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1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9,No.12007年1月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J an.2007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
刘艳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针对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所涵盖的理论观点,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语言分析方法强调把语言看作是语言潜势系统,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目的是交流,以及语言之所以是这样在于它要充当某些功能。

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系统功能语法也有其局限性,存在着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系统
中图分类号:H 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7)01-0082-03
Overvie w of H alliday ’s systemic -f 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
L IU Yan -hua
(Depart 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an overview of halliday ’s t heory of systemic -f unctio nal grammar ,mainly of t he t heoretical aspect s of it s two component s :systemic grammar and f unctional grammar.This approach em 2p hasizes t hat language is taken as a system of meaning potential ,language serves communicative p urpo 2ses in society and has to serve certain f unctions.As any ot her t heory ,it also has it s own limitations and p roblems to be solved.
K ey w ords :systemic grammar ;f unctional grammar ;system
收稿日期:2006-06-15 作者简介:刘艳华(1974-),女,辽宁阜新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英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韩礼德是伦敦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他所提出
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进行
分析的一种方法,也是20世纪极具影响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对同语言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学科,如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统计学以及机器翻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

系统功能语法实际涵盖两个部分,即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在韩礼德的这一完整的语言研究框架体系中,认为它们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

系统语法旨在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网络或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系统来解释,分析其内在关系,这一网络中包含各个子系统,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做出选择。

功能语法的目的则是要揭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其依据是:假设语言系统及构成这一系统的各种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由它们的用途或充当的功能决定。

1 系统语法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受弗斯、布拉格学
派以及叶尔姆斯列夫的影响,韩礼德发展了他的系统语法理论。

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阶和范畴语法(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 )阶段和系统语法阶
段。

韩礼德提出四个语法范畴(即单位、
结构、类别和系统)和三个抽象阶(即级、
说明和精密度)。

精密度(delicacy )这个阶表示范畴的区别的详细程度;级阶(rank scale )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可以在一个级上分出比它低
一级的单位。

例如,“
The teacher will finish his pa 2pers next week ”
是个小句,它可以切分成四个单位:[t he teacher ][will finish ][his papers ][next
week ],这四个单位(名词词组和动词词组)比小句低了一级。

这几个词组又可进一步切分成单词,如:[{t he}{teacher}],[{his}{papers}],而这些单词又
可切分成词素,如:{<teacher ><s >},{<paper ><s >}。

关于级的划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每个级上的单位是由比它低一级的单位组成的,如小句由词组
构成,而词组则由单词构成,等等;二是从原则上说,
级的划分是无穷尽的,每个划分都应属于一定的级。

在系统语法中,系统概念是解释原则的中心出发点。

是韩礼德的弗斯导师首先使用“系统”这个技术术语,并赋予它新的意义的。

韩礼德从他那里继承了“系统”这个概念,但他重新定义了“系统”的含义,把语言看作是一个意义潜势系统。

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并启用了一系列新的术语。

韩礼德的系统定义是,把每一个语言系统看作是“(语言行为)潜势”,是“选择范围”,整个语言系统被看成是“含有系统的系统”,就是说,语言系统由很多系统组成。

每种语言都有许多系统,例如英语中的系统包括数的系统、人称系统、性的系统和时态系统等。

在一个系统网络中,两个系统可以是没有依赖关系而并存的(即simultaneity ),也可以是有依赖关系的(即dependency )。

大体说来,有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

连锁轴表示组合关系;选择轴表示聚合关系。

连锁轴与语法的表层形式有关,比如句子结构、语言单位和它们的级(小句、词组、单词和词素);选择轴同语法的深层形式有关,比如系统和精密度。

此外,韩礼德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着眼点,研究了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提出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

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构成这个理论框架的特征。

他的目的音位系统是要解释语言的内部关系,以及说明语言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语言为什么是它现在这样[2]。

进一步说,韩礼德把语言看成含有三个层次的符号系统,由语义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音位系统组成。

这三个最基本的层次是实体、形式和情境,这三个层次之间和三个系统之间都有一定的实现关系。

例如,语义系统由词汇-语法系统实现,词汇-语法系统又由音位系统实现。

归纳起来,系统语言学有以下几大特点:①系统语言学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

②系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a form of do 2ing ),而不是知识方式(a form of knowing ),并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

③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特点描写。

④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cline )的概念来解释许多语言事实(即不符合语法→更加反常→不太反常→不太惯
常→符合语法)。

⑤系统语言依靠对语篇的观察和数据统计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⑥系统语言学以“系
统”作为基本范畴。

2 功能语法
韩礼德及其他功能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在社会
中使用的目的是交流,他们认为语言之所以是这样在于它要充当某些功能。

为什么要从功能角度来研究语言?韩礼德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要揭示语言是如何使用的;原因之二是要建立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

换句话说,既然
语言是在完成其功能中不断演变的,其社会功能一定会影响到语言本身的特性。

首先,韩礼德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逐渐掌握。

他总结说,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七种功能:①作为工具的功能,即语言用来满足“我要它”的功能;②控制功能,即用语言来支配别人的行为;③交往功能,即用语言达到自己与他人的交际;④个人功能,是指儿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喜恶等;⑤启发功能,就是语言又帮助儿童认识周围世界;⑥想象功能,即到一定的时候,儿童可以用语言创造自己的世界;⑦信息功能,就是超过18个月大的儿童能用语言来想别人传递信息。

应该指出,在儿童语言中,一句话就只有一种功能,不会出现多种功能[3,4]。

之后,成年人的语言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具备了更多的功能。

韩礼德认为,到了成年时期,功能范围缩减,减少到三种含义丰富且更加抽象的功能,可称为宏观功能(macro -f unction )或纯理功能(meta 2f unction ),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能够传递新信息的功能,向听话人传达他所不知道的信息。

它可以再分成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交际功能是指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的功能,包括讲话人进入语言情境,开始讲话的形式。

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具有一种机制,能把无限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结合成一个连贯流利并具有生命力的语篇,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句子堆砌。

宏观功能或纯理功能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功能”方面的一部分,但是就其“系统”方面而言也很重要。

每一种功能都包含主要的系统,简单地说,概念功能主要包含及物性(t ransitivity )和语态(voice ),交际功能主要由语气(mood )和情态(mo 2dality )实现,而语篇功能主要涉及主位结构(t he 2matic st ruct ure )、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 ure )
3
8 第1期 刘艳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
和衔接(coherence)[5]。

概括起来,功能语法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小句中的多功能性,二是语言形式和语境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韩礼德指出,三种宏观功能或纯理功能都是意义潜势的组成部分,一个小句的意义是来自这三个不同组成部分的。

下面以一个小句的分析为例:
表1 小句的多功能性
Tab.1three macro-f unctions or metaf unctions of a single clause
The cat pleased me
概念部分:现象:施事者:过程:心理的认知者:心理过程事物反应受影响者交际部分:主语谓语补足语陈述句/无情态
语篇部分:主位述位
无标记已知信息新信息
另外,采用功能语言观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语境与语言形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发话者往往根据交际的目的和实际情景选择语言形式[6]。

比如,要寻求信息时用疑问句,要给予信息时用陈述句;又如,在很多情况下,非正式语境导致人们使用非正式语言,而非正式语言又可创造非正式语境。

在功能语法中,“建构”(const rue)这个词用来表达这种情况。

例如,“Would you like to sit down?”建构一个比“Sit down.”更为正式的语境。

3 结 语
到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完成了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研究。

通过回顾形式与意义研究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到,传统语法着眼于对意义的研究,结构主义语法侧重于对形式的研究,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试图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当然他的这一套理论也存在着其特有的问题。

比如他所提出的精密度概念具有争议,因为理论上,语法上的越来越精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而在实际中,完全精密的目标是可能达到。

一些研究系统功能理论的语言学家们已经在着手探索新的方法,以使这一语言学理论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Halliday.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M].Ed.
G.R.Kres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2 search Press,2000.
[3]Thomp son G 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Sampson.Geoff rey.Schools of Linguistics[M].Stan2
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5.
[5]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M].南京: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王永坤]
4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