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三岁前必须应纠正的不良性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三岁前必须应纠正的不良性格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
根据面试结果,这些
幼儿
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21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
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
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4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俗话说3 岁看大,7岁看老。
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
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
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