音统一读今音的,就 读今音。凡未废除的还读古音,读它的特 殊读音,这种读特殊读音,就是我们所说 的“特读”。它们的特读音被继承到现代 汉语中,因此我们读古文时要读一些字的 特读音。
第三讲 文言文字
• 一、汉字的结构 • 据汉字的实际, 归纳出六种结构方式,即传统所谓“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出了六 书的具体名称。
第四节 文言文通假字
• 中学课本里讲的通假字包括三类。通假字,包括通用 字和假借字。但我们中学教材把古今字也认为是通假 字。 • (一)通假字 • 通用字 • 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 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叫做通用。通假也就是通用 。某一个词义,本来有字,不过由于最初书写的简便 ,或书写的疏忽,或别的原因把乙字写成了甲字,这 个写错的字又为后人所接受,于是在某种意义上,就 借甲字代乙字了。 如“反”通“返”,“知”通“ 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