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七下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前奠基:
1.qí shuāi mì鼎 záo tuì倜傥臃髓 liăn bǐ
2.(1)象改像型改形(2)燥改躁(3)原改缘(4)利改厉 3.C (“言”是“字”的意思。
) 4.略5.(1)C (2)C (3)A (4)B 6.(1)比喻(2)拟人(3)排比(4)比喻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7.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8.两部分之间是对比关系,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教育相比较,“百草园”适
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生活乐趣;而“三味书屋”则妨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文章表现了儿童对它的
厌恶。
【语段研读】9.(1)高大、肥胖、像……小球(2)碧绿、紫红、黄(3)长吟、低唱、弹琴(4)又酸又甜
10.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示例:“光滑”准确地写出了石井栏经过长年累月使用后的特征,也表明了我曾多次触摸的感觉。
13.我天真好奇,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和渴望。
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16.它是巨浪播下的种,它是石缝中钻出的花,它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天行健”“自强不息”的文化徽章。
17.示例: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说夏夜乘凉听到的美女蛇的故事。
单是
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阅读拓展】
18.选文记叙了五件事,分别是挖坑绊人;设销捕鸟;稻田捉鱼;水塘落水;凉席事件。
19.调皮机灵、无忧无虑。
20.示例:如“一天能打十多只,丢到灶坑儿一烧,老香咧”中的“丢”“烧”“老香咧”,让我们看到一个
活泼机灵的孩子打鸟后烤鸟吃得愉快表情。
语言符合儿童的身份,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1.不矛盾。
童年时光只是人生短暂的一段,作者这样反过来说,是为了强调快乐的童年是人生中浓重的一笔。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前奠基:
1.zhǔlípǔtì襟徊栅簪蒲2.(1)胀帐账(2)带戴代
3.D 4.(1)胆战心惊(2)一筹莫展(3)心急如焚5.B 6.C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7.眼前事:毕业典礼就要开始韩主任已经上台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
往事:赖床不爱上学被打在日本的叔叔寄钱。
8.哀而不伤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毕业典礼
【语段研读】9.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毕业典礼结束时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心里有不
祥的预感,突出对爸爸的感情。
10.“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
作者的意图是以花喻人,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11.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已经长大。
12.是。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3.“我”催促自己回家,是一种对即将发生的父亲去世的预感,也是后文的伏笔。
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
16.句式一致语意连贯即可。
示例:(1)父爱是骄傲时的一口警钟,当你忘乎所以(或刚愎自用)时,只需一声就使你找回自我(2)父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当你忐忑不安时,只需一点就使你信心满满(3)父亲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当你体力透支时,只需一眼就使你精神百倍。
17.(1)可以是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发一个短信,送一件小礼物,或者是说几句感激的话语。
(2)开场白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父亲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带着感激和崇敬之情去回报父亲吧。
”
【语段研读】18.(1)读小学时,“父亲”常在家中等我放学,“鉴赏“我”的作业;(2)上了中学,“父亲”进城给“我”买衣服,叫“我”试穿衣服;(3)读中学,“父亲”常来学校,给“我”送钱;(4)放假后,“父亲”因为“我”获奖而高兴,因为“我”买茶叶而生气、内疚。
19.(1)“父亲”希望“我”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2)体现了“我”为“父亲”过度辛劳、日渐衰老油然而生的心酸及敬爱之情,并决心努力学习,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20.画线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淳朴憨厚、勤俭耐劳,细心关爱儿子的品质。
(点拨:答“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也可,答对其中两点性格即可。
) 21.想象崇敬、热爱、感激、报恩
丑小鸭
课前奠基:
1.lîu shàn hài zhǎo jī jì dù sōu 采汹汹沮 mí2.B3.略4.(1)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2)不止一次地,节日的礼花点燃我心中的火种。
5.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鸡的装腔作势,自高自大的可笑情态。
6.A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7.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8.众兄弟姐妹、母亲在外貌长相上嘲笑他,嫌弃他,他被赶,甚至被咒、啄、打、踢;野鸭、公雁、猎狗嘲笑、戏弄、嫌弃他的丑。
老太婆、雄猫、母鸡利用他、鄙视他、限制他。
所有的动物都瞧不起他。
孩子们接近他、要抓住他,女人打他。
遭遇呈逐步升级状:身体上的伤害、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打击、肉体精神上双重摧残、险些丧命。
此外,他还得忍受饥饿,逃避猎枪,防范严寒。
【语段研读】9.他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10.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11.景物描写的句子:“这儿苹果树……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作用:以自然环境的美烘托出丑小鸭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暗示出丑小鸭的命运:他将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12.(1)“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
”
(2)强烈对比,这样的回忆让丑小鸭百感交集,更加感觉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
13.高兴幸福快乐
【课外拓展】15.只要你是块金子,就算一时被埋在土里也没什么关系。
(记住,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16.示例:困苦、磨难犹如人生的老友,时时相伴。
对待这种困境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
丑小鸭离家流浪是被迫的。
但丑小鸭离家出走后主动地迎接生存的磨难,所以能坦然面对困境。
困境能使人优秀,我们应该学会主动迎接生活中的困苦、磨难。
提示: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要大胆地畅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阅读拓展】
17.(1)积极进取(向上)、刚(坚)强、信念坚定(执着)……
(2)勇于奉献、关爱他人、勇敢、牺牲精神、执着……
18.受到鼓舞→努力向上(积极进取)→胆怯灰心→充满自信
19.(1)整座院子飘满了幽雅的清香,他一下子被这少有的奇香唤醒了。
(2)她正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向他微笑,她身上的每一朵细小的花瓣都盛满了这醉人的清香。
20.作者用人们刨去白杨树的冷酷行为衬托(或反衬)出白杨树对桂树的关爱、奉献精神的伟大,凸显了白杨树这一守护神的形象;写桂树随白杨树离去这一内容则紧扣题目,深化了为信念勇于牺牲、生死相守的主旨。
四诗两首
课前奠基:1.yù zhù qī shâ shùn 绵寂蕴脍炙染峻
2.忧愁镇静怀念停留幽静连绵3.绵绵匆匆茫茫奕奕脉脉洋洋勃勃忡忡4.C 5.第(2)句好些。
因为“迹”字和前面的“立”“去”“寂”“丽”押韵,韵律协调。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6.(1)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2)“路“指人生的道路或人成长的道路。
【语段研读】7.人生遭受挫折8.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困难、挫折的人。
9.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想先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10.过去的已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11.委婉的劝说。
(大意对即可)
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14.如:书,是求知者不懈的追求。
书,是攀登者向上的阶梯。
15.示例:(1)没有我的衬托,哪来红花的美丽。
(2)没有风雨的洗涤,就没有炫目的彩虹。
(3)走得再远,也离不开海岸的召唤。
(4)视烈火为等闲,才会有今天的洁白。
【阅读拓展】16.遭遇被采折的不幸,命运很悲惨。
17.既能使诗歌的节奏和谐,又能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情感,收到—唱三叹的效果。
18.表达了诗人对弱小者——蔷薇的同情。
19.象征遭遇不幸的姑娘。
20.他们都是受害者,不过受害最重的还是“蔷薇”。
五伤仲永
课前奠基:
1.yìyâchân lì泯乞 pān 邑
2.属于;曾经;书;写;立即;题上;自己的;对……感到惊奇;四处;拜访;相称听说的情况;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以宾客之礼相待;此,这;最后;对……感到诧异;
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1)“扳”同“攀”,牵,引;(2)“材”同“才”,才能
4.(1)于:比在到
(2)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
②代方仲永写的诗③这样④他⑤他的⑥他
(3)之:它,指书具,代词。
他,指仲永,代词。
这,指仲永聪慧过人这事,代词。
的,助词。
舒缓语气,无实意,不译,助词。
5.(1)吾吾仲永(2)其父仲永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6.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求之”,“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7.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语段研读】
8.(1)对……感到诧异对……感到诧异(2)内容(3)完成(4)让
9.(1)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方仲永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带仲永到同县的人那里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10.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首把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自己没有上进心,不思学习。
12.仲永的父亲:贪财短视之人;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者
13.方仲永虽幼年时天资过人,终因其父“不能学”而最终“泯然众人”。
14.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幼年时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二是十二三岁时的才能大不如前;三是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启示:一个人不管天生多么聪明,不学习,也会退化。
学习是使人变聪明、增长才智的唯一途径。
【课后拓展】【语言运用】
17.(1)略(2)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阅读拓展】
18.(1)用(2)有时(3)诵渎
19.从小写的诗赋文章,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么高了。
20.不相同。
方仲永的早慧是“受之天”,欧阳修的早慧是“受于人”,即靠母亲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勤奋攻读获得的。
21.方仲永的父亲将儿子的天赋当做牟取钱财的工具,不让儿子接受后天的教育,终于使儿子沦落为—个
平庸的人,可悲可叹;欧阳修的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后天教育,并身体力行,终于使儿子学有所成,可敬可赞。
【轻松练笔】22.【写作提示】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一个人从小培养起来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所以,孩子们应从小储备更多的知识。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但适当的“玩”也是允许的,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无论偏向哪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
1.示例:我的烦恼是没有朋友,平时非常孤独。
我打算平时多和同学沟通,多参加集体活动。
2.示例:我打算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老师们、高年级的同学谈谈他们以前住校的感受,对个别特别想家的同学要多找他们谈心,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3.示例:我的心里话都和同学说,我觉得和他们说话无拘无束,容易沟通。
4.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示例:“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去好吗?我会尽最大努力的(好好发挥的)。
6.示例:小红,今天的事真不好意思。
从你家回来后,我一直在街上寻找那个礼物,可是没找到。
你放心,我会尽力去找的,一定会买个同样的礼物给你。
7.示例:爷爷,您放心,爸爸这次带您去检查,我和妈妈会照顾好奶奶的,我在家会听妈妈的话的,会好好学习的,您就放心去吧。
8.示例:小军,我们全班人都在默默地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我们期待很快又看见你生龙活虎的身影和强健的体魄!小华
黄河颂
课前奠基:
1.巅湃澜屏bŭpî zhǎng zh uï宛2.(1)澎湃(2)宛转(3)狂澜(4)屏障3.B 4.(1)比喻(2)拟人(3)反复5.(1)黄河远上白云间(2)黄河入海流(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侧(5)长河落日圆(6)九曲黄河万里沙
6.(1)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赞颂之情。
(2)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既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7.三个方面:(1)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2)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3)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热情歌颂了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
【语段研读】8.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第一层:望黄河第二层:颂黄河
9.一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二是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三是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精神源远流长。
10.比做“摇篮”,是因为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的炎黄子孙,她又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她比做“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1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黄河的主流比做巨人的躯于,把支流比做臂膀,以写出黄河的伟大力量。
12.隔两三句押韵自然和谐的韵律美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雄伟宏大豪迈雄健,壮怀激越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15.长江长城龙
16.(1)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2)①示例: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②在黄河沿线植树造林;治理黄河沿线的污染企业、厂矿。
【阅读拓展】17.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18.【答案】(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9.第一问:【答案】象征。
或:托物言志。
第二问:【答案】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0.【示例一】填选项:【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
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示例二】填选项:【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最后一课
课前奠基:
1.惩罚钥匙祈祷诧懊x uān d uï xī fēn zh uàn gěng qiǎng
2.(1)滩——摊(2)净——静(3)裁——栽(4)渲——喧
3.(1)专心、安静(2)温和(3)忠诚、敬意(4)塞进
4.(1)拟人(2)比喻(3)反复
5.(1)①韩麦尔②动作③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2)①小弗郎士②心理描写③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6.(1) B (2) C (3)A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7.“我”的见闻感受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8.对小弗郎士,侧重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紧密结合,并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
对韩麦尔先生,则通过直接描写他的言语、外貌、神态、行动及由小弗郎士的观感侧面烘托来塑造他的高大形象。
【语段研读】9.,::
10.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11.神态语言动作爱国 12.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3.一是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二是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
16.(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7.(1)①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②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④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2)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
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阅读拓展】18.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19.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日黄昏的短暂。
20. 因发现广场上没有中国国旗而气愤因自己没有国旗而焦急
21.(1)渲染国际街坊节的气氛,突出其意义不同寻常。
(2)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升国旗的故事。
22.示例:最令我感动的是珍妮独自一人深夜去哈佛大学取国旗一事。
人微言轻的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处,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牵挂,是我们的家。
维护祖国的荣誉与尊严,珍妮表现出了一般女孩子难以做到的举动。
这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榜样。
的确,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爱国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更具体地落实到行动上,展现青春中国的力量与风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课前奠基:
1.狭qíqū抑健zh uï泻崇崖
2.B 3.(1)丛山叠岭(2)一泻万里(3)浩浩荡荡(4)奇绝壮绝 4.略
5.(1)民族生命的进程(2)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3)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4)曲折回环、崎岖险阻(5)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6.(1)不好。
因为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感受到的是斗争的惨烈、悲壮,用“奇美”或“绝美”则没有这种意味。
(2)“阻抑”是“阻挡、压制”的意思,更能反衬出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势不可挡。
用“阻止”则是一般的“阻挡”,意思减弱。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
7.结构思路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用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第四段:说明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民族史路的壮美。
第五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精神。
8.课文围绕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的关系,以长江大河、旅途征人作比,阐述了艰难的国运一定要有雄健的国民这一道理,鼓励国民“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迎接崎岖与险阻。
【语段研读】9.从“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一直到“极其险峻”。
10.不能,“不全是坦平的”是说有些地方坎坷不平,而“全不是坦平的”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是坦平的。
11.B 1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
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13.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14.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通晓明白。
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17.(1)攀登高峰的台阶,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到达。
(2)船的死敌,能把你葬入大海。
18.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有滔滔奔流的中华摇篮母亲河,南有寻根拜祖的皇帝故里轩辕丘,西有气势恢弘的皇家墓地宋皇陵,东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雁鸣湖,西南更有闻名世界的武术之乡少林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拓展阅读】
19.蓬勃的生命力;百草摧时始起花(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开得一样旺盛。
20.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来自农村,扎根城市的普通却淳朴、坚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类人。
21.A.“迎”、“沐”、“映”三个动词贴切而又富有变化,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乡间小菊花充满活力的可爱
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B.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满地的小菊花比作“夜晚的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菊花开放的情
状和色彩,给人新奇感和美感。
22.启示示例:我们要像菊花那样无论身在乡村、城市,还是杯中,(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努力地适应环境,“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沐浴生活的雨露和阳光,默默地演绎生命的绚丽。
9 土地的誓言
课前奠基:
1.gân jiàn qì lǒng 秽滥诞斓2.D 3.C 4.(1)记叙(2)描写(3)抒情5.B
6.(1)不好。
“泛滥”较之以“澎湃”“涌动”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更能体现作者情感犹如
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四下奔流,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2)“埋葬”,说明作者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确实“死了”,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课内探索:
【整体感知】7.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达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
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8.一是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二是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三是人称的恰当运用。
【语段研读】
9.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10.展现故乡的美,强调“我”与故乡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写誓为她牺牲一切作铺垫。
11.文段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入手,将故乡春天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使人产生身临其
境之感。
12.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13.“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死也要看到故乡的解放。
课外拓展:
【语言运用】16.示例:国土比生命更重,不能拱手相让。
17.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
【阅读拓展】
18.1948年19.得知消息──办理手续──计划行程20.乡愁之久、之多、之深。
21.增强气势、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22.“我”和“我”的亲人都与北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连。
23.D 24.3件事:①得知“开放大陆探亲”消息;②办妥探亲手续;③计划去大陆的行程。
10 木兰诗
课前奠基:
1.zhù jiān jì tuî xūn cì鬓辔朔雌姊
2.(1)“帖”通“贴”,贴上(2)“火”通“伙”,伙伴
3.(1)对(2)买(3)早晨(4)过(5)穿(6)怎么(7)跑(8)外城
4.D 5.(1)排比(2)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