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5年,吴孟超被推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这一奖项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科技部工作组要与候选人进行谈话,院领导觉得这可是件大事,就取消了吴孟超本来已经排好的手术。

没想到吴老坚决不同意,他说:“病人是一位河南农民,60多岁了,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我不能再让他们等我了。

”最后,吴老还是按约好的时间走上了手术台。

在《朗读者第二季》中,嘉宾吴孟超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在他86岁时,遇到了一个年轻的病人叫甜甜,这个刚刚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姑娘,肝脏上长了一个篮球那么大的肿瘤。

没有一个医院愿意收留她,因为风险太大了,治疗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血管破裂而导致死亡。

但是吴老很快就给甜甜安排了手术。

当时跟了吴老三十年的护士长就跟他说:这样的病人也收吗?风险太大了,一旦手术失败,会影响到你的名誉,属于晚节不保。

吴老是特别温和的老先生,但那次他非常严肃地说:我吴孟超的名誉和一个人的命比,哪个更重要?于是,在吴老的带领下,经过近10个小时的手术,甜甜的肿瘤被成功切除。

他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走向了世界领先地位。

他创造了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

他一生给16000多名肝癌患者开过刀,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吴孟超院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

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
了再使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吴老曾经说过,“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院士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而他的老师裘法祖,则被称为“中国外科之父”。

1914年,裘法祖出生于杭州一个书香世家。

18岁那年的一天,他的母亲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到医院后,医生也束手无策,病人就这样在剧痛中离开了人世。

悲痛之余,裘法祖想查清母亲去世的病因,他翻阅了大量医学书籍,最后发现夺走母亲生命的原来是阑尾炎。

阑尾炎放到现在不算什么大病,但在医学条件落后的旧中国,却足以致命。

受这件事影响,裘法祖下定决心要学医,他要用医术来挽救生命,让这个世间能少一些骨肉离别的痛苦。

裘法祖只身远赴德国留学,3年后,他以14门全优的成绩,拿到了德国医学博士学位。

1946年,心系祖国的裘法祖放弃了德国的汽车和洋房,带着妻儿回国效力。

回国的第一年,有一位女教师来找裘法祖看病。

她说自己10年前做过一次手术,之后就经常肚子疼。

裘法祖在她的肚子上摸到了一个包块,于是决定开刀手术。

打开腹腔后裘法祖大吃一惊,原来患者的肚子里有一条手术用的布巾,这个异物竟然在她体内留存了10年之久。

从那一刻起,裘法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手术前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器械、每一块纱布,手术后再一一核对。

在手术过程中,裘法祖更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经过多年严格、刻苦的练习,他的刀法可谓炉火纯青,“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

”因此,有人说裘法祖的手术台是最安全的。

裘法祖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其实是源自他
对患者的爱心和责任心。

他常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凡是自己的手术病人,裘法祖每天一定要看望三次。

有时候,为了观察病人的小便,他会蹲在地上一滴一滴地数导尿管排出的尿。

他曾教育自己的弟子:“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

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

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2008年6月14日去世时,他一直住在同济医学院的一套旧楼房里,面积只有50多平米。

单位多次要给他改善住房条件,他总是说:“我有这就够了,还有人比我更需要改善。

”裘法祖是世界级名医,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临终前,裘法祖把100多万元的科研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青年外科科学家奖。

裘法祖曾总结自己的人生态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让他得以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医学专业上,救助病患、教书育人,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