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湾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石湾简介
红石湾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红石湾井田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北20km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横城矿区沙沟井田西北,西隔黄河30 km与银川市相望,东距宁东镇11km。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0′34″~106°33′45″,北纬38°14′15″~38°17′30″之间。

井田内横山村现有居民32户,总人口203人,行政区划属灵武市临河镇管辖。

GZ35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及与其平行的三级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307国道从井田南部12.5km处通过。

包(头)—兰(州)国铁干线于矿区西部约40 km处南北向通过,矿区铁路支线(大坝—古窑子)在包兰铁路的大坝站接轨,延至矿区古窑子车站,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二、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地西缘,区内大部分属低缓的半沙漠丘陵地带。

西侧马鞍山地势较高,最高海拔+1512 m。

井田地势为西部高、东部低,其海拔高度+1350~+1200 m。

由于受地表径流冲蚀,井田内冲沟极其发育,从北向南依次有驼窑湾、边沟、印子沟、张聋子沟、小张聋子沟、薛家沟、尖山庙沟,这些大小冲沟的存在,成为大气降水的主要汇集和排泄通道。

南部近南东向的冲沟汇入西天河,北部有北东向冲沟汇入边沟,地形总体比较简单。

三、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范围
区内无常年地表水流。

仅西天河及边沟流经本区南北两端,北部边沟发源于东部20 km的清水营,上游平时无水,仅中下游由泉水补给汇集为细小水流,沿古长城南缘,西流潜入山前。

据1969年5月~1970年11月断续观测资料,流量为2.85~40.5 L/s,1970年8月1日测得洪水流量为67 m3/s,洪水延续8h。

南端西天河自灵武矿区由东向西汇入黄河,流量较小,近年来每当5~6月枯水季节干涸无水,
为间歇性地表水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四、气象
根据灵武市气象站资料,本井田属半干旱沙漠大陆性季风气候,多风沙,少降雨,昼夜温差大。

季风从当年10月至来年5月,长达7个月,多集中于春秋两季,风向多正北或西北,风力最大可达8级,一般为4~5级,风速最大为20 m/s,平均风速为3.1 m/s;春季有时有沙暴;年平均气温为8.8℃,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小冻土深度为0.50m,一般为0.70~0.90 m,相对湿度为5.2~6.4%。

五、地震烈度
根据宁夏地震工程研究院2008年5月提交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横城矿区红石湾矿井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结论:本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吴忠地震活动带的东侧,地震震中集中在黄河沿岸。

六、水源、电源
1、水源:本区内地表水系不太发育,河流、沟谷均为山地型,所有沟谷均无常年地表径流,为季节性沟谷。

只有在雨季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

根据自治区政府关于“宁东能源重化工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修改)中关于水源的安排,矿区水源为鸭子荡水库。

鸭子荡水库作为横城矿区主要供水水源,水库补给水来自于黄河。

水库位于矿区内黎家庄西部约7.0 km处的挂井子沟,距工业场地的直线距离约7 km。

水库总库容为3500万m3。

2、电源:红石湾煤矿的双回路35kV电源分别取自宁东供电局黑山110KV 变电站和任家庄110KV变电站,采用全程铁塔架空输电,导线LGJ-240mm2,双回路总长约19.4km。

七、矿区经济概况
本区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生态环境脆弱。

灵武市现有人口25.52万人,回、汉族为主。

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市耕地面积35.8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主要经济作物及特产有大麻、胡麻、甘草、发菜及滩羊皮等,畜牧业以牛、马、驴、羊为主,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

灵武市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重要的能源化工基
地,目前正处在大力开发建设之中。

第二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1、井田境界
红石湾井田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西以十层煤煤层露头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为界,东以一层煤+500m底板等高线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为界,南以黄草沟向斜轴部、F22断层附近的450钻孔和455钻孔连线与任家庄井田相邻。

井田南北走向长4.5km,东西倾斜宽1.8km,井田面积约6.62km2。

2、资源储量
(1)、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根据宁夏煤炭工业地质勘探队于1977年9月提供的《灵盐含煤区横城勘探区任家庄、红石湾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红石湾煤矿开采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有一、三、五、六、八、九、十等7个煤层参与资源储量计算,全井田地质总资源储量为114.461Mt。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矿井114.461Mt地质总资源储量中,扣除风氧化带资源储量24.765 Mt以及硫分较高暂不能利用的九煤23.533Mt,符合《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A、B、C三级能利用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66.163 M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66.163 Mt工业资源储量中,包含了一、三、五、六、八、十等6个煤层。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井田境界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量后,本次设计的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44.676Mt。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44.676Mt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矿井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和开采损失后,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35.332 Mt。

二、设计年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

每天三班作业。

两班生产,一班准备,日净提升时间为16h。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根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神宁专题会议〔2007〕70号及神宁函发〔2008〕12号文关于红石湾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具体要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9Mt/a,主要系统预留1.2Mt/a。

3、服务年限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矿井投资规模、矿井预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红石湾井田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及市场供需情况,本矿井共有工业资源储量66.163Mt,扣除各种煤柱损失和开采损失后,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35.332 Mt,其中+770m水平以上为15.873 Mt,+770m水平以下为19.459 Mt。

按0.9Mt/a计,考虑1.30的资源储量备用系数,矿井服务年限为30.2年。

其中+770m水平以上服务13.6年,+770m水平以下服务16.6年。

三、同时生产水平数
根据矿井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及开拓巷道布置位置,为减少矿井生产环节及井巷开拓工程量,考虑首采工作面布置及前、后期产量等因素,整个矿井设一个水平,即+770m水平,全矿井的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四、井田开拓
1、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
根据红石湾煤矿地表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为缩短建井工期,减少井巷工程量和投资,早出煤、快出煤、多出煤。

按当前装备水平,简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集中化程度采用切合实际的装备水平,力求高效。

尽可能加大采区尺寸,增加工作面推进长度,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的生产能力,适应矿井未来发展的要求。

1、水平划分及开采顺序
本井田煤层赋存状态为单斜构造,将全井田划分为单水平,水平标高为+770m。

2、分区划分
本矿井井田南北走向长4.5km,东西倾斜宽1.8km,井田走向长及倾斜宽都不大,故将整个井田划分为一个中央采区。

3、开采顺序
首采工作面放在煤层条件相对较好的北翼三煤,工作面编号为H1203,先采北翼,后采南翼,北南两翼交替回采;采区内的回采顺序为: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

矿井的开采顺序原则:在倾向上先采+770m水平以上上山部分的三、五煤,后采+770m水平以下下山部分的三、五煤;之后再行开采+770m水平以上上山部分的六、八、十煤,最后开采+770m水平以下山部分的六、八、十煤。

五、井巷布置
1、井筒用途及装备
矿井移交生产时,共有三条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

(1)、主斜井
主斜井井筒地面标高+1238.000m,井底水平标高+728.000m,井筒倾角为25°,井筒方位角272.5°,井筒断面宽度5.1m,净断面17.28m2,斜长1181m。

井筒主提升采用1.2m带宽,运量600t/h,带速为3.15m/s,ST4000难燃性钢丝绳芯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电机功率2×900kW,配备变频启动装置。

考虑主斜井井筒设备检修人员以及人员上下井快捷、方便,井筒内设有架空乘人器。

(2)、副斜井
副斜井井筒地面标高为+1238.000m,井底标高+770.000m,倾角为25°,井筒方位角272.5°。

井筒断面净宽3.5m,净断面10.38m2,井筒斜长1105m。

初期井筒兼作采区上山。

井筒副提升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方式。

提升机选用JK-4.0/30E型单滚筒提升机,电机功率900kW。

3)、斜风井
斜风井井口地面标高+1238.000m,井底标高+770 m,倾角为25°,井筒方位角272.5°,井筒净宽3.5m,净断面10.38m2。

斜长1177m。

车场巷道及硐室均处于三层煤底板岩层中,围岩以粉砂岩为主,故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原则上均采用锚网喷支护。

矿井生产时正常涌水量为360 m3/h,8h正常涌水量为2880 m3,井下水仓的主、副水仓有效长度为450m,净断面积为8.31m2,装满系数按0.9计算,水仓有效容量3365.5m3 ,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容纳8h正常涌水量的要求。

六、投产采区及工作面
根据初步设计矿井移交生产时首采工作面在上山阶段,在三煤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矿井投产时,首采面生产能力可达90万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