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融入生活元素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数学教育融入生活元素例谈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很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
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

一.教育目标生活化。

让教育目标生活化,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育目标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围绕的中心,要让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先应该确立生活化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只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在我们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们要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出发,不要一味的考虑到把某项技能教给孩子,真正的生活化要首先了解幼儿的需要,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活动。

在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索时,我们应该鼓励幼儿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愿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
际数学问题。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他们不要墨守陈规,多用自己的观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尽量运用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大胆尝试用感兴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途径生活化。

让教学途径生活化,强调将数学活动融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

数学知识较抽象,因此进行数学教育不能只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幼儿将对数学失去信心。

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一日活动中巧妙的融合数学知识,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①在进餐和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匹配教学:一个小朋友一个杯子,一个小碗一个勺子……②幼儿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快、慢、顺序。

③在角色游戏中,建筑区里小小“建筑师”们通过在搭建过程中运用各种形状(三角形、正方形……)的“建筑材料”,可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

④在户外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边玩边创编应用题,如我拍了两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几下球?我手里有五个圈,投了两个圈,我手里还有几个圈?等等。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样是可巧妙利用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学习。

例如: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时,我把教室的时钟放到了显眼的位置,让幼儿一进教室就能看见钟。

我们有意识的在各项活动进行前给孩子时间的提示,如:早上7:45入园,8:10到户外锻炼,10:00玩区域游戏,11:10吃午餐,12:00午睡,下午2:30起床,下午4:00爸爸妈妈来接等。

有时我们还进行1分钟抢答、3分钟排椅子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的观察钟,在反复的观察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时钟,并从中初步感知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让教学形式生活化,强调用幼儿喜爱、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式,使其轻松自然愉快地学习。

通过实践,我觉得幼儿园数学教育既可以以集体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又可以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随时进行。

①采用集体数学的教学形式,用模拟的生活和游戏场景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景,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如进行“8的组成”的活动时,可以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商店”里全是8元钱的商品。

我们发给幼儿每个人7张卷,面值分别为1元—5元不等。

幼儿可以拿着自己的卷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但必须使用两张卷合起来是“8”,待“收银员”验收正确后才能取走所购商品。

“购物”结束,我们请幼儿讲讲自己分别用了哪两张卷买了东西。


这种模拟情境学习,他们不仅知道了“8”的组成,而且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②把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在实际生活学习,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如在进行倒数的教学中,我们带孩子们到红绿灯口观察信号灯,大家跟着读秒器一起读,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们愉快的学会了倒数。

之后我们又让孩子们在自己生活中寻找有“倒数”的东西,他们发现了微波炉、赛跑比赛前的发令等,幼儿不仅巩固了倒数的知识,也发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可缺少。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强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理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1.寻找幼儿生活中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

过去的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有些偏窄、偏深,没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于注重对孩子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造成一些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我们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一定要淡化概念,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

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
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又如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还有我们在主题墙饰的运用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例如:倒牛奶时,自己杯子里的和别人一样多吗?早晨晨间锻炼投沙包谁投得远?大家鞋子谁大谁小?2元钱能买什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幼儿关注的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不仅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进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时,我们也应注意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极强的知识体系。

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便无法明白后面的内容。

因此在进行有机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的完整。

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感,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
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