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训练试卷【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训练试卷【精品】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有关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判断正确
..的是
A.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碱
B.B点可以表示SO2
C.C点对应的物质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D点对应的物质
D.D点一定为K2SO4
2、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中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的物质一定是酸的溶液
4、中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纯碱(化学式为Na2CO3)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B.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化饮用水
C.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D.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6、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丝和铜丝:磁铁吸B.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看颜色
C.碳酸氢铵和蔗糖:闻气味D.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A B.B C.C D.D
8、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定有Ag、Cu
B.滤液中一定有Cu2+、Fe2+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以碳酸钠溶液为例的反应关系(如下图)体现了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结合此图回答问题: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或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性质②将碳酸钠溶液与酚酞溶液混合,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证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填
“酸”或“碱”)性。
(4)反应③和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5)反应⑤将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会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中出现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洒落;④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⑤盐粒溅出蒸发皿;⑥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⑦称量时多称了。
3、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
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产量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的物质分类属于___________。
(2)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⑨:___________。
(3)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上述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_个。
4、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铁离子_________;
(2)氦气_____;
(3)氯化钠中钠显+1价________;
(4)纯碱是_____。
工业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硝酸钾 ②大理石 ③生石灰 ④小苏打,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建筑材料是____________;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混合物(Na 2CO 3与NaCl )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5g 样品,然后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总量和生成的气体质量如下表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g 。
(3)计算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 3,现在取15g 干燥的鸡蛋壳放入20g 的烧杯中,向其中加入4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和物质的总质量为70.6g ,计算鸡量中的CaCO 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 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32CaCO CaO+CO 高温,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Na2SO4和NaOH的混合物10g投入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10g 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5、实验室中有一瓶因存放不当而变质的固体氢氧化钠,某同学为测定其变质情况,取25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6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80.6g溶液。
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实验室有一瓶存放时间过长的氢氧化钠,其中一部分已转化成为了碳酸钠。
现需用该药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取50克该药品,溶于200mL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然后慢慢地滴加0.74%的澄清石灰水,当用去100克澄清石灰水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
计算:
(1)50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确到0.01%)
7、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两种污染物。
为测定废水中两种污染物的含量,南山中学化学兴趣第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废水 100 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NaOH 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氧化铜沉淀___________g。
(2)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01%)。
8、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及二氧化碳)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计算此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CaCO3·bMg(OH)2·nH2O或
aCaCO3·bMg(OH)2·cMgCO3·nH2O。
为研究某锅炉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取水垢6.32g,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得到5.78g剩余固体A。
高温灼烧A至恒重,放出的气体若用过量的Ba(OH)2溶液吸收,得到11.82g 沉淀;若被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2.82克。
(1)写出高温灼烧固体A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任意正确的两个)
(2)通过计算判断该水垢中是否含有MgCO3 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
(3)计算固体A中Mg(OH)2的质量是_______g。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提出问题)向NaOH溶液里通入一定量CO2,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1)在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H2O═2NaHCO3。
(3)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理由是______。
(反思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______现象,此时下列哪一种曲线能反映出该溶液的导电性与二氧化碳的量之间的关系(______)
2、某同学发现,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猜想)①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是NaOH;
②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是Na2CO3;
③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结合操作Ⅰ和Ⅱ,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___________(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___________,则猜想③正确;
(3)下列对无色溶液进行的操作中,可代替上述操作Ⅱ来完成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
A.滴加足量稀硫酸 B.通入少量CO2气体 C.滴加硫酸镁溶液 D.滴加氯化铜溶液
(拓展应用)
(4)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_____保存;
(5)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3、同学们学习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请写出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两烧杯中的无色液体依次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为了了解废液的酸碱性,甲同学向其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于是甲同学经思考得出反应后A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为了探究废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活动: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硝酸钠
猜想2: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钠
猜想3:硫酸钠、硝酸钡,硝酸钠
(活动与探究)甲同学认为猜想3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用吸管向废液中吹气,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由此乙同学判断出废液中溶质成分为
_________;
(反思总结)根据上述探究可知,猜想溶液中溶质成分时应该注意________,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猜想。
4、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上述三个步骤的小试管中的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步骤三中B试管除了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还会观察到___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上述实验进行对比的目的是___。
(3)实验后,将A、B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提出问题)所得混合物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几种情况
(猜想与假设)所得混合物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可能是
猜想1:NaCl
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2CO3
(交流与讨论)若该混合物溶液无色,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正确,理由是: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选用一种试剂即可确定猜想1成立
5、某化学兴趣小组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矿泉
水瓶变瘪,有的同学认为此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有的同学认为矿泉水瓶变瘪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分成甲、乙、丙三组继续实验。
(1)压强变化法
由于有气体参与反应,可以从压强变化角度探究实验,上述实验为什么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_______上述实验方法如何改进?_______
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无水酒精,甲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关闭止水夹,将注射器内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瓶中,待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乙组:产物检验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可以直接检验产物,乙组同学为确定矿泉水瓶中生成了新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请选择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检验。
(3)丙组:直接证明法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现象明显,是因为生成的碳酸钙难溶于水。
丙组同学查阅了20℃时NaOH、Na2CO3在乙醇(酒精)和水中的溶解度。
丙组同学根据以上资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拓展探究)
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矿泉水瓶变瘪后,所得溶液中成分到底有什么?该兴趣小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1:溶质成分只有Na2CO3猜想2:溶质成分有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2的可能性,兴趣小组中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