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7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企业最低工资属于初次分配,③不符合题意。
2.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
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
( A)
A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B 要贯彻“公平优化,兼顾效率”的原则
C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
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图表表明
( A)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市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
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
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
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
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
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 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 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措施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 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措施
(1)坚持和完善_按__劳__分_配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保证 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3)再分配 更加注重公平。 3.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 促进公平。
突破高频考点
【例 2】(2009·辽宁、宁夏文综)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
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B)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 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 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②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 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 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 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 福于人民。
流转权,允许农民运用土地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合法利益,以调动
亿万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农民流转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益属

( D)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B.按劳分配所得
C.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拉开收入差距,①错误;以科技 成果入股,则该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其科技成果创造 的价值,④错误;除工资外,“采取科技成果入股方 式”,是对分配关系的调整,由此“调动科技人员的积 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正说明这种调整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也说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创造了更大价 值,②③当选。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体 1.基本内容:在公有制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
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包括劳动 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 2.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 经济条件决定的。 3.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主体 地位。
对点训练
1.2010 年 4 月 27 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
闻发布会,宣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 5 月 1 日起由 860 元
上调至 1 100 元,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与杭州持平。
该举措有利于
(C)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促进政府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实现了按劳分配与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绩效工资体现的是按劳动分配,④不符合题意。
2.下表是我国某市居民 2010 年收入一览表
内容
工资、薪金 房屋、土地等 国债
收入
其他收入 收入
股票 收益
利息 收入
比例(%)
40
29
7
10 14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 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 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 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 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提示 按劳分配的适应范围只限于公有制经济内 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所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都属于按劳分配的形式。
对点训练
1.国务院决定 20l0 年所有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
位绩效的核心是它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改革的
目的是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把薪酬分配与公益性服务绩效紧
密相连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 C)
①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
原则 ③将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
考点一 分配制度 知识归纳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
决定
分配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定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 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 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 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分配。 2.按生产要素 分配。 3.有利于让一切劳动 、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 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 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 展、社会和谐 。
D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公平对效率的影响,故A项正 确。C不符合题意;公平与效率要兼顾,不能片 面强调一个方面,B排除。材料表达的是公平与 效率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研读错题笔记
【易错点 1】 混淆收入分配方式
矫正训练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调整了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土地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 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 1】 (2010·安徽文综)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
工资收入是 36 000 元,奖金 8 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 000 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 15 000 元;家 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 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 000 元 26 000 元 B.36 000 元 19 000 元 C. 49 000 元 21 000 元 D.44 000 元 11 000 元
思维拓展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 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 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 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 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2)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 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再分配 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 节手段进行。 (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 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中很难纠正,因 此在初次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具有社会 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 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也会损害效率。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才能促 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 进社会和谐。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考查缩小收入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为此应该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④排除;应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单纯市 场调节的弊端,排除③,当选A。
答案 A
【例 2】(2009·上海单科)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按劳分配是我国主要的分配方式,③说法错误,④不 符合题意。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知识归纳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
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
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1】 (2010·北京文综)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 中、低三组,下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 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 a 向状态 b 转变的是 ( )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提醒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 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 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 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 入,如红利。
解析 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 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 44 000 元;个人专利转 让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出租属 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 11 000 元; 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 分配;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命题角度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预测题型:选择题]
高度关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①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 ②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
③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④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在收入分配中我们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从两个
方面来理解,①③是说公平对于提高效率的重要作用,②④
是说效率对于公平的重要性。所以都选。
(3)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 比重是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 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 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 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 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 配。
提示 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 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均等,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 则;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取消收入差距,允许收入差距控 制在合理范围内,借口收入分配公平而取消收入差距, 必然会陷入平均主义。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 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 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