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篇一:精馏实验报告完成版】
化工基础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摘要:欲将复杂混合物提纯为单一组分,采用精馏技术是最常用的
方法,也是化工过程最重要的单元操作。

本文研究了精馏塔在全回
流条件下,塔顶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精馏塔在全回流和
部分回流下理论塔板数和全塔效率;并主要对乙醇—水混合液精馏
过程中的不同实验操作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回流比对操作条件
和分离能力的影响。

并由图解法确定出理论塔板数和最适宜的分离
操作条件。

关键词:精馏回流进料插入法图解法
前言: 精馏技术作为化工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之一,是将复杂化合物提存为单一组分最常用的方法。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
的气、液两相在塔体中作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
的挥发度,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转入气相,而气
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目前
发展了膜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和萃取法等分离技术,但其生产操作
都产生大量废物,因此通常采用精馏法实现物质分离,而且从技术
和经济上考虑,精馏法也是最有价值的。

在实际生产应用时,精馏操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精馏塔操作问题。

本文就此研究了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条件下理论塔板数和全塔效率,
同时对不同回流比对操作条件和分离能力的影响,采用图解法求取
全回流和不同回流比下部分回流理论塔板数。

通过等板高度(hetp)的大小来评价填料塔的分离能力,并找出最优进料量及回流比,等
板高度越小,填料层的传质分离效果越好。

对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
题有重要意义。

1.实验部分
1.1基本原理
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传质设备,填料精馏塔与板式精馏塔的不同之
处在于塔内气液相浓度前者呈连续变化,后者层逐级变化。

等板高
度(hetp)是衡量填料精馏塔分离效果的一个关键参数,等板高度
越小,填料层的传质分离效果就越好。

1.等板高度(hetp)
hetp是指与一层理论塔板的传质作用相当的填料层高度。

它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填料的类型、材质与尺寸,而且受系统物性、操作条件
及塔设备尺寸的影响。

对于双组分体系,根据其物料关系xn,通过
实验测得塔顶组成xd、塔釜组成xw、进料组成xf及进料热状况q、回流比r和填料层高度z等有关参数,用图解法求得其理论板nt后,即可用下式确定: hetp=z/nt (9-1) 1
化工基础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t
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简称m-t法,
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yn?1?
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xrxn?d (9-2) r?1r?1
wxl
ym?1? xm?w(9-3)l?wl?w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 y?xqx?f (9-4) q?1q?1
其中, q?1?
回流比r的确定: r?cpf(ts?tf)rf (9-5) l (9-6) d
式(9-6)只适用于泡点下回流时的情况,而实际操作时为了保证
上升气流能完全冷凝,冷却水量一般都比较大,回流液温度往往低
于泡点温度,即冷液回流。

(1)全回流操作
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9-1所示,根据塔顶、塔釜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
理论塔板数。

图9-1 全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2
化工基础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2)部分回流操作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9-2,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a. 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在y-x图上作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
线作为辅助线;
b. 在x轴上定出x=xd、xf、xw三点,依次通过这三点作垂线分别交对角线于点a、f、
b;
c. 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 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线的斜率q/(q-1),过点f作出q线交精
馏段操作线于点d; e. 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f. 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
d时,就改在平衡
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 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
过点d的那块板就
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图9-2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1.2 实验装置与流程
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填料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离心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溶液,从高位槽利用位差流入塔内,釜内液体由
电加热器加热汽化, 3
化工基础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经填料层内填料完成传质传热过程,进入盘管式换热器管程,壳层
的冷却水全部冷凝成液体,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
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
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

精馏过程如图9-3所示。

填料精馏塔主要结构参数:塔内径d=68mm,塔内填料层总高z=1.6m(乱堆),填料为?环。

进料位置距填料层顶面1.2m处。

塔釜
为内电加热式,加热功率3.0kw,有效容积为
9.8l。

塔顶冷凝器为盘管式换热器。

示意图:
图9-3填料塔精馏过程示意图
4
化工基础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1.塔釜排液口;
2.电加热器;
3.塔釜;
4.塔釜液位计;
5.填料;
6.
窥视节; 7.冷却水流量计;8.盘管冷凝器; 9.塔顶平衡管; 10.回流
液流量计; 11.塔顶出料流量计; 12.产品取样口; 13.进料管路;14.塔釜平衡管; 15.盘管换热器; 16.塔釜出料流量计; 17.进料流
量计;18.进料泵;19.料液储槽;20.料槽液位计; 21.料液取样口
1.3实验步骤
全回流操作:
1)配料:在料液桶中配制浓度20%~30%的料液。

取料液少许分析
浓度,达到要求后将其装入原料罐中。

2)打开仪器控制箱电源,仪表开关,仪表开始自检,完毕,按功能
键调整显示界面到所需工作界面。

3) 进料:常开所有料罐放空阀,打开泵出口的旁路阀,打开进料阀
和管路阀,关闭部分回流进料阀阀,启动泵,把料液打入塔中。


了加快进料速度可以把旁路阀关闭。

液位至容积的2/3处时,打开旁路阀,停泵,关闭管路阀。

3)加热:关闭进料阀、塔釜出料流量计阀门、塔顶出料流量计阀门,全开回流液流量计阀门,启动电加热管电源。

4)调节冷却水流量,建立全回流:当塔釜温度缓慢上升至78摄氏
度时,在微开冷却水水龙头控制阀,使冷却水流量为80l/h,待回流
液流量计流量读数稳定后,再通过调节冷却水转子流量使之为一合
适值,进行全回流操作20分钟左右。

建议冷却水流量为40-60l/h左右。

5)读数、取样分析: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记录
加热电压、电流、冷凝水流量、回流量、塔顶温度和塔釜温度,并
分别取塔顶样品、塔底样品送分析仪分析其塔顶浓度xd和塔釜浓度xw。

部分回流操作:
1)把原料储罐中的料液添够。

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上部进料阀,在旁路阀开通状态下,启动泵。

再慢慢打开进料阀,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建议6-
14l/h左右,然后打开塔出料流量计至某个流量,此时仍然关闭塔顶
产品流量计的阀门,待系统稳定后,打开塔顶产品流量计的阀门,
调节一回流比(r=1~4),进行部分回流操作。

操作中要使进料、出料
量基本平衡,釜液残液出料量的调节要维持釜内液位不变。

3) 当塔顶、塔釜温度稳定,各转子流量计读数稳定后,记录加热电压、电流、各流量计流量、塔顶温度和塔釜温度,并分别取塔顶样品、塔底样品、原料液送分析仪分析浓度。

5
【篇二: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2:mips指令系统和mips体系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指令级模拟器
(2)熟悉掌握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熟悉mips指令系统及其特点,加深对mips指令操作语义的
理解
(4)熟悉mips体系结构
二. 实验内容和步骤
首先要阅读mips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然后了解mipssim的指
令系统和汇编语言。

(1)、启动mipssim(用鼠标双击mipssim.exe)。

(2)、选择“配置”-“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在非流水方式。

(3)、参照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指令、执行多条指令、连续
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观察
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

(4)、选择“文件”-“载入程序”选项,加载样例程序 alltest.asm,
然后查看“代码”窗口,查看程序所在的位置(起始地址为
0x00000000)。

(5)、查看“寄存器”窗口pc寄存器的值:[pc]=0x00000000。

(6)、执行load和store指令,步骤如下:
1)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4,是一条有 (有,无)符号载入
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4)查看r1的值,[r1]= 0xffffffffffffff80。

5)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8,是一条有 (有,无)符号载入字(字节,半字,字)指令。

6)单步执行1条指令。

7)查看r1的值,[r1]=0x0000000000000080 。

8)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c ,是一条无 (有,无)符号载入字
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9)单步执行1条指令。

10)查看r1的值,[r1]= 0x0000000000000080 。

11)单步执行1条指令。

1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14 ,是一条保存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1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14)查看内存buffer处字的值,值为 0x000080
(7)、执行算术运算类指令。

步骤如下:
1)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1,将其值修改为2。

2)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2,将其值修改为3。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4)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20 ,是一条加法指令。

5)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6)查看r3的值,[r3]= 0x0000000000000005。

7)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24 ,是一条乘法指令。

8)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9)查看lo、hi的值,[lo]= 0x0000000000000006 ,[hi]=
0x0000000000000000。

(8)、执行逻辑运算类指令。

步骤如下:
1)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1,将其值修改为0xffff0000。

2)双击“寄存器”窗口中的r2,将其值修改为0xff00ff00。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4)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30,是一条逻辑与运算指令,第二个操作数寻址方式是寄存器直接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

5)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6)查看r3的值,[r3]= 0x00000000ff000000。

7)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34,是一条逻辑或指令,第二个操作数寻址方式是立即数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

8)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9)查看r3的值,[r3]= 0x0000000000000000。

(9)、执行控制转移类指令。

步骤如下:
1)双击“寄存器”窗口中r1,将其值修改为2。

2)双击“寄存器”窗口中r2,将其值修改为2。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4)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40,是一条beq指令,其测试条件是两操作数相等,目标地址为0x。

5) 单步执行1条指令。

6) 查看pc的值,[pc]=0x0000004c,表明分支成功(成功,失败)。

7) 一条指令是一条bgez指令,其测试条件是大于等于0 ,目标地址为0x00000058 。

8) 单步执行1条指令。

9) 查看pc的值,[pc]= 0x00000058,表明分支成功 (成功,失败)。

10) 下一条指令是一条bgezal指令,其测试条件是大于等于0 ,目标地址为0x00000064。

11) 单步执行1条指令。

12) 查看pc的值,[pc]= 0x00000064,表明分支成功(成功,失败);查看r31的值,[r31]=0x000000000000005c 。

13) 单步执行1条指令。

14)查看r1的值,[r1]=0x0000000000000074。

15)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68,是一条jalr指令,保存目标地址的寄存器为r1 ,保存返回地址的目标寄存器为r3 。

16)单步执行1条指令。

17)查看pc和r3的值,[pc]=0x00000074,
[r3]=0x000000000000006c。

实验3 流水线及流水线中的冲突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计算机流水线基本概念。

(2)理解mips结构如何用5段流水线来实现,理
(3)解各段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4)加深对数据冲突、结构冲突的理解,理解这两类冲突对cpu 性能的影响。

(5)进一步理解解决数据冲突的方法,掌握如何应用定向技术来减少数据冲突引起的停顿。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mipssim。

(2)、根据预备知识中关于流水线各段操作的描述,进一步理解流水线窗口中各段的功能,掌握各流水寄存器的含义。

(用鼠标双击各段,就可以看到各流水寄存器的内容)
(3)、参照mipssim模拟器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

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周期、执行多个周期、连续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
执行情况,观察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特别是流水寄存器内容的变化。

(4)、选择配置菜单中的“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于流水方式下。

(5)、观察程序在流水线中的执行情况,步骤如下:
1)选择mipssim的“文件”—“载入程序”选项来加载pipeline.s。

2)关闭定向功能。

这是通过“配置”—“定向”。

3)用单步执行一个周期的方式执行该程序,观察每一个周期中,各段流水寄存器内容的变化、指令的执行情况(“代码”窗口)以及时钟周期图。

4)当执行到第13个时钟周期时,各段分别正在处理的指令是:if:lw $r4, 60($r6)
id: addi $r3,$r0,25
ex: addi $r1,$r1,-1
mem: addi $r6,$r0,8
wb: add $r2,$r1,$r0
画出这时的时钟周期图。

(6)、这时各流水寄存器中的内容为:
if/id.ir: 2361655356
if/id.npc: 48
id/ex.a: 0
id/ex.b: 0
id/ex.ir: 25
id/ex.imm: 537067545
ex/mem.aluo:4
ex/mem.ir: 539099135
mem/wb.lmd: 0
mem/wb.aluo:8
mem/wb.ir: 37264136
(7)、观察和分析结构冲突对cpu性能的影响,步骤如下:
1)加载structure_hz.s(在模拟器所在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

2)执行该程序,找出存在结构冲突的指令对以及导致结构冲突的部件。

【篇三:试验报告的写法】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2001年
的《apa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apa)(第五版)中
的描述(这本出版手册已被美国大学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如图3-1所示,一份标准的实验报告的各个关键部分应该以固定的页码顺序排列如下:
封面包括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行文标题。

手稿
中每页的右上角会有短标题(running head),它是由题目中的几
个词构成,主要用于编辑时确认手稿。

当手稿被打印发表的时候,
这种短标题就称为行文标题,它会被打印在手稿的封面上。

第二页包含短标题、摘要(abstract)及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一般是在摘要后,列出和文章内容息息相关的几个单词或短语。

此外从第二页开始,除了最后的图片页外,每页顶端都要列出
短标题和页码。

实验报告正文从第三页开始,首先是文章的完整题目,紧接着是引

(introduction)。

通常来说,无须给引言加注小标题。

写完引言后,紧随方法部分(method),无须换页。

一般来说,小标题”方法”应打印在它所在行的中央。

注意图3-1中第四页的格式。

在撰写
方法部分时,应写上几个下一级子标题,如”被试”(subjects)、”
仪器”(apparatus)和”程序”(procedure)等,以帮助
读者快速明确相关信息。

方法之后紧跟着结果部分、讨论部分,和
此前一样,仍不必换页,小标题打印在行的中央。

需要注意的是:
正文中不要直接出现图表,
只需在相应位置标注出图表编号即可,所有图表的详细内容都在正
文之后另行打印。

在讨论部分之后,另起一页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整篇论文中的
写作格式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写作时要小心准备。

可以参考
《apa出版手册》和最近的期刊文章。

如果实验报告包含有作者注或脚注,则也分别需要另起一页写在参考文献的后面。

一般当研究者
准备发表论文时,考虑受到过的各方援助,需要写作者注来表示感谢;而行文过程中若有些部分确需要另行注释,就要按编号写脚注,但一般并不鼓励研究者写脚注。

最后需要另起一页,开始报告正文中涉及的图和表,先表后图。


格每页一个,前面要标上号码并设置简洁易懂的标题;图则首先集
中报告所有图片的编号和说明,然后开始每页打印一张图,背面要
写上作者的姓名(或短标题)以及图的号码。

以这种方式组织手稿方便期刊编辑的工作,是研究报告正式发表的
条件之
一。

当然,一般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要求可能并没有上面介绍的这么
严格,例如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图表可以穿插在正文里。

不过我们仍
然建议学习apa标准格式,因为它为每个人未来的文章发表和交流
提供了很好的锻炼。

此外对于国内心理学专业学生,中国心理学会
参考美国心理学会的《apa出版手册》,并结合我国有关科研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编的《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科学出版社,2002),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撰写规范。

该书可以帮助学生在论文
格式上达到国内发表的统一规范。

二、写作技巧
标准的心理实验报告或期刊论文是由七个部分组成:题目、摘要、
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

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写
作技巧,现逐一交待如下:
(一)题目
题目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简洁明了。

它应该是对论文的主要观点的概括性总结,包括所研究的变量(即
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字母大小写对记忆
速度的影响”,就是一个较好的题目,它表达了重要的信息。

题目也
可以是一个理论观点。

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的词语,这只会增加题
目的长度并误导索引者。

诸如”方法”和”研究结果”这样的文字,以及”一项....的研究”或”....的实验研究”之类的繁琐用词都不宜出现在
题目中。

而且,题目中还要避免使用缩略词,应给出术语的全名以
方便读者对论文进行正确而完整的检索。

apa格式所规定的题目长度为10-12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题目则一般不宜
超过20个汉字。

(二)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而全面的概括,能够让读者迅速总览论文
的内容。

并且,与题目一样,摘要也是各种数据库中常见的检索对象。

apa(1984)告诫所有作者:”一旦刊登在期刊上,你的摘要就
将作为印刷版或电子版的摘要总集的一部分开始其活跃而长久的生涯”,因此一个好的摘要是整篇论文中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

摘要既要具有高度的信息浓缩性,又要具有可读性,还
要组织良好,篇幅简洁且独立成篇。

一篇好的摘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准确性。

摘要应能准确反映论文的目的和内容,不应包含
论文中没有出现的信息。

(2)独立性。

摘要应自成一体,独立成篇,对所有的缩写、省略语和特殊术语做出说明。

(3)简练而具体。


要中的每个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并尽可能地简洁。

apa
格式规定的摘要长度不能超过120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
文期刊的摘要则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而且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
要的转译,需要简洁、准确地将文意译出。

摘要应以最重要的信息
开头,可以是目的或主题,也可以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只需包含4
个或5个最重要的观点、结果或含意。

一篇实验报告的摘要应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用一句
话来表达;被试,详细说明相关特性,如数量、类型、年龄、性别、种类等;实验方法,包括仪器、数据收集程序、完整的测验名称、
使用的任何药剂的剂量和方法;结果,包括统计显著性水平;结论、含意或应用。

而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对摘要的扩展。

(这就是为什么
大部分摘要都要放在最后写的原因)
三)引言
引言往往包括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
等3部分内容。

(2)说明背景。

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但并不是毫无遗漏地
进行历史性回顾。

要假定读者对该领域具有一定了解,不需要向他
们做完整而冗长的说明。

也就是说,在对先前的研究工作进行学术
性回顾时,应只引用和参考与具体问题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不要引
用和参考无关或只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研究工作。

需要总结先前研究,但应避免无关紧要的细节描述,要强调相关的发现、相关的方法论
问题和主要的结论。

在介绍别人的研究时,要始终让读者觉得你正
在建立自己的研究题目。

同时,还应公平地对待尚有争议的问题。

不管个人的观点如何,在陈述一个争议性问题时,应避免敌意和带
有个人偏向的陈述。

(3)阐明目的和理论基础。

提出了问题和说明了背景情况后,接下
来就要说明具体的研究。

在引言的最后一段,要定义变量并对研究
的假设做一个正式的说明,这些有助于增加论文的清晰度。

在写引
言的结束部分时,要记住以下问题:我打算操纵什么变量?期望得
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我期望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期望它们”这
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应该是明确的。

并且还要清楚地说明每个假设的
理论基础。

至此,应该使读者认为你的研究正在填补一个重要的空白。

(四)方法
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说明你对变量的处理过程。

这部分一定要写得清楚、完整,尽量告诉读者他们需要知道的每件事。

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对你的方法的适当性以及你的结果的可
靠性和有效性(即信度和效度)进
行评价。

也可以使感兴趣的研究者能够重复这个研究。

通常方法部
分被分成三个带标题的层次,这些层次包括被试、仪器(或材料)
及程序。

(1)被试。

就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而言,对研究被试做恰当的说明非常重要,特别是评估研究结果(在不同的组间做比较),概括研
究发现,比较重复研究、文献综述和分析二手数据时更是如此。


样本应做充分的描述,并且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如果不具代表性,
应说明原因)。

结论和解释都不应超出样本所能代表的总体的范围。

当被试是人时,应报告抽样和分组程序、被试的性别和年龄、被试
的总数目以及分派到每个具体实验条件下的具体数目。

如果由于某
种原因部分被试没有完成实验,中途退出或被淘汰,必须加以说明
并解释他们没有继续实验的原因。

对于动物被试,应报告它们的种类、变化或其他具体证明资料,数量、性征、重量和生理状况等重
要信息,以便他人能够成功地重复该研究。

(2)仪器。

该部分简短描述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或材料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功用。

标准实验设备,如家具、秒表或屏幕,通常不需要
进行详细描述。

应对特殊设备的型号、供应商的名字和地点做一定
的说明。

复杂设备可能需要使用图纸或照片加以说明,其细节则可
在附录中进行详细描述。

概括而言,方法部分应该足够详细地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以及怎样
做的,以便读者能够重复你所进行的研究。

(五)结果
对数据的收集过程及所使用的统计或数据分析处理进行总结,这是
结果部分的任务。

在该部分中,你要向读者说明主要的结果或发现,尽量详细报告数据以验证结论。

要报告所有相关的结果,包括那些
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

除非是个案设计或单样本研究,一般不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