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丨浙教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观察、比较,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和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
2、小组合作想办法计算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3、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来,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无法确
定。
4、在学生得知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个花坛”这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出课题。
】
(二)动手实践,探究归纳
1、鼓励学生利用学具(平行四边形卡纸、尺子、剪刀等),尝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教师
加以引导。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3、讨论交流:比较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着重比较面积、底与长、高与
宽的关系。
)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教学字母表示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
S=ah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
】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基础练习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
(2)计算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拓展练习
(
1)分别计算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cm)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²,底是4cm,高是()cm.
(3)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变化?
6dm
【设计意图:练习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强化记忆的有效措施。
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条理性,又要有层次性,通过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所以本课练习设计体现两个层次:
基础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让学生懂得要计算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要选择相应的底和高。
拓展题:通过计算三个底相等,高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发现等底等高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通过观察、思考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的变化,明白平行四边形变形后,底不变,高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随着变化。
】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1)由学生小结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还没有达到教学目
标,能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解决或课后补救。
(2)教师的小结能够高度概括,并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
】
(五)课外作业
教科书练一练第1、2题
【设计意图: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记忆,知识必须反复出现,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并形成技能。
在学生掌握、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为今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作一些知识准备。
】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
S=ah
【板书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人一目了然,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