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开发和扩大经济林资源提高陕北林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开发和扩大经济林资源提高陕北林业
一、经济林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1、大力开发干果树种
陕北干果资源丰富,干果树种多种多样,其中尤以红枣和山杏最多。
枣树主要分布在清涧、绥德、府谷、神木、延川、宜川等地,是陕北干果资源最重要的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榆林地区拥有枣树面积20多万亩,年产枣1500万公斤以上,分别占到全省枣树占地、年产枣量的60%、50%左右。
杏仁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是我省传统的出口物资。
榆林、延安两地是我省最重要的杏仁产地,约占全省产量的50%。
加速对山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进加工工艺,提升本地山杏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是今后山杏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利用野生经济植物
陕北地区主要的野生经济林有山楂、沙棘、山葡萄等,其中尤以沙棘最多。
这些野生植物进过加工处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各地对于沙棘的利用都停留在果汁制造方面,而对于果核、嫩叶等利用不足。
因此,应加速对野生经济林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3、利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陕北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其中以连翘、山桃资源分布最广,产量最高。
连翘为很常用的中草药药材,根、茎、叶均可入药、籽能榨油,主要分布在延安以南的次生林区,尤以黄龙和宜
川两地最多。
这些天然药材目前主要以加工原料出口,缺乏加工深度,因此经济效益不高。
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其加工成原料药或成品药出口,同时注重加工技术的提升,以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4、开发利用油松资源
据林业研究所相关实验表示,一株直径20—30cm的油松,年采油脂量可达1.5—2.0公斤。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推进,各地对松香、松节油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我省松香、松节油自给率很低,严重依赖进口,这导致了极大的资金外流。
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本省油松资源(如陕北的油松、陕南的马尾松)的利用,以满足火柴、制皂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
5、利用灌木纸条发展编织业
利用沙柳、祀柳、紫穗槐等的枝条,可以编织成精美的工艺品、器具和荆芭。
沙柳去皮后编织成的柳制品远销欧美,深受欢迎,成为“抢手货”。
在以前,灌木资源主要被用于防风固沙、作为燃料等。
而在七十年代后,灌木枝条逐渐被用于编织物品,产生里良好的经济效应。
6、其它
此外,陕北还有大量的木本粮油及香料作物,如橡树、臭椿、丁香、刺槐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而且在果树方面,苹果、桃、葡萄等都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应加大开发和种植。
二、发展经济林种植及林木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设
在大力发展,加强防护林种植工作的同时,陕北地区应因地制宜、适当规模地加大对经济林集约化生产工作的推进。
以本地的林业资源优势为依托,以重视传统项目、加强新项目开发、形成核心产品为原则,陕北地区发展经济林及商品生产基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沿黄河红枣生产基地
陕北为我省红枣的中心栽培区,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及浅山丘陵地带,这里的人们有种植枣树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积极看展在黄河沿岸空置土地上的枣树种植工作,如梯田、黄土地等。
陕北的枣树品种很多,在建设枣树种植基地时应选择比较好的品种,如神木和吴堡的木枣,佳县的油枣、细腰枣等。
2、黄土丘陵地带山杏生产基地
山杏是我国北方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很多人民重大的经济来源。
山杏生存能力强,能生长在一般植物难以生存的黄土丘陵、干旱坡地,而且能耐零下几十度的低温。
应加快在陕北的黄土丘陵、坡地、旱地建设山杏生产基地,其中吴旗、志丹两地山杏最多,应以此为重点。
3、沟壑区核桃生产基地
核桃为干果、木材两用树种,经济价值很高。
核桃喜阳光充足、通风凉爽的环境,陕北的黄龙、黄陵、宜川、宜君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宜川、宜君两地年产50万斤以上。
可在延安以南的川道、浅
山及“四旁”地带发展核桃生产基地,可供选择的品种有绵核桃、露仁核桃、隔年核桃等。
4、利用野生沙棘培育生产基地
陕北地区自然环境适宜、野生资源丰富,在沙棘的培育上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对沙棘的开发利用还处在初步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集约化规模。
沙棘资源基本上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
要利用丰富的野生沙棘资源,加快培育优良的沙棘品种,建设完整的沙棘培育生产基地。
5、利用丰富的蜜源植物发展林区养蜂
陕北地区蜜源植物种类众多,如刺槐、怪柳、臭椿、文冠果、泡桐等,其中以刺槐最佳。
这些植物都是适应当地环境的山林蜜源作物,应加大规模化种植,以此为依托,发展养蜂行业,创造新的出口经济增长。
6、建立柳编植物种植基地
我省沙柳种植面积很大,如榆林以北的风沙地带大片的沙柳起着重要的防护作用,保证了这些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沙柳柳枝柔韧,是编织的优良原料,应努力调研,解决柳条采摘与防沙护林之间的矛盾。
在扩大经济林规模建立种植基地的同时,还可以发展银杏、山楂、山柿优良经济作物。
虽然它们只适应部分地区的环境,但利用其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只要种植管理得当,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
三、经济林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济林建设应根据具体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并进行集约化管理
陕北地区根据其纬度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两种气候带,不同气候带内的环境存在着差异,而不同的生态环境对经济作物内有用物质的生长、积累、储存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经济林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经济品种。
同时,应就地打造优良的繁殖管理场所,采取嫁接苗方式改进经济品种,促进经济作物的美观、丰产和稳产,创收最好的经济效益。
2、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用于林副业生产的原料大多是来着野生、半野生的经济植物,在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其可持续性生长,适时适量地进行采摘,避免其生长受阻,甚至遭致减产。
同时,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如山楂、山桃、沙棘等,应进行定向培养,改善林地,补植补播,保障生产,提高效益。
3、选好林木产品加工、储存地点
陕北很多林区交通不够发达,大多数林产品都采取就地采集、就地加工。
当然,这只是宏观上的方向,并不是说所有物种都要就地加工,更不是直接加工成成品。
如沙棘,把它初步加工成果汁外运是合理的。
如果进一步就地加工成果酒、饮料,这会极大了提高成本,反而降低了效益。
4、对经济林作物需采取综合利用的措施
很多经济作物可以有多钟用途,如根、茎、叶、枝条等都可用作生产。
甚至有的作物处处可用、上下皆是隐藏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经济林作物应进行综合利用,最大化地挖掘其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