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
第四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______________,母亲在娘家叫_____________。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_________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______________,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3、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_________县的一所新式学堂。

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你,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呆了半年。

4、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主编的。

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后来他参加了
____________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_______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很讨厌。

5、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就退学了。

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
___________________去看书。

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______________,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的大杂烩。

6、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__________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___________,让毛泽东做了____________;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
__________,思想上赞同_______________。

7、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

五四运动以后,他是《______________》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__________。

8、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_____________。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9、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___________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0、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_________是个蠢货,___________是个冒失鬼,________是个不自觉的叛徒。

11、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边界的_______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毛顺生;文七妹;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2.十三岁;盛世危言。

3.湘乡;
4.《民力报》;于右任;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

黎元洪;半;大多数课程都用
英语讲授。

5.御批通鉴辑览;湖南省立图书馆;杨昌济;新民学会;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
想社会主义.
6.杨昌济;李大钊;图书馆助理员;杨开慧;无政府主义;
7.《湘江评论》;文化书社。

8.陈独秀;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9.上海;陈独秀;李大钊
10.罗易;鲍罗廷;陈独秀。

11.茶陵;杜修经
二、简答题:
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个“党”的?
答: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
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答:《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读到那些人物?
答: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盂德斯鸠和林肯
5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
答:康有为梁启超
6、简述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答:1921年成立。

1923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斗争。

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联盟。

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非常活跃。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

7“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
答: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
三、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政权;五、组织苏维埃。

8、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9、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0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11、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
答:第一个倾向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是冒险主义;第二个倾向是要撤退到广东边界以南去,这是退却主义。

12.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停止反对南京和反对国民党宣传,答应给一切公民平等权利和选举权,不论他们阶级成分如何。

其中最直接影响到红色经济的,自然是停止没收土地。

这并不意味着在已重新分配土地的地方把土地还给地主,而是同意在共产党新控制的地区放弃这种做法。

13、1928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
答: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14、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答: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

清算了李立三路线。

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AB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15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
答: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16、红军在第五次“围剿”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答:红军在这个时期,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

其一是在1933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

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

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
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

17、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红军长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苏区地盘缩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旋的余地;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的物质条件;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使红军兵员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18、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19、毛泽东认为,1935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热情。

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

它之所以不可战胜,之所以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2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