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的背景、作者、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公正、正义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课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
2. 课文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 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和意义的研究。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窦娥冤》的文本;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相关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向学生介绍课文《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窦娥冤》,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和习俗,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研究课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
4. 课堂讲解:
(1)教师对课文《窦娥冤》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5. 阅读与讨论: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学魅力;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写作练习:
(1)学生根据课文《窦娥冤》的情节,编写一个短篇故事或者戏剧;(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课文中的公正、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7. 总结与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对课文《窦娥冤》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拓展
1. 比较学习:
(1)将《窦娥冤》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骆驼祥子》、《巴黎圣母院》等,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正义与冤屈主题,拓宽国际视野。
2. 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
(2)开展校园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七、课程评价
1. 过程性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写作等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
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对学生的作业、作文等进行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终结性评价:
(1)组织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课文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技巧等;
(2)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八、教学建议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4. 加强课堂管理与引导,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九、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十、课后作业
1. 请学生总结课文《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举例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3.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谈谈对课文所反映的公正、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十一、教学延伸阅读
1.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1)推荐学生阅读《元曲精选》中其他涉及正义与冤屈主题的作品,如《汉宫秋》、《西华山陈抟高卧》等;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中对冤屈主题的探讨,如鲁迅的《呐喊》、《彷徨》等。
2. 自主阅读与分析:
(1)学生自主选择一部延伸阅读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十二、综合实践活动
1.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1)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冤屈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整理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提出改进建议。
2. 举办主题演讲比赛:
(2)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十三、教学调整与优化
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增加或减少课后
作业的难度;
2. 优化教学方法,如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四、课程总结与展望
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2. 学生对课文《窦娥冤》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3. 展望今后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十五、教学资源与资料
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研究报告等,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3. 提供相关教学素材,如课件、教案、测试题等,以辅助学生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重点包括: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阅读与讨论、写作练习等环节;教学拓展、课程评价、教学建议、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等内容。
本文难点包括: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课文中的复杂情节
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和意义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管理、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