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新区园区单位荣获多项国家科技大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江高新区园区单位荣获多项国家科技大奖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经济》 2014年第2期
2014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授奖
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
获奖代表颁奖。
张江高新区园区的多家单位获得殊荣。
其中,上海光源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获2013 年度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药物分子毒理学研究及新药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国际认可”获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技术”,获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关链接(获奖项目介绍):海光源重大科学工程(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光源工程由国家发改委、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建设,是我国迄今为止建
成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研究平台。
工程历经10 年优化设计和预制研究,于2004 年12 月正式开工建设,约300 人的光源团队,在300 多个单位的协助下,在52 个月内完成
了设备研制、工程建设和调试调束,顺利投入运行。
上海光源汇集并发展了高能加速器和高热
负载精密光学工程等相关技术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成功实现了世界第三代同步辐
射光源众多先进技术的高度集成。
上海光源自2009 年5 月向用户开放以来,装置稳定高效运行,首批建成的7 条线站充分
发挥了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蛋白质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实验研
究能力,促进了我国多个学科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上海光源的用户数量和成果产
出都超过了国际同类装置建成同期的水平,截止2013 年12 月,首批7条光束线站已执行通过专家评审的研究课题4400 多个,用户来自300 多家单位,共计7000 多人。
上海光源用户的
高质量科研产出不断涌现,成果已发表期刊论文1300 多篇,包括Science、Nature 和C e l
l 上30 篇。
此外,还有30 多家高科技企业利用上海光源进行制药、材料和化工等方面的产业开发研究。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201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药物所科研团队开展的“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以中草药传统用途为基础,化学结构导向的研究策略,阐明了55 种重要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获得了大量结构新颖和多样化的生物碱和萜类,其
中新结构507 个,特别是发现新骨架化合物38 个;发现各类具有重要活性的化合物62 个,
药物先导结构11 个,阐明了多个中草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揭示了土槿皮酸类和二萜原酸酯类
抗肿瘤等活性的构效关系。
该研究取得了系列具有显著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药物分子毒理学研究及新药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国际认可(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项目,针对若干传统常用中药活性成分,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进行了深入系
统的分子毒理学机制研究,首次揭示了多个常用中药的肾脏、肝脏、生殖毒性作用机制和靶点,
为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完成了300余种先导化合物的早期毒性筛选,提高了新药研发
的成功率;率先实现了安评平台与国际接轨,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瑞典和比利时两个OECD 成员
国GLP 认证和英国药监权威机构(M H R A)实验审计的安评中心,成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技术(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性能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片载芯片制造关
键技术”,研发嵌入式浮栅型和电荷捕获型SONOS 结构及0.18 微米至0.13 微米/90 纳米的
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工艺技术,创建了一系列内核模块技术,构建了一整套芯片测试和
检测技术,形成了高性能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制造关键技术。
该技术申请专利数百项,获得授权专利103 项,技术成果在智能卡芯片领域与国际半导体
巨头并驾齐驱,取得了70% 国内市场和25% 国际市场占有率。
该技术不仅广泛用于各类智能卡芯片的制造,同时也可运用在USBKEY、触屏控制、工业控制M C U、金融安全支付等应用领域
的芯片制造,在保证信息安全服务国计民生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加快了国产化进程
并推动了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该技术平台所生产的芯片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
电子产品中,多项技术指标都具有国际先进、国内第一的水平。
沪52 项成果获2013 年度国家科技奖全国占比连续12 年保持两位数
1 月10 日上午,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共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323 项(人)。
与201
2 年相比,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数量减少14 项。
其中,上海共有52 项(人)牵头和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201
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上海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的比重已连续12 年保持两位数。
上海获奖项目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 项,占全国54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3% ;获国家
技术发明奖7 项,占全国7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9.9%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 项,占全国188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9%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 人,占全国
四分之一。
其中,高等级获奖项目有明显的突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 项,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一等奖4 项。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宝钢集团有限
公司“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工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同
济大学教授蒋昌俊领衔完成的“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上海华虹宏力半
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徐伟教授领衔完成的“高性能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片载芯片制造关键技术”等11 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花结果;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平分秋色,高校获奖科技成果占本
市获奖比例为34.6%,企业占34.6%,研究院所占30.8% ;一批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取得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上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年龄最小的是42 岁,最大的58 岁,平均52 岁。
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此外,上海共有8 个涉及国防、军事、安全的项目,荣获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体现本
市科研单位在解决国家战略重大问题,提高军事战斗能力和保证国防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复旦两门学科入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二十
英国著名教育咨询机构QS 昨天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显示,复旦大学两门
不算“热门”的学科专业哲学和政治学,入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 的行列,分列17 名和
19 名;而在本次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的政治学列21 名、语言学列22 名、现代语言学列22 名。
除人文学科外,清华大学在理工类的学科排名成绩更为喜人:该校的材料科学学科的排名超越了哈佛、加州理工和普林斯顿,位列世界第10 名;同时,清华的化学工程学科列12 名、电子工程列第12 名、机械工程列第15 名、环境科学列第17 名、土木工程列第20 名。
Q S 研究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内地大学近年来进步迅速,尽管北大、清华、复旦的综合排名仍然较低,但部分优势学科开始快速赶超欧美顶级名校,高校内的学术机构与世界名校形成分庭抗礼态势。
去年公布的Q S 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北大列第46 位、清华列第48 位、复旦列第88 位。
中国高校的优势学科迅速迈向世界一流行列,将对中国经济转型,由劳动密集型成功转型为技术知识密集型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Q S 世界大学排名是最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2011 年起,Q S 将其世界大学的排名扩展至30 门独立学科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