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三、必修四默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 论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 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 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是: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文中用螃蟹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 成功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 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 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 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 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 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 《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 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 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7.《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的句子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 18.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所守或匪亲 , 化为狼与豺 ”
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15.《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他所谓的“师”并非“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而是指那些能够传授人生道理和解答 人生困惑的人。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 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 《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 要性。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 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 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 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琵琶行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 是声音的类比联想。(诗中以通感手法表现琵琶大小弦演奏之妙的 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 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 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 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 独步”的“句中化境”。)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 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 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且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 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
5.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诗中诗人 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 年多病独登台。) 6.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 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 了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之情。)(本诗的主旨 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 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 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 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 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 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 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以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夸 张手法表现蜀道之高峻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 度愁攀援。)(诗中通过夸张生动形象地说明蜀道的艰险的两 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9.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或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其原因是):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文中用来论述懂得道理有早晚,学问和技艺各 有研究的名句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认为师生的差 别仅仅在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在《师说》中认为 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 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 10.韩愈在文中说明自己写作本文的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 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 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 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 义是十分重大的。 1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 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 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文中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 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 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或作用)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 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文中 表达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 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文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 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 与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 观点是相同的。 8.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 而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以能 者为师的观点。
17.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 。
师说
1.文中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 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 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 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 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 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 “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以神话故事来 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从中也可以看出蜀地与 世隔绝,蜀道来之不易。诗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 路的艰辛。
2.本文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的语句是: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 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 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 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 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诗中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 波逆折之回川”两句写出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 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 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 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 手抚膺坐长叹”。(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以行人过岭时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描 写表现山势高峻的诗句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道,作《师说》以贻之。
11.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 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12.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
慨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 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 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 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 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 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 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 过前人的思想。(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