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版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2020版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蹒跚(pán)哂笑(shěn)锲而不舍(qiè)形貌昳丽(yì)
B . 谰语(lán)颔首(hán)一抔黄土(pōu)恃才放旷(shì)
C . 剽悍(biāo)愧怍(zuò)惟妙惟肖(x iāo)苫蔽成丘(shàn)
D . 啜泣(chuò)喑哑(yīn)鳞次栉比(jié)引弦而战(xuán)
2. (2分)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A . 冷酷无情栅栅来迟予感
B . 精疲力碣鲁莽大胆步履
C . 含辛如苦毛骨耸然赢弱
D . 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告罄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3. (2分)选词填空。
①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________(流逝、消失、逝去)、历史的变迁……
②泉水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________(迸发、迸跳、跳跃)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4. (10分)(2020·越秀模拟)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
A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B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 . 一抹斜日荒戍垒,半竿晚烟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D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既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E . 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反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F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④自康乐以来,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⑤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的优美意境:杜牧在《泊秦淮》中用“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秦淮河两岸之景,朦胧淡雅;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①“________,________”描绘映入江中是山月,清新秀丽;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②“________,________”描绘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四、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分)
5. (1分) (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 下面两句话其中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A.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B.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 (1分)名著导读。
大仙道:“……曾闻他大闹天宫,……”请概括《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中的典型情节(至少写出两个),并指出大闹天宫的故事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
7. (4分)(2020·龙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于2月3日起,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
方舱医院是机动医疗场所,它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等构成,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种功能。
在特殊情况中,它可发挥急救医院的作用,“方舱医院”曾先后参加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1)请结合上面材料,为“方舱医院”下定义。
(50字以内)
(2)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面对汹汹疫情,医护人员前赴后继,他们不畏风险,逆向而行;
面对汹汹疫情,△,△,△。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8. (17分) (2017九上·丰县月考) 阅读《学会拒绝》完成小题。
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
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
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
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宁静的生活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
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
拒绝失望的心理。
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
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
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珅便是一例。
和珅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
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来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
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
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
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第四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在第④⑤段之间,给本文增加一个现代或当代的事实论据。
(4)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珅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何作用?
9. (25分) (2019九上·宣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①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②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③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
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④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
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
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
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
⑤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
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⑥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
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
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⑦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
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
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⑧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
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⑨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
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
⑩我说:“是。
”
⑪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要看吗?”
⑫她点点头。
⑬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⑭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
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
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
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
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⑮“好看吗?”
⑯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⑰母亲没有回答。
她睡着了。
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
⑱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
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⑲“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
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⑳大雪持续了一整天。
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
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
㉑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
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
”
㉒独自靠在窗边看雪。
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
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㉓我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
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
㉔白,到了是空白。
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
白,变成了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㉕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
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㉖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㉗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
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1)文中作者围绕“雪”,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⑧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①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②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
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处)
(3)第④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
B . 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
C .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
D . 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
E . 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八、课外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 (16分) (2017七下·临淄期中)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父异焉 ________ ②即书诗四句________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 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文段中仲永有哪三个阶段的变化(用原文回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他产生变化的直
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
九、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十、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七上·启东期中)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名、班级名和老师名。
(2)字数要求不得少于6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能写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3-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4-1、
4-2、
4-3、
四、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分)
5-1、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1、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
7-1、
7-2、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八、课外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1、
10-2、
10-3、
九、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十、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