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材料用于环境中金属离子监测及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泡沫塑料富集 原子吸收测定金
![泡沫塑料富集 原子吸收测定金](https://img.taocdn.com/s3/m/2447cf8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a.png)
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今天,我们来谈谈使用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一、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的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是水中金的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原理是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使金发生化学转化,然后在低温的环境下在泡沫塑料表面形成金的富集层,利用原子吸收仪对富集层进行测定,从而实现金浓度的测量。
2、原子吸收仪:原子吸收仪是一种特殊的光源,它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具有多种波长,并可以查找检测样品中的元素,金原子吸收仪可用于检测水中金的含量,测量金的浓度。
二、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的基本步骤1、准备样品:首先,将样品溶解在清水中,将其中的金和其他杂质所有的悬浮物过滤,然后调节样品的pH值,以确保该样品含有金的氧化物。
2、富集金:将样品加入到泡沫塑料中,金与泡沫塑料之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金的富集层,从而实现富集步骤。
3、测量金:在稳定的温度下,使用原子吸收仪,发射精确的波长,并看到原子吸收到的反射率,据此可以计算出金的浓度,从而实现金的测量。
三、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的优点1、全自动化测试: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测试,从样品的准备到最后的测量结果,都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简化操作,提高测量效率。
2、测量精确:该方法具有精确的测量精度,由于采用了原子吸收仪,所测量的结果比传统的化学方法准确的多,增加了测量的准确性。
3、安全可靠:据测量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比传统的化学方法安全可靠,可以避免危险反应,还可以大大减少分析过程当中会产生的污染。
四、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的缺点1、设备复杂:使用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需要用到原子吸收仪,而原子吸收仪设备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购买一定的设备,使整个分析过程的工作量有所增加。
2、成本高: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测定金的成本很高,因为原子吸收仪的价格不低,而且使用该方法还需要消耗一些试剂,使整个分析过程更加复杂和昂贵。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招聘岗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招聘岗位](https://img.taocdn.com/s3/m/1221f8631eb91a37f1115c76.png)
硕士及以上学历,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 化学(催化新材料、反应动力学、理论与 材料计算化学等方向)专业或分析化学专 业(色谱分析等方向) ,有较高独立工作 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1名
611 组
硕士及以上学历,催化材料或化学工程专 业 , 有材料化学或催化反应过程基础研 究背景,熟悉多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 反 应工艺过程开发及优化者优先。 博士学历,35 周岁以下,化学、物理或材 料科学专业;品学兼优,具有扎实的理论 基础、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和 吃苦耐劳的精神,身体健康。岗位为副研 究员、助理研究员或博士后。
煤气化 中心
1名
1名
301 组
1名
309 组
1名
1名
601 组
1名
602
2名
603/606 组
605 组
博士学历,工业催化或多相催化专业,分 子筛催化剂制备及甲醇定向转化研究领 域优先。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协作 精神。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为(光)催化、 有机合成、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物 理背景者优先) 。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具 备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团队合作以及英 文写作能力。 博士学历或博士后,理论物理化学、凝聚 态物理、计算材料等专业,在多相催化涉 及的理论和计算材料专业方向有良好的 研究传承和积累,对量化计算原理有深刻 理解,量化计算研究经验丰富,并取得优 异成绩。有新型计算机集群建设经验者优 先,有发展算法经验者优先。 博士学历或博士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 业;在化工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等方向有 良好的研究传承,对化工过程和单元技术 (新型反应器等)模型化有深刻理解,熟 练掌握先关建模方法,具备商业化软件运 用和二次开发能力。
909 组
1名
功能泡沫塑料的研制及对铜镍吸附分离研究
![功能泡沫塑料的研制及对铜镍吸附分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ebb9fdba0d4a7302763a0a.png)
引入到聚醚二醇分子中, 成一种对 C ( 与 N 合 u Ⅱ) i ( 有选择吸附性的羟肟类功能泡沫塑料 。实验结 Ⅱ)
果表明, 该功能泡沫塑料对铜和镍的富集能力强 、 选
甚至一些废矿及难开采的矿脉等。取剂 的研 制
择性高。本实验操作简便 , 产品具有很好的开发利
维普资讯
第 2期
功能 泡沫塑料 的研 制及对铜镍 吸 附分 离研 究
7
功 能 泡沫 塑料 的研 制及 对铜镍 吸 附分 离研 究
梁 渠 阎书一 陈康 生 何 文琼
(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成都,10 9 605 )
摘 要
通过在合成的聚醚二醇分子上引入羟肟功能基 , 并与异氰酸酯等原料发泡聚合得到功能聚氨
E q在 1 7 年首先将泡沫塑料引入分析领域, N 90 用
对苯二酚: 分析纯 , 长征化学试剂公司 ;
苯甲酰氯 : 分析纯 , 长征化学试剂公司 ; 羟胺盐酸盐 : 分析纯, 长征化学试剂公司;
环氧丙烷 : 化学纯 , 长征 化学 试剂公 司 ;
它萃取了卤化物水相中具有较高极化率的 自由分子 I、 。芳香族化合 物及汞、 铁等络离子; R U 0 金、 BA N’
出挤出液中 C ( 及 N ( 的浓度 , u Ⅱ) i Ⅱ) 计算其 吸附
泡沫塑料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超痕量金铂钯
![泡沫塑料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超痕量金铂钯](https://img.taocdn.com/s3/m/6b0cb6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2.png)
2011年6月June2011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0,No.3295~298收稿日期:2011-01-26;修订日期:2011-03-22基金项目:辽宁省资源普查基金资助作者简介:王瑞敏,高级工程师,从事分析检测工作。
E mail:ruimin_wang@yahoo.com.cn。
文章编号:02545357(2011)03029504泡沫塑料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超痕量金铂钯王瑞敏(国土资源部沈阳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摘要:样品采用王水溶解,二氯化锡还原,泡沫塑料富集,用Re作内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超痕量金、铂、钯。
在盐酸-二氯化锡体系中,盐酸酸度为15%,二氯化锡浓度为45g/L,吸附时间30min时吸附效果明显,吸附温度为25℃时吸附率相对稳定。
方法检出限Au为0.21ng/g,Pt为0.18ng/g,Pd为0.16ng/g,方法加标回收率Au为91.3%~97.8%,Pt为92.0%~96.7%,Pd为96.0%~101.6%。
该方法用于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处理简便、快速。
关键词:金;铂;钯;二氯化锡;土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泡沫塑料富集DeterminationofUltra TraceAu,PtandPdinTopsoilSamplesbyFoamPlasticsEnrichment InductivelyCoupledPlasma MassSpectrometryWANGRui min(ShenyangSupervisionandTestingCenterofMineralResources,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Shenyang 110032,China)Abstract:Thesamplesweredissolvedbyaquaregia,reducedbySnCl2andabsorbedbythefoamplastics.Theultra traceAu,PtandPdintopsoilsampleshadbeensimultaneouslydeterminedbyinductivelycoupledplasma massspectrometry(ICP MS)withReasinternalstandard.Theadsorptionefficiencywasstableundertheconditionsof15%HCl,45g/LSnCl2andabsorptiontimeof30minutesat25℃.ThedetectionlimitsofAu,PtandPdwere0.21ng/g,0.18ng/gand0.16ng/g,respectively.TherecoverycoefficientsofAu,PtandPdwere93.3%-97.6%,92.5%-102.5%and91.0%-98.4%,respectively.Thismethodwasverifiedbytheanalysisofthenationalstandardsampleswithaccurateandreliableresults.Thismethodhastheadvantagesofsimpleoperation,rapidanalysis,widelinearrangeandreproducibility.Keywords:Au;Pt;Pd;stannouschloride;soil;inductivelycoupledplasma massspectrometry;foamplasticsenrichment铂族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甚微,分布极为分散,因此给分析测试带来了困难[1]。
泡沫塑料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勘察样品中的微量金
![泡沫塑料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勘察样品中的微量金](https://img.taocdn.com/s3/m/4dab546bf5335a8102d22094.png)
中l 葫 高新技末 金业
l (H I A 0 H T£c H £ T E R Rt I £s
NO. 7 . 2 01 3
( C u mu l a t i v e t y N O. 2 5 0)
泡沫塑料吸 附 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法测 定 地质勘 察样 品中的微量金
2 5 0 g / L ] ,称取2 5 0 g F e C 1 3 ・ 6 H 2 0 于4 0 0 m L 烧杯 中,加
入2 0 0 m L 水 ,加热溶解后 ,用水稀释至 1 0 0 0 m L 。
沫塑料 ,冷却溶液 ,按标准 曲线步骤进行测定 。
1 . 3 . 5 待 测元 素标准 系列 的配 制 :分别移 取
碎 ,顶板 下沉 量较大 ,造 成支 架运输 线 路高度 不 能 满足 要求 ,应 提前 检查运 输线 路 高度 ,采取 卧底等 措施 以达到支架运 输要求 。
( 2 )支架 降架及调 向时,两 台J H 一 2 0 T 绞车相互
2 0 T 绞 车缺 一不 可 ,一 台用 于拖 拉 支架 ,一 台用 于 支架 防倒 。尤其 是支 架 降架及 调 向时,必须 用上 口
( 3 )该大 倾 角工 作 面支 架 回撤 新 工 艺在 龙 东
煤 矿属 首次采 用 ,并在矿 区获 得首 次成功 ,为 以后
大倾 角工作 面 回撤支 架积 累 了宝 贵 的经验 ,该工 艺
具 有 安 全 可 靠性 高 、减 少 操 作 步 骤 、 降低 劳动 强
度 、提高工 作 效率等 优点 ,在煤矿 同类 情况 下 回撤 支架具有 很高 的推广 价值 。o
5 结语
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工艺研究
![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8021e3172ded630b1cb655.png)
匀致密 的电镀层 . j化学镀技术具 有设 备简单 、
操作 方便 、 工艺 灵 活 、 层厚 度 均匀 、 面 质 量好 镀 表 等优点 , 表面处 理行 业 中一 种 常用 和 重 要 的工 是
艺 方法 J .
镍铬合金具有硬度高 、 耐磨、 耐氧化性以及抗 高温氧化 、 抗硫化腐蚀 的能力 , 能用于一些较苛刻 的工作环境 , 是一种耐热合金 . 本文以工艺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影响为研究对 象, 采用化学镀 、 电沉积工艺在聚氨酯表面电沉积 镍, 研究了温度 、H、 p 电流密度和电沉积时间对镀 层厚度的影响, 确定聚氨酯表面 电沉积镍 的最佳
聚 氨 酯 泡 沫 表 面 电沉 积 镍 工 艺研 究
王德庆 , 军灵 李
( 大连交通大 学 材料科 学与工程 学院, 辽宁 大连 16 2 ) 108
摘
要: 采用化学镀镍 、 电沉积镍 工艺在聚氨酯 泡沫表面电沉积镍 , 研究了 p 电流密度 、 H、 温度 和沉积时
间对镀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 利用金相显微镜 , 扫描 电子 显微镜 ( E f 和能量散射分 光仪 ( D ) S b) E S 对镀层 横截面 、 面形貌和成分进行 了观察与检测. 究结果表 明 : 液 p 表 研 镀 H为 4 2时镀层厚 度最大 为 7 m; . 6
耐 热合金 的制备 工艺 打下 基础 . 有关电沉积镍 的制备 工艺对多孔镍 性能的报道
集中在抗拉强度、 电阻率 、 吸声性能等 引, ' 但有关 ’
工艺参数对镀 层厚度 的影 响的报道 相对较少 . 本文 对聚氨酯表 面电沉积镍的镀液温度 、H、 p 电流密度和 电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镀液 中镀 1h试 样 经化学 镀后 , 镀 液 中取 出 , . 从 用 去 离子水 清洗 并干燥 .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4b10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6.png)
林业工程学报,2023,8(4):19-26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2206004收稿日期:2022-06-09㊀㊀㊀㊀修回日期:2023-03-24基金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202201AT070045);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0KFJJ12);云南省教育厅基金(2022J0490)㊂作者简介:席雪冬,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木材胶黏剂及生物质复合材料㊂通信作者:雷洪,女,教授㊂E⁃mail:lfxgirl@163.com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席雪冬1,2,张倩玉1,3,陈实1,3,曹龙1,3,杜官本1,3,雷洪4∗(1.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木材胶黏剂及胶制品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州350108;3.国家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昆明650224;4.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杭州311300)摘㊀要:传统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因结构可控㊁性能优良,在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㊂但由于异氰酸酯的毒性及湿敏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U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传统PU替代物成为大势所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由此应运而生㊂NIPU是一种不使用异氰酸酯为原料而合成的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新型聚氨酯化合物,其具有与传统聚氨酯相似的优良性能,且由于分子链中重复结构单元可形成分子内六元环氢键结构,使得NIPU具有较优于传统聚氨酯的化学稳定性㊁耐水解性㊁耐化学性及抗渗透性等,可作为传统聚氨酯的理想替代物之一㊂此外,NIPU合成过程中不使用高毒害物质为原料,因而成为当前聚氨酯工业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㊂笔者综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㊁反应机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其在胶黏剂,尤其是木材胶黏剂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㊂并结合木材工业产业发展状态,及当前有关生物质原料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研究热潮,对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㊂关键词: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方法;反应机理;胶黏剂;新型聚氨酯化合物中图分类号:TQ3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1359(2023)04-0019-08Areviewonthe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anditsresearchprogressinthefieldofadhesivesXIXuedong1,2,ZHANGQianyu1,3,CHENShi1,3,CAOLong1,3,DUGuanben1,3,LEIHong4∗(1.YunnanKeyLaboratoryofWoodAdhesivesandGlueProducts,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2.KeyLaboratoryofState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ofPlantFiberFunctionalMaterial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3.InternationalJointResearchCenterforBiomassMaterials,Kunming650224,China;4.CollegeofChemistryandMaterialsEngineering,ZhejiangA&FUniversity,Hangzhou311300,China)Abstract:Traditionalpolyurethane(PU)isapolymericmaterialpreparedbythereactionofisocyanatesandpolyolcompounds.Fortheadvantagesofitscontrollablestructures,easypreparationandexcellentperformance,PUhasbeenwidelyusedinpreparingmanytypesofmaterialsandadhesivesforbondingrubber,plastic,wood,leather,fabric,paperandmanyothermaterialsinvariousfieldsnowadays.However,duetothetoxicityandhumidsensitivityofthenecessaryisocyanaterawmaterialcurrentlyusedduringthePUpreparationprocess,aswellastheissuesabout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healthandsafetyofhumanbeingshavebeenmoreconcernedbypeopleallovertheworld,thefurtherdevelopmentofPUisnowseverelimited.IthasbecomeanirresistibletrendforseekingthereplacementofthetraditionalPUwithmoregreenproducts.Therefore,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IPU)hasbeensuccessfullysynthesizedanddevelop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isacompoundthatwithalsourethanestructureandsynthe⁃sizedwithoutusinghighlytoxicisocyanateasarawmaterial.Themainpreparationmethodofthe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isbythereactionofcycliccarbonatewithpolyaminecompounds,whichisaneasyprocesstobecarriedoutandalsoenvironmentallyfriendly.Furthermore,becausetherepeatedstructuralunitsinthemolecularchainofthesyn⁃thesiz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canformtheintramolecularsix⁃memberedcyclichydrogenbondstructures,whichcausedthe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tobebetterchemicalstability,hydrolysisresistance,chemicalresist⁃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ance,andpermeabilityresistancethanthetraditionalpolyurethane,itcanbeusedasanidealalternativetothetradi⁃tionalPU.Inaddition,becausethesynthesisprocesson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doesnotusehighlytoxicsub⁃stancesasrawmaterials,ithasbecomethefocusofresearchinthefieldofpolyurethaneindustry,alargenumberofstudieshavereportedthesynthesis,reactionmechanism,modificationmethodsandapplicationon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resins.Tonow,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resinshavebeenalreadysuccessfullyappliedinthefieldsoffoams,coating,plastic,etc.Henceinthispaper,theresearchstatusofsynthesisreactionmechanism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anditsmainapplicationfieldsarereviewed.Theresearchprogressofitsapplicationinthefieldofadhesives,especiallywoodbondingadhesives,isgenerallyintroduced.ThemainproblemsandsolutionsofNIPUusedaswoodadhesivesarediscussedadditionally.Combinedwiththedevelopmentstatusofthewoodindustry,andthetrendofbiomassmaterialsappliedinpreparingwoodadhesives,thedevelopment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resinadhesivesisalsoprospectedinthisstudy.Keywords: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yntheticmethod;reactionmechanism;adhesive;newpolyurethanecom⁃pound㊀㊀聚氨酯(PU)是分子链中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 NH COO )结构单元的一类化合物统称,通常由异氰酸酯单体与多元醇反应而成,由于性能优异且结构可调控,PU被广泛用于涂料㊁弹性体㊁泡沫材料以及胶黏剂等行业[1-2]㊂PU作为胶黏剂时,由于结构中氨基甲酸酯基㊁异氰酸酯基等极性或高反应性基团的存在,使得其能够与绝大多数含有活泼氢结构的材料以化学共价键或氢键形式结合,因此可用于橡胶㊁塑料㊁木材㊁皮革㊁织物㊁纸张等诸多材料的粘接,且胶合性能良好[3-4]㊂在木材工业领域中,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存在甲醛释放问题,且具有施胶量少㊁胶接强度高㊁固化温度低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PU胶黏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㊂但由于聚氨酯制备过程中使用具有高毒性㊁湿敏性且价格高昂的异氰酸酯为原料,加之异氰酸酯在合成过程中需使用毒性较大的光气等会给人类身体健康㊁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导致聚氨酯胶黏剂的应用推广受到一定制约[5]㊂因此,寻求更加绿色环保的聚氨酯替代物势在必行,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也应运而生㊂1㊀NIPU合成反应机理NIPU是不以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的含有氨基甲酸酯重复单元结构的聚氨酯㊂目前,NIPU主要的制备方法是通过环碳酸酯与多元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由于五元环碳酸酯的合成较六元环和七元环相对容易,所以在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研究中多采用五元环碳酸酯与脂肪胺制备,其反应机理如图1所示[6]㊂通过伯氨基对环碳酸酯中羰基的亲核进攻,得到一种四面体中间体;所形成的四面体物质继续被伯氨基进攻而除去一个H+,并使得氮原子上形成高密度电子云从而导致五元环上碳氧键断裂而开环;同时,碳上氧负离子快速与H+结合成羟基,最终形成重复单元中含氨基甲酸酯结构及β位碳原子上含有羟基的聚氨酯化合物㊂由于重复单元结构的氨基甲酸酯键中羰基氧原子可与β位碳原子上羟基通过氢键作用力形成分子内六元环结构的相对稳定状态,从而可弥补传统聚氨酯中的弱键结构特点,使得NIPU在某些性能方面优于传统聚氨酯,如耐化学性㊁耐水解性及抗渗透性等㊂图1㊀环碳酸酯与脂肪族伯胺制备NIPU反应机理[6]Fig.1㊀ReactionmechanismofNIPUfromcycliccarbonateswithaliphaticprimaryamines㊀㊀Zabalov等[7]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五元环碳酸酯与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揭示了反应过程中存在2种可能的过渡态㊂对比2种过渡态反应能垒的高低,从理论上证明五元环碳酸酯与胺之02㊀第4期席雪冬,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间的反应容易进行,且该反应总体为放热过程,反应条件简单㊂鉴于此,有关NIPU的合成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五元环碳酸酯的制备之上㊂环碳酸酯制备方法有多种,如环氧化合物CO2插入法㊁邻二醇法和邻氯醇法等(图2)㊂其中最为常用的合成方法有2种:一是以环氧化合物与CO2为原料,通过加压催化反应得到环碳酸酯;另一合成路线是采用临羟基化合物与绿色化工原料碳酸二甲酯催化反应得到㊂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了合成路径㊁反应原料㊁溶剂体系㊁催化剂㊁反应条件等因素对环碳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影响[8-14]㊂针对环氧化合物 CO2插入法,目前可用的催化剂有多种,大体可分为均相催化体系和多相催化体系两类㊂均相催化体系主要为碱金属盐㊁铵盐等盐类化合物,金属离子配合物以及离子液体等,多相催化体系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㊁硅酸盐类以及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等[14]㊂同时,为有效提高环碳酸酯得率,该合成反应多在高压环境下进行,这使得该工艺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发展㊂因此,寻求新的高效催化剂并降低反应体系压力仍是该合成方法的研究重点㊂而采用邻二醇与碳酸二甲酯在金属氧化物㊁碱催化剂㊁三乙胺等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环碳酸酯的合成路径则相对更具优势,该反应体系对压力要求不高,加之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绿色化工原料,使得该合成工艺更为绿色环保㊂图2㊀环碳酸酯主要合成路径Fig.2㊀Mainsyntheticroutesofcycliccarbonates2㊀NIPU应用研究进展由于NIPU具有相较于传统PU的环保优势和相似性能特点,因而关于NIPU的应用研发备受人们关注㊂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围绕NIPU替代传统聚氨酯材料在泡沫材料㊁塑料㊁胶黏剂㊁涂料等领域而开展,并取得较大进展[14-16]㊂2.1㊀NIPU泡沫塑料NIPU泡沫具有与常规聚氨酯泡沫相同甚至更优的性能,因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㊂Cornille等[17]通过将聚(环氧丙烷)二碳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碳酸酯和脂肪胺化合物在1,5,7⁃三叠氮双环(4,4,0)癸⁃5⁃烯(TDB)催化条件下反应得到基体聚合物后,再利用聚⁃甲基氢硅氧烷为发泡剂,制备得到NIPU软质湿泡沫㊂该湿泡沫在80ħ下烘干12h㊁120ħ下后固化4h,得到表观密度在0.19 0.29g/cm3的非异氰酸酯高密度泡沫,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减震性能,可用于家具或汽车行业,以及用作包装运输行业中的填充物等㊂Figovsky等[18]采用芳香族环氧树脂㊁脂肪族环碳酸酯和多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密度低㊁抗压和抗拉伸强度大等优点的新型NIPU硬质泡沫材料㊂美国Eurotech公司在NIPU的应用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所研制的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泡沫已实现工业化生产[19]㊂随着 绿色化学 理念的兴起以及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使得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进行相关应用研发在科研领域受到广泛重视,有关生物质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研究也随即备受关注㊂以生物质原料,如植物油[20]㊁单宁[21]㊁葡萄糖[22]㊁山梨醇[23]等合成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并用于硬质泡沫的应用研究已有报道,但此类工作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工业化生产还存在诸多有待攻克的难题,例如生物质基NIPU反应产物得率低㊁发泡均匀性差㊁固化温度高等㊂2.2㊀NIPU塑料塑料材料是聚氨酯物质作为泡沫之外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形式,为开发PU替代物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在塑料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者们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㊂Ke等[24]以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与CO2经加压催化反应合成环碳酸脂后,再与胺类化合物聚合,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可控且机械强度及热稳定优良的杂化NIPU塑料材料㊂Kébir等[25]使用1,5,7⁃三叠氮双环(4,4,0)癸⁃5⁃烯(TDB)催化聚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反应得到环碳酸脂后,与二胺聚合制备得到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NIPU弹性塑料体㊂王芳等[26]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四丁基溴化铵催化环氧树脂E⁃44与CO2反应合成环碳酸酯聚合物,该物质在室温条件下经三乙胺催化与己二胺反应,得到具有线性结构的NIPU热塑性材料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趋重视,在科研12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界也兴起了一场 生物质 热潮,探究以可再生生物质原料制备NIPU塑料成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研究领域的重点话题㊂Poussard等[27]以环氧大豆油(ESBO)与CO2为原料,经高温加压催化制备环碳酸酯(CSBO)化合物,再将其与二胺化合物通过熔融共混反应制备得到生物基NIPU塑料材料,结果表明CSBO与二胺化合物的比例直接决定所得NIPU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并且二胺分子链长与NIPU的拉伸强度和热性能有关,短的二胺分子链所形成的NIPU具有较差拉伸强度和热性能㊂冯月兰等[28]以ESBO和CO2为原料合成CSBO,详细探究了CSBO化合物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将CSBO与二胺反应制备NIPU,探究CSBO与二胺物料配比对NIPU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质量比为1ʒ1时,所制生物质大豆油基NIPU材料具有最佳热学和力学性能㊂Doley等[29]以葵花籽油为原料,经氧化处理后得到环氧葵花籽油,再与CO2加压高温催化反应制备了含五元环碳酸酯结构的碳酸葵花籽油(CSFO),并将此碳酸葵花籽油与异佛尔酮二胺和环氧树脂(环氧值170 180g/eq)混合制备改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HNIPU)塑料,研究显示当CSFO使用量为30%(质量分数)时所制HNIPU具有最佳力学性能;进一步使用氧化石墨烯为添加剂,制备了HNIPU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㊁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材料㊂此外,基于NIPU塑料材料的制备合成,也有研究将NIPU或其改性材料用于静电纺丝及3D打印[30-31],这有效拓展了NIPU的应用领域,为NIPU材料的多元化应用发展奠定了基础㊂2.3㊀NIPU涂料由于PU在涂料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因此作为PU替代物的NIPU在涂料领域的应用研发也受到人们的重视㊂早在21世纪初,Figovsky等[32]即使用含有环碳酸酯基和环氧基的化合物与多元胺反应,制备了具有良好硬度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的NIPU涂料,但该涂料抗紫外线效果有限㊂为解决这一问题,Figovsky等[33]以丙烯酸㊁硅氧烷环碳酸酯以及多官能度支化氨基硅氧烷化合物为原料,制备了可室温固化,黏附性能良好,且具有优异抗紫外线性能的改性NIPU涂料㊂为提升NIPU树脂涂料硬度,有研究者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对多官能度环碳酸酯与多元胺制备的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得到环氧树脂杂化改性NIPU涂料,研究表明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该改性NIPU涂料固化后漆膜硬度及耐溶剂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34]㊂刘波等[35]将过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和环氧树脂混合后再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制备得到杂化NIPU⁃环氧树脂涂料,该涂料固化后形成涂膜耐冲击性能良好,且在水㊁汽油㊁盐雾浸泡数百小时后仍不起泡㊁不变色㊁不脱落,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附着力㊂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有关NIPU涂料应用研究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已经开发了NIPU涂料作为无孔整体涂层㊁表面覆盖层等应用于混凝土㊁金属或木材等表面的抗腐蚀保护和抗磨损保护材料㊂美国Esterman㊁Lyondell㊁Eurotech等公司皆在NIPU涂料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制备了系列耐溶剂性㊁光泽性好,且硬度高的NIPU涂料产品[36-37]㊂近年来,石化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材料的应用受到国内外各研究领域的重视㊂随着NIPU合成历程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以可再生天然资源为原料制备NIPU也成为近年来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研究领域的重点㊂在NIPU作为涂料应用领域也涌现了大量以生物质材料制备NIPU涂料的研究报道㊂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使用环氧植物油(如大豆油㊁葵花油㊁蓖麻油㊁麻风树籽油等)为原料,经CO2催化加压反应形成环碳酸酯,进而与多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生物油基NIPU树脂,再通过添加纳米材料㊁环氧树脂㊁丙烯酸㊁硅氧烷等改性材料以提升该类NIPU涂料相关性能[38-41]㊂此外,也有研究者使用木质素㊁单宁㊁糖类㊁植物萜烯类物质为原料以制备相应NIPU树脂,并用作金属㊁木材等材料的涂饰保护,但此类NIPU涂料存在颜色深㊁固化温度较高等问题[42-44]㊂因此,尽管有关生物质基NIPU涂料应用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相关材料性能也得到不断提升,但距离成熟的工业化产品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㊂2.4㊀NIPU胶黏剂由于NIPU分子结构中存在氨基甲酸酯基团㊁羟基㊁氨基等极性活泼官能团,这也使得NIPU对许多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作为胶黏剂使用㊂有关NIPU树脂在胶黏剂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电子㊁光电子器件及木材等材料的粘接㊂Figovsky[45]使用含端环碳酸酯化合物和端氨基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合成了具有良好耐水解性能的NIPU树脂微电子器件粘接用胶黏剂,通过对树脂结构分析表明,所合成NIPU分子中重复结构单元氨基甲酸酯键中羰基与相邻β位碳原子上羟基22㊀第4期席雪冬,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可形成氢键作用力(见图1中NIPU结构),形成分子内六元环结构,从而有效降低NIPU胶黏剂出现传统PU树脂中存在的弱键结构特点,使得NIPU胶黏剂具有更好的耐水解性㊁耐化学性以及抗渗透性等㊂Cornille等[46]分别以几种不同二元或三元环碳酸酯与二元胺反应,制备得到多种NIPU树脂胶黏剂,该胶黏剂用以粘接木材㊁铝和玻璃等材料时均表现出良好的粘接性能㊂在木材胶黏剂领域,有关NIPU胶黏剂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少,而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制备NIPU木材胶黏剂的报道则更少㊂为了制备更为绿色环保的NIPU木材胶黏剂,并充分利用天然生物质原材料,Xi等[47]报道了以葡萄糖为原料与碳酸二甲酯和己二胺反应制备得到葡萄糖基NIPU树脂胶黏剂,并用作胶合板的黏合,所制备的板材表现出优异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能,其干状剪切强度㊁24h冷水浸泡湿强度㊁63ħ温水3h浸泡湿强度以及2h沸水湿强度分别达3.15,3.62,3.34和3.38MPa,满足GB/T9846 2015‘普通胶合板“标准中相关性能要求(ȡ0.7MPa)㊂通过相关结构分析,阐明该葡萄糖基NIPU树脂制备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㊂图3㊀葡萄糖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树脂反应原理[47]Fig.3㊀Preparationmechanismofglucose⁃bas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resin㊀㊀基于葡萄糖制备生物质NIPU树脂胶黏剂的研究结果,Xi等[48]以来源更为广泛,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得的蔗糖为原料,与碳酸二甲酯和己二胺反应,合成了蔗糖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S⁃NIPU)并用于刨花板制备,同时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为交联剂以降低S⁃NIPU胶黏剂的固化温度㊂研究结果表明,S⁃NIPU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耐热性,但所需固化温度较高,当热压温度为200ħ时,所制备刨花板(ρ=0.7g/cm3)的内结合强度(IB)高达1.06MPa;通过相关热性能分析表明,添加硅烷偶联剂KH560后可以显著降低S⁃NIPU树脂的固化温度,这可确保该S⁃NIPU树脂胶黏剂能够在较低的热压温度下实现完全固化,从而实现优良的胶合性能㊂也有研究者以缩合单宁㊁碳酸二甲酯㊁己二胺为原料,通过图4中的反应流程制备了单宁基NIPU胶合板用胶黏剂㊂受限于单宁大分子结构导致的反应活性低㊁空间位阻大的原因,该单宁基NIPU胶黏剂胶合性能并不理想㊂为了提升该胶黏剂的胶合性㊁耐水性能并降低其固化温度,研究中使用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改性剂,从而制备得到具有较低固化温度,且胶合性能满足GB/T9846 2015‘普通胶合板“要求的改性单宁基NIPU木材胶黏剂[49]㊂最近亦有研究报道使用木质素㊁碳酸二甲酯㊁己二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同时具有支链和直链结构的木质素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树脂预聚物㊂该树脂被用作刨花板制备用胶黏剂,在热压温度为230ħ时显示出良好的胶接效果,但在较低固化温度时所制备的木质素基NIPU树脂固化效果不佳,板材内结合强度较差,而通过添加硅烷偶联剂可有效提高该NIPU树脂的反应性,进而实现在低于200ħ的热压温度条件下制备刨花板性能可达到相关标准要求[50]㊂32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图4㊀单宁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机理Fig.4㊀Synthesismechanismoftannin⁃bas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3㊀结㊀语随着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传统聚氨酯原料毒性大的问题将成为限制PU材料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㊂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由于合成过程中不使用高毒害物质,加之与传统PU相比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㊁水解稳定性㊁抗渗透性及耐化学品腐蚀性能等,将会作为传统PU的有效替代物而得到巨大广泛适用㊂此外,由于当今石油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充分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将成为大势所趋㊂因此,研究以相关生物质原料,如单宁㊁木质素㊁糖类㊁植物油等制备合成性能优良的NIPU材料将成为聚氨酯工业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尤其是如何有效提高生物质基NIPU产物得率㊁降低固化反应温度㊁优化合成工艺㊁改善其综合性能等问题将是现阶段主要研究工作㊂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生物质基NIPU的合成工艺㊁材料制备方法等定将不断趋于成熟,多元化NIPU材料产品也将会不断涌现,并替代现有传统PU材料而应用于众多行业中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王乔逸,展雄威,陆少锋,等.聚氨酯发展及改性研究现状[J].纺织科技进展,2021(4):1-10.DOI:10.19507/j.cnki.1673-0356.2021.04.001.WANGQY,ZHANXW,LUSF,etal.Researchstatusofde⁃velopmentandmodificationofpolyurethane[J].ProgressinTextileScience&Technology,2021(4):1-10.[2]马萍萍.聚氨酯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1):36-37.DOI:103969/j.issn.1003-6490.2021.01.019.MAPP.Applicationandresearchprogressofpolyurethanemate⁃rials[J].ChemicalEngineeringDesignCommunications,2021,47(1):36-37.[3]徐海翔.聚氨酯胶黏剂综述[J].橡塑资源利用,2018(3):25-33.DOI:CNKI:SUN:TJXJ.0.2018-03-006.XUHX.Reviewofpolyurethaneadhesives[J].Rubber&PlasticsResourcesUtilization,2018(3):25-33.[4]朱俊.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应用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学工业,2013,31(11):34-38.DOI:10.3969/j.issn.1673-9647.2013.11.008.ZHUJ.Thepresentsituationofmainapplicationfieldsofpolyure⁃thaneadhesivesanditsdevelopmenttrend[J].ChemicalIndustry,2013,31(11):34-38.[5]ARISTRIMA,LUBISMAR,YADAVSM,etal.Recentde⁃velopmentsinlignin⁃andtannin⁃bas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resinsforwoodadhesives areview[J].AppliedSciences,2021,11(9):4242.DOI:10.3390/app11094242.[6]杨玉姿,徐丹,雍奇文,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研究综述[J].聚氨酯工业,2020,35(5):5-8.DOI:10.3969/j.issn.1005-1902.2020.05.002.YANGYZ,XUD,YONGQW,etal.Areviewofresearchon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J].PolyurethaneIndustry,2020,35(5):5-8.[7]ZABALOVMV,LEVINAMA,TIGERRP.Polyurethaneswithoutisocyanatesandisocyanateswithoutphosgeneasanewfieldofgreenchemistry:mechanism,catalysis,andcontrolofre⁃activity[J].Russian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B,2019,13(5):778-788.DOI:10.1134/S1990793119050129.[8]KIHARAN,ENDOT.Synthesisandpropertiesofpoly(hydroxyurethane)S[J].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1993,31(11):2765-2773.DOI:10.1002/pola.1993.080311113.[9]TOMITAH,SANDAF,ENDOT.Structuralanalysisofpoly⁃hydroxyurethaneobtainedbypolyadditionofbifunctionalfive⁃memberedcycliccarbonateanddiaminebasedonthemodelreac⁃tion[J].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2001,39(6):851-859.DOI:10.1002/1099-051842㊀第4期席雪冬,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20010315)39:6<851:AID-POLA1058>3.0.CO;2-3.[10]BIRUKOVAO,POTASHNIKOVAR,LEYKINA,etal.Advan⁃tagesinchemistryandtechnology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J].Journal ScientificIsrael⁃TechnologicalAdvantages ,2014,16(3):92-99.[11]CAMARAF,BENYAHYAS,BESSEV,etal.Reactivityofsec⁃ondaryaminesforthesynthesis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J].EuropeanPolymerJournal,2014,55:17-26.DOI:10.1016/j.eurpolymj.2014.03.011.[12]BLATTMANNH,FLEISCHERM,BÄHRM,etal.Isocyanate⁃andphosgene⁃freeroutestopolyfunctionalcycliccarbonatesandgreenpolyurethanesbyfixationofcarbondioxide[J].Macromo⁃lecularRapidCommunications,2014,35(14):1238-1254.DOI:10.1002/marc.201400209.[13]BOYERA,CLOUTETE,TASSAINGT,etal.SolubilityinCO2andcarbonationstudiesofepoxidizedfattyaciddiesters:towardsnovelprecursorsforpolyurethanesynthesis[J].GreenChemistry,2010,12(12):2205-2213.DOI:10.1039/C0GC00371A.[14]KATHALEWARMS,JOSHIPB,SABNISAS,etal.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fromchemistrytoapplications[J].RSCAdvances,2013,3(13):4110-4129.DOI:10.1039/C2RA21938G.[15]袁野,王强,欧阳春发,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最新研究进展[J].聚氨酯工业,2015,30(1):5-8.DOI:10.3969/j.issn.1005-1902.2015.01.002.YUANY,WANGQ,OUYANGCF,etal.Thenewresearchprogress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J].PolyurethaneIndustry,2015,30(1):5-8.[16]HALIMAK,SAJIDI,MOHDI,etal.Areviewontheproduc⁃tion,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agreenerperspective[J].ProgressinOrganicCoatings,2021,154:106124.DOI:10.1016/j.porgcoat.2020.106124.[17]CORNILLEA,DWORAKOWSKAS,BOGDALD,etal.Anewwayofcreatingcellularpolyurethanematerials:NIPUfoams[J].EuropeanPolymerJournal,2015,66:129-138.DOI:10.1016/j.eurpolymj.2015.01.034.[18]FIGOVSKYO,SHAPOVALOVL,LEYKINA,etal.Recentad⁃vancesinthedevelopment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basedoncycliccarbonates[J].InternationalLettersofChemistryPhysics&Astronomy,2012,30(4):256-263.[19]贺文媛,顾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聚氨酯工业,2011,26(1):1-4.DOI:10.3969/j.issn.1005-1902.2011.01.001.HEWY,GUY.Researchprogressandapplication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application[J].PolyurethaneIndustry,2011,26(1):1-4.[20]MALIKM,KAURR.SynthesisofNIPUbythecarbonationofcanolaoilusinghighlyefficient5,10,15⁃tris(pentafluorophenyl)corrolato⁃Manganese(Ⅲ)complexasnovelcatalyst[J].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2018,29(3):1078-1085.DOI:10.1002/pat.4219.[21]CHENXY,XIXD,PIZZIA,etal.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condensedtannin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IPU)rigidfoamsbyambienttemperatureblowing[J].Polymers,2020,12(4):750.DOI:10.3390/polym12040750.[22]XIXD,PIZZIA,GERARDINC,etal.Glucose⁃biobas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rigidfoams[J].JournalofRenewableMa⁃terials,2019,7(3):301-312.DOI:10.32604/jrm.2019.04174.[23]JAMESHC,THOMASJF,IANDVI,etal.Renewableself⁃blowing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foamsfromlysineandsorbitol[J].European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018,2018(31):4265-4271.DOI:10.1002/ejoc.201800665.[24]KEJX,LIXY,WANGF,etal.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epoxyhybridmaterialswithdifferentandcontrolledarchitecturespreparedfromaCO2⁃sourcedmonomerandepoxyviaanenviron⁃mentally⁃friendlyroute[J].RSCAdvances,2017,7(46):28841-28852.DOI:10.1039/C7RA04215A.[25]KÉBIRN,NOUIGUESS,MORANNEP,etal.Nonisocyanate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elastomersbasedonpoly(ethylenegly⁃col)preparedthroughthetransurethanizationapproach[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7,134(45):44991-44999.DOI:10.1002/app.44991.[26]王芳,阮家声,张宏元,等.一种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J].粘接,2008,29(6):6-10.DOI:10.3969/j.issn.1001-5922.2008.06.002.WANGF,RUANJS,ZHANGHY,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kind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J].AdhesioninChina,2008,29(6):6-10.[27]POUSSARDL,MARIAGEJ,GRIGNARDB,etal.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fromcarbonatedsoybeanoilusingmonomericoroligomericdiaminestoachievethermosetsorthermoplastics[J].Macromolecules,2016,49(6):2162-2171.DOI:10.1021/acs.macromol.5b02467.[28]冯月兰,王军威,亢茂青,等.环氧大豆油和CO2合成环状碳酸酯及NIPU的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7,32(1):12-15.DOI:10.3969/j.issn.1005-1902.2017.01.006.FENGYL,WANGJW,KANGMQ,etal.Thesynthesisofcy⁃cliccarbonatean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fromESBOandCO2[J].PolyurethaneIndustry,2017,32(1):12-15.[29]DOLEYS,SARMAHA,SARKARC,etal.Insitudevelopmentofbio⁃basedpolyurethane⁃blend⁃epoxyhybridmaterialsandtheirnanocompositeswithmodifiedgrapheneoxidevianon⁃isocyanateroute[J].PolymerInternational,2018,67(8):1062-1069.DOI:10.1002/pi.5612.[30]ROKICKIG,PARZUCHOWSKIPG,MAZUREKM.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J].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2015,26(7):707-761.DOI:10.1002/pat.3522.[31]STACHAKP,ŁUKASZEWSKAI,HEBDAE,etal.Recentad⁃vancesinfabrication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basedcom⁃positematerials[J].Materials(Basel,Switzerland),2021,14(13):3497.DOI:10.3390/ma14133497.[32]FIGOVSKYOL,SHAPOVALOVLD.Featuresofreactionamino⁃cyclocarbonateforproductionofnewtype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coatings[J].MacromolecularSymposia,2002,187(1):325-332.DOI:10.1002/1521-3900(200209)187:1<325:AID-MASY325>3.0.CO;2-L.[33]FIGOVSKYO,SHAPOVALOVL,BUSLOVF.Ultravioletandthermostable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coatings[J].SurfaceCoatingsInternationalPartB:CoatingsTransactions,2005,88(1):67-71.DOI:10.1007/BF02699710.[34]WANGC,WUZ,TANGL,etal.Synthesisandpropertiesofcy⁃cliccarbonatesan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underatmosphericpressure[J].ProgressinOrganicCoatings,2019,127:359-365.DOI:10.1016/j.porgcoat.2018.11.040.52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35]刘波,周莉,赵彦芝,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精细化工,2010,27(7):639-641.DOI:10.13550/j.jxhg.2010.07.016.LIUB,ZHOUL,ZHAOYZ,etal.PreparationandpropertiesresearchofNIPU⁃epoxyresins[J].FineChemicals,2010,27(7):639-641.[36]GOMEZ⁃LOPEZA,ELIZALDEF,CALVOI,etal.Trendsin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IPU)development[J].ChemicalCommunications(Cambridge,England),2021,57(92):12254-12265.DOI:10.1039/d1cc05009e.[37]陈云龙.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泡沫的应用及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7):108,110.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8.27.108.CHENYL.Applicationandprogress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foam[J].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2018,15(27):108,110.[38]TAMAMIB,SOHNS,WILKESGL.Incorporationofcarbondi⁃oxideintosoybeanoilandsubsequentpreparationandstudies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etwork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4,92(2):883-891.DOI:10.1002/app.20049.[39]马超,李国荣.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杂化涂料的制备[J].涂料工业,2013,43(7):47-51.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3.07.011.MAC,LIGR.Thepreparationofepoxy⁃NIPUhybridcoatingbyusingrenewableresources[J].Paint&CoatingsIndustry,2013,43(7):47-51.[40]YANGXX,WANGSB,LIUXX,etal.Preparationof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sfromepoxysoybeanoil:dualdynamicnetworkstorealizeself⁃healingandreprocessingundermildcon⁃ditions[J].GreenChemistry,2021,23(17):6349-6355.DOI:10.1039/D1GC01936H.[41]HANIFFAMACM,CHINGYC,CHUAHCH,et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thesolventeffectsoninterfacialphenom⁃enaofJatrophacurcasoilbas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J].Polymers,2017,9(5):162.DOI:10.3390/polym9050162.[42]YUAZ,SETIENRA,SAHOUANIJM,etal.Catalyz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IPU)coatingsfrombio⁃basedpoly(cycliccarbonates)[J].JournalofCoatingsTechnologyandRe⁃search,2019,16(1):41-57.DOI:10.1007/s11998-018-0135-7.[43]LEEA,DENGYL.Greenpolyurethanefromligninandsoybeanoilthroughnon⁃isocyanatereactions[J].EuropeanPolymerJour⁃nal,2015,63:67-73.DOI:10.1016/j.eurpolymj.2014.11.023.[44]THÉBAULTM,PIZZIA,ESSAWYHA,etal.Isocyanatefreecondensedtannin⁃basedpolyurethanes[J].EuropeanPolymerJournal,2015,67:513-526.DOI:10.1016/j.eurpolymj.2014.10.022.[45]FIGOVSKYOL.Hybri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etworkpol⁃ymersandcompositesformedtherefrom[P].US:US6120905,2000-09-19.[46]CORNILLEA,MICHAUDG,SIMONF,etal.Promisingme⁃chanicalandadhesivepropertiesofisocyanate⁃freepoly(hydroxyurethane)[J].EuropeanPolymerJournal,2016,84:404-420.DOI:10.1016/j.eurpolymj.2016.09.048.[47]XIXD,PIZZIA,DELMOTTEL.Isocyanate⁃freepolyurethanecoatingsandadhesivesfrommono⁃anddi⁃saccharides[J].Poly⁃mers,2018,10(4):402.DOI:10.3390/polym10040402.[48]XIXD,WUZG,PIZZIA,etal.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adhesivefromsucroseusedforparticleboard[J].W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9,53(2):393-405.DOI:10.1007/s00226-019-01083-2.[49]CHENXY,PIZZIAP,FREDONE,etal.Lowcuringtempera⁃turetannin⁃basednon⁃isocyanatepolyurethane(NIPU)woodad⁃hesives:preparationandpropertiesevalu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AdhesionandAdhesives,2021,112:103001.DOI:10.1016/j.ijadhadh.2021.103001.[50]SARAŽINJ,PIZZIA,AMIROUS,etal.Organosolvligninfornon⁃isocyanatebasedpolyurethanes(NIPU)aswoodadhesive[J].JournalofRenewableMaterials,2021,9(5):881-907.DOI:10.32604/jrm.2021.015047.(责任编辑㊀李琦)62。
聚氨酯生产工艺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排措施
![聚氨酯生产工艺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9d2d4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聚氨酯生产工艺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排措施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等领域。
然而,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聚氨酯生产工艺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1. 电力消耗:聚氨酯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主要用于供应反应器、混合设备等工艺装置。
电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负面作用。
2. 有机溶剂排放:在聚氨酯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如甲醇、甲苯等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挥发到大气中,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3. 废水排放:聚氨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油脂、酸碱等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4. 固体废弃物处理:聚氨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废酸、废渣等,如果不得当处理,将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植被生长。
二、减排措施1. 优化工艺: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减少电力的消耗。
例如引入高效节能设备,改进反应器结构等,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利用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减少溶剂的挥发,降低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3. 废水处理: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机物、油脂、酸碱等污染物质,保证废水排放达标。
4.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集中处理,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处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健全的排污许可制度,对聚氨酯生产企业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增强企业环保意识。
6. 研发低碳技术: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结论聚氨酯生产工艺对环境影响评价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电力消耗、有机溶剂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问题。
为减少这些不利影响,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循环利用有机溶剂、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排污许可制度和研发低碳技术等措施实现环境减排。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19d9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9.png)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周丰;武春雨【摘要】采用纳米填料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改善聚氨酯耐老化性能及耐沾污性,拓展其应用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
综述了聚氨酯与蒙脱土、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TiO2、高岭土等无机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目前,这些复合材料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应不断改进复合材料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尽快实现产业化;应解决和控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有关粒子的分散与团聚问题;采用个性定制等方法实现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的多功能化等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Nano filler is used to prepare polymer based composites,which can improve the aging and stain resistance of polyurethane and extend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polyurethane with inorganic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tube,graphene,kaolinite, nano titanic oxide,and montmorillonite. It needs to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reduce the costs to realize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materials which are still in laboratory research.In addition,the dispers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the particles need to be controlled during preparation of the composites. Customization is used to achieve the multifunction of the polyurethane composites,which will be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期刊名称】《合成树脂及塑料》【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聚氨酯;复合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蒙脱土;保温材料;硬质聚氨酯【作者】周丰;武春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100872;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聚氨酯是由多异氰酸酯在催化剂及助剂存在下与多元醇聚合而成的以氨基甲酸酯基团为重复基团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泡沫(分为硬质、半硬质、软质)、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涂料、防水聚氨酯、聚氨酯胶载剂等。
功能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对铜(Ⅱ)吸附性能研究
![功能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对铜(Ⅱ)吸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8826a8284ac850ad02425d.png)
移至塑料袋中, 发泡得到泡孔均匀、 弹性韧性 良好、
有较 好力 学强 度 的功能 P U泡沫 。
聊城 大学 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项 目( R 10 1 X 、R 10 2 X ) S T 0 6 2 S T 6 H 2 H 1
・
3 2・
聚氨酯工业
第2 7卷
13 静 态 吸附 实验 .
5 0mL含 铜 (Ⅱ) 0 , mL p = 2 0# / 、H 6条件 下 , 8羟 基喹 啉 用量 为 2 0份 ,该 泡 沫对铜 (Ⅱ) g 当 一 . 的饱 和 吸 附容量 为 1 . 8mg g 吸 附平衡 时 间为 2h 对废 水 中铜 (Ⅱ) 9 1 / ; , 的去 除率 可达 9 . 8 。 14 %
关键 词 : 能 聚氨 酯泡 沫 ; 附性 能 ; 离子 ( ; 水 功 吸 铜 Ⅱ) 废
中 图分 类号 : 673 0 5. 1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5—10 (0 2 O 03 0 10 92 2 1 )1— 0 1— 4 二 次去 离子 水 , 自制 ; 铜标 准储 备 液 (. g m ) 2 0m / L 由
铜 ( 离 子是 常见 的重 金属 离 子 污 染 物 , 要 Ⅱ) 主 来 源 于采 矿 、 冶金 、 工 、 化 电镀 等工 业 排 放 的废 水 和 固体 垃圾填 埋 的滤 液 。含 铜离 子 的废 水 污染 环境 后 能 通 过食 物链 进人 人 体 , 当人 体 内残 存 过 量 的铜 离 子 之 后 , 损 伤红 细胞 引起 溶血 和贫 血 , 可 并损 害人 的 神 经 系统 , 对人 类健 康 造成 严重 危 害 ; 外 , (Ⅱ) 另 铜 对 低 等 生 物 和 农 作 物 毒 性 较 大 , 质 量 浓 度 达 其 0 1~ . / . 02mgL即可使鱼 类致死 , 贝壳 类 水生 物毒 对
研究聚氨酯的意义
![研究聚氨酯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ee54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2.png)
聚氨酯研究报告1.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研究聚氨酯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聚氨酯的综合了解,探索其在工业、医药、建筑等领域中的潜在价值,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建议。
2. 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综述,收集了关于聚氨酯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我们对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制备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2.2 实验验证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实验包括聚氨酯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化学稳定性测试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测试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
2.3 应用案例分析我们还对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调研相关行业的现状和需求,结合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特点,我们评估了聚氨酯在汽车制造、建筑保温、医疗器械等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3. 研究发现3.1 聚氨酯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异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弹性恢复率。
这使得聚氨酯在工程结构材料、弹性体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2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我们的化学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聚氨酯对多种化学品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这使得聚氨酯在化工容器、管道等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3.3 聚氨酯在建筑保温领域具有广阔市场通过对建筑保温领域的调研,我们发现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和施工便利性,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
聚氨酯在建筑保温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4 聚氨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潜力巨大根据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调研,我们发现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适合制作各种医疗器械。
尤其是在人工心脏瓣膜、血管支架等领域,聚氨酯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4. 结论聚氨酯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工业、医药、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氨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
![聚氨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93ff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4.png)
综述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23, 40(4): 72DOI:10.19825/j.issn.1002-1396.2023.04.15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 亿m2,其中,95%为高能耗建筑,需要采取节能措施,最简单的节能措施是使用外墙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不大于0.12 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1]。
建筑上常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有无机保温材料、发泡聚苯乙烯、聚氨酯(PU)及复合型材料,其中,PU保温材料以其良好的保温效果和阻燃性能,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综述了PU保温材料的研究进展。
1 生物基PUAcuña等[2]制备了生物质蓖麻油基硬质PU泡沫(RPUF)。
两种生物基RPUF均含有蓖麻油改性多元醇,一种是二乙醇胺改性蓖麻油的多元醇(BIO1),另一种是用苯膦酸改性BIO1的环氧化多元醇(BIO2),研究了可膨胀石墨(EG)和氧化石墨(GO)总掺入量为6%(w)的RPUF的蜂窝结构、热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GO促进了EG的分散,降低了泡沫的蜂窝尺寸;GO提高了RPUF的隔热性能和阻燃性能;RPUF/BIO2/EG/ GO阻燃等级为UL 94 V-0级,而RPUF/BIO2/EG仅为UL 94 V-2级;与RPUF/BIO1相比,RPUF/BIO2/ EG/GO的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总烟生成量分别降低了54%,24%,15%;与RPUF/BIO2相比,RPUF/BIO2/EG/GO的HRR和THR分别降低了46%,6%;RPUF/BIO1的压缩强度为0.07 MPa,RPUF/BIO2/EG/GO和RPUF/BIO2/EG 的压缩强度增加到0.11 MPa。
因此,可通过加入天然碳材料来开发生物基阻燃RPUF作为防火保温聚氨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张 萌(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摘要:介绍了聚氨酯(PU)保温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性能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性能及机理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e70110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c.png)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4,18(2):309‐328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Email :clyjyyy@http ://mra.ijournals.cn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性能及机理的研究进展杨强1,王仁娟1,黄博文1,鲁浩1,范绎蒙1,孔赟1,2*(1.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8)摘要: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尤其是铬、砷、铅、汞、镉、锌、铜及镍等重金属污染极为显著。
重金属在水体中多以离子态存在,难以生物降解,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寻求经济、高效的重金属去除方法刻不容缓。
水体中重金属去除的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混凝沉淀、氧化还原、吸附、膜过滤及电渗析等,其中吸附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和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优选方法之一。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因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活性位点丰富、可调节性强及热/化学稳定性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
重点综述了MOFs 及其复合材料对铬、砷、铅、汞、镉、锌、铜及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性能,分析了MOFs 初始浓度、重金属离子浓度、接触时间、pH 值、温度及干扰离子等因素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
同时,明确了MOFs 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机理。
其主要作用机理为吸附、沉淀及氧化还原,其中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包括静电引力、扩散作用和范德华力,化学吸附主要包括开放金属位点/配位作用、酸碱作用及氢键作用,而沉淀或者氧化还原伴随在吸附过程中。
此外,对今后MOFs 材料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方向及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OFs 材料在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重金属离子;吸附去除效果;最大吸附量;吸附去除机理;影响因素;水处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9981(2024)02-0309-20引文格式:杨强,王仁娟,黄博文,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性能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 ].材料研究与应用,2024,18(2):309-328.YANG Qiang ,WANG Renjuan ,HUANG Bowen ,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moval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sms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Aquatic Environments with MOFs [J ].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24,18(2):309-328.0 引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尤其是铬、砷、铅、汞、镉、锌、铜、镍等重金属污染极为显著[1-2]。
抗气蚀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进展
![抗气蚀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342b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9.png)
第52卷第6期表面技术2023年6月SURFACE TECHNOLOGY·153·抗气蚀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进展王天聪1,2,侯国梁1,苏琼2,崔海霞1,陈磊1,周惠娣1,陈建敏1(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材料磨损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2.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兰州 730030)摘要:随着水轮机和螺旋桨等过流件的尺寸和转速不断提高,气蚀损坏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易施工涂覆且便于设计调控的聚氨酯涂层始终是耐气蚀领域的研究热点。
系统回顾了聚氨酯材料在气蚀防护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深刻指出了这类材料作为耐气蚀涂层使用时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耐水性、附着力、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防污能力等较差,系统分析了这些因素导致涂层损坏失效的机理。
针对上述问题,重点根据聚氨酯独特的分子结构,分别从表面能、电负性、化学键合、接枝改性、添加功能填料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聚氨酯涂层在复杂工况下应用性的解决办法。
最后,鉴于我国对能够在海洋等苛刻环境中长期稳定服役的高性能气蚀防护涂层的急迫需求,对发展以自愈合聚氨酯为代表的集防污抗气蚀耐磨损自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氨酯涂层;气蚀;损伤机理;改性;多功能中图分类号:TG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3)06-0153-13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3.06.014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cavitation Erosion Polyurethane CoatingWANG Tian-cong1,2, HOU Guo-liang1, SU Qiong2, CUI Hai-xia1,CHEN Lei1, ZHOU Hui-di1, CHEN Jian-min1(1.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Wear and Protection of Materials CAS, Lanzhou Institute of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2. School of Chemical Industry,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China)ABSTRACT: As a special form of material destruction, cavitation erosion causes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material losses to ship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dustries every year, especially irreversible damage to key parts such as turbine and收稿日期:2022–01–17;修订日期:2022–06–17Received:2022-01-17;Revised:2022-06-17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材料磨损与防护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SYSQJ-2020-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资助(2020416);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Fund:Supported by the Youth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Wear and Protection of Materials, CAS (SYSQJ-2020-1); the Youth Innov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CAS (2020416); the Longyuan You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Project作者简介:王天聪(199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涂层技术。
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环保治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环保治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b251dd5fbfc77da269b172.png)
包括 吸 附处理废 水 中的有 机 污染物 , 对 水 中浮 油的吸 附处理 , 作 为 污水 处理 用有机 物和微 生物的 固
定化 载体 , 吸 附废 水 中重金 属 离子 以及噪 音 治理 。
关键 词 :聚氨 酯 ; 软 质 泡沫 塑料 ; 吸附; 污 水处理 ; 吸 油材料 ; 重金 属 离子 ; 吸 声材料 中图分 类号 : T Q 3 2 8 . 3 、 X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5 — 1 9 0 2 ( 2 0 1 6 ) 0 6 — 0 0 0 5 — 0 4
质、 石油醚 、 苯、 二 甲苯 、 三氯 甲烷 、 四氯化 碳 、 二 硫 化 碳等 , 从 而达 到清 除 污水 中大 多数有 害 物质 的 目的 。 . 美 国环保 局 已经将 聚 氨酯泡 沫 塑料列 为 可 以用 于废 水 的生物 处理 的一 种 高分 子材 料 _ l J 。
( 1 . 东南 大学 能源与 环境 学 院 南京 2 1 0 0 9 6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江 苏省化 工研 究所有 限公 司 南京 2 1 0 0 0 9 ) 摘 要: 介 绍 了聚氨 酯泡沫 塑料 , 特别 是软 质聚 氨 酯泡 沫塑料 在环 境保 护领 域 的应 用和 研 究进 展 ,
1 . 1 浮 油吸 附及水 中除油
吸油平衡 。该 软 泡 材 料 的 吸油 率 及 有 机 物 吸 附率
为: 二 甲苯 5 1 . 1 g / g 、 甲苯 5 0 . 5 g / g 、 柴油 2 9 . 8
g / g_ 5
。
采用 机械 装 置 可 实 现对 水 面 溢 油 事 故 的连
吸收 量可 高达 泡 沫体 重 量 的数 十 倍 , 然 后 再 压 缩 泡
探究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探究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72c2b926b4daa58da0114aee.png)
探究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颜仕杭(雷州市平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雷州524200).麈屋料夔盈≈要】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的,居室空气的质量直缕关系到人的健康问题,这已不仅是个个人问题。
而且关系到社会问题,更直接的关系到社会韵医疗保障体系。
现在各国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将此例做研究课题。
研究表明: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采源是室内不合格的建筑装饰材料释放的气体。
这不仅包括旌.工过程中的释放,而且包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缓慢释放。
这些物质在污染居室空气的同时。
不同程度的对居室内人的身体健康起§q危害作用。
p搠】室内空气;有毒有害物质;建筑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家环境追求美观、舒适。
对室内的装饰、装修采用高档的建筑材料,殊不知这些材料中含有对人体很有害的物质。
现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分析如下:1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0.017m g/m3—0.068m g/m3)可引起很多慢性疾病。
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害。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刨花板等^造板材。
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用合成多种粘合剂,如脲醛树脂、三聚氰氨甲醛、胺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
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以甲醛为主要成份的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的甲醛的主体。
所以,现在许多国家做出规定,限制或禁止向家庭出售以脲醛树脂为粘合剂的板材,或者使用前要对产品进行检测。
建筑材料中甲醛的散发力度不仅与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与室内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也有关。
一般来说,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甲醛的散发力度。
在一定的条件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可聚集到标准允许水平以上而且释放期比较长,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室内建筑材料中的甲醛释放期为3—15年。
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工艺研究
![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a9e3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3.png)
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工艺研究王德庆;李军灵【摘要】A nickel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polyurethane foam was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ickness and quality of the layer such as pH value, temperature , current density were explored.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cross-section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e-lectroplated nickel lay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est coating obtained at pH = 4. 2 is 76 |xm. The coating thick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urrent density with scorched coating appeared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11.8 A/dm2, and the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is 9. 6 A/dm2. The temperature to obtain the thickest coating is 60℃ with a coating of 95 μm. Deposition thickness increases with deposit time increase. In the optimized deposition conditions, a bright, uniform and flawless nickel coating can be obtained.%采用化学镀镍、电沉积镍工艺在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研究了pH、电流密度、温度和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能量散射分光仪(EDS)对镀层横截面、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镀液pH为4.2时镀层厚度最大为76 μm;镀层厚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而增大,镀层厚度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1.8 A/dm2时导致镀层烧焦.在电沉积镍的电流密度为9.6 A/dm2和镀液温度为60℃时获得镀层厚度为95 μm.本研究得到的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层平整、光亮、镀层质量高,不含任何杂质.【期刊名称】《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6页(P76-80,85)【关键词】电沉积;聚氨酯;镀层厚度【作者】王德庆;李军灵【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多孔镍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达98%,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1].多孔镍可应用在过滤分离、热交换器材料、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等方面. 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工艺是制备多孔镍材料的关键步骤.目前,用化学镀方法在聚氨酯泡沫上先沉积一层导电的镍镀层,然后再电沉积镍加厚镀层是制备多孔镍的主要方法[2].电沉积实质上是金属的电结晶过程,是以镀件为阴极,将电解质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镀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电镀层[3].化学镀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灵活、镀层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等优点,是表面处理行业中一种常用和重要的工艺方法[4].镍铬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耐氧化性以及抗高温氧化、抗硫化腐蚀的能力,能用于一些较苛刻的工作环境,是一种耐热合金[5-6].本文以工艺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镀、电沉积工艺在聚氨酯表面电沉积镍,研究了温度、pH、电流密度和电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确定聚氨酯表面电沉积镍的最佳工艺,从而为聚氨酯表面Ni-Cr共沉积制备多孔耐热合金的制备工艺打下基础.有关电沉积镍的制备工艺对多孔镍性能的报道集中在抗拉强度、电阻率、吸声性能等[3,7-9],但有关工艺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对聚氨酯表面电沉积镍的镀液温度、pH、电流密度和电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1 实验方法本实验中采用的聚氨酯泡沫孔径为10 ppi(每英寸孔数),比表面积为3.92 cm-1.将聚氨酯泡沫切割成2 cm×2 cm×0.5 cm的试样经清洗和干燥后进行预处理、化学镀镍和电沉积镍.聚氨酯试样预处理的步骤包括:清洗、除油、粗化、中和、敏化和活化,所用溶液及条件如表1所示.为了防止前一道工序的残留物污染下一道工序的溶液,各工序间都要用去离子水冲洗试样.按表2所述配方配制化学镀液,用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加热镀液至85℃时,用PHB-3型便携式pH计将溶液的pH调节至4.5,将活化后的试样经去离子水冲洗后浸入化学镀液中镀1 h.试样经化学镀后,从镀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并干燥.表1 聚氨酯泡沫化学镀预处理配方及条件步骤溶液组成温度/℃ 时间除油NaOH(50 g/L)+OP-10(2 g/L)75 5 min粗化 CrO3(100 g/L)+浓H2SO4(198g/L) 65 30 s中和 NaOH(10 g/L) 20 30 s/次,三次以上敏化SnCl2·2H2O(10g/L)+浓HCl(10 ml/L) 20 5 min活化 PdCl2(5 g/L)+浓HCL(10 ml/L)20 5 min表2 聚氨酯泡沫化学镀镍溶液组成及条件条件溶液组成/(g·L-1)温度:85℃;用盐酸调节pH至4.5;时间:1 h 45氯化铵(NH4Cl),50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100一水次磷酸钠(NaH2PO2·H20),六水氯化镍(NiCl2·6H2O),10按表3配制电沉积镍溶液,将电镀槽放入恒温水浴锅中,通过控制恒温水浴锅温度调节电镀液温度,当电镀槽中的镀液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分别用10%氨水和盐酸水溶液调节电镀液的pH.当达到给定值后,将固定在阴极挂钩的经化学镀镍试样和阳极镍板(2 cm×5 cm)浸入电镀液中,使用WYK-505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东方集团易事特公司)控制电流,电沉积镍1 h后,取出试样后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表3 聚氨酯泡沫电镀镍溶液组成及作用主盐六水氯化镍(NiCl2·6H2O) 40 活化剂硼酸(H3BO3) 35 缓冲剂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 0.1 防针孔剂糖精(C7H5NO3S) 0.8 光亮剂丁炔二醇(C4H6O2) 0.4作用六水硫酸镍(NiSO4·6H2O) 300成分含量/(g·L-1)稳定剂电沉积镍在镀液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5 A/dm2和镀液pH为4.2的条件下进行.最后利用经过优化后的镀液pH值和温度以及电流密度参数进行不同时间的电镀,探讨镀镍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将试样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按质量比5∶1镶嵌.室温放置24 h完全固化后,用砂纸打磨试样(砂纸粒度由粗到细依次为240、400、600、800、1000和1 200号),先后用粒度为3.5和1 μm的抛光膏进行抛光,清水冲洗试样后备用.用XJF-02A型金相显微镜观察镀层横截面形貌,再用Sigmascan Pro软件测量镀层厚度.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层质量,并用能谱仪(EDS)测定镀层成分.2 结果与讨论2.1 聚氨酯化学镀镍形貌变化图1分别为聚氨酯泡沫预处理后、化学镀后的形貌,可以看到经过不同处理的聚氨酯泡沫保持了原泡沫基体的结构形貌.预处理后的聚氨酯泡沫颜色稍微发白,这是因为聚氨酯泡沫表面附着了一层活性物质,主要成分是金属钯微粒.金属钯微粒是活化液中的钯离子Pd2+离子被镀件基体表面的Sn2+离子还原而成,Sn2+是聚氨酯泡沫在敏化过程中从敏化液中吸附获得的.预处理后聚氨酯表面形成了一层很薄的均匀催化结晶中心的金属薄膜,期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图1 聚氨酯泡沫化学镀镍前后形貌化学镀是在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上,利用还原反应,在泡沫表面沉积金属层.本研究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反应为:生成的Ni沉积于泡沫表面,由于Ni本身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所以化学镀可以持续进行,直到达到一定厚度的均匀镀层.化学镀后聚氨酯泡沫变为灰白色,用肉眼观察可发现化学镀镀层较薄且不均匀.2.2 聚氨酯泡沫电沉积镍工艺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影响2.2.1 镀液pH对镀层厚度的影响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的镀液pH对镀层厚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镀层厚度随着镀液pH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pH为4.2时,镀层厚度达到最大为76 μm.图2 电沉积镍pH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电沉积过程中的电极反应是进行电沉积研究的基础,电沉积镍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如下:当电镀液的pH较低时,阳极溶解较好,溶液中Ni2+的浓度高,镀液导电性好,但同时氢气析出较多,如式(7)所示,容易产生针孔,沉积速率降低[10].随着镀液pH的升高,镀液分散能力也随之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提高.当电镀液pH为4.2时,镀层厚度达到最大为76 μm.镀液pH大于4.2时,阴极区析氢量迅速增大,使阴极区碱化,易形成氢氧化镍或碱式硫酸镍沉淀[11],镀层沉积速率降低.2.2.2 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图3显示了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由图3可知,聚氨酯表面电沉积镍的镀层厚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电流密度从3.2 A/dm2增大到11.8 A/dm2时,镀层厚度从32 μm增厚至76 μm.对于一个电极反应,其反应速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密切相关,电流密度是影响镀层厚度的重要因素[12].图3 电沉积镍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当电流通过溶液的电极时,电极电位会偏离其平衡电位[13],称为极化.极化的作用是通过超电势来衡量的,对于同一电化学体系,通过的电流越大,其超电势就越大,极化作用就越强.随着电流密度的继续增加,镀层变的更加致密、光亮,且镀层厚度增大.这是因为随着电流密度增加,阴极极化作用随之增加,镀层沉积速率增大.当电流密度极大时,阴极附近严重缺乏金属离子,氢气大量析出,导致该处的pH升高,金属的碱化物就会夹杂在镀层里,造成镀层发黑.当电流密度超过9.6 A/dm2达到11.8A/dm2时,镀层局部烧焦.这是因为过高的电流密度,将使结晶沿着电力线方向电解液内部单独增长,造成镀层烧焦.2.2.3 镀液温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图4显示了镀液温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厚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为60℃时,厚度达到最大为96 μm.图4 电沉积镍温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在电沉积过程中,液相传质过程是金属电沉积的控制步骤,传质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电沉积速度[14].扩散是液相传质的形式之一,镀液温度是影响离子扩散的重要因素.镀液的离子浓度同时影响极化电位,所以,温度与极化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极化作用就越小[1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阴极极化降低,沉积速度增大.这是因为温度提高,使离子的扩散速度加快,导致浓差极化降低,同时,温度升高,离子脱水速度加快,增加了金属离子与阴极表面的活性,因而降低了电化学极化.镀液温度对镀层的内应力的影响很大,提高电镀液温度,可以降低镀层的内应力,增加镀液的导电率,从而加快了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当镀液温度从50℃升高到60℃时,电沉积1 h 后,镀层厚度从88.3 μm增加到96 μm.然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容易使镀液中组成不稳定.镀液温度超过一定值时,镀液分散能力下降,沉积速度反而会降低.如当温度从60℃升高到70℃时,电沉积1 h后,镀层厚度从96 μm减小至88.3 μm.镀液温度对电沉积镍工艺的影响的研究表明[16],镀液温度在50~60℃时,电沉积镍镀层厚度较化学镀时明显加厚,但没有给出具体数值,镀层表面粗糙,晶粒不均匀.本研究制备的电沉积镍镀层在60℃时,镀层厚度为96 μm,镀层表面细致平整、光亮.沉积镍镀液成分的差异,电镀液中NiSO4·6H2O浓度小,没有添加光亮剂是主要因素.2.2.4 电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电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增长,镀层厚度增加,且镀层厚度的增加速度变小.电沉积1 h后,镀层厚度为95 μm,电沉积时间从0增加至8 h的过程中,电沉积时间每增加2 h,镀层厚度的增加值依次为125、65、55 和30 μm,即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增长镀层厚度的增加速度逐渐变小.图5 电沉积镍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镀层的电沉积过程实质上是电结晶层的不断生长过程.在电沉积的开始阶段,电结晶层有按原有晶格生长并维持原有取向的趋势,称为外延生长.随着沉积层厚度的增加,外延生长将最终消失.外延生长终止于一定数量的孪晶的形成,而后沉积变成具有随机取向的多晶沉积层,在多晶生长的较后阶段,沉积层趋于建立一种占优势的晶体取向,即结晶的择优取向[17].聚氨酯泡沫表面电沉积镍的过程就是晶粒的不断生长过程.晶体总是力求处于最低的表面能状态,这与上述晶体择优取向是一致的.当镀层表面存在大量的位错和空穴等缺陷,金属沉积时,晶面上的吸附原子可以通过表面扩散到位错的阶梯边缘,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延长,镀层表面的位错等缺陷减少,电结晶层的生长速度减慢.所有这些表现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增长,镀层厚度增加,且镀层的沉积速度逐渐变慢.2.3 镀层的形貌图6是在电流密度为9.6 A/dm2,温度为60℃、pH为4.2时聚氨酯泡沫电沉积镍2 h后的镀层横截面组织,可以看出,覆镀均匀,其镀层厚度为95~98 μm.当前,工业上应用广泛的电沉积镍镀层厚度经验公式为:图6 聚氨酯表面镍镀层横截面金相显微形貌式中,D为镀层厚度(μm),Jk为电流密度(A/dm2),t为电沉积时间(min).将电流密度9.6 A/dm2和电沉积时间60 min代入式(9)计算得镀层厚度为112 μm,而实际值为95~98 μm.这是因为阴极上的电流分布是影响镀层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而镀件作为阴极的一部分,它的形状是影响阴极上电流分布的主要因素.当阴极和阳极成平行的平板状时,可以认为阴极上电流密度分布是接近理想状态的,也就是各部分的电流密度相等.本研究中的镀件为聚氨酯泡沫,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导致了阴极上电流密度的不均匀分布,结果表现为镀层厚度的减小.2.4 镀层成分分析图7为聚氨酯表面电沉积镍镀层的EDS成分谱,结果表明,聚氨酯表面电沉积镍镀层中无杂质,纯净度高.图7 镍镀层表面EDS成分分析谱3 结论(1)采用预处理、化学镀镍和电沉积镍工艺在聚氨酯表面获得了镀层表面平整、光亮、镀层质量高且不含任何杂质的镀层;(2)镀层厚度随着镀液pH升高先增加后减小,镀液pH为4.2时所获得的镀层最大厚度为76 μm;(3)镀层厚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当电流密度超过一定值时,镀层烧焦.在电流密度为9.6 A/dm2下电沉积1 h后,镀层厚度为76 μm;(4)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镀层厚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电镀液温度为60℃时镀层厚度最大为95 μm.参考文献:[1]惠志林,张景怀.泡沫镍的制备方法[J].稀有金属,1997,21(6):447-449. [2]惠志林,张景怀.泡沫镍的制备方法[J].稀有金属,1997,21(6):447-450. [3]温青,龚凡,姜虹.电镀法制备泡沫镍吸声材料[J].化学工程师,2001,(1):52-53.[4]刘培生,付超,李铁藩.制备工艺条件对泡沫镍抗拉强度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9(1):45-50.[5]刘培生,李铁藩,付超,等.制备工艺条件对泡沫镍电阻率的影响[J].功能材料,1998,3l(2):164-165.[6]刘培生,李铁藩,付超,等.制备工艺条件对泡沫镍延伸率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0,31(4):374-376.[7]姜晓霞,沈伟.化学镀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3-4. [8]李碚,韩莉.FeNiCrA1RE高使用温度耐热合金研制[J].稀土,l997,l8(6):45-51.[9]王守仁,张景春,王砚军.铁铬镍铝双相耐热合金钢的研制[J].济南大学学报,2002,l6(2):177-179.[10]何湘柱,夏畅斌,王红军.非晶态Fe-Ni-Cr合金电沉积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2,35(1):5-7.[11]商红武,安茂忠,杨培霞.电镀过程中氢脆的产生及其抑制措施[J].电镀与涂饰,2008,27(12):4-7.[12]冯立明.电镀工艺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3.[13]屠振密.电镀合金原理与工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5-16. [14]冯立明.电镀工艺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5. [15]陈天玉.镀镍工艺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1.[16]张秋利,兰新哲,宋永辉.电沉积法制备泡沫镍的研究[J].有色金属,2007,(5):40-42.[17]冯立明.电镀工艺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等
[14]
泡沫聚氨酯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
泡沫聚氨酯除了可用于 痕 量 金 属 的 分 析 检 测 外, 还 可 用 于 废 水 中 金 属 离 子 的 吸 附 与 分 离 。 Zhang Pb 、 将泥炭藓 、 海藻 、 向日葵废料和玉米等 4 种不同的植物废弃物与泡沫聚氨酯复合, 用 于 含 Cu 、
性能强 、 耐老化和抗有机溶剂浸蚀等优点, 在环保与监 测 领 域 中 的 应 用 正 受 到 广 泛 关 注 。 本 文 重 点 综 述 了 聚 氨酯泡沫材料在金属离子富集与分 离 、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等环境保护领 域的应用,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材料 吸附 富集分离 固定化 污染物
聚氨酯泡沫材料用于痕量金属的分析检测
泡沫聚氨酯的孔隙率高 、 比表面积大 、 内外孔相通 、 流体易从泡 沫 内 部 渗 透 及 有 良 好 的 流 体 力 学 性
[5]
具有特殊吸附 、 过滤和捕集功能, 可 作 为 一 种 吸 附 剂 用 于 痕 量 金 属 分 析 。 Bowen 能,
首先将聚氨酯泡
3
碱反应使泡沫聚氨酯 表 面 产 生 Ag — O 和 Ag — N 键; 空 气 等 离 子 体 处 理 可 在 泡 沫 聚 氨 酯 的 表 面 形 成 C O 、 C — O — O 功能基, 同时从 C — N ( H ) — 脱去 H 转变为 C N — 功能基 。 整个 过 程 是 通 过 氧 气 和 空气等离子体改性泡沫聚氨酯, 在其表面接枝功能基, 改变了泡沫聚氨 酯 表 面 的 化 学 结 构, 增加反应位 点来促进了银的沉降 。 泡沫聚氨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量直接决定了化学气相沉积金属银的量 。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 in Metal Ions Monitoring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Mao Ning , Zhou Lincheng , Li Yanfeng *
( College of Chemi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Unversity ,Lanzhou 730000 )
毛 宁 23 岁, E-mail : liyf@ lzu. edu. cn 女, 硕士生, 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研究 。 * 联系人,
201039 ) 资助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lzujbky20100925 收稿, 2011 0324 接受
· 798·
化学通报
2011 年 第 74 卷 第 9 期
The functional group of new polyurethane foam and its protonation
泡沫聚氨酯作为一种分离富集材料应用到分析化学中已有几十 年 的 历 史 , 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 将具有螯合作用的小分子萃取剂负载于泡沫上以及通过对泡沫聚氨酯进行表面改性来提高其对废水中 快 速, 但仍然存在着稳定性较 痕量金属离子的富集分离效果 。 虽然 负 载 泡 沫 聚 氨 酯 的 制 备 工 艺 简 单 、 差, 甚至会出现干扰测定的问题 。 因此,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侧重于 对 聚 氨 酯 泡 沫 材 料 进 行 化 学 改 性, 以制得功能化泡沫 。
Zn 和 Ni 等金属废水的处理, 研究发现, 负载了以上 4 种植物废弃物的泡沫聚氨酯对这些金属均有较好 的吸附效果, 其中, 复合了泥炭藓的泡沫聚氨酯有最大的螯合金属总量, 当进水浓度为 10mg / L 时, 吸附 金属总量到达 117. 3mg / g 。 为了提高泡沫聚 氨 酯 的 吸 附 容 量 和 选 择 性 等, 许多研究还将无机吸附剂复 增大泡沫的表面积, 提高其稳定性和吸附能力 。 常用的吸附剂有: 活性炭 、 有 合到泡沫上对其进行改性, 无机纳米粒子 、 粉煤灰 、 金属 氧 化 物 等 。 Jang 等 机粘土 、
[3]
http : / / www. hxtb. org
鉴于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环保及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前景作了展望 。
, 本文重点综述了 聚 氨 酯 泡 沫 材 料 在
金属离子富集与分离 、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 并对其应用
1
1. 1
聚氨酯泡沫材料用于金属离子富集与分离
[13]
以 2-巯基苯并
[ 2-基] 噻唑( MBT ) 为原料, 合成出 2苯并噻唑 硫代乙醇, 将其作为功能性 单 体 与 聚 氨 酯 反 应 制 备 了 功 能化泡沫聚氨酯, 用来富集分离废水中的 Cr ( Ⅵ ) 。 静 态 吸 附 实 验 表 明, 所制备的功能化泡沫聚氨酯对 Cr ( Ⅵ ) 的吸附量比未改性泡沫的吸附量高出 2 ~ 3 倍, 饱和吸附量可达到 555. 56 μ g / g 。 吸附机理表明, 未改性泡沫的捕集能力仅依靠其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 是物理吸附; 而功能化泡沫的捕集能力取决 于物理吸附以及金属离子与功能基之间的螯合作用的共同作用 。 当待吸附溶液的 pH 由原来的 5. 6 调 功能化泡沫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原因 在 于 pH 为 2. 0 时, 功能化泡沫中噻唑环上的 N 发生质 至 2. 0 时,
[6 , 7]
将负载了各种萃取剂的泡沫聚氨酯作为固定相, 研究了镍 、 铋、 钯、 铈、 钒、 铁与钴等金属的富集与
[8]
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 Santos 等 分离, 子有较高的选择 性 。 Lee 等 等
[10] [9]
的研究发现, 用硫氰酸盐改性的泡沫聚氨酯对吸附钼五价离
研 究 发 现, 负 载 了 丁 二 酮 肟 的 泡 沫 聚 氨 酯 可 选 择 性 地 萃 取 镍; Ramesh
[2]
。通过改变原料组
[3]
配方比例 、 合成条件等方法可以制得不同软硬度 、 耐燃性 、 耐温性 、 耐化学性以及具有良好机械强度 成、 的泡沫塑料制品 。 例如, 用淀粉作为 多 羟 基 化 合 物 合 成 易 生 物 降 解 聚 氨 酯 泡 沫 材 料 摩尔比和泡沫聚氨酯的孔径, 可提高其压缩 性
[4]
; 增 大 NCO / OH
; 增 加 搅 拌 速 率, 可缩小泡沫的孔径
[5]
; 增加扩链剂 2,
2-二羟甲基丁酸( DMBA ) 的量, 可提高材料拉伸强度和耐老化性能 。 泡沫聚氨酯具有多孔结构 、 大的 比 表 面 积 、 其 分 子 中 有 大 量 的 极 性 基 团, 如 羰 基 ( > C O ) 和 亚 氨 基( > N — H ) 。 因此, 聚氨酯泡沫材料既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 也可靠氢键实现对金 属 离 子 、 有机物等 聚氨酯分 子 的 醚 键 对 与 醚 类 溶 剂 混 溶 的 有 机 物 ( 如 苯 胺 等 ) 也 具 有 很 好 的 吸 附 效 的有效吸附 。 此外, 果, 可作为吸附剂用于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富集分离过程 。 其次, 泡沫 聚 氨 酯 具 有 丰 富 的 孔 结 构, 能为微 生物提供较大增殖生长空间, 还可用来负载微生物降解废水及废气中的污染物 。
用负载了哌啶二硫代氨基甲酸的聚氨 酯 来 同 时 富 集 和 检 测 镉 、 钴、 铜、 锰、 镍、 铅 和 锌, 也取得了较
好的结果 。 由此可见, 负载有小分子萃取剂的泡沫聚氨酯对金属有更快的吸附速率和更好的分离效果 。 所负载的配体的性质是影响改性后泡沫聚氨酯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 。 对泡沫聚氨酯表面化学改性也可 以 提 高 其 选 择 性 和 吸 附 能 力 。 例 如, 采用电离的气体离子( 等离 子体) 撞击待处理的泡沫表面, 能使其表面发生化 学 键 的 断 裂, 形 成 一 定 量 的 极 性 基 团、 不饱和键以及 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泡沫 聚 氨 酯 表 面 的 极 性 交联层,
沫材料引入分析领域, 用它富集检测卤化物水相中具有高极化率的自由分子 , 如 I2 、 芳香化合物 、 连二硫 金、 铁、 铑、 锑、 钼、 铊、 铼等络离子 。 但是, 未经过改性的泡沫聚氨酯吸附速率慢 、 选择性差 、 分 酸盐和汞 、 离效率低, 从而影响到对金属离子检测的效果 。 经过小分子 萃 取 剂 负 载 改 性 的 泡 沫 聚 氨 酯 对 金 属 离 子 具 有 更 好 的 选 择 性 和 吸 附 能 力 。 Braun 等
[11]
。 Monim 等[12] 用 等 离 子 体 改 性 泡 沫 聚 氨 酯 来 被取代, 此酸
[ ( fod ) 沉积金属银, 并通过 X 射线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未改性的泡沫聚氨酯表面, Ag ( P ( CH 3 ) 3 ) ] ( 图式 1 ) 和泡沫聚氨酯表面的 C O 、 N — H 及 C — O — C 基反应, P ( CH 3 )
Abstract
Polyurethane foa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fields because of
its outstanding properties such as being easily formed ,low cost ,abundant pore structur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 adsorption performance ,the features of anti-aging and anti-erosion etc. The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 in the pre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metal ions , the 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ters , the adsorp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microorganism to remove heavy metal and degrade organic pollutants ,as well as other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reviewed in brief. The prospects of its applic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Polyurethane ,Adsorption ,Degradation ,Immobilization ,Pollut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