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
月考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6)“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9))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义庆《世说新语》)(10)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
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二、选择题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若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B.《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D.《荷叶·母亲》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甲(A。

B?C!)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乙 (A冤枉、B冤苦、C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 biàn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 )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郑振铎《猫》)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因为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衔(_____)着②虐(__________)待③________biàn诉
(2)在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蒲松龄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歘(xū,突然)一狼来,瞰(看)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天刚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1)其一犬坐于前(2)恐前后受其敌
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2)弛担持刀__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4)盖以诱敌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
B.屠乃奔倚其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择其善者而从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学而不思则罔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仅用短短的几十个字,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屠户及狼形象,试概括其共同点。

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

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
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
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概述本文的中心事件。

2.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按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作答。

爬悬崖前:____________-→爬上岩石架:_____________-→爬下悬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
5.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

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
潇洒了起来。

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

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

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

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播种和耕耘,看到了春天和希望。

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

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

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

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

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

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

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

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们
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

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

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

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

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

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请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3)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5)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4.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

该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部署、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含随车锁具、车辆电子标签)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站点主要布局在
居民生活工作集聚区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

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

公共自行车管理单位向居民发放借车卡,用户在站点刷卡借车,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归还到就近的站点。

根据使用时长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材料二】
(摘自《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三】
(摘自公开资料)
【材料四】三明市沙县公共自行车于2017年1月9日正式运营。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评价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公务员王女士:现在电子支付已经非常普遍了,对于办卡只能交
付现金,无法使用信用卡和手机支付,有些不理解。

市民曾先生:办卡押金太高。

沙县的公共自行车押金分本地居民300元和非本地居民800元两档,对比其他城市明显偏高,如北京公租自行车的押金分别为200元和400元两档,泉州公共自行车押金只有300一档。

市民郑大姐:公共自行车长期暴露在外,经过暴晒雨淋,很容易造成车辆损坏。

看着一排排漂亮的车放在这淋雨,实在心疼。

某小区居民反映:康城国际分布点周边有几个居民小区,入住率都很高,居民多,但锁止器数量只有20个,这个“热门”站点锁止器不够,自行车经常无法停放。

还有一些居民区没有设立站点,如一品江山、罗布家园等。

(摘编自《三明日报》)
(1)下列对公共自行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公共自行车与其他共享出项交通工具相比较,最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低廉,环保低碳。

B.公共自行车主要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C.公共自行车在解决城市交通难、“公交最后1公里”和缓解大气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D.公共自行车用户可以免费办理借车卡,但必须依据骑行路程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2)请从材料二中,概括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有关信
息,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即将投入使用的三明市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

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

(2)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3)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