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327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细节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平果县新安镇新安村小学杨清燕
随着形势的迅速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越来越高,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地翻新着管理制度,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体现了以人为本管理学校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

电话会议结束后,举国上下掀起拟定学校管理制度的热潮,学校的领导班子纷纷为自己管理的学校寻找最新颖的管理制度。

然而方法是多样的,但最终目标都相同,都是想方设法把学校管理好。

“以人为本”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管理应紧跟时代,做到以人为核心塑造一个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团结协作维护校园建设的集体形象。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还应从细节抓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

因为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往往就败于细节之下。

学校管理中细节事关重要,它就像那卫生死角,若不彻底消除,臭气也会污染全校。

现在是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的时代,学校管理更不能忽略细节,必须把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抓细节管理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人们在大量的信息收集中得知:当今学校不缺少各种各样翻新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者;不缺少先进时髦的办学理念,缺少的是关注细节的育人者和和谐建议的参与者。

也就是说当前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普遍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的规章制度细节考虑不周而且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执
行不到位。

二是领导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存在着分工不合作的问题。

以上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基础管理不到位,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就造成学校部分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精神不够。

他们会以学校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这个心态来做工作,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

当有人问到他们负责的事时,他们回答的只能是好像、几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模糊概念。

讲不出具体事情。

特别是在学校没有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情况下,他们更加忽视了学校这个大家庭需要和谐把工作做细、做好的哲理。

遇到不属自己责任范围的事,就尽量避开不理,即使看到事情在眼前恶化也不想制止。

出现大错就推到领导身上,要领导承担。

可见领导的压力很大。

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如何做到“知人善用”,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使学校管理走上成功之路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细节把学校管理落到实处
我们知道,学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管理,而这些项目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

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管理者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工的管理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常言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句话形象而富有哲理。

高度概括了细节的重要性,昭示了细节不容忽视。

可见重视管理细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学校管理一定要在策划、组织、执行和管理四个层面上,重视对细节的思考,在对细节精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规则来执行细节。

首先要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

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并要求每一个人都要
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其次是强调管理者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到每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疏而不漏。

这样定能把学校管理办得很出色。

二、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大多数学校都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的发展为了学生”为指导思想,确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不少学校领导在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时,基本上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因为作为学校领导都希望自己管理的学校很出色,都希望有同心协力的教职工。

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上面谈到的细节管理当然离不开人的使用。

所以“以人为本”又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问题。

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自主性、科学性、艺术性决定了其工作不同于企业流水线工人的生产劳动。

从这些特点上来看,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

使他们自觉施展自己的知识才华来为学校的工作服务。

同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校管理更要突出人的发展,更要鲜明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发展既是管理体制的手段,也是管理的目的。

另一方面实行“以人为本”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所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这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

三、追求和谐实现学校的高质量管理
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管理的动力是学校管理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

高效的管理需要和谐、协调、均衡和有序的环境和相应的状态,如果没有各个工作方面的和谐,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有效管理需要通过合力机制使教育劳动的集体协作性与个体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将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并综合为集体的整体效能。

因而追求和谐,确立整体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又是学校形成科学管理系统的好办法。

大家都知道,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团结协作、民主高效、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团结协作、求实创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队伍。

而这样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要产生在和谐的理念之下。

如果学校不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人际管理氛围,没有一个教育信念和目标高度一致的教育群体。

就不能让学校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水平的潜力充分得到释放,也就是说要在管理上拿到高质量必须靠和谐的魅力。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要使学校达到高效管理,必须在“关注细节,以人为本,和谐”三个方面下功夫。

关注细节重要,合理使用人才也重要。

工作上的细节和人才使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学校工作上,关注细节没有人不行。

有了人不关注细节也不能把工作做好。

而和谐又是这两者的维护。

也就是没有和谐的调理工作,想合理使用人才或者把工作做细做好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出结果。

上面三者都是学校管理不可缺少的好办法,而且这三者又是必须同时存在管理当中才能很好地完成高效的管理制度。

所以学校管理一方面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目标计
划体系,把先进的办学理念细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把发展规划细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具体分配到个人。

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并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让广大教职员工来遵照执行。

真正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

二是知人善用“以人为本”,为教职员工在集体中寻找最适宜发展并有所成就的岗位,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把对教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要求同为教职员工创“爱一行,干一等,专一行”的工作机遇有机结合,使广大教职员工能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集体服务,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同时强化教职工的意识,使每个人员都有以强烈服务态度为荣,抓好管理质量为荣。

三是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工作和自我发展动机。

取得领导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明确分工又合作,使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都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学校领导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需要严谨认真、扎扎实实、考虑周到。

无论是治学还是管理都不能忽视细节。

在安排教师的工作时,必须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努力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成就需要和基本物质需要。

各人担负的工作量应适合、均衡。

还要注重“以人为本”,面对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效地使用人才。

要有“追求创新,挖掘潜能”的管理手段,同时还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一定能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