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贵在知己——探秘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朋友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郡中,无一人旧识者。
寻张怀民。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怀民亦未寝
壹贰叁肆
同
游
比较
·
交
➢ 寓居黄州定慧院时,苏轼的官职是有名无实,积蓄更寥寥无几,
友
为活下来,他和家人早出晚归,开垦荒地,这块地便是东坡。垦
荒之际,或许是孤寂,偏安一隅,是落寞的,苏轼便拙笔写下“
缥缈孤鸿影”,孤鸿独舞,何尝不是他自己顾影自怜呢?
雪堂——苏轼晚间读书著述之地,常用来接待远道 来访的朋友,亦是他与朋友们欢聚的场所。
助读资料——参寥禅师
参寥禅师: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这位闲云野鹤式 的人物,不仅风标高洁,而且才思敏捷,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终生 挚友,两人一起谈诗论道,游山玩水,相从逾月。被贬黄州期间, 参寥便来探望苏轼,一住便是期年。
心境: 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
诵
《记承天寺夜游》
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及评解
【注释】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 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苏轼和张怀民当时都被贬黄州,可以算是志同道合的人。
。
。
境
诵 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及评解
【注释】 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 “雷家记”字样。谓“此 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zhēng ) 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
然,意非人间也。
《记游定慧院》
诵
晚乃步出城东,鬻(yù)大木盆,意者谓可 注释
以注清泉,瀹(yuè)瓜李,遂夤(yín)缘小沟,• 何氏、韩氏:指友人何
元丰六年十月 十二
元丰七年三月
形单影只
赏残月,看孤鸿
张内怀心民的豁达、赏月
的悠闲
参廖禅师、二 三好友
赏月色 观竹柏剪影
赏海棠树、老枳木 醉卧小楼听琴音 清泉浸渍瓜果 吃“油煎饵”
壹贰叁肆
同
游
比较
同是天涯沦落人 惺惺相惜
·
交
友
➢ 仆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
,时家再南都,独与儿子迈来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 当居有定所,衣食得安之际,他又得一友人,张怀民,让苏轼不
再寂寞,那种相知相契的友谊,使得苏轼虽往来于东坡与临皋亭
之间,或者是与朋友们结伴四处游玩。他们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助读资料——雪堂
苏轼新垦的荒地(东坡)预留了一片空地,故而在 地势开阔的高地伐木垒砖,修筑一座五间房的农舍, 因是春雪纷飞重建成,正厅四面皆着雪景,命名 “雪堂”。
·
心中的郁结难以排遣时,不妨找找知己好友。
知
己
历史的角度
寓居定慧院时的无一人相识,到雪 堂落成的三五好友,苏轼实现了从现 实认识到艺术人生的转化,能从凡夫 俗子的普通生活里发现愉悦自身的美。
壹贰叁
现实的角度
人生所贵在知己 愿得一人心 忧郁永离去
壹贰叁肆
赏 示例:苏轼走到了长江之畔,伫立江边,静听潮声四起。这是已 景 是夜深人静, 一轮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早春的深夜依旧
寒气袭人。忽然,他看见一只孤独的鸿雁从云间掠过,再远处的
·
树丛上盘旋,好像在寻找可以栖息的地方。寒林千枝,孤雁终究
悟 不肯轻易地敛起翅膀,最后,它一声悲鸣,飞越长江,轻轻落在 境 江心那片寂寞地沙洲之上。
读
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 琴曲《醉翁操》的作者沈 枳(zhǐ)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 遵的弟子,精古琴。曾往
黄州访苏轼,成为挚交琴
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 友。
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qì•) 雷氏琴:苏轼题跋有《家
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 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
“仆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再南都,独 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
壹
第一章 赏景 悟境
壹贰叁肆
赏 诵读苏轼的三篇文章,结合提示,给这三篇诗文配图,你
景 会选择怎样的图片呢?请描绘你的图片,并说一说当时作
者的心境。
·
示例:苏轼走到了长江之畔,伫立江边,静听潮声四起。这是已是夜深人
悟
静, 他的心境是
圣可、韩毅甫。
读
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 • 刘唐年:字君佐,时任
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 黄州主簿。
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 • 徐君得之:徐大正,字
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cóng)橘,移 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 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 之弟,苏轼友人。
席间吃着“油煎饵”。 心境: 惬意、超然脱俗、洒脱自由。
贰
第二章 同游 交友
作者的心境有明显的变化,这变化既有作者自身的内心纾解,还得益于z他的 知音挚友在他最艰难之间送来的温暖与慰藉。
同
游
篇目
发布时间
同游之人
所做何事
·
《卜算子·黄
交
州定慧院寓居
作》
友
《记承天寺夜
游》
《记游定慧院 》
元丰五年十二 月
崔成老:崔闲,字成老,号玉涧,庐山道士。他是琴曲《醉翁操》 的作者沈遵的弟子,精古琴。曾往黄州访苏轼,成为挚交琴友。
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韩毅甫。 刘唐年:字君佐,时任黄州主簿。 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
壹贰叁
同
游
比较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知相守
·
交
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
己
识自己的人,
• 更常指懂你自己的挚友或密
友,它是一生难求的朋友,
友情的最高境界。壹贰叁Fra bibliotek壹贰叁
共
知己、知音的名句
聊
·
士为知己者死
知
酒逢知己千杯少,
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断琴。
共
聊
再乐观的人,遇到坎坷时也会心有郁结,
友
意非人间也。
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
美。
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
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
壹贰叁
同
游
比较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知相守
·
交
友
➢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 ➢ “新诗如玉雪,出语便新警
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送参寥
➢ 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 ➢ 其诗句清绝,与林逋上下
人生所贵在知己 ——探秘苏轼的“朋友圈”
目录
壹
第赏 一景 章·
悟 境
贰
第同 二游 章·
交 友
叁
第共 三话 章·
知 己
助读资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 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 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
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
以枣汤代之。
壹贰叁肆
赏 苏轼在定慧院与三五好友一起赏那一株盛开的格外繁茂 景 的海棠树,一片清瘦坚韧,筋脉呈露的老枳木,雪白的 · 花朵拥拥簇簇,大串大串的拥挤着,而这惬意的美景中 悟 绝少不了几壶老酒和三俩好友。醉卧小楼听琴音,不觉 境 琴声铮铮。木盆以清泉浸渍瓜果,入竹园置酒竹荫下,
壹贰叁肆
赏 《记承天寺夜游》
景 清风入户,月光洒落一地,苏轼难以入眠,庭院里,那
· 一片清淡的月色,映照着竹柏的枝叶,寥寥几株剪影,
悟 斑驳地竹叶与柏树婆娑舞动,空明澄澈,静谧美好。
境
心境:内心的豁达、赏月的悠闲
《记游定慧院》
黄州定慧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注释
诵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 • 崔成老:崔闲,字成老, 参(cān)寥(liáo)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 号玉涧,庐山道士。他是
之。
,而通了道义,见之肃然
。
➢ 参寥真可人,太虚与之不
妄。
小结
• 挚友、境遇相同之人、这一群年龄不等、地位悬 殊、性情各异的朋友。新交旧友一并至黄州,在 此时的苏轼倍感人间真情的温暖。
• 同游之人,皆为友人。 • 知音挚友在他最艰难之间送来的温暖与慰藉。
叁
第三章 共聊 知己
共
知己:
聊
·
知 • 顾名思义是了解、理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