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是双刃剑“的认识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技术是双刃剑”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事实上,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才是双刃剑。
世界的复杂性、人类发展的局限性使技术的负作用难以避免。
然而,人类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控制技术应用等方式解决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使技术的负作用最小。
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剑矛盾
一、引言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从远古人类在饥寒交迫中顽强生存,到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技术工具,再到近代经过三次科技革命后人们的生存能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现如今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如此卓越,相信包括老子、亚里士多德、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在内的所有逝去的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难以想象到今天人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认知。
然而,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带给了人类巨大的实惠,也使人类承受了极大的代价。
这其中,包含社会问题、生态问题、个人生理及心理问题,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似乎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贡献越来越小,而破坏却越来越大,令人类防不胜防。
本文将在对科学和技术进行深入阐释的基础上提出“技术是双刃剑”这一命题,进而得到一些关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分析命题的实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技术为什么是双刃剑
2.1科学技术的基本含义
人们常常将科学与技术用在一起,称为“科技”或“科学技术”。
事实上,这混淆了二者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所谓科学,即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真理,是永远正确、无法被驳倒的知识。
所谓技术,是在科学的指
导下人类开发出来的能够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工具、方法,是可以为人所凭借的对象。
关于技术的内涵,18世纪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
”【1】
显然,科学具有客观性,而技术含有主观性,受人的利益支配,二者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说:“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学问,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学问。
”【2】钱老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2技术是双刃剑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人们的生活极度舒适,不仅衣食住行方面越来越现代化,其它生活领域也越来越丰富。
然而,许多过去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出现了,过去没有发生过的灾难发生了。
机器的广泛使用和能源的大量开采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不仅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河流不再清澈,食物不再干净,空气不再清洁,气候不再正常,土壤不再肥沃…表面美好生活的背后,是人类严重的生存危机,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
这是什么造成的?我们该如何扭转当前的形势?
有人说,这是由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造成的。
对此,我不完全同意。
科学,具有客观性,是正确的认识,它本身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因此,技术才是双刃剑,或者说技术应用是双刃剑。
正如林德宏教授所言,爱因斯坦的能量公式没有负面作用,原子能的应用才有负面作用[3]。
明确这一命题很重要,这样我们就不能反对任何对于科学的研究与探索,而应该对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来减少负面作用的影响。
关于技术应用,应该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
首先,一种技术可以在多种不同的领域取得多种应用。
例如摄像机,既可以在军事上用于侦查和监视,又可以在生活上用于娱乐,还可以在教育上用于视频资料的学习。
其次,一种技术可以在某一方面以不同的方法利用。
例如
核能发电方面,法国做得很好,没有出什么大事故,前苏联和日本就不一样了。
上世纪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以及几年前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都产生了恶劣后果。
调查表明,两个核泄漏事故都与不合理的技术操作有关,而非技术不成熟造成的。
最后,某种技术是否应用,应用在什么领域,如何使用,完全是由人自身的利益决定的,与技术本身无关。
例如在当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人依然热衷于购买汽车,他们为了自身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以及公众整体的利益。
责任不在汽车,而在人自身,在人的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
马克思有句话说得很好,“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
人们利用技术,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2.3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原因
环境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论题叫“杰文斯悖论”,即“某种特定资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会随着利用这种资源之技术的改进而加快,因为技术改进会使以这种资源为原料的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而价格降低会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5]。
因此,对于技术的应用就有一个利益矛盾。
一方面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影响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平衡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利益的最大满足。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合理利用技术就会避免其负面作用。
我不否认少数技术的应用可能没有负面作用,但是理论上人类创造了世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并将它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这一行为已经打破了世界的平衡,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关于技术的应用以及其负面影响的难以避免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也就是技术是双刃剑的原因。
第一,世界是复杂的,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不可能是全面的、绝对正确的,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
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着数不清的子系统,各个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同时,世界又是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也
就是说,人类先前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可能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环境。
正是由于世界的联系性和动态发展性,才是世界变得非常复杂。
而人类,只不过是世界中的一小部分,虽然自称为高等生物,也不是无所不能。
尽管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但是对于人类的某个发展阶段来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深入和全面。
由此会导致一些技术应用上的问题。
也许人们认为某种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和安全,实际上却未意识到其中隐藏的巨大隐患,这种隐患可能会伴随着技术的使用同时发生,也可能会在某种技术广泛应用很多年之后才发生。
对于技术应用方式,可能人类自认为已经足够合理了,但实际上并不如此,可能会在问题出现以后改善应用方式,也可能永远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
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的片面性导致了技术成为双刃剑。
第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远古时代,人类使用技术维持自己的生存。
当技术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并开始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
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一种生存条件和科技水平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然而,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而且随着技术的提高不断增强。
近现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这正是“杰文斯悖论”所表达的内容。
那么有一点很值得探讨,即近代以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同步进行的,二者并非矛盾的,但是工业革命后却出现了利益上的矛盾。
其实,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质变的关键点是度。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
工业革命前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并非没有干扰到世界大系统的平衡,只是这种干扰没有引起整个系统的巨大变化,系统处于自调节范围内。
而工业革命后的巨大生产力却超出了世界的承受能力,以致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由此我们能够得到启发,科学技术是可以发展的,只要技术应用的程度把握好,就不会使系统严重失衡。
第三,技术的双刃剑影响是一定历史时期下社会、政治、经济等
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当前阶段,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是人类社会还很不稳定,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往往有很多冲突,这就促使技术的应用像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化。
例如各种尖端武器的研制和使用,尽管推动了科学的快速进步,但是军事技术的应用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最终还是弊大于利。
这是当前人类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
人类应该加强对话,合作共赢,注重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将政治等因素诱发的技术负作用降低到最小。
三、正确应用技术
英国小说家赫胥黎的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描述了一个运用技术操控人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变得没有思想,没有感情[6]。
这个小说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如果科学技术不能被合理利用,那么这样的科学技术就不能推动社会前进,就不能促进人类进步。
现实没有这么悲惨,但是已经暴露出了很多技术不合理应用造成的严重后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否则,我们的未来不会比“美丽新世界”好多少。
关于这一点,关键是人,应该针对造成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原因严格控制技术的应用。
第一,对技术的应用要谨慎。
一方面,技术的研发要在科学研究足够深入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对某一领域科学知识深入了解,才能将它转化为技术。
另一方面,技术的推广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技术在广泛应用前,应首先进行局部试验,发现仍然存在的安全问题,加以解决后才能大规模推广。
第二,注意控制技术的应用力度。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应过分依赖技术,而应该尽可能借助世界系统进行自调节。
应用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对世界系统的影响,要把应用力度控制在系统承受能力之内,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人类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彼此的根本利益和重大关切,决不能为了满足狭隘的利益而损害人类整体的利益。
发生利益冲突时应该依靠
谈判对话进行沟通,决不能不合理利用技术。
四、结语
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才是双刃剑。
技术负作用的产生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的。
人类应该加强科研攻关,尤其是加强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完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减少技术应用的不利影响。
同时人类要抑制自身的不良需求,注重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持续发展和平衡。
只要人类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完全可以将技术的负作用置于可控范围内。
参考文献:
[1]远德玉,陈昌曙.论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2.
[2]引自王蕾.工业企业科技需求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1):18—21.
[3]林德宏.“双刃剑”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0):34-3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82.
[5]杨通进.走向生态文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3.
[6]Huxley,Aldous.Brave New World,New York:Harp—er&P.ow,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