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灌肠方式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灌肠方式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灌肠方法配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疗效。
方法将98例在化疗期间发生便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采用福尔特输液器连接16号导尿管,配合患者做腹部环形按摩来解决患者便秘,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
比较两组患者在便秘时采用不同灌肠方式时的灌肠效果和患者对灌肠的耐受度。
结果两组灌肠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作材料及连接方法材料包括500 mL生理盐水输液瓶1个,福尔特输液器1个,一次性16号硅胶导尿管1个。
制作方法:将输液器头皮针去掉,下端与导尿管连接,输液器上端插入混有110 mL甘油灌肠剂的盐水输液瓶中。
1.2.2 使用方法将灌肠液(生理盐水加甘油灌肠剂)加温至39~41℃,与改装后的灌肠装置连接,排好气,向患者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灌肠时患者均取左侧位,将灌肠液挂在输液架上,润滑导尿管前端,嘱患者放松,轻轻旋转插入15~20 cm,用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肛门周围皮肤上,调节输液器开关,速度控制在80~100滴/min,灌肠在90 min~2 h灌完。
灌肠液流入过程中,指导患者自右下腹至左下腹顺序环形按摩腹部5~6次,每次1~2 min,灌肠完毕后,关闭开关,取出导尿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为患者进行灌肠。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患者大便排出的结果来评定灌肠的效果。
显效:大便软化,完全排出,便秘解决,患者感觉舒适;有效:排出少量大便,多为灌肠液;无效:大便未排出,全为灌肠液[3]。
②观察灌肠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
即观察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如腹痛、肛门出血、心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灌肠效果的比较
51例患者采用改良后的灌肠方式,其中36例取得了显效,12例取得了有效,总有效率为94.1%,而47例采用传统灌肠方式的患者中,只有12例取得了显效,1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3.8%,两种灌肠方式的灌肠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两组灌肠过程中患者耐受度的比较
51例采用改良灌肠方式的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只有6例患者发生腹痛,2例出现心悸,而47例采用传统灌肠方式的患者中,有16例发生腹痛,6例出现肛门出血,9例出现心悸,不良反应显著增多。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M)好发于中老年人,骨骼疼痛和病理性骨折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文献报道约2/3的患者以骨痛或病理性骨折为首要症状就诊[4]。
疼痛及病理性骨折使患者被迫卧床,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肠蠕动减慢。
MM患者化疗方案中会应用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此类药物能够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便秘。
化疗时应用辅助止吐药物如昂单司琼等为中枢性止吐药物,这类药可导致肠蠕动能力大幅度减弱,引起便秘。
除此之外由于反应停疗效明显,很多化疗方案会联合应用,反应停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便秘。
总之,高龄、卧床、多种药物的应用及MM患者因化疗进食差,食物纤维摄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MM患者在化疗期间便秘的发生率很高。
有些化疗方案可使42%的患者在化疗期间并发便秘[5],甚至很多MM患者因便秘没有及时解决而并发肠梗阻,导致患者手术[1]。
MM患者化疗期间发生便秘的概率较高,便秘程度较重,往往应用通便药物不容易解决,便秘不但增加了治疗期间患者的痛苦,更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除MM患者化疗期间的便秘问题,笔者在传统灌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灌肠方式的改进。
利用福尔特输液装置和导尿管连接,组成灌肠装置,通过输液器上的开关来控制滴速,再配合患者腹部环形按摩,刺激排便,以及时有效地解除便秘。
改良式的灌肠方式与传统灌肠方式比较无论在灌肠效果上还是在患者对灌肠的耐受性上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主要原因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与灌肠速度有关:传统灌肠方法灌肠速度较快,患者耐受性差,排便感强烈,灌肠液未能充分软化大便,就迅速地排出体外,从而影响灌肠效果。
采用输液器改装后的灌肠方法,能够用输液器上的开关来控制灌肠液流入的速度,使液体缓慢流入,从而肠道压力较小,腹痛发生率减小,灌肠液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与大便接触,软化大便,从而排出大便。
另外MM患者往往合并有贫血,贫血患者灌肠增加了患者的心脏负担,传统方式灌肠速度快,患者发生心悸的比例远远高于改良后的灌肠方式,因此采用改良后的灌肠方式能够增加患者对灌肠操作的耐受度,使灌肠更安全,有效。
②与腹部环形按摩有关:腹部环形按摩时产生的机械运动使灌肠液能够更容易、充分地流入结肠、直肠的各个层面,从而更充分地接触大便,使大便软化,水解,排出。
③与插入深度有关:传统灌肠方法肛管插入长度为7~10 cm,肛管前端只能到达直肠的中下段,由于直肠中下段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灌肠液灌入后,患者便意强烈,不易控制。
改良后的灌肠方式插入肛门15~20 cm,插入深度可达乙状结肠,避免液体直接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可以有效的减少灌肠液外流,提高灌肠效果。
④与导尿管代替肛管有关:传统肛管较粗、硬,在插入过程中容易刺激损伤肠黏膜,造成破溃出血,增加了肠道感染机会。
导尿管是用硅胶材质制成,比普通肛管细、柔软、光滑,在插入过程中对肛门及肠道黏膜刺激性小,患者疼痛感、出血概率降低,增加了化疗后MM患者灌肠的安全性[6]。
总之,改良灌肠方式是解决患者便秘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沙科娅,裴仁治,朱艳,等.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11):686-687.
[2] 黄萍.白血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4-15.
[3] 王建华,刘丽萍,刘君红,等.滴液式灌肠装置的改进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186-187.
[4] Palumbo A,Avonto I,Bruno B,et al. Intravenous melphalan,thalidomide and prednisone in refractory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J]. Eur J Haematol,2006,76(4):273-277.
[5] Kropff M,Baylon HG,Hillengass J,et al. Thalidomide versus dexametha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and/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esults from OPTIMUM,a randomized trial [J]. Haematologica,2012,97(5):784-791.
[6] 李冰,梅芳,杨娟,等.改良式灌肠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