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心理
40个经典的社交心理学现象
![40个经典的社交心理学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493b35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d.png)
40个经典的社交心理学现象1、关系越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和他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
你的毛病他们永远比你更清楚。
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他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
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他们分享。
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2、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
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
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这就是着名的墨菲定理。
3、心里不开心,动笔写下来这是个漂亮的疏通方法。
因为“写”这个动作,本身具有觉察、及统整思绪的功用。
“写”,能将情绪能量从虚无的“下意识”,提升到“意识”的层次,也就是说,由原先感觉“我心中波涛汹涌”到“我知道怎么回事了”,焦虑下降,也就启动情绪疗愈。
4、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好问问为什么。
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5、女人爱叨叨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远古时男人狩猎养成的习惯),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远古时女人采摘蔬果养成的习惯)。
工作一天回家,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用完了,回到家就想着休息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回到家总要把一天的词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杯具就这样产生了!6、悲伤时的眼泪含有害物质,强忍等同自杀人悲伤时掉出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
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健康不利。
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
哭吧哭吧,不是罪!7、回复短信的速度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和他回你短信消息的速度,一般成正比。
如果你的另一半回你消息越来越慢,恭喜你你基本已经被取代了,准确率超高!8、你怕麻烦别人吗?其实这并不好!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_交际礼仪_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_交际礼仪_](https://img.taocdn.com/s3/m/634f487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4.png)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1.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
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2.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3.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4.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5.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
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6.冷漠心理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7.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
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
初中生社交心理与人际交往
![初中生社交心理与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75748f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初中生社交心理与人际交往第一节:社交心理对初中生的重要性社交心理是指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对于初中生来说,社交心理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社交心理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增强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友谊。
其次,社交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因此,了解和掌握初中生社交心理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节:社交心理的特点初中生的社交心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初中生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其次,初中生面临着身心发展和自我认知的双重挑战,他们需要通过社交来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初中生还面临着来自同伴间的竞争和排斥,这给他们的社交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初中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获取知识、增进友谊、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人际交往,初中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共享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第四节:初中生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尽管人际交往在初中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也面临一些困扰。
首先,初中生常常难以应对自己的情绪,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其次,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初中生在解决人际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遇到困难。
第五节:初中生社交心理的培养为了帮助初中生提高社交心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培养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社交心理的培养至关重要,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该加强对初中生社交心理的教育,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第六节:帮助初中生处理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中,初中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人际冲突。
为了帮助他们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给予以下建议。
首先,初中生应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
![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2a5f06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0.png)
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社交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际关系、社交认知、情感表达和社交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的关系。
一、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社交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它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如何通过社交互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 社会认知:社交心理学研究了个体是如何感知和理解社会信息的。
社会认知包括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注意力分配、信息加工和记忆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2. 社会情感:社交互动中的情感体验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情感研究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产生的情绪、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3. 社会行为:社交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行为表现。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方式、合作与竞争行为、争议解决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二、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人际关系是社交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个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1. 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为密切的一种形式,包括家庭关系、友谊和爱情关系等。
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涉及到情感表达、信任、支持和冲突管理等方面的社交技巧。
2.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
社交网络对于信息交流、资源分享和社会支持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建立联系、获取信息和获得社会支持。
3. 社交认知偏差: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社交认知可能存在偏差。
例如,个体倾向于过分关注他人的负面信息,而忽视积极的信息。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互动的紧张和矛盾。
4. 社交影响:人际关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这被称为社交影响。
心理学中的社交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社交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e6da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d.png)
心理学中的社交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
社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我们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动力学人际关系是社交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社交心理学通过研究人际关系的心理动力学,揭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首先,社交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是建立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之上的。
社交心理学通过研究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维持和变化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是如何形成的。
其次,社交心理学研究了人际互动的心理过程。
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如社会认知、情感体验、自我表达等。
社交心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心理过程,揭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最后,社交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
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双方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社交心理学通过研究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二、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群体行为是社交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与个体行为和决策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群体行为涉及到多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社交心理学研究了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
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个体共同参与决策过程,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来达成共识。
社交心理学通过研究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是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群体动态的影响的。
其次,社交心理学研究了群体性暴力和集体行动的心理机制。
群体性暴力和集体行动是指多个个体在共同目标下的集体行为。
社交心理学通过研究群体性暴力和集体行动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情感是如何受到群体动态和群体认同的影响的。
社交心理学知识点(一)
![社交心理学知识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6b99ed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6.png)
社交心理学知识点(一)引言概述: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们在社交情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社交心理学的第一部分知识点,包括个体认知、情绪表达、自我概念、群体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动态。
正文:一、个体认知:1. 感知和注意力:人们如何感知和注意社交情境中的重要信息。
2. 语言和交流: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并进行信息加工。
3. 判断和决策:人们如何评估他人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4. 认知失调:人们如何处理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其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5. 自我评价:人们如何评价自己在社交情境中的表现,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情绪表达:1. 情绪识别:人们如何辨别他人的情绪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2. 情绪表达方式:人们如何通过面部表情、姿势和声音等方式传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调节: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与他人共享情绪。
4. 情绪与社交决策:情绪如何影响人们在社交情境中的决策和行为。
5. 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如何影响人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三、自我概念:1. 自我知觉:人们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特质、能力和价值观。
2. 自尊与自尊保护:人们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感,并应对可能的威胁。
3. 社会比较:人们如何通过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来建立自我概念。
4. 自我反思:人们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经验,并对自己进行修正和成长。
5. 自我一致性:人们如何保持自己的行为与自身价值观和认知上的一致性。
四、群体行为:1. 社会认同:人们如何将自己与特定的群体进行关联,并从中获得身份认同感。
2. 社会规范: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遵守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3. 集体决策:群体如何协商和做出决策,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影响力。
4. 群体合作:群体中成员如何协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5. 群体冲突:群体之间或群体内部如何经历冲突,以及冲突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社交会出现哪些心理有什么影响
![社交会出现哪些心理有什么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2cdfc5a6294dd88d0d26bca.png)
社交会出现哪些心理有什么影响一、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连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缺乏自信、缺乏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等。
如不克服这些自卑心理,会伤害自己的独特个性。
二、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
由于怯懦,即使他们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仍不敢表达出来。
三、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多心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
例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甚麽,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四、逆反心理有些人总要与别人对著干,以说明自己创新立异。
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就认为不好;你说对,他就说它错,容易使别人产生反感。
五、儿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欠缺认真。
他们爱吹牛,爱说漂亮话。
每当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
这种人交朋友只是注重表面,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冷漠心理有些人对各种事情抱著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的心理;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特别的人格,导致别人不敢接近自己,因而失去一些朋友。
七、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经常过桥抽板。
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若对身边的同事、朋友只是逢场作戏,交朋友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迟早会被别人看穿,自己也将因此失去最信任的人。
因此对待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要以诚相待,这样别人才能更加信任你,尊重你。
社交口才技巧第一个技巧:以恰当的方式和技巧来表达语商低下的表现,一种是说话颠三倒四或词不达意,但还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另一种表现是总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出不恰当的话,这样就会对其个人以及他所做的事造成很坏的影响。
有一位专家型的部门经理,从他的业务能力来看,他可以干更大的事,但当他在评价和安排员工的工作时,却经常让人不知所云。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心理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b8f0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4.png)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心理社交心理是指人们与他人相互作用和交往的心理过程。
在社交互动中,人们会受到自我认知、情绪调节、群体归属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社交行为和心理状态。
心理学通过对社交心理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认知、情绪和群体心理的角度解释人们的社交心理。
一、认知心理和社交心理认知心理是指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和理解过程。
在社交互动中,认知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和互动方式。
根据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会对后续认知和行为产生持久的影响。
其次,人们对自己的认知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行为。
根据自我认知理论,人们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致和符合特定的自我标准,因此在社交中会表现出一些符合自身认知的行为。
二、情绪和社交心理情绪是人们对于不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
在社交互动中,情绪对人们的社交行为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情绪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积极的情绪会使人们更倾向于亲善和合作,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敌对和冲突。
其次,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社交情境的解释和理解。
根据情绪调节理论,人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对情境的评估和反应选择。
因此,情绪对于人们的社交互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群体心理和社交心理群体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中所展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在社交互动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
首先,人们具有群体归属感,即对于某个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在群体中往往会表现出与群体一致的态度和行为,以维护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关系。
其次,人们在群体中也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即根据群体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进行社交互动。
综上所述,心理学通过认知、情绪和群体心理等不同角度解释人们的社交心理。
认知心理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自我评价,情绪调节人们的社交行为和情绪状态,群体心理影响人们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和行为规范。
什么是社交心理学?
![什么是社交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cba80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d.png)
什么是社交心理学?以下是本文将要探讨的社交心理学的三个基本方面: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们理解社会世界的方式。
它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对环境和情境的解读以及对事件、影响和期望的评估。
我们还对接受和解释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评估。
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了这些信息和心理过程,探究了自我知觉、认知失调、归因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知觉使得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并把它们与那些发生在周围环境中的感受相联系。
认知失调是当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不适感。
而归因则是一种人们用来解释行为的过程。
通过这些过程,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并在情境中做出更有意义的行为。
二、社交互动社交互动也是社交心理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因为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世间万物都是由交流而产生的。
在社交互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微笑和笑容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他人的话语、感受和意向。
这种相互作用形式是双向的,从而促成了对话的展开。
社交互动不仅牵涉到了人际交往技巧,进而涵盖了社交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包括了毒鸡汤、讨好、刻薄相互攻击、甚至包括开始和维持友谊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探讨长期和短期关系的相似之处,发现如何在社交污染中维持稳定和快乐的人际关系。
三、社交心理的应用社交心理学除了理论研究和解释行为方向之外,还可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在工作、学习、情感生活中等等。
例如,对于企业家们而言,他们能够学习更好地倾听当地的客户意见,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针对老师和学生,了解社交心理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反馈和评估的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学习;对于婚恋,理解社交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伴侣之间的沟通方式和相互需求,从而协调和平淡地维持这段关系。
结论因此,社交心理学通过帮助我们理解人口和我们周围环境的交互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对社交认知、社交互动和社交心理学的应用进行研究,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在现实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社交心理学的知识点
![社交心理学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d97a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d.png)
社交心理学的知识点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我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沟通、影响力以及群体行为等方面。
在社交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社交心理学的知识点。
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判断。
在社交交往中,我们对他人的注意力、情绪、意图以及社会角色等进行观察和推理。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在于它影响了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解读和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评估。
2. 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展现的对他人吸引的程度。
人际吸引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外貌吸引力、相似性、亲和力以及社交技巧等。
了解人际吸引力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能力,以及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
3. 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他人对个体态度、信仰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力主要包括一致性、权威性和诱因性。
人们往往会依据他人的行为和意见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了解社会影响力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行为的动机,并更好地应对社会压力。
4. 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联系。
自我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个体的社会行为。
理解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为何选择参与特定的群体,并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地位产生重要影响。
5.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个体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
群体行为的特点包括集体思维、社会规范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动机。
研究群体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决策过程,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规律。
6. 社交冲突与合作社交冲突是指个体之间的利益、目标或态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而合作是指个体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努力。
了解社交冲突与合作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冲突、促进和谐社会关系,并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
7. 社交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交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以及模拟法等。
心理学中的社交心理学理论分析
![心理学中的社交心理学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1186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6.png)
心理学中的社交心理学理论分析标题:社交心理学理论分析:揭示人类社交行为的心理机制引言:社交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在社交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通过对社交心理学理论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交行为的心理机制,并为实际生活中的社交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认知一致理论:揭示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认知一致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会倾向于保持认知的一致性,当认知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会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
本节将从认知一致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知冲突的来源以及恢复认知一致性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自我知觉理论:解析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外界反馈来形成对自己的认知,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
本节将从自我知觉的形成、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我认知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三、社会认知理论:探究人们对他人的认知过程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对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他人的态度、信念和意图的推断等。
本节将从社会认知的基本原理、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及社会信息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们对他人的认知过程。
四、互惠理论:揭示社会交换的心理动力互惠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倾向于追求平等和公平,通过互惠交换来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
本节将从互惠理论的基本原理、互惠交换的类型以及互惠交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互惠交换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五、群体决策理论:解析群体决策的心理过程群体决策理论研究群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包括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等。
本节将从群体决策的基本原理、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以及群体决策的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
结论:通过对社交心理学理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交行为的心理机制。
认知一致理论揭示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追求认知一致性的心理机制,自我知觉理论解析了自我认知对社交行为的影响,社会认知理论探究了人们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互惠理论揭示了社会交换的心理动力,群体决策理论解析了群体决策的心理过程。
社交心理学技巧
![社交心理学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9d5dc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c.png)
社交心理学技巧社交心理学技巧社交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交互动中的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因此掌握一些社交心理学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社交心理学技巧。
第一部分:建立良好的沟通1. 倾听倾听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当你与他人进行对话时,要尽可能地专注于对方所说的话,并且不要打断对方。
同时,你可以通过回应对方所说的内容来表明你正在倾听。
2. 深入了解他人了解他人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重要前提。
你可以通过问问题、观察和倾听来深入了解他人。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3. 表达自己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但是,在表达自己时也要注意语气和态度,以免引起误解或冲突。
第二部分:建立信任关系1. 显示诚意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显示诚意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
你可以通过表现出友好、善意和关心来显示诚意。
2. 坦诚相待坦诚相待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你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要尽可能地坦诚相待,并且不要隐瞒或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展示专业能力在工作场所中,展示专业能力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手段。
你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部分:处理冲突1. 寻找共同点在处理冲突时,寻找共同点是缓解紧张局势的有效方法。
你可以通过寻找共同点来减少对立和冲突,并且更容易达成一致。
2. 谈判技巧谈判技巧也是处理冲突的重要手段。
你可以通过学习谈判技巧来更好地掌握沟通技巧,并且更容易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3. 控制情绪情绪控制也是处理冲突的关键因素。
当你遇到挑战或者不满时,不要让情绪控制你的行为和言语,而是要冷静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第四部分:提高自信心1.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提高自信心的重要前提。
你可以通过反思、观察和学习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不断改进自己。
2. 接受挑战接受挑战也是提高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当你面临挑战时,不要退缩或者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并且尝试克服。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5211c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8.png)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了个体如何感知他人、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合适的社交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提高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的方法。
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它能带来情感支持、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孤立、紧张和冲突,给我们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
2. 社交认知社交认知指我们对他人想法、情感和意图的察觉能力。
它包括情绪识别、推断他人意图和归因等过程。
开发良好的社交认知可以增进我们对他人的理解,提高沟通效果。
3. 恐怖抱恙症恐怖抱恙症是指对社交场合产生过度的恐惧和焦虑。
这种症状可能限制一个人的社交活动,并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寻求心理帮助和学习缓解焦虑的技巧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
4. 自尊和自我揭示自尊是一个人在评价自己价值和能力方面给予自身的态度。
适当表达个人信息可以增进友谊和信任,而过度或不适当的自我揭示则可能引起他人的厌恶或担忧。
5. 社交影响和从众行为社交影响是指他人意见、态度或行为对我们决策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从众行为是我们迎合群体期望而采取与个人意愿相背离的行为。
认识到这些现象并学会在需要时做出独立决策是重要的。
6. 沟通技巧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它涉及声音语调、非语言表达和倾听等要素。
改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解决冲突以及培养亲密关系。
7. 冲突解决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中会出现冲突。
学习有效的冲突解决技巧,如倾听、表达情感和寻求妥协,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冲突,并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总结起来,社交心理学涵盖了我们与他人相互作用时的种种情感和行为。
了解社交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相关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社交能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增加幸福感,并建立更为健康和充实的人际关系。
社交心理演讲稿
![社交心理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4e59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9.png)
社交心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社交心理这一主题。
社交心理是指人们在社交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在当今社会,社交心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职场发展甚至是个人幸福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关注社交心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提升自我。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社交心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进行交往。
而社交心理则决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比如,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时,社交心理会影响我们是选择沟通还是避开,是选择妥协还是坚持立场。
因此,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观点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其次,社交心理对职场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职场上,我们需要和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而社交心理则决定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风格。
一个善于倾听、善于理解他人需求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因此,提升社交心理能力对于职场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社交心理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孤独、不被理解的人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而一个善于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人则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从而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因此,培养良好的社交心理能力对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至关重要。
总之,社交心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职场发展以及个人幸福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和了解社交心理,提升自己的社交心理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自我。
谢谢大家!。
社交心理学公开课学习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社交技巧
![社交心理学公开课学习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社交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bbf6a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7.png)
社交心理学公开课学习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社交技巧社交心理学公开课:学习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社交技巧在当今社会,社交交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要实现良好的社交互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社交技巧。
本文将为您介绍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分享一些提升社交技巧的方法。
一、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社交认知: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判断和解释,以及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反应。
它包括我们对他人的态度、社交推理以及对社交情境的理解能力。
2. 社交影响: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产生的影响力。
社交影响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决策、信念和行为。
3. 亲社会行为:指个体出于同理心、替代性关怀和亲社会动机而展示的积极行为。
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社交认同:指个体将自己与特定社会群体或个人进行联系和集体认同的心理过程。
社交认同对于个体的社交互动和身份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二、提升社交技巧的方法1. 倾听能力:在社交互动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
通过倾听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2. 非言语沟通:除了语言表达,非言语沟通也是实现良好社交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3. 表达自己:在社交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清晰表达意见和尊重他人的看法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4. 管理冲突: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
学会管理冲突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良好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对方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并寻求共同解决方案来有效地处理冲突。
社交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通过学习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社交技巧,我们可以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建立更加良好和谐的社交关系。
总结起来,社交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交认知、社交影响、亲社会行为和社交认同。
社交心理学疗法之社交心理学和治疗方法
![社交心理学疗法之社交心理学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53106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8.png)
社交心理学疗法之社交心理学和治疗方法社交心理学疗法是一种基于社交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解决社交困扰,并提高其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健康关系的能力。
本文将从社交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交心理学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治疗方法。
一、社交心理学概述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交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主要关注个体如何感知、评价和影响他人,以及面对社交压力和冲突时的应对方式。
社交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社交心理学疗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和回避行为。
社交心理学疗法在治疗社交焦虑障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社交心理学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模拟真实社交情境,患者可以学习并练习应对社交场合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自信心,并帮助他们逐步克服社交焦虑。
2. 认知重构社交焦虑患者常常有一些负性的自我评价和社交观念,认为他们会被他人拒绝、评价或嘲笑。
治疗师通过认知重构技术,帮助患者审视这些消极观念的合理性,鼓励他们建立更积极、合理的社交信念,从而减轻社交焦虑。
3.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各种焦虑障碍的方法,也适用于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
治疗师会逐步引导患者面对他们害怕的社交情境,通过重复暴露和反复练习,减少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和逃避。
三、人际关系困扰的治疗方法除了社交焦虑障碍,一些人可能还有其他人际关系的困扰,如过度依赖他人、冲突和矛盾的处理困难等。
社交心理学疗法也可以应用于解决这些问题,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情境再现通过情境再现技术,患者可以在治疗环境中模拟和重新体验与他人的互动,同时治疗师会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患者分析和调整不良的互动模式。
2. 解决冲突的技巧培训冲突处理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社交心理学疗法通过培训患者一些有效的冲突处理技巧,如积极倾听、表达感受、寻求妥协等,帮助他们改善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社交心理?
![什么是社交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a606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2.png)
什么是社交心理?社交心理是一门研究社交交往和人类行为心理的学科。
社交心理学家探究社交互动的心理机制、社会影响的心理、个体行为的心理以及小群体、团体和文化基础下的互动的心理等方面。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 社交认知的心理社交认知是指自我、他人和社会事件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他人的感知、分析、学习、存储和使用。
社交认知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对态度和偏见的形成,它们深刻影响着人们与他人的互动,并且塑造了人们的社会行为。
针对这一方面,社交心理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理论。
比如,认知失调理论就指出,在两种相互冲突的态度或观点之间,人们往往会感知到一种不愉快的状态,为了消除这种不适感,人们会通过调节情感、修改认知或行动等方式来实现认知的改变,以消除这种不适感。
2. 社交影响的心理社交影响是指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社交心理学家们对社交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社交影响的心理过程涉及社交评价、社交规范和社交传达等方面。
这些都是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需要指出的是,社交动机在这种心理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3. 社交行为的心理社交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在特定情景下的互动,它是社交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社交行为的心理过程包含行为选择、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等部分。
社交行为的心理过程中,社交比较、社交归因和社交策略等因素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此外,人际竞争、协作和冲突等社交交往基础问题也涉及到社交行为的心理机制。
4. 性别和文化的社交心理社交心理的研究还包括性别和文化上的心理因素。
性别和文化差异在社交行为和社交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性别差异在协作和竞争的心理机制、情感的认知以及消极反应的处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来。
而从文化角度来看,社交心理的研究也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机制。
不同文化中,人的社交行为和社交心理的表现都不相同。
结论社交心理是对人际互动和人类行为心理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什么是社交心理学?
![什么是社交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d04d4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7.png)
什么是社交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交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社交心理学试图探索名为心理社会过程的心理机制,其涉及到人们在面对他人时的心理状态,如情感、思想、人格等方面。
在社交心理学中,有许多如命题、测试、测验等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注意力,表情、语言等方面的反应。
不过,具体研究方向会因不同学者和领域而异,它们包括:1. 社会认知与理解在社交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认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人们如何获得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感知和解释社会现象,并在这过程中发挥分析和判断力。
社会认知能帮助我们在社交情景中更好地理解他人,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2. 个人特质和社交人格在社交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人们的社交性格根植于自身的个性差异中。
比如,一些人天生具有较高的社交感受性和尽责性,他们会有意识地维护人际关系。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为自我中心,缺乏对他人和团队的关注。
通过研究不同的人际特质和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
3. 影响力和人际交往人们在社交交往中,通常会试图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来影响他人行为和态度。
通过研究影响的成因和影响的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影响力在社会中掌控自己的命运。
4. 社会生态和文化差异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人们有不同的言谈行为规范、信仰、价值观、人际关系等。
在社交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这些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人际关系特质和规律。
同时,当我们面临跨文化的社交互动时,这些知识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不同背景下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社交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社交认知、个人特质和人际性格、影响力和人际交往、社交生态和文化差异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人类社交行为的心理机制,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处理和应对我们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社交心理学: 研究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们
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科学。
2、亲和力: 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所表现出的亲近行为的动力和能力,表现为人在工作和社会交往
中较高和别人打成一片,让人感觉亲切,愿与之来往。
3、强迫症:是指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强迫别人服从自己意愿的心理现象。
4、刻板印象:即笼统地把别人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心理现象。
5、赞许动机:是指交往的目的是要得到对方的鼓励和称赞,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6、同化: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的特定社会处境的一种自愿的调适,是人们的自觉意识的初步表现。
7、气质:是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度方面的个性特征。
8、次级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了的一种活动群体。
二、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答:情感与情绪是既有关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情感与情绪具有相同的心理过程。
其次,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再次,情感对情绪具有一定制约作用。
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产生的角度看,两者所依赖的需要种类不同。
其次,从稳度的角度看,两者承受的影响强度不同。
再次,从反映的角度看,两者的反映方式不一样。
2、个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个性就其客观存在而言,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
2、个性就其成分构成而言,是整体性和可分析性的统一。
3、个性就其现实表现而言,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就其内驱作用而言,是倾向性和制约性的统一。
3、简要回答影响社交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欲望、个人性格特征和个人的生活经历、经验等方面。
客观因素,指的是信息传递、群体作用、亲友影响、社会机构以及宗教观念等因素。
4、如何消除社交偏见?
答:1、强化心理机制,提高态度改变的灵活性程度
2、增强实践观念,提高认知能力
3、注意人格信息传递的信度
5、如何克服孤僻心理?
答:1、与人交往时,要聊对方擅长的话题或公共话题,即一定要聊对方熟悉的话题。
2、多参加集体活动。
6、如何克服报复心理?
答:1、就是把要报复的情绪,在某一个场合、某一个地方宣泄掉。
2、就是要设想报复的危害性。
3、就是要学会宽容,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7、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答:第一,采取接纳对方的态度。
第二,自觉地进行印象控制。
第三,在交往中发挥主动性。
8、逻辑思维中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
答:1、排中律与矛盾律的联系。
排中律筒矛盾律一样,其客观基础都是事物在量变阶段上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
2、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⑴适用的范围不同。
⑵逻辑要求不同。
⑶逻辑谬误不同。
⑷具体作用不同。
9、如何消除窘迫?
答: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认识,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其次,要学会消除紧张情绪。
最后,是行为训练。
10、事物的价值具体包含哪些方面?
答:所谓事物的价值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理论的价值②实用的价值③审美的价值④社会的价值⑤权力的价值⑥宗教的价值。
填空题:
1、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智力、体力、技能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地位
同,这是社会分工造成的。
(社会分工)
的转向必须以客观事物对主观评价标准是否有意义为前提。
(主观评价标准)
社交动机产生的基础,对交往动机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需要)
社会交换关系时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人们自愿的一种亲和活力。
(互惠)
际活动应具有四度,即向度、深度、广度、适度。
(适度)
成熟的社会感的标志。
(同情)
人类最为明确的情感表现和交际信号,在面部表情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目光)
把通过分析人的外在行为表现,从而推论产生原因的过程叫做归因。
(归因)
交际实践中产生的情感结晶。
交际双方进行接触的时候,必须以为基本条件。
(能缩短心理距离)
10、社交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真实的。
(自信)
单项选择题:
1、某男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平时一直戴手套。
当湿疹好转后,就脱掉了手套,但从那时起,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需要半小时。
洗手时,需要先用水洗,再擦肥皂,一直要洗到肘关节处。
请问这种行为属于何种行为障碍(B )
A 干涉癖
B 强迫症
C 行为紊乱
D 猜疑
2、《水浒》中梁山泊的首领王伦在林冲走投无路之时为使其地位得以巩固,口头上要求林冲纳投名状,背后却故意刁难林教头。
王伦的这种行为是受(C )支配。
A 忌妒心理
B 自卑心理
C 偏狭心理D世故心理
3、高兴时手舞足蹈;发怒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悲伤时捶胸顿足;发愁时六神无主、心灰意冷。
这些异常的表现属于社交情感过程中的(A )形态
A 激情B心境C热情D神情
4、社交态度中之平衡理论由(B )提出
A 霍兰夫
B 海德C布劳D马斯洛
5、苏轼在《留侯论》中谈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表明在社交中我们应遵循的(C )原则。
A 尊重他人
B 真诚待人C理解宽容D平等待人
6、下列不属于情感逆向撞击表现形态的是(D )
A 愤怒B恐惧C厌恶D虚伪
7、交际活动中,必须以交际双方的(C )为前提。
A 需要B共同目标C共同需要D共同爱好
8、北方人一定是身材魁梧、正直豪爽、吃苦耐劳的彪形大汉;南方人一定是小巧玲珑、精明强干、善于经营的小鸟依人。
这中看法是不正确,不全面的,它属于对他人评价方面认知偏差的(A )
A 刻板印象
B 定式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9、由于交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交际对象的无确定性,实行交际心理和交际行为的调节也是复杂的。
有些人的心理奇异,行为不拘,即使百般劝说,进行道德感染,心理剖析,都无法使之改变。
如流氓成性的人,对其进行任何教育,其习性不改,这就需要采用强硬的手段进行控制。
下面不属于控制手段的是(D )
A 政治控制B法律控制C经济控制D行动控制
10、鲁迅的《祝福》中这样描写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在这里鲁迅通过对祥林嫂外在表情的描写,将失去生命意义的人表现出来所使用的语言类型为(B )
A 肢体语言
B 情态语言C文字语言D无声语言
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ABC )
A 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无声语言D肢体语言
2、创造性思维具有的特点(AB )
A 思维的结果具有新颖性和效用性
B 丰富想象的积极参与
C 来源于现实
D 包含着群体意识
3、社交心理动机的类型包括( ABC )
A 亲和动机
B 成就动机
C 赞许动机
D兴趣爱好动机
4、马斯洛需要理论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 )
A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 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5、下列违反矛盾律的命题是(ABCD )
A 非鱼类的鱼类
B我厂新试制了一种无色无味淡绿色的香水
C 在本案中,某甲的行为既构成犯罪,又不构成犯罪
D 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马列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案例分析:
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长得很漂亮,乙长相平平。
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
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
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托词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乙。
男士们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读完这段故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说明社交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