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反思作业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升和毫升
1.认识容量和升
2.认识毫升
3.升与毫升的换算
1.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1.升和毫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容量单位。
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堂上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具体的看一看、猜一猜、倒一倒、量一量、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明确,计量液体时,为了方便,常用一些计量工具来量,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结合观察计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3课时
升的认识
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建立容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壶,说说能盛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盛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
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拿出各种容量不同的实物,1升的酱油、2升的可乐、3升的饮料和4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感知1升有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1)自制1升的容器。
(2)分别测量出升、升和升的水。
1.填一填。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2)棱长为( )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3)和相比,( )盛水少些,( )的容量大。
2.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在括号里写上A;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在括号里写上B。
3.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
18升 1.8升180升
20升2升200升
一种电暖壶灌满水烧开后,可灌满2个相同的热水瓶,1个热水瓶中的开水又能倒满4茶杯,这种电暖壶一次烧开的水,一共能倒满多少茶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升L (2)1 (3)碗炒锅
2. A B B A
3. 18升2升
思维训练
8茶杯
教材习题
第2页试一试
略
第3页练一练
1.第三个杯子的容量最小;第二个杯子的容量最大。
2. 80升 2.5升 1.2升
升的认识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可以用字母“L”表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2.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为此教材做了很细致的安排。
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量粮食的器具
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标准度量衡不够大众化的时代,民间普遍以“升、斗”等容量单位来测量粮食的分量,这是时代的印记。
在这种计量体系中,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一升米就是2000克(也就是4市斤)左右。
毫升的认识
教材第3~4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毫升,建立毫升的概念。
2.知道1升=1000毫升。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容量的意识。
重点:认识毫升,建立毫升的概念。
难点:正确应用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1升=1000毫升。
1毫升的量筒,100毫升的量杯。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2.知道1毫升有多少。
(1)出示1毫升的量筒。
(2)用滴管向量杯滴入1毫升水。
(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水)
(3)让学生明确,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可用字母表示为“mL(ml)”。
3.感受1000毫升有多少。
4.发现1升与1000毫升的关系。
拿出两个500mL的量杯装满水,把这2杯水倒入一升的量杯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
教师板书:1升=1000毫升
5.举例。
日常生活中用毫升作单位的物体有哪些。
1.估一估。
(1)一个脸盆大约能盛水4( )。
(2)一桶豆油大约有5( )。
(3)一杯水比1升( )。
(4)电饭煲的容量比1升( )。
2.在○里填上“>”“<”或“=”。
199毫升○1升3000毫升○3升19升○190毫升
400毫升○3升7升○6000毫升2600毫升○12升
3.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浴缸大约盛水4000毫升。
( )
(2)一小袋牛奶约220毫升。
( )
(3)一瓶酱油约2升。
( )
(4)一瓶200毫升的饮料至少要喝100口才能喝完。
( )
4.商店购进一批沐浴露,共2箱,每箱8瓶,每瓶250毫升。
这些沐浴露共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5.一瓶矿泉水净含量为600毫升,平均每升水含钙约24毫克,10瓶这样的矿泉水含钙多少毫克?
一个水龙头15分钟漏水150毫升。
照这样计算,多长时间后可将15升的水池滴满?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升(2)升(3)少(4)多
2. < = > < > <
3. (1)✕(2) (3)✕(4)✕
4. 250×8×2=4000(毫升)=4(升)
5. 600×10=6000(毫升)=6(升) 24×6=144(毫克)
思维训练
150÷15=10(毫升) 15升=15000毫升15000÷10=1500(分)=25(时)
教材习题
第4页试一试
略
第4页练一练
1. 5毫升100毫升10毫升8毫升
2.略
3. 4000 2 9000 5
毫升的认识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1升=1000毫升
1.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容量单位“毫升”,以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学习数学。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的活动要比上次有秩序。
2.教学毫升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各种饮料瓶上的容量标签,并通过动手操作,具体感受1毫升的实际数量,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获得了有关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教学毫升的认识,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容量含义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容量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学会容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毫升是计量液体的较小的单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经验,对这个容量单位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容量单位
计算容量要注意,升和毫升应分清。
1升可看正方体,每边长需1分米。
1毫升数小水滴,滴管约滴20滴。
练习一
教材第5~6页的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升与毫升。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会选择适当的单位,知道1升=1000毫升。
难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玻璃杯,量杯。
这一章已学习完,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来看练习。
1.基础练习。
第1题。
指名学生根据图中所示,口述答案。
给出一定量的液体,左边的玻璃杯刚好装满,把左边玻璃杯的液体往中间的玻璃杯里倒满,还剩下了一部分,说明左边玻璃杯的容量比中间玻璃杯的容量要大;再把中间一满杯的液体倒进右边的玻璃杯里,发现完全倒空中间的玻璃杯后,右边的玻璃杯正好装满,说明右边玻璃杯的容量和中间玻璃杯的容量一样。
通过比较发现左边玻璃杯的容量是最大的,中间的玻璃杯和右边玻璃杯的容量相同。
第2题,考查学生对1升的空间观念是否把握得准确。
第3题和第6题,分别考查学生1升、1毫升的空间观念是否准确。
第4题,已知1升=1000毫升,求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转化成求多少100毫升等于1升,多少个200毫升等于1升,多少个250毫升等于1升。
指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第7题和第8题,考查学生对升、毫升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升与毫升所分别对应的字母
的考查。
2.练习小结。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和总结,并对可能犯的错误,要有预见地指出。
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升与毫升的过程中,能更正确地掌握方法。
3.课后练习。
将练习一的其他各题作为练习,留给学生在课下完成。
1.填空。
(1)计量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符号“( )”来表示。
(2)棱长为( )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一盒纯牛奶有180升。
( )
(2)明明今天喝了400升水。
( )
(3)热水瓶的容量比奶瓶的容量大。
( )
(4)1毫升水重1千克。
()
3.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瓶洗发水有750( ),一瓶可乐有2( )。
A.升
B.毫升
(2)一个纸杯可盛水200毫升,5个纸杯可盛水1( )。
A.升
B.毫升
(3)甲容器可盛水3000毫升,乙容器可盛水3.1升。
甲容器的容量比乙容器( )。
A.大
B.小
4.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水900毫升。
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个水龙头15分钟滴水150毫升。
照这样计算,20小时后可将15升的水池滴满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毫升mL (2)1分米
2. (1)✕(2)✕(3) (4)✕
3. (1)B A (2)A (3)B
4. 800毫升100毫升
思维训练
150÷15=10(毫升) 20×60×10=12000(毫升)
12000毫升=12升12<15 不能滴满
教材习题
练习一
1.第一个玻璃杯容量最大,第二个玻璃杯和第三个玻璃杯容量相同。
2.第一、第三个容器。
3. 6升10升30升400升
4. 10瓶5瓶4瓶
5.略
6. 10毫升250毫升50毫升250毫升
7.升毫升毫升升
8. L mL L mL
9.150毫升200毫升350毫升400毫升
150+200+350+400=1100(毫升) 1100毫升>1升比1升多
10. < = > <
11.一个5岁儿童3天至少服5×3×3=45(毫升) 45<120
所以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5岁儿童服用3天。
(答案不唯一)如:一个9岁儿童3天需要服用多少毫升?15×3×3=135(毫升)
12.略
包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
2.8
×0.8
2 .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2 .
3 6×0.8=1088 0.78 × 0.04=312
3、直接得数。
0.6×0.7= 0.9×0.1= 0.8×5=
4、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
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41页第1、3、4、6题,在组内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
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41页“练一练”的第2、5题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26页中的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抽生口头叙述并板演出字母表达式。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出示相关练习题。
回忆上节课所学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
课堂练习
练习五中第2题,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上,订正时抽生说说对运算律的理解。
重点辅导差生。
第3题,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演在黑板上,生选其中两个独立解决。
第4题,口算时间3分钟左右,也可放在课前进行。
第5题,出示在黑板上,先让生独立诊断,然后在订正,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第6题,让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在解决。
订正时,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思考题,先让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就在小组中商量解决,师巡视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同学,订正时,让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独立思考、试做。
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商量所要提出的问题。
独立判断并改正在课作本上。
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测试题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68分)
一、填空。
(每空1分,共23分)
1. 0.78里面有()个0.01;4.8里面有()个0.1。
2. 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 0.050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 58厘米=()米
540克=()千克
7元8角3分=()元
9吨40千克=()吨
5.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10.1千克,1000克,1.1吨,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7.在里填上“>”“<”或“=”。
7.9 8.2 0.19 0.12
3.61米 362厘米284克 0.284千克
8. 0.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9.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
10. 5. 5,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二、判断。
(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3.4.4时=4时40分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三、选择。
(15分)
1. 0.9比10少()。
A.0.1
B.9.1
C.9
2.由2,4,5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A.4.25
B.2.54
C.5.42
3.大于
4.35小于
5.35的小数的个数是()个。
A.9
B.10
C.无数
4.8080.80这个数()位上的“0”可以去掉。
A.百
B.个
C.百分
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 3.8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A.66.2
B.142.2
C.10.8
四、计算。
(20分)
1.列竖式计算。
(8分)
27.09-9.28 9.07+2.88
2. 计算下面各题。
(12分)
39.6+5.63-28.75 15.14-
(10.28+1.5)
46.73-(15.9+6.73)
(32分)
五、解决问题(共32分)
1.小美到超市购买文具,下面是她到超市的购物清单,你知道收银员收了小美多少钱吗?(4分)
实收()元找零6.9元
2.下面是某实验小学秋季运动会男子组三级跳远比赛前三名的成绩表。
(6分)
(1)请将三个人的名字写在领奖台对应的位置。
(2)张斌与李明的成绩相差多少米?
3.(6分)
(1)买1千克梨和1千克草莓,一共花多少元?
(2)1千克草莓比1千克西瓜贵多少元?
4.妈妈带了50元钱,买水果花了27.8元,买蔬菜花了13.7元,(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出来)(8分)
5.一捆电线,用去28.5米,剩下的比用去的少11.7米,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