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6《巨人的花园》知识归类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复习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并在横线上组词。
拽()茸()
怜()杖()
魔 ( )
二、仔细阅读课文。
找出不同形式的重叠词.
1.ABB式
2。
AABB式
三、想一想,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表情。
1.高兴
2.痛苦
3.可怜
4。
生气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再写一个句子.
挣 zhènɡ( )
zhēnɡ()
兴 xīnɡ()
xìnɡ()
背bèi()
bēi()
五、把所给词语加入句子中,看加在什么地方合适,注意加上标点符号。
长长的灵活的
1.小木偶有两条木头腿。
毛茸茸很快就
2.他追上了小红狐,拽住了小红狐的大尾巴。
笑嘻嘻的神奇
3.老木匠拿起他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表情。
兴冲冲地热闹的
4.大街上,小木偶大步向前走。
综合应用六、课内阅读。
(选文见课本)
1。
小木偶遇到一系列挫折时,心里想了些什么?
2。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七、课外阅读
小老鼠上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恐怖,你可千万不能去!”“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
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
使他有幸能够逃走。
但也感到,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的一座小山.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
他贪婪地观望着。
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
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2.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3.“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们的主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老鼠什么性格?
4.小老鼠这一天遭遇了哪些风险和困难?而这些都照应了他父母说的哪一句话?
5.小老鼠看到大海的美景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6。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拓展提升八、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什么事呢?你来接着编下去……
参考答案:一、zhuài 拽住rónɡ毛茸茸fù一副lián可怜zhànɡ拐杖mó魔法
二、毛茸茸沉甸甸笑嘻嘻嘟嘟囔囔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四、挣钱挣扎兴奋高兴背后背包造句略。
五、1。
小木偶有两条长长的灵活的小木头腿.
2.他很快就追上了小红狐,拽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3.老木匠拿起他神奇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4.热闹的大街上,小木偶兴冲冲地大步向前走。
六、1。
小木偶一定会想,我为什么只会一种笑的表情呢?即使别人错怪我,我也有理无处说,真惨啊! 2。
一个人不仅要学笑,任何表情都应该有,否则是不行的.
七、1.以时间为顺序。
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下午-—傍晚--晚霞隐去了2。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父母不支持. 3.可以看出小老鼠的果断、坚决、有主见的性格。
4.被猫咬去一截尾巴,遭到老鹰和狗的袭击,迷了路,疲乏极了。
照应了“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恐怖。
” 5.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6.很多快乐要经过艰难才能得到。
八、想象合理均可。
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
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
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
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形形色色"这一文眼,从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与“奇趣无比、五光十色"之处落笔,以流畅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
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作者对整个自然、对奇妙的绿色世界、对生命都洋溢着满怀的热爱。
课文共6个自然段。
一至三自然段围绕“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分别从植物的种类、生存环境、形体、寿命、生长速度几方面进行了介绍.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说明手法。
四至五自然段则围绕“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世界”,继续描绘着“形形色色的植物”.作者用了三组“你也许以为……?不是。
”这样的排比句式,分别列举出特性奇异的植物种类加以论证,既强化了表达效果,又增强了说服力与感染力。
段末的省略号,则给人以不尽的遐想.
文章的结尾,读罢仍感余音未绝,让人意犹未尽。
通观课文全篇,文中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植物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表达,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
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
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紧扣题目,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齐读。
问:你读了课题想了解什么?
2、重点理解“形形色色”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结构.
1、检查字词的预习。
2、随机理解生词。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一——三自然段,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觉得这部分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的特点?”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A: 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用具体数字的说明,可以使人们更清楚了解所要说明的特点。
B:汇报交流第三、四自然段植物的不同生存环境、形体、寿命、生长速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用排比、举出具体实例、对比、引用俗语,也可以更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要说明的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觉得这部分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特点?"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在汇报交流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先体会段末省略号的用法,再按照作者“你也许认为……吧?不是" 的句式,进行一个简短的续写。
(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四、总结
孩子们,在你们的深入理解与精彩朗读写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植物世界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我们想发现这些故事,并让这些故事继续下去,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学生回家进一步搜集、整理有关植物的资料,并办成小报的形式。
12。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大意,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混沌的宇宙中,盘古沉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突然醒了,接下来,故事将会发生什么呢?谁能按顺序简单地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
指名讲故事大概内容.故事先写宇宙混沌一片,接着盘古用斧子劈开天地,然后用头顶天,用脚蹬地,使天地成形,最后化为万物,有了美丽的宇宙。
3.你们讲得真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神话故事.
二、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一)1。
自由读2—6自然段,如果把一篇文章能读成一句话,那么这篇神话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指名读
2.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就更了不起了,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哪个词?
板书:创造
指导读好创造这个词
3。
再读重点句,
4。
存疑: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二)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在带给你体会的句子上就做上记号.
(很多同学都做上了记号,做记号,表明你在思考,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关键句子)
交流用最简洁的一个字来回答。
板:难
2。
哪些词句带给你这种体会?读给大家听一听。
(1)出示:他见周围……
预设:我从劈字看出,很难,因为要用力板难劈
你能抓住动作来体会,能把她用力劈的情境读出来吗?
生读:你抡的是一把小斧子,只能劈柴,不能劈天。
你这样能劈的开天吗?--猛劈
师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只听一声巨响,……
预设:从“缓缓、慢慢”知道天分开很难
师:把这种难(分)板:读出来(指导读得慢、艰难)
读着读着,文中有几对反义词,你发现了没有?
指浊: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浊的?……
是的,一般来说,浊的东西是我们看到的混的,稍微要重一点,清的东西会往上升,这两种不同的东西你能通过读,让我不需要眼睛,只靠耳朵就能辨别出来吗?指名读
听出来了,轻的东西读得轻,向上飘的感觉,重的东西读得重,好像往下沉,
齐读句子.
(三)自由读第三节:思考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件事?
板:累
1。
示句子: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
预设:我从“头顶天,脚踏地”知道他很累,因为……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顶天踏地(板书:天地分开)
看图: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谁能像他那样做一做。
指名上台表演。
指导用力蹬,这样才可以读得用力。
问学生要不要休息?
比较:同学们,你们刚才顶的仅仅是一分钟,盘古顶了多少时间?
指名回答:(网上查)
联系上下文
从“不知过了多少年知道"
引读:真会读书,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
一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生读……盘古真累呀,累得—-指名说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这一倒,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变成了什么呢?好好读这一段,同桌两人,一个读盘古的身体部位,一个接变成了什么?(板书:天地成形)
同桌互相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难怪有人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
2.盘古仅仅变成风云、花草……,他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指名说
3。
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
(板书:化成万物)老师把句式进行改变,咱们合作读,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师生分读.背下来
4。
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
5.什么都没有的宇宙就是开头说的“混沌一片”,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话想对盘古说?写下来。
(板书:宇宙混沌)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
是的,这是个神话,盘古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板书:美丽宇宙)
四、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
用得好的词语抄下来
3.看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宇宙混沌
天地分开
天地成形
化成万物
美丽宇宙【创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