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鄂州南楼》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成大《鄂州南楼》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鄂州南楼》是由范成大所创作的,此诗多用典故,化而不露,气势亦较为遒壮,语言清丽,风格温婉,意境超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鄂州南楼》的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鄂州南楼》
宋代: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鄂州南楼》译文
谁在中秋的夜晚吹奏着玉笛?黄鹤飞回时不会认不得旧游之地。
汉阳的云树依然多情地横布在长江北岸,江水默默地环拥在南楼楼底。
夜已深街市仍旧灯火通明照亮天空。
舳船罗列,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可笑我这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
《鄂州南楼》注释
鄂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每江夏(今武昌)。
南楼:指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
汉树:汉阳的云树。
蜀江:指长江。
烛天:灯火照彻天空。
摇月旌(jīng)旗万里舟:形容船舰之多,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鲈乡:莼鲈乡,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菇菜(茭白)、莼羹、鲈鱼脍,即弃官南归。
作者是吴郡人,故云。
垂钓手:作者自谓。
武昌鱼:盛产樊口。
即樊口鳊鱼。
又称“缩项编”。
吴主孙皓从
建业(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市),陆凯上疏切谏,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作者亦引此以自嘲未得归隐。
淹留:停留,久留。
《鄂州南楼》创作背景
公元1175年(宋孝宗淳熙二年)六月,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作为封建王朝的高级官吏,被委任“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诉江经武汉去四川,两年之后,卸任回临安,又经过武汉,当时正赶上中秋节,登上武昌南楼写下了这首诗。
《鄂州南楼》赏析
诗中出色地描绘了武昌的繁华的都市风光。
此诗前三联写中秋之夜所见南楼及江、城形胜;尾联抒发思乡归隐之情。
此诗多用典故,化而不露,气势亦较为遒壮,语言清丽,风格温婉,意境超脱。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句点出游南楼在中秋,并闻歌管之声。
借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
一句从听觉写实,二句由视觉写虚。
古人写吹笛常甩“弄”字,以表现吹笛人娴熟的技艺、勃勃的兴致和曲调的悠扬变化。
“弄”字写出吹笛者缓吹闲赏、边吹边赏之态,和游者的心情合拍。
不说笛声如何美妙动听,却说连“一去不复返”的黄鹤都被笛声吸引回旧日游过的地方,这种衬托手法的运用比直说效果更好,而且以无作有,以虚写实,以虚衬实,增加了诗的情趣。
这一联笔调飘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写南楼形胜。
南楼隔江遥对汉阳,西面、北面为长江所怀抱。
“汉树”句自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化来;“有情”,加重感情色彩;“横北渚”,贴切形势。
“蜀江”句,即《吴船录》所谓“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
“无语”除加重感情色彩外,又渲染夜静。
“横”字、“抱”字,锤炼有力。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写鄂州城市和江面的夜景。
当时鄂州商业发达,市面繁荣,《吴船录》载:“沿江数万家,廛闹甚盛,列肆如栉,酒炉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夕可
尽,其盛壮如此。
”鄂州并且是长江中游的军事要地,官、商船舰云集,故以此二句状之。
“灯火”是夜游所见,“月”字点明中秋;“三更市”,说夜市直到深更;舟来“万里",又多高插“旌旗”,江面喧闹非凡;“烛天”写灯火之盛,“摇”字写月兼联江水,气势极为雄壮。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自嘲流连鄂州景色,不及早还乡。
上三联叙事、写景,这联转为抒情,笔调应接起联,以飘逸胜,兼带风趣。
鲈乡,指作者故乡苏州一带鱼米之乡,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脍之典;“垂钓手”,指隐者,用以自喻;“武昌鱼好”,化用三国时“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谣谚。
此联蕴归隐之心,与同时《水调歌头》词所写:“想垣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辞异情同。
《鄂州南楼》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