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I)卷(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5高三上·杭州开学考) 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硅是电子工业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②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③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④天然气、石油和煤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⑤用食醋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
⑥用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⑦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
⑧医疗上可用碳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碳酸钡不溶于水
⑨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00,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⑩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A . ①③④⑦⑩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⑦⑧⑨⑩
D . ①②④⑦⑨⑩
2. (2分)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H=-57.4kJ•mol-1
D . 已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 ,则△H1<△H2
3. (2分) (2017高二上·亭湖期中)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 铜片质量不断减少
C .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4. (2分) (2016高三上·河北期中) 光电池是发展性能源.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 (s)Ag (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Cl﹣(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恢复至初始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光照时,电流由X流向Y
B . 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C . 光照时,Cl﹣向Pt电极移动
D . 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 (s)+Cu+ (aq) Ag (s)+Cu2+ (aq)+Cl﹣(aq)
5. (2分) (2017高二上·双峰期末) 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溶液的pH:②>③>①
B . 水电离出的c(OH﹣):③>①>②
C . ②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a+)+c(H﹣)=c(OH﹣)+c(CH3COO﹣)
D . 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H)+c(CH3COO﹣)=0.1mol/L
6. (2分) (2017高二上·衡水期末) 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时,发现两极只有H2和O2生成,则电解一段时间后,若电解前后温度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正确的有()
①该溶液的pH可能增大
②该溶液的pH可能减小
③该溶液的pH可能不变
④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
⑤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
⑥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减小.
A . ①②③④⑤
B . 只有①②③④
C . 只有①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
7. (2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月考) 某锂离子二次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放电时的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6C+LiCo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石墨为正极
B . 充电时,阳极质量不变
C . 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xLi-xe-=xLi+
D .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xLi++Li1-xCoO2+ xe-=LiCoO2
8. (2分)为防止钢铁锈蚀,下列防护方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精密机床的铁床上安装铜螺钉
B . 在排放海水的钢铁阀门上用导线连接一块石墨,一同浸入海水中
C . 在海轮舷上用铁丝系住锌板浸在海水里
D . 在电动输油管的铸铁管上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9. (2分) (2017高一下·沭阳期中) 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A .
B .
C .
D .
10. (2分) (2017高一下·夏津期中) 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 CH4(g)+2O2(g)═CO2(g)+2H2O(l)
B . HNO3(aq)+NaOH(aq)═NaNO3(aq)+H2O(l)
C . 2H2(g)+O2(g)═2H2O(l)
D . 2FeCl3(aq)+Fe(s)═3FeCl3(aq)
11. (2分)已知反应2HI(g) H2(g) +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温下,向体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2mol 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kJ的热量
B . 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多,速率加快
C .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HI分解率不变
D . H2(g) +I2(g) 2HI(g)的活化能Ea为12.5kJ·mol−1
12. (2分)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 把铁块变成铁粉
B .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D .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
13. (2分) (2018高一下·上海期中) 现进行如下实验:在A瓶中放入10g黄豆粒大小的碳酸钙,在B瓶中放入5g粉末状碳酸钙,分别加入足量的盐酸,下图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瓶中碳酸钙减小的质量,其中能符合题意表示实验结果的图是()
A .
B .
C .
D .
14. (2分)根据下列实验及其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将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铝和浓硝酸不反应B将SO2通入新制氯水中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C 向1mL 1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几滴NaCl
溶液(浓度为1mol·L-1),振荡后又加入几滴
KI溶液
先产生白色浑浊,然后白
色浑浊变成黄色
Ksp(AgI)比Ksp(AgCl)小
D将氯化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无法判断盐类水解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分)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中△H1=﹣(△H2+△H3)
B . 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 . 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 . 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B溶液的pH
16. (2分)一定温度下,某一密闭恒容的容器内有可逆反应:A(g)+3B(g)⇌2C(g).该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达到了化学平衡,该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 . C物质的生成速率和A的生成速率相等
B .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C .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物质A,同时生成3a mol物质B
D . A,B,C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17. (2分) (2016高二上·屯溪期中) 有起始体积相同的三个容器甲为固定容积,乙带有可移动的活塞,丙是固定容积的绝热容器.在起始温度相同时向其中分别充入1molA2和3molB2 ,发生如下反应A2+3B2⇌2Χ2 ,一段时间后都达到平衡,三容器中的A2的转化率大小为()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18. (2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 Z(g) ΔH<0,反应经60 s达到平衡并生成0.3 mol Z,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0 5 mol·L-1·s-1
B . 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0 L,则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 . 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至5 L,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
19.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
B .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X)=2v逆(Z)
C .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
D .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 (2分)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 恒温恒容下,再充入CO2气体,H2浓度一定减小
C . 升高温度,会使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移
D .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
21. (2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 炼钢
B . 钢铁腐蚀
C . 食物腐败
D . 塑料老化
22. (2分)丙酮(CH3COCH3)在某溶剂里,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CH3COCH3(aq)⇌CH3COCH2COH(CH3)2(aq)取相同浓度的CH3COCH3 ,分别在40℃和60℃时,测得其转化率α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α﹣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代表40℃时CH3COCH3的α﹣t曲线
B . 升高温度可缩短该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C . 增大压强可缩短该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 .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23. (2分) (2015高三上·冠县开学考) 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 .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为正极
C . 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 . 当有2.24L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4mol
24. (2分) (2018高二上·汽开区月考)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 . 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 . 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 Z(g)
25. (2分)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H <0。
4 s(秒)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当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 . 4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mol·L-1·s-1
C . 达平衡后若通入一定量氦气,A的转化率降低
D . 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
二、填空题 (共5题;共44分)
26. (9分)近年来,我国的雾霾问题引起政府和群众的高度关切,一般认为细颗粒物(即PM2.5,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指标与雾霾天气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光化学烟雾也开始抬头,它是由非甲烷烃和NOx的排放引起的,严重时天空会出现彩色云雾,属于一种重污染现象.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标志.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以下可能引起细颗粒物指标变高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燃煤取暖 b.大型交通设备 c.生活污水 d.火山喷发 e.局部战争 f.采矿业
(2)如图是某地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据图所示,上午8:00,非甲烷烃和NO出现峰值.随后NO2约于10:00达峰值,其主要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 .8:00起,O3开始积累,并于13:00达峰值,O3积累与下列过程有关:O+O2→O3 ,该反应物中游离的氧原子主要是由反应:________ 产生的.O3又使10:00前NO2的含量急剧增加,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你认为该地光化学烟雾较严重的时间最可能为________ (填序号).
a.8:00 b.10:00 c.15:00 d.20:00
(3)若25℃、101kPa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4.5L/mol,此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4 ,当NO2与N2O4的平衡混合物密度为 3.18g/L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N2O4的分解率(即转化率)为________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NO、NO2、NH4+及NO2﹣等被称为活性氮物质,超量排放会引起环境问题.NH4+与NO2﹣可发生下列反应:NH4+(aq)+NO2﹣(aq)═N2(g)+2H2O(l)可加快该反应的措施为__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为ν=k•c (NH4+)x•c(NO2﹣)y ,其中k为速率常数,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c(NH4+)/mol•L﹣
1
c(NO2﹣)/mol•L
﹣1
ν/mol•L﹣1•s﹣1
10.01000.200 5.4×10﹣7
20.02000.200 1.08×10﹣6
30.2000.040 2.16×10﹣6
40.2000.060 3.24×10﹣6
据表知,将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2倍,反应速度将变为原来的________ .
27. (6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V L密闭容器里加入n mol A、2n mol B,发生反应:A(g)+2B
(g)2C(g)△H<0,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A的转化率为x.(1)K和x的关系满足K=________ .在保证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 (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2)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t2时________ ;
t8时________ ;
②t2时平衡向________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________ .
28. (11分)甲醇既可用于基本有机原料,又可作为燃料用于替代矿物燃料.
(1)以下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 2.0410.270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反应I为________热反应(填“吸”或“放”).
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从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 kJ/mol
②2CO(g)+O2(g)=2CO2(g)△H2 kJ/mol
③H2O(g)=H2O(l)△H3 kJ/mol
则反应 CH3OH(l)+O2(g)=CO(g)+2H2O(l)△H=________kJ/mol(用△H1、△H2、△H3表示)
(3)现以甲醇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来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该法:
①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请完成电解池中Cr2O72‾转化为Cr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Cr2O72‾+________Fe2++________═________Cr3++________Fe3++________
(4)处理废水时,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当c(Cr3+)=1×10-5mol•L﹣1 时,Cr3+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已知,Ksp=6.4×10-31 , lg2=0.3)
29. (7分)某同学实验需要0.1 mol/L NaOH溶液400 m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__ g。
(3)该同学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A.用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烧杯。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快速溶解
C.立即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以免跟空气接触时间过长
D.将容量瓶盖紧,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你认为上述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按照该顺序进行时,其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应更正为________。
(4)配制0.1 mol/L 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填写字母)。
A . 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B . 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C . 使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
D . 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 .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F . 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不到刻度线,重新定容至刻度线
30. (11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 ,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若1molNO和1molCO的总能量比1molCO2和0.5molN2的总能量大,则上述反应的△H_____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3)计算4s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
(4)下列措施能提高NO和CO转变成CO2和N2的反应速率的是.
A .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 .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 .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 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1CO初始浓度/mol•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1
Ⅰ280 1.20×10﹣3 5.80×10﹣382
Ⅱ124
Ⅲ350124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Ⅰ、Ⅱ两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是实验编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44分) 26-1、
26-2、
26-3、
26-4、
27-1、28-1、28-2、
28-3、28-4、29-1、29-2、
29-3、29-4、30-1、
30-2、30-3、30-4、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