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你是我心中那朵最特别的花(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故事:你是我心中那朵最特别的花即使是同一年龄的孩子,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成长状况也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视班级学生在成长方面的正常差别。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了解,同一个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成长情况也各不相同。
甚至,有些孩子的成长可能很不平衡——某一方面成长良好,而另一方面的成长却较差。
而了解各个孩子之间以及同一个孩子的这些差别是很重要的,这使作为教师的我们能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每个孩子的具体学习经历。
对于成长规律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成长过程有许多共同之处。
然而,面对年龄相近的一组正常发育的孩子,我们就必须了解每个孩子发育到目前阶段的成长途径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受到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情况以及社会教育经历的影响。
同一班级的孩子,其背景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他们在各个成长领域都会有较大的差别。
即使学生背景比较一致的班级,各个孩子的成长情况也有不小的差别,包括在学习风格、维持注意力的时间、自信心、脾气、是否易于合作、过去的经历以及对待成功或失败的情感反应方面的个体差别。
这让我想起了刚刚参加工作那年遇到的那群孩子。
刚到学校,校长就跟我说,这是一群非常聪明又很有个性的孩子。
随着跟孩子们的接触越来越多,我渐渐见识了他们的个性。
小治是班上一个思想活跃、好胜心强、爱钻牛角尖的孩子。
在不少老师的眼里,他是个“问题”学生。
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就有不少老师向我“隆重”介绍这个孩子,让我对他严格要求。
通过一个月的接触,我发现:他课堂上不时地提一些怪异的问题让老师难堪;你
说做这他做那,经常惹得老师生气;课间被老师带到办公室,更是家常便饭的事了。
而科任老师们总是说我护着他,可我也时常犯难。
就拿有一次的音乐课来说吧,他成心出怪音,气得老师一下课就把他“请”到了我的办公室。
经我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也想当小老师带其他同学唱歌,跟同学们一起举手老师却总叫不着他,于是出此下策,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下第二节课,是课间操的时间,他慢腾腾地来到操场上,课间操的音乐响起了,他却懒洋洋地做着操,还跟同学说着小话,见我盯着他,他也只是略有收敛。
我当时心里对自己说:这个孩子胆子还真不小呢。
做完了操,我把小治请进了办公室,让他坐在我的对面,然后问他:“你知道今天为什么我要把你留下来吗?”
“因为课间操没有认真做。
”他看着我。
“还有呢?”
“还跟同学讲小话了。
”
“这样做对不?”
“不对。
”他迅速地回答我。
“那你以后课间操要怎么做呢?”我看着正抬眼望着我的他。
“不讲小话了,把动作做到位。
”他把我平常的要求给背了出来。
把他送出办公室,我把他的表现前前后后仔细地想了又想。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治有着很强的表现欲。
就拿那次上科学的公开课来说吧,上午我跟同学们说了要做好上科学课的准备,下午就看见他穿着整洁的校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在教室里坐得端端正正。
而
这样的他,在平常的课堂上是见不到的。
除了表现欲外,小治还有着责任感。
如果那天是他负责做卫生,那一天我们班的卫生就做得特别好。
第二天,我把小治从队伍里找出来,从此以后请他领操。
而站在队伍前的他,每次都认真地做操。
而其他的老师也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认真做操的小治。
可是这样的孩子后面是对他严格要求的父亲和对他有些溺爱的母亲。
所以,小治会任性会自由散漫,又因为经常被老师批评,所以他会更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肯定,因此遇到重要的严肃的场合,却能收起平常顽皮,将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大家。
其实像小治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他们就像开在我们心灵中的花朵,或许并不是每一朵都盛开得那么美那么香,或许像玫瑰,带着小刺;或许像百合,沁人心脾;又或许像茉莉,悄悄地散发着幽香;还有可能是野菊花,不打眼,却又不可或缺。
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别是怎样表现的,又改怎么利用这种差别来大力推动他们的学习。
比如:当遇到评分低或者失败的时候,自尊心脆弱的孩子相比见坚强的孩子就会在情感上受到更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用到更多的赏识和鼓励了。
而自信心较差的孩子需要较慢的速度和较小的进展步伐以便保持较好的学习业绩。
而这种学习环境会让自信心较强的孩子感到枯燥无味,即使两人的能力差。
对于自信心不同的孩子,我们也应该给出不同类型的反馈意见。
与维持注意力时间较长的孩子相比,维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的孩子就需要调整布置作业的步调。
一个孩子可能在学习的接受能力方面很强,可是对于人际关系问题上却不是那么擅长;一个孩子可能口头语言能力领先,却在读写上
遇到困难;一个孩子在某个年龄时的语言能力的成长领先于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
可见,在一个领域成长发育领先或落后于其他领域是常见的事。
我们需要学会把自己的学生看成多维的个体——不是仅仅分为“聪明”、“迟钝”或“害羞”,而是复杂的表现出不同的成长水平的个人。
因此,对于这些存在着差异的个体,我们应该给予的是特别的个性化的关爱。
师德故事:你是我心中那朵最特别的花(2)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叫王老师。
王老师心地善良,爱岗敬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新转学的学生,叫小明。
小明是个孤儿,他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灾难去世了。
小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和同学们相处得不太融洽,成绩也一直不如人意。
王老师见小明这样,心生怜悯之情,决定主动帮助他。
每当放学后,王老师都会留下来陪小明复习功课,给他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王老师还觉得小明应该学习一门特长,以便增强自信心,于是他向小明介绍了美术。
小明虽然一开始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但王老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使得小明慢慢喜欢上了绘画。
不久后,学校举办了一次美术比赛。
小明深知自己的绘画水平不如其他同学,但他却毫不退缩,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上下功夫。
王老师得知后,鼓励他说:“小明,不要放弃,每个人都有特别的地方,相信自己,你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孩子。
”
比赛当天,小明的作品真的和其他同学相比显得普通,但王老师看到小明真挚的努力,内心充满了感动。
在颁奖典礼上,王老师主动站起来,走向小明,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充满感激和鼓励的说:“小明,你是我心中那朵最特别的花,我为你感到骄傲。
”
王老师的鼓励让小明泪如泉涌,内心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那以后,小明变得更加自信,成绩也开始逐渐进步。
王老师以心为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不断用自己善良的行为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他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并且时常教育他们要有梦想,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从一个内向的孩子变成了开朗自信的少年,他的绘画才华也在不断地展现。
王老师对他的帮助和关爱,让小明懂得了感恩和奉献。
他决定长大后要当一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去影响更多的孩子。
多年后,小明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一切都离不开王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小明一直记得王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你是我心中那朵最特别的花。
”这句话在他心中扎根,并一直激励着他坚持教育事业。
师德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德的真谛,他不计较名利,不辞辛劳,默默为每一个学生付出,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关爱和温暖。
他用自己的爱心点燃了每一颗学生内心的火焰,让他们在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这些师德故事,不仅是教育的力量,更是一种对人性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回报。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像王老师一样,用心去教育、用爱去关怀,做每个学生心中那朵最特别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