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那是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mēn)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B .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jué)强地反抗着命运。
C . 路过人家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累(léi)的柚子树。
D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bèi)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 (2分) (2017七上·日照月考)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日照“汽车下乡”活动为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B . 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不毛之地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C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D . 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3. (2分)(2012·盐城)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在新版课标推荐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涵盖了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人文、科普读物。
B . 我们缅怀胡乔木同志光辉奋斗的一生,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C .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
D . 人行道的一手搀扶,朋友间的一份鼓励,对手间的一丝宽容等…这件件微薄的善举,让我内心感到由衷的温暖。
4. (2分) (2017七下·吴江月考)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
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④①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②④③①
5. (2分)下列修辞手法应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 .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 . 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 . 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6. (2分)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
继2009年“被××”、“楼××”、“××门”、“××族”广为流传之后,2010年“××姐”、“××哥”、“××帝”、“××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
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戏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
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
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词、热字、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
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
A . 新词语时代来临。
B .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
C .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D . 各种传媒通过新词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共3题;共42分)
7. (10分)古诗鉴赏: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
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 (20分)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相关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
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②岂直五百里哉()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④寡人谕矣()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
填空: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
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要求。
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4)
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安陵君:秦王:唐雎:
9. (12分)(2018九上·宁波期中) 古诗文填空。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商山早行》中,诗人用六个具体的意象描绘了早行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中,诗人借用典故渴望能被起用,实现济苍生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10.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吗,完成第1—4题。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
”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的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
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xīn)的回忆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
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
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
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
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的串起来,编成花环,带在头上;做成手链,带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地,制成花冠,那(yǎn)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
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
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的笑着,伴着鬼脸。
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的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xiá)的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
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
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
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
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
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的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萎顿的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
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yè)枝头。
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
唯有那些美好
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
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
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喙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佳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
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的喙着,叫着。
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教师报》2015.3.25)
(1)
根据文中的注音填写汉字。
温xīn(________ )yǎn (________ )然狡xiá(________ )摇yè(________ )
(2)
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
①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②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4)
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
11.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变噪为宝郑东
①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将其称为噪音。
大部分人都认为噪音让人心烦意乱,影响身心健康。
但实际上,声音大小带来的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
比如,有人喜欢欣赏轻柔舒缓的乐曲,而那些分贝在120以上的摇滚音乐,对于喜欢重金属音乐的人而言却美妙至极。
噪音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我们有没有变噪为宝的妙方呢?
②实际上,人们无法忍受绝对安静的环境。
有专家做过实验,在几乎没有声音的环境中,普通人最长只能忍受45分钟,继续待下去就会产生幻觉。
所以对普通人而言,适当的噪音反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③新奥尔良大学的生物专家曾经对密西西比河里的一种鱼进行研究。
这种鱼捕食时既不用视觉也不用嗅觉,而是使用身上的一个器官,这个器官在接触到浮游生物的电场时会发生反应。
研究人员用声音对浮游生物的电场进行干扰,他们本以为鱼儿会很难再找到电场,但结果相反。
由于噪音的介入,鱼儿变得更加灵活,因而也吃到了更多的食物。
这个道理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也一样。
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放射出混乱的电子信号,它们被称为“神经噪音”。
当这些神经细胞收到外界的声音刺激时,神经噪音就会增
加,但这并不会引起大脑混乱,反而可以令思维更加敏捷。
所以,正是由于噪音的存在,人们才会比平时更集
中精力,大脑才运用了比平常更多的神经细胞,人们的思维才因此变得更加敏捷。
X|k | B| 1 . c|O |m
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合理利用噪音的好方法。
比如,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音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制造出了噪音除草器。
这种噪音除草器发出的噪音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能提前除掉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⑤噪音还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
德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噪音环境中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会减慢。
这一发现可能将为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佛莱堡医学院肿瘤科在海德堡德国音乐疗法研究中心的配合下成功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实验。
科学家们将试验皿中培养的肺癌细胞置于微型扬声器发出一定规律声音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正常条件下慢了大约20%。
为了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科学家们还通过使扬声器不发出声音而只是借助其磁场,对另一组试验皿中的癌细胞进行影响。
实验表明,这一组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并没有减慢。
目前,德国有关的科学家也在考虑进行利用可控声音刺激法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大规模实验,以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的可靠性及可利用的价值。
⑥噪音其实也是一种能量,当声波遇到屏障时,声能会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设计并制造出了鼓膜式声波接收器,如此一来噪音也可以用来发电了。
⑦噪音还可以用来制服顽敌。
一种被称为“噪音弹”的武器已经研制出来了,它能在爆炸的瞬间释放出大量噪音波,麻痹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敌人暂时昏迷。
⑧可是即便噪音有这么多的有用之处,很多人还是希望能消除那些分贝特别高的噪音。
不过,结束噪音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另一种声音。
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一定的频谱组成的,如果有另一种声音,它的频谱与人们想消除的噪音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那么它就可以将这种噪音完全抵消掉,这种现象被称为“反相”。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制这样一种设备,使其发出一种自巳对噪音进行中和的声音,从而消除噪音。
新|课 |标|第 |一| 网
⑨噪音虽然为人所厌,但它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其实,人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有一定噪音背景的环境中,一旦噪音消失,人们反而会感觉不安。
所以噪音是生活的信号,我们只有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A噪音不是一无是处,因为①,②。
B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了很多利用噪音的好方法:①利用噪音除草,②,③,④利用噪音来制服顽敌。
(2)
本文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共2题;共10分)
12. (5分)综合性学习。
班级召开“十四岁,我们迈好青春第一步”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简洁有力的开场白。
13. (5分) (2017七上·崇仁月考) 请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共3题;共42分)
7-1、
7-2、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共2题;共10分)
12-1、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