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要:随着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上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将“应用题”更名为“解决问题”,更强调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具实际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用问题的眼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真正培养并
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新课改小
的教育方向。

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教师需数学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其特
定问题开展教学改革创新。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
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
达能力,建构高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再学习”,“再发现”,“再创造”的学习
过程。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识别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情景,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清楚地表述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数学问题。

只有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才有
可能着手去解决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起点。

同时要引导透过具体的数学问题,
反过来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案例1】有一个圆柱形容器,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为8cm,高为9cm,里
面装了6cm高的水,将一个圆锥体铁块浸没到水中,水面升高到8cm。

这个圆锥
体铁块的体积是多少里面厘米?
很多学生看见这道题目求圆锥体铁块的体积,不是简单地运用圆锥的体积公
式解决问题,而是应该识别圆锥体铁块的体积就是圆柱形容器里面水上升部分的
体积,与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和水面上升的高度有关,而与圆锥体铁块本身无关,问题迎刃而解。

从题目本身来看,学生要善于将生活问题“圆锥的体积”转变为数
学问题“升高水的体积”。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问题训练,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将上述问题解决设计成开放性问题:一种情况:将圆柱形容器改为长方体容器或者正方体容器
另一种情况:将放入的铁块改成任何一种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再一种情况:将“上升到”改为“上升”。

同样的数学问题,数学信息却不相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确是一样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开展生活化场景提问,将数学问题与实际
生活想融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

二、处理数学信息
学生收集与整理数学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信息,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问题中相关联的量,找出相关联之间的等量关系,哪些关联
的量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
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2】学校要栽种一批树苗,这种树苗的成活率一般在75%-80%,如果
要保证成活1200棵树苗,至少应栽多少棵?
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成活率,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哪个命中率符合题意。

要使栽种的树苗总数最少,要保证最高的成活率,所以应该选择成活率80%。


据数学问题,对已知条件进行筛选,提取,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三、寻求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多样的,可以运用分析、比较、数形结合、列表、
列方程等解题策略,采取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示意图、合作讨论等方法,让
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案例3】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地尝试
与猜测中体会算理,尝试的方法可以有:
1.画图法:数形结合,但适用范围受限
2.列表法:形象直观,不遗漏也不重复
(1)逐一列表法:便于学生发现规律
(2)取中列表法:尝试范围缩小一半
(3)跳跃列表法:尝试范围不断调整
3.列方程:理清数量关系
4.算式:通过假设和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不管哪种解题策略,聚焦问题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增加1只兔,则减少两条腿”。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优化算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
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思想、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思想、转
化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等,还要教会学生必要的数学方法:反证法、假设法、举例法、列表法、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梳理解题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问题的的结果。

在教学中,解决复杂的问题首先根据问题问题确定突破口,梳理解题思路,明确
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案例4】在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5cm,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客车平均每小时
行驶8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中的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要求出货车的速度,必
须先求货车行驶的路程,也可以先根据总路程,求出总速度。

根据以上解题思路,可以分步表达:第一步:求出总路程;第二步:求出总速度;第三部:求货车的
速度。

在解决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解题过程,并有层次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解释结果,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的重要方面。

五、结果的检验与评价
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一分部是对结果的检验与评价,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
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自主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确保问题解决的完整性
与合理性。

通过检验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
眼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能灵活筛选有用用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反思,不断地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07):25-26.
[2]赵秀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07):22-2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