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一、单项选择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关于GDP说法正确的是(③)①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②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③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④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②)① 1350元② 950元③ 650元④ 1050元3.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③)①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②面包厂购买的面粉③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④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4.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9亿元,投资支出为1.2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2.5亿元,出口额为 3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下列正确的是(①)① GDP为13.9亿元② GDP为12.9亿元③ NDP为13.9亿元④ NDP为12.9亿元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今年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D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7.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8、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B )A、国民生产净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D )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20′4×5′=20′1、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时引起投资减少的趋势。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2、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3、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的是停滞(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与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造成停滞胀的原因:第一、预期心理因素,第二、供给面引发之震撼,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记为MPC,MPC在0~1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小于1美元。

这是因为家庭得到了额外的1美元收入,他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P575、结构性失业:工资粘性和工作岗位配额所造成的失业。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所产生的失业。

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具体说来是指因工作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P525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活动。

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资料,可缩印

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资料,可缩印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家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少萧条,主要通过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指出的自动变化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但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是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他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他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三主要的制度: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公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的减少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增加,抑制了人们的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

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抑制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涨一直农民收入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

他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什么是斟酌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形事,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遏制通胀。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 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 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
e.g:资本是存量
2 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 公共产品
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
P.S:一般CPI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 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 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 国民收入决定论
3 国民收入的统计
3.1 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两部门经济
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
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 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但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九章GDP的含义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核算方法(三种):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收入法: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中支出法:收入必等于支出,衡量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核算出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NNP(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NI(国民收入)=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价格水平:是指经济中特定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水平,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指标价格指数:是指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某一设定的基准年度的费用额的比率。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两个: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总体价格水平发生的变化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型产品和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

CPI=(现期价格下一揽子产品的成本/基期价格下一揽子产品的成本)*100通货膨胀(如何计算、相关概念):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率是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四部门:家庭(C):消费支出企业(I):投资支出(企业在厂房、设备和存货上的支出和家庭在住宅上的支出(住宅永远都算在投资内))政府(G)政府购买(政府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等转移支付不计入GDP中)国际(NX)净出口NX=X(出口)-M(进口)失业(相关概念、分类)劳动年龄人口:所有16岁以上服刑、未被医院或其他机构收留的人口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低于16岁无法工作或在专门机构而无法工作的人口总数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中,就业者和失业者数量之和非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中在校学生以及退休人员等失业:没有工作但有工作能力持续4周以上的人被认为处于失业状态失业率:失业者/劳动力总数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潜在GDP):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的、结构性的和季节性的,则该经济体便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GDP。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2.名词解释:5*3’3.简答:6*6’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2 , 3 P116 二、7)5.论述:1*14’一.名词解释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

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

1.国民生产总值 GNP:即国民总收入,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 GDP:指一国国境内、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3.GNP与GDP的比较:(1)GNP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按照国境原则。

以地理国境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2)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

(3) GNP与GDP的联系: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核算GDP的两种方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 X-M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加总而计算出的GDP。

又称供给法(收入代表供给)、要素支付法。

收入法GDP计算公式=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块:(1)要素报酬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厂商收入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并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例题〙★★★
1、课后第 12 题: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和价格(美元)如下表 所示
1998 年
1999 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Biblioteka 书本10010110
10
面包(条)
200
1
200
1.5
菜豆(千克)
500
0.5
450
1
(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 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答案】
一、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单选+判断) 了解周边知识,不仅仅是背诵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4、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5、托宾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6、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 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就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 陷阱”。 7、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8、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 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9、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10、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称为 基础货币。 11、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 供给量的 1/Rd 倍,1/Rd 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12、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3、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 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14、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 降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

计算题知识点:1.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量。

实际GDP是以固定价格计算GDP,即从名义GDP中剔除价格变化的GDP。

两者的关系:实际GDP=名义GDP/GDP紧缩指数GDP紧缩指数的计算:设基期年的GDP紧缩指数为P1=1,物品价格为1美元,第二年的价格为2美元的话,第二年的GDP紧缩指数为P2=2/1(当年物价水平与基期年价格水平之比)。

相关具体计算:a.某一时期世纪GDP增长的计算:2.乘数类的计算乘数即倍数,用这个系数乘以投资的变动量,可得到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量。

计算公式:KI=△GDP/△I(其中K代表投资乘数)3.CPI的计算(某特定数值的含义):CPI : 消费者物价指数计算: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 。

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食品、住房和医疗),消费者在这三种商品上的花费占其全部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0%、50%和30%。

以为基年,假设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100。

则(基年)的CPI是:(0.2×100)+(0.5×100)+(0.3×100)=100假定食品、住房和医疗的价格分别为102、106和110,请计算CPI。

A:CPI(2006)=(0.2×102)+(0.5×106)+(0.3×110)=106.4换句话说,若的CPI是100,的CPI是106.4。

CPI两位数以内:低通货膨胀CPI呈两位或三位数字时:急剧通货膨胀CPI为百分之一百万或者包分之万亿时:恶性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率的计算:t年的通货膨胀率=100%*P(t)- P(t-1)/P(t)5.均衡国民收入的计算:C+I+G+X-M简答题知识点: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C):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5.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6.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

7.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8.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9.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10.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1.均衡产出是指与总支出或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12.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意一个收入水平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3.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

14.资本边际效率(记作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5.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6.IS曲线代表产品和服务市场共同达到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一条曲线。

17.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需求。

18.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9.预防动机(谨慎动机),指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预防经济生活中预料之外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10、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1、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4、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6、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18、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中级宏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重点涉及到的名词解释(黑体为主白体为辅)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把经济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形成通货紧缩。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研究的变量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是给定时期的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GN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实际获得的可用于个人开支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三章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要素价格: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从一单额外的资本所得到的额外产出量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后的收入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会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和第四章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的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购买权的契约货币的职能: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古典二分法(重点):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期末必考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必考知识点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关键假设1,“小型”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利息率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2,“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国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3,小型中的利率r等于世界利率rw,即r=rw4,不会以高于rw的利率借贷,不会以低于rw放贷,r=rw代表一个假设:国际资本流动之迅速足以使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开放经济的IS曲线1,IS*=c(y)+i(rw)+g+nx(e)2,图像向右下方倾斜:较高的汇率减少了净出口,同时总收入减少3,图形略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征假设条件:1,市场是非出清2,假设工资和价格有黏性3,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4,理论预期特征:1,货币是非中性的2,经济中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于理解经济波动是十分关键的什么因素让总需求曲线移动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如减税,股市高涨),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如企业乐观情绪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增加城市公共项目的支出),使净出口增加的事件(如国外经济繁荣),货币供给增加,以上五点均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什么因素让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可得到的劳动供给量增加,资本增加,自然资源可获得性增加,技术进步,预期价格水平下降,投入品价格下降,名义工资下降,均使总供给曲线右移自动稳定器通过哪三个制度发挥作用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范围】第一讲宏观经济学绪论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GDP(或GNP)的含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境原则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原则【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获得,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

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

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GDP=C+I+G+NX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折算系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名义GD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GDP 实际GDP:按基年价格核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净投资+重置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 = GDP-折旧额(3)国民收入(NI)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复习题第1—3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7.当在某一时期,产出没能全部消费时,国民财富将( A )A.增加;B.保持不变;C.减少;D.增加或减少;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8.从理论上,在一特定时期内,由耐用品的消费所提供的服务应作为生产性活动计入该时期的国民收入.但是,通常都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 ( C )A.这将使总收入数值比已有的大得多B.消费者将不得不因为他们收入统计的增加而多付个人所得税C.要确定每一时期这种服务的合理的,精确的数字几乎不可能D.这将导致重复计算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9.公共部门的产出( B )A.根据其售价计入国民帐户B.是用成本估价的,因为其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C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因为他使经济中的生产性财富增加D.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售出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0.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B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1.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NP的特征 ( A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2.下列哪个指标不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 ( E )A.国民总产值;B.国民净产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E.以上各项均包括13.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 ( C )A.业主收入;B.雇员报酬;C.公司转移支付;D.股息;E.个人租金收入14.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B )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E.以上各项都不是15.下列哪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 ( A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E.以上各项都不可得到16.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B )A.社会保险基金;B.公债利息;C.公司收入税D.公司未分配利润;E.以上各项都不是17.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 E )A.退伍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贫困家庭补贴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E.以上答案都不对18.1955年的GNP以当年价计算为3980亿元,1965年的GNP以当年价计算为6760亿元,相当的价格指数1955年为91,1965年为111,那么,1955年与1965年的GNP实际值( B )A.保持不变;B.增长约40%;C.增长约70%;D.增长约90%;E.增长约20%19.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E.国民生产总值20.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NP中 ( C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购买40股股票;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D.购买政府债券;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21.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度,GNP的基本缺点是 ( A )A.它测度的是一国得生产而非消费;B.它不能测度私人产出总量C.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D.它不能测度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22.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C.出售股票的收入D.晚上为邻居看儿童的收入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23.在经济分析中通常使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而不是国民生产净值指标,这是因为( D )A.联合国有关机构有规定B.国民生产总值比国民生产净值更好地反映了一国一年间新增的实物量C.国民生产净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好地反映了一国一年间新增的实物量D.国民生产总值比国民生产净值更容易作准确计算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24.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元,该国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元.这样,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500和200亿元; B.2500和2200亿元; C.500和300亿元D.2300和500亿元;E.以上结果都不对25.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B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26.所谓净出口是指( A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C.出口加进口;D.GNP减出口;E.GNP减进2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28.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3、GDP(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GNP(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5、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6、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7、GDP、GNP的区别: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8、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9、黄金率: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率”,记作K g10、费雪效应:通过费雪方程i=r+π可看出,通货膨胀率π和名义利率i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π上升一个百分点,i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11、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12、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3、牺牲率: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

14、时滞: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15、时间不一致性:在特定时点上作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的状况。

16、挤出效应: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17、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非线性逆向关系。

18、自动稳定器:在经济繁荣时期,实际收入Y会不断扩张,税收不断增加从而使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减少(增加);当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增加(减少)。

这相当于在宏观经济中置放了一个自动稳定器。

19、通胀:普遍的、持续的价格上涨。

价格上涨的百分比是通货膨胀率20、凯恩斯失业:又称为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1、铸币税:中央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为其预算开支进行融资,融资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公众手中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

因此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笔铸币税。

22、流动性陷阱: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23、BP曲线:表示了一国经济的总体对外平衡状况,也就是说如果一国要保持对外平衡就必须使国际收支账户保持平衡。

按照定义,国际收支余额应该恒等于净出口减去对外净投资。

用BP来表示一国的国际收支余额,则BP=NX(e)-NFI(r)。

简答题1、索洛模型中的零增长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答:索洛模型中的零增长指的是稳态的增长率。

资本积累可以带动产量的一个暂时性的较高增长,但随着资本积累,产量的增长最终会回落到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上,它不能促进持续的经济增长,因为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产出最终都会逼近一个稳定状态,不再发生变化。

因此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试分析影响职业搜寻模型中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其他因素。

经济生活中除了失业失业保障制度外,其他任何影响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因素都会改变曲线的位置,从而影响劳动者的最优选择,延长或缩短他的自愿失业时间。

/3、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从政府行为来看,最低工资制度用政府行为替代了市场的调节,使劳动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导致失业。

从企业行为来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主动地将实际工资水平定在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从而导致了失业。

从劳动者行为来看,劳动者组成工会后,通过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往往会高于市场水平,也会导致失业。

/4、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答:(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是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只是人们的预期有对也有错,预期对的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错的称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和可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完全不同。

如果通货膨胀是可以预期的,则政府、企业和居民可以(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价格、收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大大减弱它的影响。

但是在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会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职业转向、税收的扭曲;未能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财富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重新分配;不利于那些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5、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开放效应等三个因素。

财富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意愿购买商品总量减少,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

利率效应: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当前消费机会成本提高,而未来的预期收益提高。

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开放效应:国内价格水平上升,用进口代替出口,减少对国内商品需求。

(1)财富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购买力减少,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2)利率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

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

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开放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出口减少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6、什么是“挤出效应”?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1。

而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dY/dG=z/(1-b)=f/[f(1-b)+qh],其中z= h/[h+dk/(1-β)],很显然0<z<1,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

7、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周期失业有什么区别?解: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劳动市场经常性变化带来的失业为摩擦性失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失业为结构性失业。

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失业则为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无关,因为在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人口,因此两者也称为自然失业:而周期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有关,是劳动市场供求失衡的产物。

8、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促进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

9、失业治理有哪些?主动性失业政策: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

通过降低易失业人群最低工资,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来降低搜索成本。

加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提供工资变动的灵活性。

被动性失业政策:建立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

10、运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对长期价格水平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行为最终决定着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

货币供给稳定物件稳定,货币增,物价涨。

通胀取决于,货币供给,流通速率,GDP增速。

一个经济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会上升。

反之,下降。

只有当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等于GDP的增长率时,物价水平才能保持稳定。

11、小国开放经济中不同经济政策对各种变量的影响产出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受经济政策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提高实际汇率,减少净出口。

只能降低名义汇率,对任何实际变量不影响。

1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短期:会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增加国民收入,促进消费长期:投资扩大后,生产扩张,对资金需求加大,使利率回升,对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短期内扩张性货币正常如果没有被预期到,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使实际产出增加。

但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可能永远不被预期到,当人们完全预期到价格变动后,货币扩张不再有实际影响,只反映为价格的上升。

根据我们上述的总供给动态模型,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它没有实际效应而只影响价格,尽管它在短期内确实会影响产量。

1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首先,与IS-LM模型一样,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定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其次,该模式假定货币是非中性的,即人们持有货币不仅有交易性动机,而且还有预防性和投机性的动机。

因此,货币的需求不仅与收入正相关,而且还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最后,该模型假定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就爱能够消除任何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的利率差别。

1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效果。

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完全不同。

在浮动汇率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产出。

而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无法影响产出,却能影响净出口。

而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无法影响净出口,却会影响产出。

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只能造成汇率的上升,对产出和净出口没有影响却能在固定汇率下增加产出和净出口。

15、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定1、.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经济中的产出完全有需求决定。

2、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的需求不仅与收入正相关,还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3、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将消除任何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利率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