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新闻中摄像技术及技巧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视新闻中摄像技术及技巧的分析
李京
(杭州文广集团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浙江杭州310008)
摘要:广播电视是传统的新闻媒介,同时也是人们了解社会新闻的主要途径。
新时期,面对新媒体强势崛起带来的挑战,广播电视发展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电视新闻播报中提升电视新闻
吸引力,需要灵活运用摄像技巧,提升新闻报道质量。
电视摄像是电视创作的基础工作,摄像水平和质
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成败。
因此,为了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我们应该把握合理的
拍摄技巧,为新闻报道播报和制作奠定基础。
本文对电视新闻中摄像技术和技巧进行分析,分析具体
的影响,把灵活运用摄像技术落到实处。
传嫘实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簡珊究霖关键词:摄像技术;技巧;电视新闻;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志码:A
电视新闻是一种综合性的传媒方式,具有声像结 合的特点,画面播放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质 量的高低。
摄像记者是电视新闻素材现场收集人,需 要将新闻的实际情况完整、真实地收集起来,传递给观 众;需要熟练掌握摄像技术和技巧,将新闻真实内容通 过摄像呈现出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电视 新闻播报的质量。
因此,加强电视新闻中摄像技术和 技巧相关内容方面的分析研究,可以提升人们的认知,提升电视新闻播放质量,增强电视新闻的吸引力。
一、电视新闻摄像的要素
(一) 新闻性
电视新闻质量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摄像新闻 性。
电视新闻摄像要还原新闻事件准确性、真实性和 即时性。
真实性是要求电视新闻摄像可以牢牢把握新 闻事件核心,不允许随意揣测无关的内容,保证新闻时 间的有效性。
把握电视新闻摄像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可以提升电视新闻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将新闻事件更 加真实、全面地还原出来。
(二) 形象性
形象性是电视新闻摄像的主要要素之一,可以客 观反映新闻现场的具体情况。
摄像人员需要掌握合理 的摄像技术和技巧,将现场情况通过空间并存形式传 递给观众,更好地满足观众视听需求。
掌握合理的新 闻摄像技术和技巧,还原新闻事件,表现新闻现场的情 樹寺"feo 1"
二、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术和技巧
电视新闻是将多个图像衔接在一起,连续地去表 达新闻内容。
这需要摄像记者可以熟练掌握拍摄技术 和技巧,巧妙地捕捉新闻对象细节、特点和画面,提升 图像质量,打造声像并茂的画面,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 感,提升新闻报道质量。
所以,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 者,应该熟练掌握摄像技术和技巧,紧紧围绕节目主 题展开服务,为后期制作提供便利,提升电视新闻质 量。
[2]
(一)拍摄平稳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摄像记者要保证拍摄平稳,拍 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跟、进、摇都要保持平稳。
无 论什么样的镜头,保证画面稳定,是保证新闻报道质量 的基础保障。
如果镜头是摇晃的,观众会产生眩晕感,从心里抵触和厌烦,影响画面质量,这样拍摄的新闻是 不符合播放要求的。
所以,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推镜头
文章编号:1674-8883 (2019) 22-0180-02
是将主体从环境中剥离出来,拉镜头则是将主体置于 一个环境中。
从中可以了解到,通过推拉镜头可以彰 显画面的主体,帮助观众了解节目报道的主题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拍摄过程中的推拉镜头要干净利落,有 适当长度,即便采用摇镜头也要保持水平或是缓慢移 动,保证电视新闻両面平稳,反之则会影响到画面完整 性和连贯性。
[3]
(二)镜头移动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镜头的移动是指不断变化镜 头和移动机位,这是拍摄者需要掌握的基础技巧。
在 不断移动变化中拍摄,可以弥补定点拍摄的不足,吸引 受众注意力,丰富画面内容。
一般情况下,移动镜头的 拍摄手法,可以呈现出宏大场面,促使场景中的景物多 样复杂,创设烘托主题的场景。
笔者了解到,移动镜头 有助于提升场景连贯性和完整性,帮助观众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掌握电视新闻内容。
[4]
(三)场景构图
构图是电视新闻中的一项基础技巧,有助于画面 内容更加完美表达,提升画面的表现力和张力。
电视 新闻画面构图有着独特的规律和技巧,相较于以往的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画面构图简洁明了,尽可能通过一个画面反映出新闻事件的整个发展过 程,有着多种主题内容。
所以,电视新闻摄像构图中,需要主体占据相应比例,处于画面中心,以此来彰显电 视新闻节目内容的主题。
(四)实例分析
新闻拍摄中最关键的就是能拍到核心画面。
拍摄 突发事件,比如洪水、台风、房屋倒塌,如果能记录这些 事件发生过程中的重点画面,这些当然是核心画面。
这需要摄像者不关机地拍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在 镜头中会发生什么。
而在现场的时候摄像者需要全神 贯注,需要在记录中做一个“有心人”,观察周边的环 境。
比如你在记录一场台风,除了要记录台风登陆时 狂风大作的自然环境,还要记录这个时候台风对人的 影响,对生活的影响。
如果这个时候正好有一棵树被 大风吹倒,而这个瞬间被你记录下来了,就会是一个非 常棒的现场。
核心画面当然范围更广泛,绝不仅限于 突发事件。
再以台风举例,我们拍摄过一条新闻:台风 过境后,受灾老百姓给来村里救灾的武警官兵做饭的 画面。
这不属于突发事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但 是我们记下了在这个过程中做着饭却偷偷抹泪的村
180
第10卷第22期新闻研究导刊 Vol.10No.22 2019 年11 月Journal o f News Research November 2019
民,采访时这个村民说,看到武警官兵就想到了自己的 儿子,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做饭。
捕捉到了这 个细节,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就通过画面传递给了观众。
三、提升电视新闻中摄像机技术和技巧的对策
(一)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摄像人员在抵达现场前,就需 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确定新闻主题内容,了解新闻 内主体对象,策划分镜头拍摄校本等内容,结合具体现 场情况进行新闻拍摄,彰显新闻主题内容。
对于突发 性新闻事件,摄像人员需要具备应急能力,就算在事 发前无法仔细查阅资料,也需要尽快前往新闻事件现 场了解事件发生全过程和原因,尽快确定拍摄主题内 容。
[5]在这个过程中,摄像记者可以大概拟写拍摄大 纲,避免拍摄过多无用镜头,浪费资源。
(二) 拍摄过程的镜头处理
电视新闻拍摄中,应培养拍摄人员的无剪辑意识,选择合适的镜头处理方式。
电视新闻镜头处理中,注 意拍摄前期分镜头剧本,保证各个分镜头画面质量;拍摄期间,保证画面完整性和连接性;后期编辑中,满 足静接静和动接动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同 期声,一个镜头只反映一种意思;不同拍摄角度画面中 间,可以适度添加过渡画面,用于过渡处理。
拍摄镜头 处理后,需要及时检查画面质量,如果出现不满意的镜 头,或是拍摄素材不完整,应及时补拍或是修整镜头。
画面镜头补拍仅仅适用于非突发性新闻,突发性新闻 如果采用补拍方式,则会损害新闻的实效性。
[6] (三)掌握优秀摄像技术和技巧
电视新闻拍摄中,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应掌握优秀 的拍摄技术和技巧,包括稳、移和构图拍摄技巧,了解 摄像构成原理和技术,拍摄生动形象的画面。
另外,摄(上接第179页)才能切实推动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促 进报纸新闻报道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在实际的报纸 新闻采写工作中,要融人网络新媒体工作思路,从而有 效地拓展新闻采写渠道,使报纸新闻采访形式丰富多 样,打破传统工作中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全面提升新闻 采写工作效率与质量。
[3]此外,要加强现代智能工具 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记者可以随时随地采写、编辑以及推送新闻,甚至可以将新闻现场以直播的形 式报道出去,这样的新闻采写不仅可以减少新闻记者 的工作量,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新闻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加强受众群体与新闻记者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传 统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实现报纸新闻采写工作效率 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提升报纸新闻采写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提升采写的 准确性与可信度,才能更好地推动报纸新闻采写的转 型。
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有效 地提升新闻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从而发挥社会舆论引 导作用,尤其是针对社会中比较敏感的话题,更好提升 报道的可信度,客观地报道新闻。
此外,由于新媒体中 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引导,新闻事件报道缺乏可信度与 准确性,往往会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甚至造成社会恐 慌。
所以,要提升报纸新闻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充分发 挥其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避免社会恐慌与不良 舆情事件的发生。
可见,推动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不像记者要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和新闻判断力,更加从 容地应对发生的突发新闻事件,捕捉主题鲜明的新闻 素材。
电视新闻摄像人员需要掌握扎实的编辑技术,灵活选择新闻选材,明确具体选材标准,提升拍摄素材 利用效率,便于后期编辑和制作。
四、结语
电^新^拍摄中,为了保证拍摄质量,摄像人员需 要掌握合理的摄像技术和技巧,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和职业素养。
摄像记者同时要具备新闻捕捉能力,紧紧围绕新闻主题内容,传递真实、全面的新闻信息,带 给观众高质量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王金苗.“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摄像技术的创新思路
[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31 (16): 151-152.
[2]廖雯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摄影摄像技术的实践
探索[J] •西部皮革,2019, 41 (15):117.
[3 ]刘保华.电视新闻节目中摄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技巧
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9 ,23 (07):157-158.
[4]陈海燕.电视节目制作中摄像技术的方法和应用探析
[J].电视技术,2019 ,43 (05):30-31+58.
[5]张程.摄像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及技巧探究
[J] •传播力研究,2019, 3 (06 ):203-204.
[6 ]洪楷鸣.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如何实现技术、想象、意识
一体化[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0 (07):丨10.
作者简介:李京(1988—),男,浙江杭州人,专科,毕业于浙 江传媒大学摄影摄像专业,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 编导远程教育专业,就职于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综合频 道,从事摄像工作。
仅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社 会发展的新需求。
四'结语
媒iiiiT合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不仅给传统媒体 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传统 媒体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从而有效地突破传 统媒体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升新闻报道的时 效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丰富新闻采写路径与传播路 径,更好地发挥其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因此,在媒体 融合背景下,要加强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研究,以便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从而促 进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与进步,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大众。
参考文献:
[1]封葑.浅析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J].记者摇篮,2017 (02): 14-16.
[2]朱姝.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J].新
闻传播,2016 (04) :31+33.
[3]黄桃.“互联网+”时代下报纸民生新闻和新媒体融合
的分析与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 (30 ):82.
作者简介:泽央(1973—),女,四川甘孜人,大学学历,编辑 职称,从事报社汉文编辑部地方新闻部编辑工作,研究方 向:地方经济新闻。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