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0926
试论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传 统 心 理 学 发 展 至 今 已 超 过 一 个 世 研 究的 核 心 , 以此为导向 , 积 极 心 理 学对 心 纪, 在 这 一 百 多年 中 她 为 人 类 做 出 了杰 出 理 疾 患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提 出 了 自己 的 理 论 : 的贡献 。 但 其 更 多 关 注 不 良心 理 纠 错 和 修 ( 1 ) 在预防 方面 , 积 极 心 理 学 提 出 了 积 复, 社 会 消极 情 绪并 没 有 因此减 少 , 人 们 的 极 预 防 的思 想 。 它 认 为 人 类 自身 存 在 着 抵 生 活幸福感并没有提高 。 而2 0 世 纪 末 发 展 御精 神 疾 病 的 积 极 力 量 , 如, 诚 实、 乐观、 坚 起 来 的 积 极 心 理 学 思 潮 则更 多地 关 注 人类 强 、 毅 力、 勇气 、 关 注未 来 等 等 。 心 理 疾病 的 心 灵 中 的积 极 因 素 , 如, 宽容、 理解、 毅 力、 预 防 工 作应 是 在 个体 内部 塑造 各项 积极 能 智慧 、 创造等 , 它 通过 激 发 人 类心 灵 中 自身 力 , 而 不是 单 纯 地 修 复 缺 陷 。 积 极 心 理学 认 的 正 向力 量 , 来 解 决心 理 上 的 苦恼 与 消 极 , 为 通过 发 掘并 专 注于 处 于 困境 中 的 人 自身 力 求 让 人 们 心 中 的 爱 和 勇 气强 大 起 来 , 生 的 正 向 力量 , 发 挥 出它 们 的 积 极 能 量 , 就 可 活积极起来 , 生活幸福起 来。 以做到有效 的预防 。 ( 2 ) 在心 理治疗方面 , 积 极 心 理 学 采 用
调 对 于 受 助者 的 理 解 、 关怀和引导, 从而 使 其 恢 复 健康 , 达到人格的完善。 积极 心 理 学 则认为 , 心 理 学 不 仅 仅 是 对 心 理 缺 陷 的 弥 补和修复 , 也是 对 人 类 潜 能 和 力 量 的 开 发 , 激 发 人 类 自身 的 正 向 能 量 , 去 解决 生 活 中 的问题 , 从 而获 得 健 康 和 快 乐 。 积极 心 理 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论文范文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开始关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本文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负面信息和不良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的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尊心和自我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青少年自卑感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建议,包括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限制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
总之,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来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行业,而相关的学术研究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一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已经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提升教学效果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口语交际依然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短板。
要想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心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其所用。
本文探索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增强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及意义21 世纪初,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联名在闻名世界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2000年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拉开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潮。
当前,积极心理学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的理念正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
中职生正处于15-18 岁年龄段,心理学上称为的“断乳期”。
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往往消极心理素质较多,积极心理素质减少,也是他们产生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
大多数的中职生是因为中考成绩差而进入中职学校,他们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而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发展,提倡对个体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由此看来,这样的教育理念正是中职教育教学要取得实效所不可或缺的。
对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说,说话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会话中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
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是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笔者认为,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用积极的理念去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客观正面地认识自我,转变消极的口语学习观念,提升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心理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为一名普通大学里的普通学生,我好像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
尤其有时候听人说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钱时,我的心里真的很紧张。
我想可能我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一个月也就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可能除去房租、生活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
那我用什么报答供我上这么多年学的父母?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身边的人目标明确,而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前方一片荒凉,而我在路上。
上了大学感觉自己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动力,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自身,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天也就是上课,吃饭,打游戏,生活没有更多的色彩,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感到很慌张,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一种无助与焦虑。
导致我现在天天困的不行,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现在连游戏都不能使我兴奋。
我尝试去进行体育锻炼,去散发郁气,去激发自己的活力,确实有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在向阳光奔跑,但是每次跑完,就会困一会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我就水一水。
一个人如果要说有轻松生活的时间段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在学龄前(毕竟现在小学生也压力很大),也可能是在退休后(这就看你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成果了)。
其他时间来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压力容器内”的。
从我们背起书包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只不过这种压力是相对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
学生时代我们为读书而烦恼。
一开始可能简单的是因为父母施压、后来因为升学、再后来懂事点,我们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是要被书本压弯了腰哦。
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20100501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摘要心理承受力的实质是内外保护性因素联合作用于机体,使其在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能积极应用各种资源进行调适,得以良好适应甚至获得自我提升的结果。
近年来心理承受力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如何评估、测量个体心理承受力,尤其是对特殊岗位人员或有特殊经历的人群进行心理承受力测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军人多生活在艰苦环境,且肩负着特殊使命,就这一群体而言,尚没有一个合适的承受力测评工具,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编制,并对军人心理承受力的一般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目的:编制适合于我国军人的心理承受力量表,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并考察军人心理承受力的一般特点。
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心理承受力及其相关文献,并对部队官兵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理论构想。
之后,依据确立的理论维度,通过自编和改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量表条目池,并根据专家的讨论意见,形成预测问卷,在南京军区某部队整群随机取样法,抽取有效样本860人进行测试,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正式量表。
然后又在南京军区更大范围内进行抽样,有效样本1579份,进行量表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
最后在两大军区内对陆、海、空三军及武警四兵种进行抽样,有效样本1710人,对军人总体心理承受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提取5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问题解决、人际交往、意志力、乐观自信、家庭支持,另加一个掩饰因子,正式量表含有27个正式条目及5个掩饰条目。
对量表的信、效度检验显示:①总量表Cronbach’Q系数为0.872,分量表为0.600"--0.768;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692,分量表为0.522一-0.712。
②各因子间相关系数为0.309---0.658,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64,---0.819,均为P<O.01。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刘俊升Ξ 桑 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从神经、行为和情境三个水平,对认知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整合性研究。
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该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发展心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整合研究范式1 引言 长久以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神经科学之间虽然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如思维、情绪、意识的本质问题),但二者之间却鲜有联系[1]。
发展神经科学中有关脑发育的研究结果很少和人类的认知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而认知发展的大多数理论也较少求助于脑科学的证据[2]。
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了较大的转折,以Nelson 和Johnson 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在探讨个体认知发展的规律时,率先引入了神经科学的技术,成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 2science )研究的萌芽。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学者Nelson 在《儿童发展与神经科学》一文中提出来的,2000年由她领衔主编的第一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手册》被认为是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学科确立的标志[3]。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为在多维度多水平(从分子水平到系统水平)上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本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4]。
2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神经,尤其是脑发育与个体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5]。
该学科整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基因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优势[6],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大脑内的发展变化(如神经的联结、化学成分和形态的变化)与儿童行为和认知能力(如表征复杂性、维持选择性注意的能力、加工速度等)发展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在发展的特定阶段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某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如何实现的等等[6]。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许多具体的做法: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学生一旦理解了知识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比如,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还可以通过模拟教材内容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心理学毕业论文2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序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毕业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不仅要求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研究方法,还需要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毕业论文将围绕两个主题展开,每篇3000字,旨在探索心理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以下是本毕业论文的具体内容。
第一篇: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第二篇:竞争与个体的心理发展第一篇: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引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热点问题。
一、社交媒体的定义和特点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人与人的工具,包括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如微信、微博和Facebook等。
社交媒体的特点包括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和社交关系维护等。
二、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与增加的孤独感有关。
社交媒体的虚幻性质可能导致人们对真实社交的疏远,从而增加了孤独感的发生和发展。
2. 社交媒体使用与焦虑和抑郁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风险增加。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和社交比较可能导致个体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的不稳定。
3. 社交媒体使用与自尊和身份认同使用社交媒体也与个体的自尊和身份认同有关。
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获得他人的认可可能对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和社交压力也可能导致自尊和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
结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增加个体的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并对个体的自尊和身份认同产生积极或负面影响。
因此,个体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应保持适度,并注意培养健康的社交关系和心理行为习惯。
心理学现象分析及对策论文
心理学现象分析及对策论文心理学现象分析及对策论文第1篇:汶川震后家长溺爱孩子现象的心理学分析研究一、面对地震的残酷使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方式进行改变2008年汶川地震,使家长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那些失去父母亲的孩子。
在灾难的打击下,即使是爱也不能够让孩子和失去生命的父母重逢。
由此观己,自己的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作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在不断的缩短。
父母只有不断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下得到自己的所想。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一系列渴求。
现在的社会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更是父母眼中的宝,父母对孩子的爱超出了一般的疼爱,让孩子一直是以自己为中心,慢慢地就使孩子养成了坏习惯。
二、物质生活不断改变,生活条件正在不断变好可以说当今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现在的父母大部分是从60、70、80年代走过来的,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比不上现如今的水平,作为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必要的苦,并且想要孩子有好的生活保障,家长就对孩子进行不断地溺爱,让孩子在好的生活中生活,但是却忽略掉了培养孩子。
面对汶川地震,作为父母都有深深的恐惧,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苦,面对现状条件的不断转变才会过度地溺爱孩子。
三、在汶川地震之后家长把亲情看得最为重要在汶川地震中,家长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依依不舍都体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现如今家长经历过汶川地震那个可怕的灾难,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那种原本就够浓厚的亲情变得更加厚重,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在由爱变为溺爱。
为了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作为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孩子在安宁的环境中成长,免于在外界受到不必要的挫折。
在经历汶川地震之后,家长对孩子的爱慢慢地转变为溺爱,而且这种现象也是越来越严重。
面对着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思索,经过上述陈述我做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面对灾难无论谁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展现出无限的爱。
第2篇:当代中国“啃老”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养老”,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家庭核心价值观,正渐渐地被“啃老”这一社会现象所颠覆。
论文写作中的心理学研究意义与贡献
论文写作中的心理学研究意义与贡献随着心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心理学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论文写作。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术界和学生们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首先,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应对写作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写作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和规划的复杂任务,许多人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焦虑、拖延、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学习到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如建立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克服拖延倾向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心理学研究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深入的主题和观点。
心理学研究探索人类行为、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作为写作的主题或支持论据。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基于情绪的内外部因素探讨作家在写作时的情绪变化,或者通过认知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写作中思维方式的影响。
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论文的内容,为写作提供更多的观点和支持。
此外,心理学研究还可以引入实证研究方法,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实证方法,如实验、调查和观察等,这些方法可以为论文提供实证支持。
学术界对于实证研究的重视和认可,使得使用心理学研究进行论文写作能够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通过引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论文可以更加有说服力,提升作者在读者中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最后,心理学研究对于论文写作的贡献还体现在素材的丰富性和可引用性。
心理学研究领域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人格、社会关系、学习和记忆等。
这些研究可以为论文提供大量可引用的素材,也可以作为写作中的案例和实例。
例如,学生写作一篇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时,可以引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结果,增强论文的学术性和深度。
总结起来,心理学研究为论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意义与贡献。
它能够帮助写作者应对心理障碍,提供深入的主题和观点,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并且丰富了论文的素材和可引用性。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心理健康学业控制感和人际关系的作用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心理健康:学业控制感和人际关系的作用 *姜 媛1 田 丽2 薛璐璐2(1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84) (2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48)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自我调节学习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以55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了学业控制感在自我调节学习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以及人际关系的调节模型。
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级后,自我调节学习能有效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控制感在自我调节学习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人际关系在自我调节学习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低自我调节学习个体,高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显著高于低人际关系,而对于高自我调节学习个体而言,高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自我调节学习,学业控制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分类号 B8441 引言随着国家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以致青少年学习压力倍增,焦虑和抑郁这类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陈丹, 权治行, 艾梦瑶, 宗春山, 许建农, 2020)。
同时,还有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0%~20%的青少年正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Kieling et al., 2011)。
俞国良(2020)对1987—2013年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的横断历史元分析表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下降,初一年级学生随年代变化的幅度最大,其中焦虑和抑郁等十分明显。
显然,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常见因素,会对青少年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探求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内在相关机制是心理学研究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自我调节学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者为了促进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调控动机、认知和行为的过程(方平, 2003)。
目前,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不仅关注自我调节学习自身结构和发展特点,还因其包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成分,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加深对这部分问题的探讨。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从风险决策中的多次博弈到单次博弈——量变还是质变?孙红月/苏寅/周坤/李纾【作者简介】孙红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苏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周坤,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00;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内容提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amuelson于1963年发现人们在单次和多次博弈条件下决策行为不一致。
文章综述了两种博弈条件下人们决策行为的差异并质疑了这种差异的传统理论解释机制。
描述或预测决策行为的风险决策理论其实只采用了一种评价法则——期望法则,始终没有跳出“最大化”的窠臼。
基于实验证据,我们推测,多次博弈时人们遵守了期望法则,而单次博弈时人们所遵循的是非补偿性法则。
从多次博弈到单次博弈,不单单是一种博弈次数上的变化(量变),而是代表了从期望法则(补偿性法则)到非补偿性法则两种策略之间的转变(质变)。
最后,文章介绍了单次、多次博弈问题在医疗、应急管理以及投资领域的体现,并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单次、多次博弈问题。
【关键词】多次博弈/单次博弈/风险决策/期望法则 1、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常常面临和概率有关的风险决策。
有时我们面临的是只发生一次的风险事件,有时我们面临的是重复多次的风险事件。
例如,去二手市场买车,假设买到的车性能不好的概率是1/5,当我们决定是否为自己买1辆车和是否为公司买100辆车时,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因为如果买1辆车,那么不管买到的车性能不好的概率是多少,我们都只能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买到好车,另一种是买到性能不好的车。
而如果买100辆车,1/5则意味着100辆车里有20辆是性能不好的车。
再如,假设某种药物治疗有1%的可能产生副作用,当医生决定是否将这种药物治疗实施于1个病人还是100个病人时,可能做出不同的决策。
关于心理学学术论文
关于心理学学术论文推荐文章关于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论文2000字热度:关于社会心理学论文2000字热度:有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热度:有关于普通心理学论文范文热度:关于心理学论文范文电子版热度: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心理学学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心理学学术论文篇1浅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途径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利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也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育方法单一、不注重受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脱离学生需求和心理特点等。
作为接受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我们须从学生主体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学途径。
1、心理学介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遵循个人心理规律,又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的效果。
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适应和发展的能力,使之具有和谐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倾向,以提高个体素质为目标。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成长发展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依托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基础上,不断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认同基础上不断将其内化为个人价值观,才能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心理学介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2]。
浅谈心理学范畴的教育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浅谈心理学范畴的教育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浅谈心理学范畴的教育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论文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范畴贡献局限性论文摘要:归纳和分析了心理学范畴的教育心理学在研究范式、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的贡献与局限性。
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和对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自创建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教育心理学一直存在争议。
1987年美国心理学学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的界定认为,“教育心理学关心的是发展、评价和运用有关人类的学与教的理论,以及由理论衍生出来的和能增进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教育内容、计划、策略和技术”[1]。
尽管国内外专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可以得知: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
根据这些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心理学范畴的教育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一、在研究范式上的贡献与局限性1879年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一直想成为一门类似于物理学的“纯科学”,所以受心理学中科学主义研究取向的深刻影响,教育心理学也放弃了原有的哲学研究取向,转而走上科学的研究取向。
研究取向的改变必然导致研究方法的转变,心理学中一些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方法被逐渐引入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与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包括教育心理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主要范式。
长期以来定量研究一直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支配性的地位,定性研究的发展则较为缓慢。
定量研究范式强调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的处理与解释上必须具备严格的形式,具体表现在:强调对事物进行量化的测量与分析;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干预,创设实验条件;主要采取假设验证的研究方式。
定量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包括严格的抽样技术(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量化的资料收集技术(如问卷法、实验法)和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资料分析技术(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心理学应用论文(2)
心理学应用论文(2)推荐文章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毕业论文热度: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热度:探讨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热度:有关护理心理学应用的论文热度:心理学应用论文参考热度:心理学应用论文篇二《浅谈心理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运用》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段,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提问中充分运用心理学可以让这一手段更加有效和完善,本文就心理学引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心理学;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课堂提问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沟通,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活动及过程,并及时调整处理教学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叫作“解答距”。
从“解答距”长短和深浅来划分问题,可以将其分成微、短、长和新四个答距等级,而当我们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之中将这四个登记的解答距运用进去,以心理学开展课堂提问,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一、对四个解答距等级问题进行调配⒈采取台阶型提问的方法。
这一提问的方法,就是采取渐进的方式,把问题从浅到到深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如在《我的信念》这一课,教师可以先从信念这个词分析入手,来分析主人公是如何体现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
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主人公是如何坚守信念,靠的什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由此来深入领会居里夫人对人生、对科学的态度。
通过如此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下去,到最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并加以解决。
⒉运用搭桥型灵活提问方法。
一旦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工作及时跟上,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斑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社戏》一课中,教师可以抓出“乐土”向学生提问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这样的问题通常隐蔽性比较大,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启发提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肯定有比较重要的原因在课文内容里潜藏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启发学生考虑的方面,有人物的性格和景物的描写,还有事件的描写,都让学生进行考虑。
心理学毕业论文 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学毕业论文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毕业论文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云南鲁甸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鲁甸震后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家庭背景、地震经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对于鲁甸地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和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云南鲁甸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更容易受到地震事件的心理影响。
因此,了解鲁甸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供相关支持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云南鲁甸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2. 方法2.1 参与者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式,选择了鲁甸地震后的500名青少年作为参与者,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2.2 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了心理健康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评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
2.3 数据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
3. 结果3.1 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鲁甸震后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呈现较低状态,其中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较高。
3.2 影响因素分析3.2.1 家庭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背景在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等因素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3.2.2 地震经历地震经历被发现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关联,地震的严重程度和对个体造成的直接伤害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3.2.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被发现是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缺乏社会支持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研究贡献与实践意义的论述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研究贡献与实践意义的论述心理学博士论文是研究者在心理学领域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成果,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的贡献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研究的贡献心理学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以下的贡献:1.1 知识扩展和创新心理学博士论文对于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有着巨大的扩展和创新。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博士论文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解释。
这些新的观点和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体系,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前进。
1.2 方法和技术创新心理学博士论文不仅在研究内容上创新突破,而且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也具有重要贡献。
研究者可能会引入先进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或者开发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为心理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3 跨学科应用和整合心理学博士论文也具有跨学科的应用和整合价值。
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例如神经科学、教育学、医学等。
博士论文的研究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整合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践意义心理学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临床实践心理学博士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者可能通过深入研究一种心理疾病的发生机制、评估方法、干预策略等,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提高临床心理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教育实践心理学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可能揭示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整合
心理科学进展2009, V ol. 17, No. 4, 802–81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整合﹡王彦峰 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 310012)摘要工作投入是近期组织心理学家引入的一个新概念,这是一种重视员工职业发展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工作追求,它与传统职业健康心理学工作倦怠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推动了整合研究的实施;能量和认同量表为整合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员工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双过程模型是整合研究的主要模型;整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
今后的整合研究应当在研究方法上增加访谈研究、个案研究和追踪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研究积极心理因素;在研究范围上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整合途径上进一步对现有的整合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工作倦怠;工作投入;整合研究;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分类号B849:C93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职业健康心理学的推动下,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而在世纪之交,受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和组织行为学对工作激励机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过分关注于疾病、痛苦等消极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一些研究者以工作倦怠为鉴,开始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研究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
众所周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是两个涵义相反的概念,甚至被认为是工作状态的两个极端表现,有人不禁会问:两者能整合在一起研究吗?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以Maslach和Jackson的工作倦怠定义以及Schaufeli 等人的工作投入定义为基础,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期望能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发。
1 从工作倦怠到工作投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斯洛和罗杰斯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他们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人性的积极因素,该学派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其影响下,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曾一度引起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编撰工作一、《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编撰委员会1.编委会成员主编:卢家楣副主编:岑国桢、顾海根、王沛编委:(以下均以姓氏笔画排序)卢盛华、刘伟、刘世宏、孙圣涛、李丹、李成彦、吴念阳、沈勇强、竺培梁、范为桥、张志刚、贺雯、高湘萍、袁军、唐晓晨、常欣、崔丽莹、蔡丹、樊琪2.编委会内部组织下设三个工作小组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组组长:李丹成员:刘伟、卢盛华、孙圣涛、吴念阳、贺雯负责教育心理学分会、发展心理学分会提交的大会录用摘要的编辑工作。
2.)应用心理学组组长:樊琪成员:刘世宏、李成彦、沈勇强、竺培梁、范为桥、张志刚负责工业心理学分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心理测量分会、法制心理学分会、学校心理学分会、体育运动心理学分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军事心理学分会、人格心理学分会提交的大会录用摘要的编辑工作。
3)基础心理学组组长:高湘萍成员:袁军、常欣、崔丽莹、唐晓晨、蔡丹负责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生理心理学分会、社会心理学分会提交的大会录用摘要的编辑工作。
3. 编委会成员的职责1)主编从总体设计、队伍组织、质量监督审核到付梓印刷全程负责;2)副主编分工负责各部分的质量监督审核:(1)岑国桢负责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组论文摘要编撰的审核;(2)顾海根负责应用心理学组论文摘要编撰的审核;(3)王沛负责基础心理学组论文摘要编撰的审核;3)组长负责各组论文摘要的分工和审阅;4)编委会成员负责各自承担范围内的论文摘要审阅;5)导师委派的研究生审阅工作的责任由导师承担二、操作流程1.组织培训,以明确审阅要求和方法,并实施操练;2.给每位编委会成员发《“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编撰工作》(内含审阅细则和样板),以求规范操作;3.组长组织各组内教师分工(原则上每人60篇左右)4.每位教师挑选自己的研究生(要求英文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参与)5.以研究生审阅为主,教师检查为主的格局展开审阅工作6.发现有严重问题的由教师负责与作者联系(署名“大会秘书处”)7.对修改后寄回的稿件再审阅8.针对审阅中发生的问题,再组织培训9完成后递交相应的负责审核的副主编(为抓进度,建议分批递交)10.副主编带自己的研究生对稿件进行审定11.递交审定内容给主编(为抓进度,建议分批递交)12.主编带自己研究生对稿件进行随机抽样检查13.主编和副主编讨论并最后定稿14.最后交付印刷并监督质量三、论文摘要审阅的任务1.审定和修改格式(见第五点“格式样板”)2.审定和修改字数:中文标题在20字以内,中文摘要为400字,最多不超过450字(不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关键词等);英文标题一般不超过12个单词,过长分两行,注意分行的美观;英文摘要不超过250字数;关键词:3-5个。
3.审定和修改标题的表述4.审定和修改内容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5.对于内容有严重错误的摘要,联系作者本人修改注:(1)所有修改都在工具栏“修订”状态下进行(格式修改不在修订状态下进行)(2)审定完成后在最后一行署上审阅者的姓名(老师和学生的名字)四、时间节点各组务必在2010年9月30日之前完成论文摘要的编撰工作,并发至各组负责审核的老师邮箱:岑国桢(cengzh@),顾海根(haigen@)、王沛(wangpei1970@)。
2010年10月10日前交由副主编发至大会秘书组邮箱(msz_ccp2010@)。
五、格式样板1.中文格式说明所有中文文字统一使用宋体,正文顶格,行距1.5倍;论文题目(小四号加粗,居中);作者(小五号,居中)通讯作者加*,上标;作者单位,地区,邮编,通讯作者电子邮箱(小五号,居中)一个单位占一行,有几个单位的话,每行后用分号,最后一行后不加符号;摘要:(小五号,“摘要”两个字加粗);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小五号,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符号,“关键词”三个字加粗。
2.英文格式说明所有英文文字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正文顶格,行距1.5倍;论文题目(小四号加粗,居中);作者(小五号,居中);作者单位,地区,邮编(小五号,居中);摘要:(小五号,“摘要”两个字加粗);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小五号,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符号,“关键词”三个字加粗,)附录:论文摘要格式样例企业员工应对非常规事件的抗逆力模型研究时勘1,2 * 刘晓倩2 李旭培2 时雨3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90,shik@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3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本研究采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团体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基于我国企业文化背景的员工抗逆力模型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结论为:我国企业员工个体抗逆力结构包括乐观、坚毅、理性决策、控制感、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效能等六个维度。
个体抗逆力是通过对情绪劳动策略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员工工作投入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的。
组织抗逆力模型包括:组织成员一致性、员工关怀与参与、组织行动力、组织内部资源、组织社会支持和组织成熟度等六个维度。
组织成员一致性对情绪劳动深层表现和劳动策略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此外,情绪劳动还对员工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研究还探索了应对非常规突发的社会事件中员工抗逆力模型的作用。
今后,将侧重领导-员工关系(LMX )中“领导纳谏”和“员工沉默”等核心因素进行探索,为逐步建立基于积极主义心理学的班组团队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关键词:抗逆力模型;压力管理;工作投入;班组团队培训;纳谏Shi Kan 1,2 Liu Xiaoqian 2 Li Xupei 2 Shi Yu 3 1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3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the methods of behavioral-event interviews,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etc. to approac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resilience model of employees based on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 China, which achiev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 resilience includes six dimensions, i.e. optimism, determination,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conformity,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self efficacy. Individual resilience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labor strategy, which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job engagement. Th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model consists of six dimensions, i.e. conformity of employees, employee care and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s action ability, organization’s internal resources, organization’s social support, and organization maturity. Conformity of employees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deep-acting and labor strategy; emotional labor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job engagement. The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function of the resilience model in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core conception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i.e. "employee voice" and "employee silenc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m management gradually.Key words: resilience model; stress management; job engagement; team training;employee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