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沃尔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半路杀出的对手
到了2009年5月,沃尔沃方面出现了问题。瑞典一些官 员公开在报纸上撰文,反对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到了7月 ,最后一次竞标时,又有两家竞标者加入进来,一家名为皇 冠(CROWN)的美国公司和一家瑞典财团突然杀出,报价 一度攀升至28亿美元吉利的并购团队经过冷静分析,认为对 方报价更高,但仓促开价并不符合福特的口味。
1、 政治因素
国家颁布的《汽点车击产添业加发标展题政策》指出,我国汽车产 业的发展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 极点开击展添国加际标合题作,参与国际竞争。国点家击不添允加许标自题相残杀 ,鼓励“民企走出去”,去海外寻找发展机遇,在税收政策 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也给予了支持。
吉利集团收购拥有巨大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沃尔沃 汽车,符合我国关于关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要求,对 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向能源节约型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 此也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此次海外并购案例 一旦成功,提升中国企业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 加快了中国其他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
2.说服洛希尔
2008年1月,这个目标锁定在沃尔沃。但几乎从俞丽萍接 手那一刻起,困难就一直相随,第一个困难是让洛希尔总部 相信,吉利有能力收购。俞丽萍与李书福初次见面时,吉利 汽车股价为8毛钱,市值10.8亿美元,这个盘子不到沃尔沃 的十分之一。金融危机使吉利汽车股价跌到了2毛钱附近, 盘子缩水至3亿美元,对俞丽萍来说,向总部推荐这样一家 企业是个冒险。在吉利提出收购申请后,一家欧洲汽车公司 也明确邀请洛希尔帮助其竞购沃尔沃。按照洛希尔的规定, 只能代表一家公司参与竞标,俞丽萍需要说服同事放弃这家 欧洲车企,而这家公司的销售规模差不多是吉利的10倍。而 俞丽萍的一番讲话最终使得董事会决定放弃代理前述欧洲公 司,选择吉利。
点我击国添随汽加着车标国市题家场汽的车走产向业是政积策极和发十展二环五保点规型击划小添的排加出量标台汽题,车未,来积 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 业化,注重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传统燃料利用率, 而大排量等耗油量较大车型生产和销售量将会受到政策 的限制和技术的淘汰。环保、绿色、节能、安全是未来 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吉利并购沃尔沃
2020/8/13
目录
一、并购背景及过程 二、并购动因、风险及方案
三、并购效果分析
1、双方介绍
一、并购背景 及并购过程
1吉 建2.902利于8பைடு நூலகம்.16:
吉利: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建于 1986年,由台州民营企业界李书 福创办,其总部设在杭州点。击经添过加十标题 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
并购动因
2 、经济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首当其冲。随着美国大型银 行的倒闭破产,直接影响到美国汽车市场的需求,老 牌汽车公司福特也走在破产的边缘。销售量下滑的情 况十分严重,严酷点的击经添济加形标势题迫使福特将旗下沃尔沃 变现。
点击添从加国标内题经济环境看,在世界经点济击危添机加的标冲题击大环 境下的中国一枝独秀,整个汽车行业所受影响较小, 长期的快速发展已经给社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随着 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内汽车市场刚性需求强硬。 吉利公司战略转型不断深入,销售额逐年增长,2008 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远高于行业标准。
并购动因
3 、社会和文化因素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快速增长,且增长势头强硬 ,现阶段中国已初步成为汽车大国,但并非汽车 强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缺少自主知识 产权的民族汽车,如果点吉击利添成加功标并题购沃尔沃,必 定促使中国的民族汽车自主研发能力上一个台阶 ,满点足击人添民加够标得题属于本国的高性能汽车点的击愿添望加。标题
李书福说服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主要靠两个概念:一是中
国制造,另一个是中国市场。但是,几乎所有基金对这个项 目的要求都是这样两点:要么放到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做, 立刻找到退出路径;要么收购后,尽快实现沃尔沃项目的单 独上市,从而实现退出。这种以“退出”为先决条件的谈判, 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2月8日。2009年12月底,是吉利对外 宣称的与福特签订正式协议的日子。鉴于吉利迟迟拿不出融 资结构,福特方面决定每2周开一次电话会,来督促吉利。
我国居民买车偏好多为外观气派、较大体积 的汽车,显得更有派头更体面。此外还偏好购买 国外进口的名牌汽车。从这个角度说,沃尔沃在 品牌知名度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拥有着巨大的优势 ,同时沃尔沃确实在汽车性能等技术和质量指标 上面要优于国产汽车吉利。
并购动因
4 、技术因素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技术条件落后是制 约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中的瓶颈,因此急需创立一批有自 主创新研发能力的国产汽车品牌,由世界汽车大国转向 世界汽车强国,因此引进国外高端汽车品牌的技术的需 求也是迫在眉睫。点击添加标题
2010年2月9日,《吉利沃尔沃上海项目框架协议》签订。 按照这个协议,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中国总部将建立在上海 市嘉定区,并在该区设立一个沃尔沃国产工厂。事实上,此 时离最后签约期限是如此之近2月24日,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 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此时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融资结构才算 定了下来。吉利、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出资额分别为人 民币41亿元、30亿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 和12%。此时,离吉利与福特签订最后协议还有26天。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 ,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 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 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
2、并购过程
从2008年1月18日,李书福在底特律车展上第一次与布斯 相见,表达收购沃尔沃的正式意愿,到2010年3月28日双 方签订并购协议,整个交易历经800天。
1吉 建2.902利于80.16:
沃尔沃: 瑞典著名汽车品
牌,又译为富豪, 1924年由阿萨尔〃加 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 〃拉尔松创建。该品 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 最安全的汽车。沃尔 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 大的汽点车击企添业加,标也题是 瑞典最大的工业企集 团。于1999年被福特 公司以64.5亿美元的 价格并购。
6 .政府援手
2009年12月16日,童志远加入了沃尔沃并购团队,这一 任命意味着,童志远在收购沃尔沃完成后,将扮演沃尔沃中 国项目运营人的角色,同时也负责沃尔沃落户北京后与各部 门的协调工作。彼时,吉利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草签 了全部文件,吉利方面已经签字盖章,就等审批到位。但在 这个节骨眼上,审批出现了问题,沃尔沃项目落户北京一事 没了下文。
并购动因
1959年沃尔沃创造出现在常用的三点式安全带 ,它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挽救了最多生命的技术 发明之一。此外,沃尔沃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品牌价 值,而且还把握住了汽车行业未来最大的两个趋势 --—安全和新能源,沃尔沃的目标也是在安全与环 保技术方面继续引领世界汽车技术潮流。
2007年,吉利点汽击车添发加表标《题宁波宣言》,提出 从“价格取胜战略”转向为“技术领先”,从“低价取胜” 转。点向击“技添术加领标先题,品质领先,客户满意点,击全添面加领标先题”
8月2日,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15亿美元中,有11亿 美元来自上述融资平台,2亿美元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 ,另有2亿美元为福特卖方融资。
8 .“逃不掉”的沃尔沃
刚刚解决了融资问题的李书福,又陷入知识产权的困扰 中。直到2010年3月19日,当时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 示:“如果交易失败,问题不在吉利这边,吉利没有违反协 议的任何部分”。整个知识产权谈判持续到3月21日才告终, 此时距离最后签约只剩7天。3月27日,吉利与沃尔沃签约前 一天,吉利正式向商务部递交了《融资结构说明》,开始履 行正式的审批手续,到7月28日,商务部完成了对这次收购 的审批。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完成则比商务部稍早,为7月22 日。
车部、件汽、点车高击发 等添动教加机育标、、题变装速潢箱材、料汽制车造零、
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 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200亿元 。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 被评“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 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 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点击添加标题
1、双方介绍
一、并购背景 及并购过程
在正式交割之前,并购通过了40多个国家的反垄断调 查,其中7月6日和7月15日,收购项目分别通过了欧盟和美 国的反垄断调查。此后一直到交割,吉利和李书福没有再遇 到阻力。
动因 风险 方案
并购动因
从并购的产品和产业的联系来看,吉利并购沃尔沃 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通过案例及从汽车行业现状来分 析,吉利并购的动因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最后吉利选择了与大庆市合作。2009年12月22日,北京 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亦庄注册,股东为吉利凯 盛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而且在2009年12月底 ,当大庆国资成为吉利万源的股东、为整个收购付出了30亿 元时,30亿元的融资并没有彻底解决吉利的问题。首先,钱 还没有凑够;其次,沃尔沃项目在国内到底放在哪里还是个 问题。
洛希尔和吉利立即向福特交涉,要求福特绝不能为了突 然出现的两家竞标者,而拖延递交标书的最后期限,否则就 退出竞标。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递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标书获得通过。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李书福就为收购沃 尔沃做准备,首先,他将吉利集团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了 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的滚动发展,而吉利发展所需的资金 ,也通过引入高盛来实现。
5.放弃与寻找 2009年9月29日,吉利在北京注册了“北京吉利凯盛国际
投资有限公司”,吉利凯盛注册资本为41亿元,由吉利全额 出资。按照当时的构想,吉利还将通过政府融资,解决并购 所需的其他40亿元。
洛希尔为吉利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融资方案,既照顾到吉
利自身,又让它能够在未来的股权结构中占据有利地位;既 不能用到香港上市公司的钱(实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 尔沃),同时又保持这个项目的号召力。为此,吉利有两条 路径,一条走政府路线,一条与基金合作。并购前,李书福 接触了包括中信资本、鼎辉、联想控股等在内的各大基金, 以及渤海基金这样的政府基金。
1.锁定沃尔沃
洛希尔与李书福的接触始于2007年,大中华区的团队 初次访问李书福,向其推荐了诸如沃尔沃、萨博等多个可 供关注的收购项目。李书福的回答令洛希尔方面印象深刻 :“沃尔沃是首选,我已经关注沃尔沃很久了。” 2007年9 月,李书福通过公关公司向福特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 ,此时,洛希尔并没有介入,而吉利也没有引起福特重视 。不过,2008年初在底特律车展上的一次遭遇,让李书 福下决心聘请财务顾问。李书福决心正式邀请洛希尔参与 到收购沃尔沃的事务中来,他主动约见了俞丽萍。
3.官方的支持
2009年1月,又一年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有备而来。 在业内,一家知名投行已经介入,证明这件事是“认真”的 ,李书福符合游戏规则的拜访,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 象,2009年3月,吉利获得了发改委的支持函。彼时,国 内多家企业曾经爆出希望收购沃尔沃的消息,包括长安、 北汽、奇瑞等,但手握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函后,吉利在国 内实际上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不仅为吉利此后顺利通过 审批埋下伏笔,也为向国有银行寻求融资做好准备。
7 .“二号”融资平台
收购团队将谈判重点转向了上海市嘉定区,并向上海市 政府有关部门作了汇报。事实上,在找上海市政府之前,吉 利与嘉定区政府已经开始有所动作。2010年2月3日,上海嘉 尔沃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嘉定开发区持股 60%,嘉定国资持股40%。法定代表人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党 工委书记郁建华。在吉利万源之后,第二个融资平台开始搭 建。
成功并购沃尔沃,吉利马上获得了一个世界知 名高端品牌,而且掌握了行业未来的两大趋势,对 吉利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而沃尔沃也能在 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获得独特的竞争性地位。
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
1、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