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6s,a、b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3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3m B.周期为1.2s
C.波速为5m/s D.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第(2)题
如图所示,在线圈上端放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交流电源,过了几分钟,杯内的水沸腾起来。
若要缩短上述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减少线圈的匝数B.提高交流电源的频率C.将金属杯换为瓷杯D.取走线圈中的铁芯
第(3)题
地球上的极光是由于来自磁层和太阳风的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带进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热层)中的原子碰撞,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受激的分子(原子)恢复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光现象。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极光进行光谱分析可以鉴别太阳物质的组成成分
B.能量为10.5eV的高能粒子与氢原子碰撞时可使基态氢原子跃迁到第2能级
C.大量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最多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用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出的光照射金属钙,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3.2eV,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为8.89eV
第(4)题
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如图南北方向放置的直导线正下方有一静止的小磁针,当导线通入由南向北的电流时观察到小磁针偏转,则小磁针( )
A.N极会垂直纸面向里偏转
B.N极会沿纸面内向上偏转
C.对通电直导线无力的作用
D.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第(5)题
很多城市的中心广场都建设有超大LED显示屏,平日常播放一些广告和城市标语,重要节日比如国庆时,都会展示国庆标语和宣传画面。
如图所示,天安门广场上有两块超巨LED显示屏,长50米,高5米,屏上每平方米LED灯数量为104个,已知某种型号的LED灯在一定电压范围内的工作电流是20mA,在不同电压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当两端电压为1.8V时,发黄光;当电压为1.4V时,发红光;当电压为3.2V时,发蓝光。
在国庆期间,显示屏所有LED灯发红光和黄光的时间占比都极高,分别约为60%和40%,这两块显示屏一个小时内消耗的电能为( )
A.288kW·h B.144kW·h C.156kW·h D.256kW·h
第(6)题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在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时,倾角较大的斜面“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明显,使得测量时间更容易
B.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安培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引力常量的大小
D.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法拉第
第(7)题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
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0:1,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1和U2表示;A1和A2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1和I2表示。
则( )
A.t=0.01s时,电压表V1的示数U1此时为零
B.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I1U1的数值变大
C.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的数值变大
D.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R消耗的功率变大
第(8)题
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作动力源,其中一种核反应方程是,生成物X、的比结合能分别为8.7MeV、
8.4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B.X比更稳定
C.X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D.X的结合能比的结合能大
评卷人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在两条间距为l、足够长光滑平行水平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质量为m、电阻
为R的铜棒ab垂直跨放在导轨上,同种材料的铜棒cd横截面积是ab的两倍,长度与ab相同,cd静止在ab左侧,如图所示,两棒相距,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
若给ab棒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导轨电阻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棒受到的安培力总是大小相等B.两棒的电功率总是相等
C
.通过ab的最大电荷量为D.cd的最大电功率为
第(2)题
为了完成“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关系”实验,义乌某高中的某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的拉力大小。
对该实验,下列必要且正确的操作是( )
A.牵引小车的两条细绳均需平行于长木板
B.用托盘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确保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和滑轮的总质量
C.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
第(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C.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要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
D.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第(4)题
三峡水力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库蓄水后,平均水位落差约为100m,水的流量约为。
船只通航需要约的流量,其余流量可全部用来发电。
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减少的机械能有20%转化为电能。
则三峡发电站( )
A.最大功率约为
B.年发电量约为
C.天发电量能充满约辆新能源汽车
D.通航一天流失的能量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用所示,地球和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来源于_____,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_____.
第(2)题
2050年,我国宇航员登上某一未知天体,已知该天体半径为R,现要测得该天体质量,宇航员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悬点O正下方P点处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而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做平抛运动。
现对小球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
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做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乙所示。
a、b、c、d为连续四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照片中坐标为物体运动的实际距离,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则:
(1)由以上信息,可知a点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小球的抛出点;
(2)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_______;
(3)该星球质量为_________(用G、R表示)。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光滑平行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导轨范围内存在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导轨一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在导轨上垂直导轨放一长度等于导轨间距L、质量为m的金属棒,其电阻为r,金属棒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后开始匀速运动,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求:
(1)导体棒匀速运动时回路中电流大小.
(2)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以及在时间t内通过回路的电量.
第(2)题
如图,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50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
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L处由静止释放。
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
观察发现,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
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光滑连接的水平地面,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
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
(2)求小车通过前30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
(3)若小车在前30个减速带上平均每一个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之后每一个减速带上损失的机械能,则L应满足什么条件?
第(3)题
如图甲所示的一款茶宠玩具特别有意思,当将热茶淋在茶宠上时,茶宠会向外喷水,寓意吐故纳新。
为了研究其中的原理,某同学将茶宠理想化为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在容器底端侧面有一尺寸可忽略的细孔,细孔下方是实心配重块,圆柱横截面积为S、细孔上方空间高为H。
初始时容器内部空气的质量为,内部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均为,温度为。
容器内气体可视为
理想气体。
现用热水淋在容器上,使容器内气体温度达到,此过程中容器内部有空气逸出;然后迅速将容器放入一足够大的盛有水的水盆中,保证容器上的小孔恰好在水面以下、随着容器内气体温度降低,水盆中的水会被吸入容器,当气体温度恢复为时,容器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h,然后取出容器,当将热茶淋在容器上时就会出现神奇的喷水现象了。
(1)求将热水淋在容器上,容器升温过程中逸出空气的质量;
(2)若H=6cm,h=1cm,,大气压强,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求容器内的温度(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