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的主要涉及投影、三视图等内容,要求我们学会观察物体的立体图形或组合图形,并画出关于物体的三视图。

2.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立体图形知识上产生的,本节课为下一节由视图到立体图形作铺垫,为学习直观图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三视图的学习对现实生活意义重大,在生产实际中经常用到。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识别并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规范、正确画出三视图(初中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做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但是他们开始接触几何知识,空间想象力太弱,缺乏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经验。

三、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设置,让学生融入到生活中去。

通过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直观教具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具演示以及学生利用学具实践操作这一方式,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满足了学生的探求欲望,为攻破本课重难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针对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弱点化难为易。

使学生对“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场地、实验器材、视频音频、媒体
此次授课班级为初一(2)班,要求每位同学准备文具盒,作图工具。

使用到的
教学用具有:PPT课件、实物模型(水瓶、茶叶筒、圆锥、四棱锥)、作图工具。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②能识别、绘制单个立体图形和组合图形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唐诗《题西林壁》”、“生活中的实物”等问题情景,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②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到动手搭建几何体并绘制三视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巧妙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有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索态度和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数学活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60分)
八、教学反思(上课结束后第二天交)
利用ppt课件让学生欣赏庐山图片,并朗诵唐诗《题西林壁》,巧妙设置问题。

“从诗中同学们知道诗人是怎样(从哪些方位)去观察庐山的吗”?
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入手,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欲望,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性。

思考并讨论后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