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大全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大全5篇)
第一篇:沁园春
沁园春·国庆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
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
乡愁余光中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文天祥《过零丁洋》
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我希望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写给祖**亲的歌
金秋的风送袅袅暗香而来霜中的菊献片片芳菲一季吻夕阳余辉爱溢出温柔的眼眸望四野安详激情飞上诗句听黄河汩汩载无数苦难历史观河沙沉沉积淀多少回忆满目疮痍是你旧时的容颜儿时的艰辛留下了不灭的烙印风霜雪雨半个世纪的搏击渊远流长五千年文明的足迹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时光的琴弦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我记忆中最深的国庆,是50周年那次:穿过天安门前的整齐的方队,显示了国威;欢腾在天安门广场的数万群众,展示了因着国家强盛的自豪感;全国人民也因之欢心鼓舞,这50年的风风雨雨铸就了发展迅速的共和国。

这50年的沧桑感也许只有老一辈才能体会。

而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国庆的长假更令人振奋,国庆几日游,几日睡……不知先去的老一辈革命家对此是感到气愤还是欣慰;气愤我们忘记国庆的意义,只知游玩,欣慰我们终于可以在他们缔造的国度里安享幸福了。

没有了硝烟,没有了恐怖;享受着和平,享受着欢乐。

55周年国庆快到了,中国人进入了太空,奥运会取得了佳绩,第四代领导集体亦刚刚成立。

我们为之自豪,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着民族的独立振兴。

住在繁华的城市里,跑在喧闹的大街上,唱着这来之不易的昌盛;走在宁静的校园里,坐在安静的教室中,想着这来之不易的平静。

天空的鸽子不再哭泣,地上的橄榄不再枯萎,祖国的人民不再流漓,我也有一个梦。

梦想第一个同胞都能做着自己喜爱的事,都能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拼搏;梦想每个中国人都能为祖国的发展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梦想100周年国庆时,祖国是那么富强、民主文明;梦想中华文明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梦想我的同胞们走遍世界每一个国家,都能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梦想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梦想国庆仍然放七天。

………………我相信这梦想会实现的,这是大多数同胞的共同梦想。

第二篇: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说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

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
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沁园春长沙》所在单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现代新诗的鉴赏和掌握基本鉴赏技巧,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

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而《沁园春长沙》被编排在了本单元的第一篇,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对现代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2、作用:承上启下,本教材内容编排由易到难。

同时本单元诗词选择又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

同时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通过学习本词锻炼学生朗读技巧,体会作者少年时期雄心壮志的同时,又可对学生进行少年立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兴趣,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掌握诵读技巧,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
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语言的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这节课我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先学
生自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距,然后按照词的诵读韵味示意图齐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把握词的节奏、韵味,读出感情,读进意境,读到情境交融。

2、情景设置法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

3、提问分析法。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分析意象,分析巧妙用词,领会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学法分析: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习惯
2、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反复诵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组织活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综合能力。

4、讨论法: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就第一课时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展示毛泽东的手迹导入,从手记中体会作者豪放雄奇的写作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要了解作者,就要弄清楚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

(二)作者、创作背景介绍:
(三)讲授新课:(分步实施)第一步: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沁园春•雪》,对沁园春这个词牌名
有所了解,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

第二步:整体感知。

1、自读
2、听配乐朗诵
3、全班齐读第三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上阙:
1、描绘图景。

明确前三句的信息——交代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人物(诗人自己“独立”)。

2、体会意象:(写景句)(1)、第四句的“看”字作为领字领起后面的景色,(2)、解释什么是意象,再重点分析意象(山林江舸鹰鱼)(3)、分析巧妙用词:
遍→红之广;染→色之浓;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4)、分析写景角度的变换: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5)、分析修辞手法运用:对比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暗比)第四步:直抒胸臆,体味情感。

(学习后三句)讨论: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么作用?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五步:上阙小结: 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

描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
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六)、课堂小结: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

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请找出作品中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赏析。

七、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925
立——独立深思——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看——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问——直抒胸臆情——关心国家命运
相信未来说课稿
教学理念
布鲁纳认知一发现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领域,让学生试着做,边做边想,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教材分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该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中的第二首诗歌。

《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它写于“文革”这个疯狂的**的年代,这个思想禁锢个性压抑的年代,诗人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1.“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学生通过这篇诗歌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人们对于青春的诠释。

2.这首诗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

即使在历史教材中,“文革”这一段也只有一个轮廓,因此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不能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再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交代背景
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

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

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

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学
生可以较好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为之后的品读赏析做铺垫。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精读感悟(1)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第1节中的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这项意象代表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荒芜、穷困和艰难,诗人从艰难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在第2节中学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这些意象,从生命由新鲜至黯淡、从热情到失意、从饱满到枯竭的过程,了解诗人从人生的苦难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

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

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曙光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

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着评定。

(4)再次朗读,加深体验。

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朗读之后,学生应该很明显就能发现诗歌运用了反复手法。

(四)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第三篇:沁园春
沁园春·国庆颂
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
盛作政(赫章。

野马川)
送暖秋风,吹红遍山,解冻江流。

忆四十五年,略军扫荡;蓝天白日,闭户帘窗。

目视天穹,家破人亡,唯见城乡碎衣装。

喜今日,有自由生活,咏奏乐乐章。

再赏农村上下,忙齐奔致富建小康。

悦改革开放,经济活跃;安居乐业,财源广进。

振兴中华,你追我赶,共造园林植盛昌。

颂国庆,愿人心地貌,永闪春光。

第四篇:沁园春
沁园春·国庆
(一)文/毛泽东
龙跃甲子,鸽翱晴空,凤舞九天。

昔关河黍离,列强逐鹿;神州放眼,一鹤冲天。

重振社稷,举中流誓,今看东方盛世还。

黄河血,慨仁人志士,魂祭新篇。

华夏意气峥嵘,傲五湖四海锦绣满。

壮三山五岳,叠古风姿;九经三史,彰现华韵。

豪客泼墨,贤士铺卷,放歌九洲富丽妍。

泰山脊,领风骚环宇,有谁堪比?
第五篇:《沁园春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梳理、总结、扩展、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