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5分)
①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86版《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日做客某省电视台,她虽然已经73岁高龄,但
依然神采奕奕
....,气质不凡。
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
....,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
....地背上背包出发了。
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B.《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幼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孔乙己》便出自其中。
D.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奇特的药引,其目的是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
的庸医。
6.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虐.待(nuè) 怂恿.(yǒng) 匍.匐(pú)温驯.(xùn)
B.羞怯.(qiè) 惩.戒(chěng) 俯.冲(fǔ) 蜷.伏(juǎn)
C.怅.然(chàng) 污秽.(huì) 褴褛.(lǚ) 狡黠.(xié)
D.哺.乳(bǔ) 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禁.锢(jìn)
7.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余晖匍匐预警畏罪潜逃主观臆断
B.怅然蓬松松弛神彩奕奕孤苦伶仃
C.假寐臃肿魁梧枉下断语怪诞不经D.迷罔懒惰忧郁大相径庭蓦然回首8.综合性学习。
(7分)
七年级(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的朋友”的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
)(3分)(2)班会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
(4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春天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
(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儿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
(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9.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4分)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
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2)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激将法,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探究(3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3分)
11.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6.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分)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乡间蜂事
周灿
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其实喜鹊、燕子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
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④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朝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
来。
眼见着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地钻进圆木桶里。
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之后,向蜂们吃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
⑤然而蜜蜂的爽约并不会丝毫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灵的到来很不容易。
⑥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它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
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
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
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⑦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
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
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
⑧在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下,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
⑨取蜜是紧张而刺激的工作。
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用另一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忙向上爬去,估摸着蜂群都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中的蜂蜜割取下来,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
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挂满了整张脸。
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
⑩乡人看看蜂桶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
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蜜蜂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
(有改动) 17.阅读第④—⑨段,依据文章内容填表。
(4分) 段落时节乡间蜂事
④⑤分蜂时节
⑥⑦分蜂时
节
向蜂群泼水、扔泥
沙,挽留蜜蜂
⑧空闲时
节
在蜂桶边小憩,看
蜂、听蜂
⑨取蜜时节
18.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
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19.文段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4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
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
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
着蜂桶盖回家去。
20.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3分)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它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最美好的岁月。
读书、听音乐、旅游……是我们的最爱;春风、白云、冬雪……也是我们的最爱,它与我们同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请将题目《 ,我的最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600字以上。