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初中化学《空气》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26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
2019-2020初中化学《空气》专项训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空气污染指数”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
A.SO2 O2 NO2 B.SO2 CO2 NO2C.SO2 N2 NO2D.SO2 CO NO2 2.(08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
3.(08镇江)“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4.若把江河湖泊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溶解在天然水中的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较少,所以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
5.(4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_。

①三氧化二铝②氮气③净化后的空气④红磷⑤矿泉水⑥蒸馏水⑦氧化汞⑧液态氧⑨洁净的海水⑩硫
6.下列各组中的每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氮气空气B.冰水水水蒸气
C.河水雨水自来水D.海水井水蒸馏水
7.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

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

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8.据报道,使用液氮作增雨剂,可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理解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氮是一种混合物B.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液氮
C.液氮气化,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D.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要严格控制
9.下列做法中:①在农作物栽种时过多使用农药②用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③进行加工时,让有毒或带菌的物质附在食品上④不注意食品的包装,其中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原因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废电池必须进行回收处理,其首要原因是()
A.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B.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不使电池中的电解液渗泄腐蚀其他物品
D.防止电池中汞、镉、铅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11.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A.液化气B.煤气C.氢气D.天然气
12.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SO2 CO NO2B.CO2 HCl N2C.CH4 CO2 H2D.SO2 N2 O2 13.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

下列物质不能
..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A.木炭B.石蜡C.烧碱D.乙醇
14.(08年潍坊)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15.“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
B 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
C 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D 利用双氧水制氧气16.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臭氧乙醇B.空气 C60
C.盐酸食盐D.天然气石油
17.今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国人将告别免费使用塑料购物袋时代。

由于厚度在0.025mm以下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难以重复使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从而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而并非“禁塑令”。

据此,你认为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D.“限塑令”就是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
18.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B.自来水C.金刚石D.空气
20.200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绿色世纪”,倡导人类社会向可持续模式转变,保护环境。

以下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从2009年5月17日起,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等永久性污染的杀虫剂
B.从2008年6月1 日起,我国实施限塑令,所有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D.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和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以减少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2.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23.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CO B.只有SO2C.CO和CO2D.SO2和CO
24.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B.白酒、纯碱
C.铝合金、生铁D.红磷、氧化铜
25.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苛性钠C.稀盐酸D.空气
2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1/5——红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D.稀释浓硫酸时,酸液四处飞溅伤人——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27.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
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右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
式为:H+ + OH- = 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
阳离子是(填符号);请写出
(继续探究)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
式:(用化学符号表示)
2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B.清新的空气C.冰水混合
物 D .水泥砂浆
29.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 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 ) 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0.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
31.(6分)雨水资源化是一种发展趋势,2008年奥运会所使用的奥运场馆都建立了雨水利用系统,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1)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常受NO 2、SO 2的污染形成酸雨。

若要测定某雨水酸度,可使用 (2)雨水受到SO 2污染时,将发生SO 2与水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空气中的SO 2主要来源于
(3)收集的地面雨水常携带树叶、塑料袋等不溶杂物,处理雨水时应进行沉降、 ; (4)要使主要受SO 2污染的酸雨可被回收利用,必须对其酸性进行中和,你认为以下较为 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 固体(填序号)。

A .NaOH
B .Ca(OH)2
C .CaCl 2
D .Na 2CO 3
32.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确定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⑴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 、 (填字母)
A .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


C.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⑵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
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2008年合肥于9月22日实行了首个无车日,大部分市民选择了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

“首个无车日”后,从环保部门发布的合肥市城区“空气质量报告”来看,城区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首个无车日”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一定得到了减少。

3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34.(4分)今年6月1日,江苏省环保厅公布了2005年全省环境质量公报。

公报显示,无锡市空气质量较差,为中污染级,其中二氧化硫未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资料] 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设] 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①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

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

小涛同学认为,若② (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与反思] 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③。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④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3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
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洁净的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铜 ⑤自来水 ⑥硫燃烧后的生成物 ⑦液氧 ⑧电解水后的生成物
36.氧气(O 2)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右图摘自元素周期表, (1)据图你从中获得的信息有(写出两点即可):
① ;② 。

(2)人体吸人的O 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 2SeO 3中
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右图是同学们在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你
认为乙装置中液体的作用是 。

37.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占21%,
占78%, 占 0.94%, 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空气的成分以 为主,其中 约占空气体积的
51, 约占空气体积的5
4。

38. (08福建三明)(6分)1.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标识如右图)
(1)北京奥运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绿色奥运”理念无关的是: 。

(填序号)
①招募志愿者为奥运会提供服务;②在奥运场地使用新型清洁燃料汽车;③奥运工程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地热等能源。

(2)“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C 3H 8),丙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其化学方程式为 。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 和NO ,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

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9.(4分)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 ;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 。

三、简答题
40.(5分)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海水法脱硫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大、中型火电机组。

其工艺
大致流程是:从高而下的海水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 2,然后与氧气充分接触,再采取跟大量天然海水(pH =8.1~8.3)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某海滨发电厂(6× 600MW)的海水脱硫法与其它脱疏法对比项目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上述内容,归纳海水法脱硫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是 、 ; 局限是 。

(2)已知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钠和盐酸,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2.C 3.D 4.D 5.无 6.B 7.A 8.C
10.D
11.C
12.A
13.C
14.A
15.D
16.A
17.B
18.B
19.C
20.C
21.D
22.C
23.D
24.D
25.B
26.B
27.无
28.C
29.D
30.C
二、填空题31.无
32.无
33.无
34.无
36.无
37.无
38.无
39.无
三、简答题40.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