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一小五年级数学上册 四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运算扩展到了小数。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题,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优点
1、注重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开始由两个学生买糖果引入,让学生计算一共花多少元。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情境。

2、教学设计主要抓住重、难点进行设计。

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也是为后面学习三步一般应用题做准备。

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

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

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3、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4、练习题型多样,层次不同。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不足
1.本节课作为一节计算课,应用题的比重稍大了些。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运算顺序,以应用题导入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

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应用题的重量显得有些重了。

2.学生的计算量不够。

由于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练习时对运算顺序、方法的分析过多,学生真正去做题的时间不太多,计算得练习量不够。

3.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精彩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不够。

对于精彩的发言,老师给与了肯定,但是语言应更加丰富些,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积累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向老师们请教,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使内容更加合理;提高课堂调控能力,能及时准确地把握课堂信息,处理突发事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2、要学会不断的总结、积累。

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备课和教学中,及时记录和总结,不断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能力,观察、分析、判断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题,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开始由两个学生买糖果引入,让学生计算一共花多少元。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情境。

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

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

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由于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练习时对运算顺序、方法的分析过多,学生真正去做题的时间不太多,计算得练习量不够。

在教学中我还能加强计算数学思维训练,沟通计算题和文字题的联系,为表达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好基础,并且促进记忆性的纯计算技能教学转发为发展数学思维的教学。

约分
练习一
1.在18的因数上画“△”,在30的因数上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8和3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2.把15和20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中,8的因数有();10的因数有();20的因数有()。

①8和1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②8和2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③10和2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4.12的的因数有()42的因数有(),12和42的公因数有
()12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6和24的公因数?
5.两个自然数的和是52,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144,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6.有两个50以内的两位数,这两个两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
1.18和30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2.略
3.略
4.略
5.这两个数分别是16和36。

6.分析,可以找出50以内是6倍数的两位数,分别有12、18、24、30、36、42、48,它们分别是6与2、3、4、5、6、7、8的乘积,我们知道2与3、5、7互质,因此12和18;12和30;12和42最大公因数都是6,这样,根据这个方法可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数。

练习二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不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
2.判断:
(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

()
(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
3.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化为;化为;化为;化为
4.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
5.单位换算
8米=()分米
2时=()分
1200厘米=()米
360秒=()分
6分米=()米
40厘米=()米
15秒=()分
25分=()时
6.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 ,原分数是多少?
答案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不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

=;(最简);(最简);=;=11;=;(最简);
2.判断:
(1)错;(2)对
3.略
4.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
5.单位换算
8米=(80)分米
2时=(120)分
1200厘米=(12)米
360秒=(6)分
6分米=()米
40厘米=()米
15秒=()分
25分=()时
6.原分数是。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

在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小数除法中商的各数位的意义。

反馈甲、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我把握好教学的基点,在反馈甲商店的牛奶价格后,就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直接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在反馈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又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同时在学生出现两种算法中,我还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关键,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商究竟商到哪一位的现象,于是借此机会在教学中就小数点的位置在哪儿进行学生辨论,或许这样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确定会更全面、更深刻。

但是关于“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最后再点上小数点。


还可以通过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11.5÷5时,如果有学生能够用计数单位来解题,教师也应当给予肯定,11个1除以5就是把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1还余1,在商的个位上写2,再把1跟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商3,所以商是2.3。

在教学中就有一些学生表述的非常不错。

这节课的内容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商的小数点处理好了,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几点: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

3、整数部分不够商一要写商零的道理。

4、除不尽的时候一定要补零继续除。

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只有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原有的本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真实
的教师,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数学和真实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