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0102第八章森林培育MicrosoftWord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森林培育(2008-1-3)
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是林场发展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林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

林业生产周期长,要充分认识利用自然力和重视科学技术,从种苗培育到造林、育林,明确经营目标,注重立地、树种、密度的调整与配置;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采取积极措施快速培育森林资源,加快森林采伐利用,保证迹地及时更新,调整林分结构,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林分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通过多形式合作造林,扩大林场经营规模,增加林场资源总量,壮大林场经济。

8.1造林更新
8.1.1造林更新方式
迹地更新方式有三种: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本经营期内以人工更新为主,在规划期内采伐迹地有21121亩,人工更新100%。

人工造林和幼林抚育等项任务指标见表8.1
表8.1 造林更新、抚育面积分年度规划表单位:亩
8.1.2 更新造林树种与造林密度
根据部颁标准和省定标准以及《江西省国有林场营林工作指导意见》和林地立地条件,确定该场主栽及适栽树种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拟赤杨、厚朴等。

本经营期内计划造林树种比例为:杉木:松木:阔叶树---5:4:1。

根据立地质量、坡位、坡度、树种等因素确定造林密度,要求适当密植。

8.1.3 人工更新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根据速生丰产林与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目标,按照福建省丰产林标准,综合提高适应枫树山林地条件的营造林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1)林地清理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7~12月份进行,一般推行常规的不炼山带状清理方式和小面积块状炼山清理相结合的方式,林地清理后应及时整地挖穴回表土,以减少灰分的流失。

(2)整地方式上,推行块状整地、穴垦方式,挖明穴,回表土,桉树、杉木、光皮桦、檫树、拟赤扬、枫香、南酸枣、乳源木莲、木荷、楠木、香樟、花榈木、山杜英挖穴规格60×60×40×40㎝;马尾松挖穴规格50×40×30×30㎝。

造林各树种的初植密度一般为:杉木167株/亩、马尾松200株/亩、桉树90~140株/亩、阔叶树160~180株/亩。

(根据林场实际情况改写)
(3)在栽植环节中,抓好冬、春季雨后的阴雨天造林,杉木、光皮桦、檫树、拟赤扬、枫香、南酸枣、乳源木莲、木荷、楠木、香樟、花榈木、山杜英等采用裸根苗造林,栽植前应沾泥浆,做到随起苗随造林,栽正舒根,压实踩紧,不窝根,栽植深度应根据种苗而定;马尾松采用容器苗造林,栽植时应去掉塑料袋,苗要扶正,居于穴中央;桉树造林方法同马尾松造林,但在栽植前应用喷洒9206005白蚁驱避剂,以达到防治白蚁危害的作用。

栽植后1~2个月内补植,凡造林未成活、病虫为害而死亡的植株,及时补苗,确保造林成活率。

(根据林场实际情况改写)
8.1.4人工造林规模
人工造林面积13121亩,均为主伐皆伐面积。

在营造用材林面积中,杉木6913亩,占52.8%;马尾松5241亩,占
39.9% 。

其它造林968亩,占8.4%,用材林各经营类型造林更新面积详见表8.2。

表8.2 用材林各林种、各经营类型造林更新面积规划统计表单位:亩
8.2 种苗规划
在森林经理期内,杉木、马尾松等主要树种全部采用良种培育,自2006年开始筹建最高年产200万株苗木繁育基地,确保苗木一级苗率达95%以上,提高造林质量。

需苗量分年度规划见表8-3。

表8-3 需苗量分年度规划表(按正常苗量加10%) 单位:万株
8.3幼林抚育
造林初期苗木经过缓苗期,生根或根系愈合再生、扎根,逐步从宿存营养向光合作用过渡。

幼苗、幼树与环境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

幼林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加快郁闭成林的重要环节,也是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按《造林类型表》,针对各年度造林中不同的造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在本经营期内,主要采取全锄抚育、块状抚育、化学除草、施肥、劈草抚育等措施。

控制危害目的树种的杂草、杂灌的生长,以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

幼林抚育应“锄早、锄小、锄了”,抚育时间应尽可能避开雨季,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严禁打枝,保护好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促进林地凋落物的积累和生物循环以及森林群落的形成,以达到保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本经营期幼林抚育面积9228.37亩,年均抚育面积1845.67亩,详见表
8.4。

表8.4 幼林抚育面积规划统计表单位:亩
8.4 成林抚育
为了提高森林质量和经营效益,对已达到成林的林木,根据其林种、树种、起源、林况、经营目的和经营能力等因素,适时地进行成林抚育。

成林抚育是改善林内卫生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成材,调整林木组成,缩短培育周期,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强和发挥森林多种效益,达到速生、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成林抚育措施:①除草;②去萌;③伐除(下木)。

本经营期成林抚育面积4265.1亩,详见表8.5。

表8—5 2006-2010年成林抚育面积规划统计表单位:亩
8.5封山育林。

利用树木天然下种更新或萌芽更新能力恢复森林植被是当前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的有效手段,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的特点。

我场从2000年开始,在局部地区推行封山育林措施以来,全场已累计封山育林838.3hm2,其中封育成林410.9hm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场“十一五”期间规划封山育林面积1862.8hm2,规划投资349.3万元。

长期以来,由于对天然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形成了大量的天然稀疏林分。

这部分林分郁闭度低、林相残败、植被盖度低,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防护效能低下等生态问题。

据统计,项目区郁闭度0.1-0.5的天然残次林及有天然下种母树、萌芽能力强的植株分布的宜林地共计66.8hm2。

为提高其森林植被盖度,增强防护效能,封山育林成为首选的营林手段。

(各分场年度、小班详见附表)
8.6低产低效林改造
低产低效林改造主要是对分布在景德镇市区周围古窑、市南环高速、杭瑞高速(原九景高速)、景瑶国防公路、206国道、浙赣铁路等周围的近成熟马尾松、杉木等衰弱针叶纯林,建设规模1000hm2,建设期限从2006年——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