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2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2)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盐酸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
B.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用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实验材料经染色后用盐酸洗去浮色
D.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2.氮元素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下图为植物根吸收的氮元素在植株中的运转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木质部中运输NO3—,不运输NH3,说明氮元素在木质部中只能以离子形式运输
B.在根尖成熟区中,由“NH3→氨基酸”可知,根尖细胞也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根尖成熟区吸收的NO3-可被运输到叶肉细胞中,然后被叶肉细胞直接利用
D.在叶肉细胞中,氨基酸来源包括:根尖成熟区、叶绿体合成等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氮元素在木质部中运输的形式有NO3—、氨基酸等,A项错误;氨基酸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由“NH3→氨基酸”只能说明NH3参与氨基酸的合成或转化,不能说明根尖细胞可将单纯地将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B项错误;据图可知,根尖成熟区吸收的NO3-可被运输到叶肉细胞中,但在叶肉细胞中,NO3-要先转变为NO2-,再转变为NH3才能被细胞利用,C项错误;由图可知,叶肉细胞中的氨基酸包括至少2个来源和2个去向,其来源包括根尖成熟区及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等,D项正确。

3.现有基因型ttrr与TTRR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神可获得TTrr,其育种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将ttrr人工诱变可获得ttRr,其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可获得TTrr,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TTttRRrr,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D
【解析】亲本ttrr与TTRR杂交产生F1,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从中可筛选出TTrr的植株,此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所用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将ttrr人工诱变可获得ttRr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杂交育种可获得TTrr,其原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基因重组,C错误;
多倍体育种获得的TTttRRrr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正确。

4.一对灰毛鼠交配所产一窝鼠中出现1只栗色雄鼠。

让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对该栗色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栗色雄性鼠来自隐性基因携带者亲本的隐性基因组合,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母本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两个亲本都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有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有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一对灰毛鼠交配所产一窝鼠中出现1只栗色雄鼠,该栗色雄鼠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亲本携带隐性基因所致。

让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设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若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是亲本携带隐性基因所致,则双亲灰毛鼠的基因型均为Aa,该栗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同窝(多只)灰毛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或Aa,所以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不一定相等,与题意不符。

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则只有aa突变为Aa时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即该栗色雄性鼠的形成与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有关,但不能确定发生突变的是母本还是父本;此种情况下,双亲灰毛鼠和同窝中的灰毛雌鼠的基因型均为aa,该栗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所以杂交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与题意相符。

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5.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
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答案】D
【解析】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A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向靶细胞,但只能特异性地对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B项错误;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说明二者具有竞争性,D项正确。

6.某植物群落最初有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

放牧和烧荒后,变为有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木,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
B.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
D.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樟脑可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木,因此樟脑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而放牧烧荒是人为地对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产生影响,C正确;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B.《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为丹砂”。

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酸雨样品露天放置段时间,酸性减弱,是由于酸雨所含成分被氧化
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

可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答案】B
【解析】A.硅胶具有吸水性,不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食品干燥,不能用于防止富含油脂的月饼被氧化,故A 错误;B.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Hg+S,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过程中存在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二氧化硫导致酸雨,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pH减小,生成的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酸性增强,故C错误;D.含磷的污水虽然是很好的肥料,水中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水中缺氧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遗体腐败,水质恶化,所以不能直接排放,故D错误;故选B。

8.玉米芯与稀硫酸在加热加压下反应,可以制得糠醛(),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

关于糠醛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不同类型的吸收峰
B.1 mol糠醛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结构简式为的产物
【答案】A
【解析】糠醛结构不对称,含4种H,则核磁共振氢谱有4种不同类型的吸收峰,A错物误;糠醛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1个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糠醛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含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C正确;含,可与苯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
成,D正确;正确选项A。

9.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况下11.2L 甲醇所含共价键数为5N A
B.1L 1mol/L葡萄糖溶液含有氧原子数为6N A
C.46g乙醇在金属铜催化下完全反应生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2N A
D.0.1L 12mol/L 浓硫酸与足量Zn完全反应标况下生成气体1.2N A
10.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制取单质溴
C.用装置丙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D.用装置丁分离苯和KBr溶液
【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A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溴离子生成单质溴,B正确;MnCl2属于强酸弱碱盐,MnCl2·4H2O 加热易发生水解,最终产生氧化锰,得不到MnCl2·4H2O,C错误;
苯和KBr溶液互不相溶,分层,相互间不反应,可以进行分液分离,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用装置丙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就必须在不断通入氯化氢气流的情况下,加热浓缩,目的就是要抑制氯化锰的水解。

11.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化合物甲由X、Y、Z三种元素组成,25℃时,0.01mol/L 甲溶液中的c(OH-)/c(H+)=1010;Z与W 同周期,且W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化合物Z2Y2 与Z2W的阴离子个数相同
B.原子半径X
C.沾有W的单质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
【答案】A
【解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化合物甲由X、Y、Z三种元素组成,25℃时,
0.01mol•L-1甲溶液中
()
()
c OH
c H
-
+
=1010,可知c(OH-)=0.01mol/L,则甲为NaOH,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H,Y
为O,Z为Na,Z与W同周期,且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为+6价,可知W为S。

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S。

A.过氧化钠和硫化钠中的阴离子分别为过氧根离子和硫离子,等物质的量的化合物过氧化钠和硫化钠的阴离子个数相同,故A正确;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X<Y<W<Z,故B错误;C.S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应选CS2洗涤,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把握元素的性质、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

注意甲为NaOH为突破口。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种类。

12.电池式氧传感器原理构造如图,可测定O2的含量。

工作时铅极表面会逐渐附着Pb(O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随着使用,电解液的pH逐渐减小
C.a ×10-3molO2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68a mg
D.Pb电极上的反应式为Pb+2OH--2e-=Pb(OH)2
【答案】B
【解析】A.Pt电极上O2得电子生成OH-,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铅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b(OH)2,电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O2在正极Pt上得电子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总反应为:2Pb+O2+2H2O=2Pb(OH)2,消耗水,电解液碱性增强,所以电解液的pH逐渐增大,故B错误;C.a×10-3molO2反应则得到4a×10-3mol电子,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理论上可使Pb 电极增重4a×10-3mol×17g/mol=68a×10-3g=68amg,故C正确;D.铅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b(OH)2,电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铅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b(OH)2,电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
O2在正极Pt上得电子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本题的易错点为D,书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13.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均为V0的NaX、Na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已知pOH=-lgc(OH-),pOH 与lg(V/V0)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h(NaY)=10-6
B.HX、HY都是弱酸,且K a(HX)<K a(HY)
C.lg(V/V0)=3时,NaX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大于NaY溶液
D.向稀释前的两溶液中分别加盐酸至pH=7时,c(X-)=c(Y-)
【答案】C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用三条轻质细绳将A、B两个小球悬挂起来,A球的质量为2m,B球的质量为m,小球直径相比细绳长度可以忽略,当两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时,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轻绳AB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60°,轻绳BC 水平,细绳OA 、AB 的拉力分别为F 1、F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F =
B .1F =
C .22
mg F = D .22F mg =
【答案】 D
【解析】设BC 的拉力为F ,对球A 和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130F sin F ︒=,
1
303Fcos mg ︒=,联立解得: 1F =, F =,对B 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 260F sin F ︒=, 260F cos mg ︒=,解得22F mg =,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点睛】先对球A 和B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轻质细绳上OA 、BC 的拉力大
小;再对球B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列式求解绳AB 的拉力大小.
15.如图,小球甲从A 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 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
向夹角为30° ,已知B 、C 高度差为h ,两小球质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A .小球甲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B .甲、乙两小球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之比为C .A 、B 两点高度差为4
h D .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
【答案】 C
【解析】A 项,小球乙到C 的速度为v =,此时小球甲的速度大小也为v
竖直方向成30︒故A 错;
B 、小球运动到
C 时所用的时间为212h gt = 得t =
而小球甲到达C ,所以运动时间为t '=
所以甲、乙两小球到达C 2 故B 错
C 、由甲乙各自运动的时间得: 2211224
h h gt gt '∆=-= ,故C 对; D 、由于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不相等,所以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也不相等故D 错;
故选C
1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 ),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包括5颗同步卫星和30颗一般轨道卫星。

对于其中的5颗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一定相同
C .一定位于赤道上空同一轨道上
D .它们运行的速度一定完全相同
【答案】 C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即是卫星环绕地球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它们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7.9km/s ,故A 错误。

5颗同步卫星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则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不一定相同,选项B 错误;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所以它们的角速度相同,故C 正确。

5颗卫星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速度的大小相同,方向不同,选项D 错误;故选C .
点睛:地球的质量一定、自转角速度和周期一定,同步卫星要与地球的自转实现同步,就必须要角速度与地球自
转角速度相等,这就决定了它有确定的轨道高度和固定的速度大小.
17.有一种测量物体重量的电子秤,其电路原理图如图中的虚线部分所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
器R (实际上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变化的变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 (实际上是电流表),不计踏板的质量,己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2A ,内阻为Rg =1Ω,电源电动势为E =12V ,内阻为r =1Ω,电阻R 随压力F 变化的函数式为300.01R F -= (F 和R 的单位分别为N 和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3000N
B .该秤的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 刻度盘的0.375A 处
C .该秤显示重量的刻度是均匀标注的
D .该秤显示的重量F 与通过电路中的电流I 满足12003200F I =+
【答案】 B
【解析】A .由电阻R 随压力F 变化的关系式R =30−0.01F 可知,压力越大,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故量
程越大,能测量最大体重越大;当电流表示数量程为2A 时,电阻R =
1222-=4Ω;则F =(30−4)/0.01=2600kg ;故该秤测量的最大体重是2600kg ,故A 错误;
B .当压力为零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30Ω,电路中电流:I =
120.3753011g E A R R r ==++++,故B 正确;
CD .由E =I (R +r +rA )和R =30−0.01F ,而F =mg 可得m =320−
120I
,可知该秤显示重量的刻度不是均匀标注的,故C 错误,D 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实质上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动态分析问题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题意,找出压力与电阻的关系,再利
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即可.
18.如图所示,以O 点为圆心、R =0.20m 为半径的圆处于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中,电场平行于圆面,ac 、
bd 为圆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

已知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2V 、
、-2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 点电势为
B .电子从d 点运动到a 点电势能增加
C .电场方向由b 点指向c 点
D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为20V/m
【答案】 D
【解析】A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U Ed =,相等距离,电势差相等,因为2a V ϕ=,
2b V ϕ=-,可知,O 点电势为0,而bO=Od ,则b 、O 间的电势差等于O 、d 间的电势差,可知,d 点的电
势为-,故A 错误;
B 、从d 点运动到a 点电势增加,根据P E q ϕ=,电子从d 点运动到a 点电势能减小,故B 错误;
C 、由作图和几何关系可知
a 、c 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为1220.20.22
d Rsin m m θ==⨯⨯=,故该匀强电场的场强4/20/0.2
ac U E V m V m d === ,电场方向与由b 点指向c 点不重合,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睛】在匀强电场中,电势沿直线是均匀变化的,即直线上距离相等的线段两端的电势差值相等,等分线段找
等势点法:将电势最高点和电势最低点连接后根据需要平分成若干段,必能找到第三点电势的等势点,它们的连线即等势面(或等势线),与其垂直的线即为电场线。

19.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中等质量核的比结合能大,这些核较稳定
B .21H 核比63Li 核更稳定
C .235
92U 核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释放能量
D .8936Kr 核的结合能比235
92U 核的大
20.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等大的质量分别为M=0.6kg ,m=0.2kg 的两个小球,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具有
Ep=10.8J 弹性势能的轻弹簧(弹簧与两球不相连),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突然释放弹簧,球m 脱离弹簧后滑向与水平面相切、半径为R=0.425m 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如图所示.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离开轻弹簧时获得的速度为9m/s
B .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m 的冲量大小为1.8N•s
C .球m 从轨道底端A 运动到顶端B 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冲量大小为3.4N•s
D .若半圆轨道半径可调,则球m 从B 点飞出后落在水平桌面上的水平距离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BC
【解析】释放弹簧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机械能守恒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代入数据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M 离开轻弹簧时获得的速度为3m/s ,;m 从A 到B 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球m 从轨道底端A 运动到顶端B 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冲量大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合力冲量大小为3.4N•s ,由动量定理得,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m 的冲量大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错误BC 正确;设圆轨道半径为r 时,飞出B 后水平位移最大,由A 到B 机械能守恒定律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 从B 点飞出,需要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飞出后,小球做平抛运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即r=1.0125m 时,x 为最大,球m 从B 点飞出后落在水平桌面上的水平距离随轨道半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D 错误.
21.如图所示,有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其边界为一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
(边界上有磁场),A 、B 、C 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今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以
速度4v m
从AB 边上的某点P 既垂直于AB 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然后从BC 边上某点Q 射出.若从P 点射入的该粒子能从Q 点射出,则
A .P
B L < B .PB L <
C .QB ≤
D .12QB L ≤
A 、
B 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半径为mv r Bq = ,因此可得4
r L = 。

当PB 取得最大值时,圆心为
O 1,且此刻轨迹正好与BC 相切,若粒子从BC 边射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有24PB L <
A 错;
B 对;
C 、
D 项,当运动轨迹为弧P 2Q 时,即2O Q 与AB 垂直时,此刻QB 取得最大值时,根据几何关系有
1sin602r QB L == ,所以有12
QB L ≤,C 错;D 对 故本题选: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