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北方人不会吃,北方无美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北方人不会吃,北方无美食?
要说北方美食少,南方美食多,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从几个角度分析为什么南方饮食文化胜过北方。

1、环境气候
北方气候一般寒冷干燥,很多农产品蔬菜种植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两季,像东北玉米大豆只有一季,这就导致北方可用于烹饪的食材较少。

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山水相间,地貌复杂,食材非常丰富;食材的丰富度决定了烹饪的可选择度,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菜肴看上去肯定强过单一的猪肉炖粉条。

2、性格民风
北方人性格粗犷豪放,对食材的烹饪细节可能不会太细致,北方人吃饭讲究吃饱喝足,比如北方人吃早餐基本是包子油条。

而南方人温婉细致,对食材的烹饪也是大有考究,南方人吃饭讲究细品慢嚼,比如广式早点,吃的不要太丰盛。

所以两种性格特点导致了两种烹饪的风格,可以说南方人在烹饪上更下功夫。

3、经济发展
从古至今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一直都在江南(北方北京首都是特例),在古代战乱落荒年代,本来农作物应季就少的北方,哪还有心思研究怎么吃更精致,能温饱就不错了,所以我们看到北方的菜一般烹饪比较简单。

而南方经济一直很发达,不说战乱少(广东福建基本上战乱就相对较少),即使在战乱年代也是有丰富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南方人对饮食更讲究这点就不足为奇了。

4、民族历史
我们现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有很多次人口大迁移和民族融合,北方以前那些匈奴、戎、胡、鲜卑、蒙古等等各民族很多都被融进中华民族了,各游牧民族也曾称霸北方或统一全国,北方的文化自然也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比如二胡的原型就来自草原民族,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饮食文化,游牧民族吃饭更粗犷,烤全羊、喝马奶等等(据说涮羊肉的创造就跟忽必烈有关),所以北方人或多或少也受这种饮食文化的影响。

而南方尤其是广东,历史上因为北方战乱人口大迁移,最后定居在广东的非常多,为什么,再往南就是海了,当然有的不跨海去越南了也有,这里不细讲。

所以现在看来其实广东是相对保留着汉文化比较多的地区,这其中当然就有饮食文化,再加上广东对外贸易比较早,也受西方影响,烹饪更精致就很自然了。

5、上层文化
其实精致的美食在古代都是上层社会文人墨客研究鼓捣出来的,比如现在台湾美食为何这么出名,君不见蒋公带走的都是国民党精英吗,他们把很多大陆上层社会才有的美食带到台湾,并和当地的日系美食融合,才有了现在台湾小吃的风靡。

又比如苏轼在流放时还能鼓捣出“东坡肉”,起码他能买起猪肉,而穷老百姓一般温饱都难,哪还有机会研究美食啊。

这一点其实也是南方美食多过北方的原因,因为古代上层社会的人大多集中在南方!为什么不在北方?一是古代经济文化中心一般都在南方;二是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太平;三是古代没有现在的集中供暖,虽然冬天都很冷,但相对北方来说南方是能待下去的,北方只能待在屋里。

四是南方比北方富庶,那些上层人士除了去北京做官去,一般还是待在南方的居多。

说了这么多,只是粗略分析下为什么南方的美食比北方多,陈述客观事实,没有地域歧视,因为小编也是北方人。

饮食文化就是民俗文化,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最想表达的,南北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就像南方人总觉得东北的锅包肉就是糖醋里脊的争论,讨论可以,争吵就大可不必,我们应该相互欣赏。

中华饮食种类繁多,又有南北差异,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自豪的,吃货们可以通过各地饮食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是不是很有意思。

不像美国人只知道吃汉堡,英国人只知道吃薯条,如果都一样就真没意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