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三农事业取得了飞跃发展,农村对能源的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沼气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势头,对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工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沼气事业发展的深入,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开始显现。
本文将论述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沼气事业如何更好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沼气;新能源;绿色环保
一、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能源主要指农村就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作物秸秆、薪柴、人畜粪便、沼气等)和农村生产、生活用能。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主要依靠传统的秸杆和薪柴解决能源问题;另一方面,煤、油、电、气等商品性能源,农村使用占比还比较少。
农村生活的主要能源仍为传统的秸秆、薪柴,这是我国总体农村能源应用现状。
沼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能有效将能源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
首先沼气增加优质可再生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其次沼气生产模式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由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由此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了农业循环经济。
二、沼气带来的效益
1、能源效益。
一个容积为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385约立方米,其能源效益等同于605公斤标准煤。
一个年存栏1万头猪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育肥猪场,每年可处理7200吨左右鲜粪,生产约55万立方米沼气,给居民供气的能源效益等同于850吨标准煤。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大规模推广沼气的话,其能源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2、环境卫生效益。
目前我国农村还有近2亿处的旱厕,而畜禽养殖每年也会产出大约30亿吨粪便,因处理不及时或不彻底,这些不仅污染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且易导致农村爆发大规模的疫病、传染病。
在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血吸虫病一直困扰着不少人,而人畜粪便就是这种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因此,积极推行农村沼气建设,对人畜粪便进行封闭、无害化处理,可以阻断、消灭传染源,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渠道,及时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对防控人、畜疫病流行有显著效果。
这已成为各地防控血吸虫病、煤烟型地氟病、猪链球菌病等疾病、疫病的重要措施。
举例来说,2005年四川爆发的人猪链球菌疫情时,家中建设了沼气池的农村养猪户无一感染。
积极推进农村沼气设施建设,推行“一池三改”
(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建设农村生态家园,猪进圈、粪进池、沼渣沼液进地,厨房无炊烟、厕所无臭气,使得居家卫生环境和状况均大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沼气的使用,同时也解放了农村妇女,使其从繁重的烟熏火燎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
3、肥料效益。
当前,我国每年约施用4000万吨化肥。
虽然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其平均利用率还不到40%。
每年约施用130万吨农药,约有1.36亿亩农田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
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沼渣、沼液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是优质的高效的有机肥料,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
一个容积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生产沼液沼渣10~15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可减少施用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
沼液喷洒于作物叶面,秧苗肥壮,灭菌杀虫,粮食可增产15%~20%,蔬菜可增产30%~40%。
按沼气项目户每户每年减少燃料、电费、化肥、农药等500元左右的支出,全国1800万户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节支约90亿元。
4、生态效益。
据估测,建一口沼气池相当于封山育林0.27平方千米,按退耕还林每667平方米国家补偿100元计算,相当于约400元的经济价值。
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可以满足一户四口之家的日常生活能源需要,每年节柴两吨左右,相当于0.23平方千米薪炭柴林的生长量。
三、对发展沼气事业的建议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的沼气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尤其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沼气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沼气事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关管理水平与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重视,取长补短。
加强政府对沼气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沼气建设,借鉴其他乡镇成功经验。
大力宣传沼气节能环保、促进增收的优点,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及对沼气的认识,积极倡导并辅助群众打造沼气池,适当增加补助金额。
2、重视人才,引进人才。
政府应培养一批专业的沼气技术工人,并严格要求工人持证上岗,保证沼气池质量,排除安全隐患。
并对这些技术工人实行组织化管理,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3、科学发展,因地制宜。
我们结合当地地形及农业发展形式,选择不同发酵原料,建造不同类型的沼气池,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切实为农民做好事,保证农民的切实利益。
4、完善体制,健全制度。
健全后期服务体系,形成市、乡、村、农户“四位一体”的网络式结构。
服务站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对服务站有充分正确的认识。
积极主动向农户提供帮助,并加强农民的安全意识,为农民提供安全指导及
正确使用沼气的培训,定时定期地对所有沼气池进行安全检查排除故障等。
5、加大宣传,积极探索。
大力倡导并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积极探索沼气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沼气、沼液、沼渣,打造出一条完整的“能源生态产业链”,与此同时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
另外,政府应尽量缩短批示时间,尽快帮助企业缩短沼气池建设周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沼气把能源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文明。
农村沼气项目进村入户,好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头上,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和生态效益;既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又体现了先进文化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未来的若干年,相信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其日趋成熟的技术呵科学实用的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