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1学案: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
①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③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3)后果:
①国内政局逐渐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过程
(1)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也宣告结束。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
(1)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维持世界和平的因素增长。
(2)动荡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轻巧识记]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易错提醒]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苏东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当前中国已探索到了正确的道路。
[名师点拨]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经济)。
(2)主要原因: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3)直接原因:主要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
1.20世纪80年代,苏联政治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同时出现了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
势的加强
[材料一]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
展;从两极格局至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
(1)“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局面?
[教你读史]
注意提取关键语句“从两极格局至新格局出现之前”,联系“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分析.
[提示]原因:1991年,苏联解体。
局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
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教你读史]
抓住“原因有二",从“美国的盟国”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冲击以及“苏联约束战争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
[提示] 西欧国家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关系出现新矛盾和新冲突,削弱美国霸权;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核扩散问题等.
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
(1)格局交替的渐进性。
两极格局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和以往格局变动相比,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没有通过谈判确立新的世界格局,只能通过大国间力量的消长与分化组合自然地形成,因此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当今局势的不稳定性.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军备竞赛随着苏联解体而不复存在,世界总的趋势是
走向缓和。
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未改变其霸权主义的政策。
两极格局压抑下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欲望有所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有所激化。
因此世界还充满着动荡和冲突。
3世界中心力量的多元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出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
关系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早8时46分,奥巴马与妻子米歇尔及工作人员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默哀仪式。
11年前这一时刻,首架遭劫持的美国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由此揭开美国本土所遭受的最大恐怖袭击,约3 000人在当天4场袭击中遇难.
——人民网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形势特点?
[教你读史]
注意有效信息“最大恐怖袭击”,据此分析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危害。
[提示] 在缓和与和平的形势下,存在着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使世界呈现出紧张与动荡的局面。
[材料二]美国奥巴马政府几年来用尽各种伎俩在亚洲制造麻烦和事端!先后用“冷战”思维利用东海及东北亚和东南亚地缘环境的乱象,制造出南北朝鲜摩擦,东海中日争端,台湾军售,南海争端,频繁大规模地针对中国联合军演,表演着“冷战”时期的闹剧.
——人民网强国论坛(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在“冷战”后的什么外交方针?
[教你读史]
抓住有效信息“用‘冷战’思维利用……制造出……”结合美国推行单极世界的企图进行分析。
[提示]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地区
争端,试图独霸全球。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原因1.动荡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2)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插手别国内政与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
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和平原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
2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
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题组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联解体B.赫鲁晓夫改革
C.不结盟运动兴起D.欧洲联盟成立
解析:选A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故A项正确.
2.一位德国人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
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A.德国分裂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D.欧共体成立
解析:选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德国人”应该指的是民主德国1990年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此事件是指东欧剧变,社会性质由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
3.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
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解析:选A “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体现了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故A项正确。
题组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欧洲联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欧洲联盟成立的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B.欧洲议会成立
C.《马约》正式生效D.欧元开始流通
解析:选C 《马约》颁布于1991年,标志着欧洲的合作由经济领域向政治、外交领域的扩展,是欧盟成立的标志,故C项正确.
5.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罗斯实力衰落
B.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
解析:选C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了制约作用,故“‘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C项符合题意。
6。
对右图漫画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解
读,最准确的是( )
A.“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B.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C.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D.美、两伊、以、巴、黎共同主导当今多极化世界
解析:选C 图片信息反映多极化世界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间修筑了一道“柏林墙”,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
如果以柏林墙为题,写一篇有关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论文,论文反映的主题肯定不能包括()
A.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B.国际局势的紧张与缓和
C.欧洲联盟又将增加新成员D.大国关系对时局的影响
解析:选C 柏林墙的产生是“冷战”的产物,也是国际局势紧张的产物,反映东、西德之间的对峙,而它的推倒也是国际关系缓和的表现,这与欧洲联盟增加新成员无关。
2.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各国只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①④D.①②③
解析:选B 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到失败,因为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仍屹立在世界上,所以①错误;③说法明显错误。
排除①③,答案为B项。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要把握“有利的战略机遇期”等等。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选A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有利的外部条件,故A项正确。
4.欧盟的格言是“多元一体”,对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表述有误的是()
A.煤钢联营为欧洲统一奠定较好政治基础
B.欧共体的诞生推动了经济进一步一体化
C.1993年欧洲从经济实体变成了军事实体
D.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解析:选C 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从经济一体化组织变成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项符合题意。
5.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
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
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解析:选A 题干强调的是“冷战”结束后,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文化的区别,而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故A项正确。
6.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
A.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解析:选C 图中呈现出当今世界格局中单极化和多极化角力的现状,这种角力的现状,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故C项正确。
7.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解析:选B 对资本主义国家称呼减少,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称呼增多,反映世界格局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8.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
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选C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趋势.据此,补充图中A、B两处相应的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图中这一趋势。
(18分)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图中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建立和1955年这一事件信息可知,是华约组织的建立;根据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和1985~1995年之间
这一信息,可断定为苏联解体.第二小问,根据图中不结盟运动、欧共体、日本、中国等信息可知多极化趋势出现;根据图中苏联解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为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事件:A—-华约成立;B-—苏联解体.
叙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苏对峙局面形成,标志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